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春季招聘人才需求趋势与亮点难点—电子工业出版社 胡丽华
作者:胡丽华 执行访谈: 陈旷 时间:2012年08月10日
订阅《新出版日报》 分享到微博:收藏
微博评论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Q1 :改制后的出版机构,最缺什么样的人才?
人才是组织实施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及时为出版社选好人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随着出版行业体制机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数字出版新业态的不断创新,由此带来了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形成了一个“井喷”。近年来,人才招聘引进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随着出版社图书领域的不断拓展,各图书出版专业方向和出版领域的策划编辑、文字编辑的需求量都在增加,特别是有经验的一线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二是数字出版业务所需要的数字技术与内容开发和服务人才的需求是一个热点,也是缺口最大的。既懂IT又懂知识内容服务的人才,不仅出版社需要,很多内容网站等IT企业也需要,但出版行业对这类人才的吸引力偏弱,因此招聘难度较大。出版社在战略转型期,需要通过学习、培训、培养来实现现有编辑的能力转型。 三是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是永恒,但今年有新的特点,除了传统业务的市场营销业务人员仍需求旺盛外,增加了网络营销和数字内容营销人员的需求;现在出版社的营销管理工作进一步细化,这些更加专业化的人才,也是现阶段出版社需要补充的人才。四是在出版社转企、转制、业态转型的背景下,出版社对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从“大众化”向“高端化”转变,特别是有些准备上市出版集团,对在资本运作、证券业务有丰富经验的人才需求更加迫切。现阶段,出版社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功的招聘就是要过的第一关。
Q2 :2012年春季集中招聘哪些岗位的人才?哪些岗位的人才最难招聘?
今年,各出版社都加大了人才招聘的力度和范围,除了传统的图书出版业务最需要的策划编辑、营销编辑和市场发行业务人员外,各出版社都增加了数字出版业务方面的人才招聘,从数字产品的交互设计、内容开发到数字化营销编辑等等,都是今年招聘的热点。从梯队建设和人才结构优化角度出发,每年的招聘中,应届毕业生和富有工作经验的都有一定的比例,主要根据业务发展的需求来定。
Q3 :人才招聘较有效的方法和较有效的途径是什么?
目前主要的人才招聘方式有招聘会现场招聘、网上招聘、校园招聘和猎头服务,招聘的途径有参加社会上的大型招聘会、在专业的招聘网站如智联招聘、51job、中华人才网上以及行业媒体、专业媒体上发布招聘信息。不过,猎头的方式更精准一些,但是成本也会高一些。当然,这还涉及到人才招聘有效性的问题,影响的因素很多。一是外部因素中,市场环境、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带来的行业、产业变化,人才市场的特征和应聘者对职业的偏好和可选择的范围,招聘同类人才的企业越多,竞争越激烈,能够招到数量和质量合格的员工就比较困难;二是内部因素,主要是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等内部运行机制所反映的企业形象,具体到个人来讲,就是工作内容及岗位的吸引力,员工的培训培养体系、职业发展平台、福利待遇,企业文化也是重要的内部因素。三是招聘的组织管理是招聘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渠道的选择、信息的发布、招聘的流程、招聘的效率都直接影响招聘的有效性,同时,招聘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也对招聘的人员质量和效果有极大的影响。顶尖企业有顶尖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对于企业来讲,选人、育人、用人、留人这四个环节必须是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只重视选人,没有好的培养机制、用人机制,就无法留住好的人才。有一篇《“腾讯人”的孵化》报道了腾讯公司具有前瞻性的招聘策略和独到的培训培养体系,很值得我们学习。 无论是哪个国家,无论哪个行业,其实最激烈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现在,各业务部门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招聘的成本又在不断上涨。招聘的策略和方法是否能够不断创新,在节约招聘成本的前提下,招聘的员工在数量和质量上是否能够适应企业的战略需求,这是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个挑战。
Q4 :面试时,您更倾向于考察应聘者哪些方面的能力素质或经验? 面试是招聘引进合适员工的重要环节。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在面试中更多的是关注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工作经验。对于有工作经历的人,注重考察他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特别是工作能力,包括通用技能、岗位技能和基本的工作能力;对于应届毕业生,则注重考察他的综合素质,发现他的潜在能力。现在很多企业采用结构化面试的方式,我们也在采用。有些企业还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情境模拟测试、各种心理测量技术,还有一些专业的商品化的能力考核试题及平台,这些题库和平台整合了一些跨国企业的领先的考试技术和考试资源。当然,这些专业化程度高的测试手段成本也相应较高。
Q5 :应届毕业生和跳槽者如何能更好地通过考察,您有哪些建议?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职场新人一路走过来的。
目前,90后已正式走入职场。应届毕业生进入一个单位,是进入社会的第一步。不论什么行业、企业大小,从不懂到基本了解并熟悉行业的情况、工作的特点、业务的规律需要一个过程,职业的素养和工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实践、总结、积累,才会有一些积淀,有一些感悟,才能谈得上有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好高婺远,要放低姿态,克服浮躁的心态,从最基本、最具体、最细节的事情做起,甚至是一些与业务不太相关的、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做起,虚心学习,积累经验,打牢基础,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对于引进的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更重要的是能够适应新企业、新环境、新文化,特别是一个企业的文化是长期积淀形成的,有着企业鲜明的特点。新的企业和引进人才都需要一个磨合适应的过程。企业需要为引进人才提供发挥其作用的平台,引进人才对新企业的文化认同、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定位,心态、姿态、期望值的调整和适应都是尽快融入新的团队,解决“水土不服”问题的有效途径。
作者:胡丽华 执行访谈: 陈旷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