金国华论编辑:从裁缝到服装设计师的转型
作者:金国华,杨云艳 时间:2013年03月06日 来源:百道网
订阅《新出版日报》 分享到微博:收藏
微博评论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 金国华
百道网:您如何看待编辑的核心价值?
金国华:按照传统的图书出版行业定位,编辑、出版、发行、销售,编辑应该是处于这个行业的最基础环节,后期的出版、发行、销售,都依赖于此而延续。但编辑的核心价值并不是通过作为基础环节的那些日常工作来体现的,而是通过他工作的结果来体现的:他能制造出一个什么样的产品?这个产品有没有价值、读者认不认可、市场欢不欢迎?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评判标准,编辑的工作又不能仅仅是局限于基础而已。即便是数字出版时代,这个理念同样适用。
百道网:在您看来,在市场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编辑角色和编辑价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金国华:传统的编辑,是执笔伏案,埋头编稿,有了电话和电脑后,更是可以安坐办公桌,这个时候对编辑的要求是:只要编校基本功扎实,能把七零八落的稿子妙笔生花编成书。但市场化和数字化把对编辑的要求提高了、放大了,他们不仅要精通内容,还要熟知市场,甚至需要知晓技术。前期充分调研市场,中期根据市场、加入技术进行打磨完善,后期专业营销,这样的角色定位,与其还像过去一样称呼他们为“编辑”,我更愿意称之为“出版人”。当然,一旦完成了“出版人”的功用,编辑的价值就绝不仅是出版工作的基础,而更可能是出版这项事业的主导者。
百道网:什么样的编辑才算是好编辑?
金国华:业内定义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过去讲裁缝,量体裁衣。现在是服装设计师,裁衣前不仅要先量体,更要学会看流行风尚,捕捉时尚元素,否则用料再精贵,做工再精细,甚至做得再合身,也是一件过时的旧款衣服,这个裁缝也称不上服装设计师。在2011年之前,我还是发行行业从业者。进入出版社工作后,直接接触到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愈发深刻感受到,出版与发行环节互相联通的重要性。这两者从来就不能孤立存在,如同产品和市场一样。所以,没有过发行一线经验,或者说不了解图书发行和销售工作的,一定编不出受读者好评、受市场欢迎的好书;如果一个编辑出品的书,始终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他也一定不能称之为好编辑。
新的出版环境和技术环境,迫使以“编”为技巧的“编辑”向集“策划、编、印、售”功能于一体的“出版人”转型,这层背景下,一个好的编辑,不仅是一名有所专攻的学术人才,是一名合格的编校者,还必须是一个有敏锐而强烈市场嗅觉,懂得准确判断、大胆决策的出版策划和投资者。
百道网:您对百道网“中国好编辑推选”有何建议?
出版产业中,无论是技术还是内容,发展都一日千里,同时,也会有更多更加优秀的编辑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中脱颖而出。希望中国好编辑的推选能每年一度持续下去,帮助更多的好编辑、好出版人走到前台,将更多好的出版经验流传开来。
百道网:请您为百道网“中国好编辑推选”写个寄语。
发现好编辑,推选好做法,支持做强做响新出版。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