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傅雷译著作品集(套装全3册)
傅雷译著作品集(套装全3册)


傅雷译著作品集(套装全3册)

作  者:傅雷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0年01月

定  价:89.00

I S B N :11763833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文集  外版书  >  港台圖書  >  文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傅雷书信选》
  傅雷是优秀的文学翻译家,其译文尤重原作的神韵和意涵,且用字丰富,行文流畅,卓然一家,有“傅译作品”之美誉。
  傅雷的大儿子傅聪,三四岁时就爱听古典音乐。“不管他将来学哪一科,能有一个艺术园地耕种,他一辈子受用不尽”,存着这种心,傅雷在傅聪四年级(七岁半)时,送他去学钢琴,并亲自编选教材,在家教授其文化课。后傅聪留学海外,傅雷便将嘱托和关心密密匝匝地写进信里,用父亲的深情和全部人生经验,帮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解决一些或大或小的烦恼”。
  在信中,傅雷以纯粹的艺术之心和父亲之心,倾尽所能给儿子讲述音乐的真谛,讲述做人做事应取的态度。本书所选取的信件,乃是对儿子生活工作的关心和提点:他告诉即将进行比赛的儿子,如何进行心理调试,消除紧张,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争取最好的结果,提醒年轻的儿子为人要谦和,说话要谨慎,一定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儿子谈恋爱了,连忙告诉他不要“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儿子结婚了,赶紧将自己的理财方法和生活经验倾囊相授,因为人生也是一门“极不容易的艺术”,“生活要过得体面而省俭,要小心而勿小气,慷慨而勿易于上当,享受生活乐趣,但切勿为满足一时欲望而过分奢侈”。据说,傅雷是一位极其严厉的父亲,可是,在信中,这位父亲是怎样的柔情甚至有时脆弱啊——当许久得不到儿子的回信时,他的焦急和担忧比之自己的夫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以上这些,构成了本书的第一部分“给孩子的信”。
  第二部分是傅雷“给朋友的信”,展现了傅雷“父亲”之外,作为朋友、作为同事的真诚和热忱。这些信中所谈,仍旧离不开艺术和人生——与刘抗感慨在龙门石窟工作的苦乐,为挚交张弦的故去而“泫涕,不知所云”,帮黄宾虹办书画展,“画会杂务,悉心以赴”,坚持只做党外“肯说话的傻子”,因为“简简单单做个‘人民’,有时倒反能发挥一些力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写给朋友的信里,有许多也是在谈论儿子傅聪,比如给傅聪的岳父、波兰著名音乐家梅纽因的信,给傅聪的钢琴老师杰维茨基的信,给好友成家和、成家榴的信以及给夏衍的信等等。这些信与“给孩子的信”对照看,无疑更丰富了本书的主体:一个苦心孤诣用心良苦的父亲、一个永远“不忘祖国之荣誉,不忘艺术之良知”的艺术家——他的深情,他的真诚,他“对人对己、对工作对生活,都一丝不苟,认真严谨”的生命态度。
  本书由傅雷的小儿子傅敏,在《傅雷家书(修订版)》、《傅雷文集·书信卷》的基础上编选而成,并根据需要为本书添加了注解。

  《傅雷谈艺录》
  分作“谈文学”、“谈翻译”、“谈美术”、“谈音乐”四个部分,选取了傅雷相关的评论文章,每一部分又附相关文艺书札,集中而全面地分享了傅雷对文学作品的剖析和感悟(如《论张爱玲的小说》、《评〈春种秋收〉》等),对翻译工作的经验和心得(如《翻译经验点滴》、《与宋奇谈翻译》等),对美术、音乐的梳理和欣赏(如《观画答客问》《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与傅聪谈音乐》等)。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这部讲稿饱含傅雷对美的见解与热情。他说:“热情的流露、生命的自白与神明之皈依,就是文艺复兴绘画所共有的精神。”全书围绕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近二十位美术家及其名作展开,细述了这样一种艺术的出现与发展。讨论从艺术风格延至人格操守,又涉及时代与环境,并融入了对相关文学、音乐、哲学的感悟,虽浅显通俗,却耐人回味。在傅雷的引领下,读者被带往几个世纪前的翡冷翠、罗马、荷兰、英国、法国……走近乔托、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伦勃朗、鲁本斯、委拉斯开兹……感受杰出作品里蕴藏的精妙的造型语言、细微的情绪色彩,以及它们带给后世观者的心灵震动。《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虽然讲的是西方的艺术,但傅雷真正的心愿却是能够对中国当下的状况有所启迪。他不满于20世纪30年代国内画坛以标榜“立体”、“达达”、“表现”自居的现代派,也不满将西方学院派树为典型的做法,他认为这两种态度虽然取向不同,但都是对西方艺术的表面化模仿,并不是真正经过内心酝酿和创造的艺术。傅雷也不同意所谓的“调和中西”的说法,因为他相信,每一种艺术的技巧与形式,都是与它们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操相关的。他认为,以上种种弊端,都是由于浅薄取巧、不假深思的学风造成的,这也成为他写作《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的动因。明因果,重研究,讲人心修养,触类旁通,为中国之新艺术做准备,正是这些书背后的声音使得青年傅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与众不同,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TOP目录

《傅雷书信选》
给孩子的信
一九五四年
一九五五年
一九五六年
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八年
一九五九年
给朋友的信
致罗曼·罗兰
致刘抗
致黄宾虹
致宋若婴
致朱介凡
致巴金
致杰维茨基
致夏衍
致郑效洵
致马叙伦
致徐伯昕
致周煦良
致王任叔、楼适夷
致黄源
致周扬
致牛恩德
致梅纽因
致汪孝文
致汪己文
致成家和
致成家榴
致石西民
致朱人秀——遗书

《傅雷谈艺录》
谈文学
关于乔治·萧伯讷的戏剧
莫罗阿《恋爱与牺牲》译者序
罗素《幸福之路》译者弁言
读剧随感
论张爱玲的小说
《勇士们》读后感
杜哈曼《文明》译者弁言
评《三里湾》
亦庄亦谐的《锤馗嫁妹》
评《春种秋收》
巴尔扎克《搅水女人》译者序
巴尔扎克《都尔的本堂神甫》《比哀兰德》译者序
文学书札
谈翻译
巴尔扎克《高老头》重译本序
巴尔扎克《贝姨》译者弁言
关于服尔德《老实人》一书的译名
翻译经验点滴
对于译名统一问题的意见
翻译书札
谈美术
泰纳《艺术论》译者弁言(初译本)
塞尚
薰莱的梦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我们已失去了凭藉
观画答客问
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庞薰栗绘画展览会序
丹纳《艺术哲学》译者序
《宾虹书简》前言
美术书札
谈音乐
音乐之史的发展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译者献辞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译者弁言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译者序
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
萧邦的少年时代
萧邦的壮年时代
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
与傅聪谈音乐
傅聪的成长
已故作曲家谭小麟简历及遗作保存经过
音乐书札

TOP书摘

《傅雷书信选》
  给孩子的信
  一九五四年
  一月十八日晚
  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出站时沈伯伯再三劝慰我。但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敏一直抽抽噎噎。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今天睡午觉,刚刚蒙咙阖眼,又是心惊肉跳的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今儿一天好像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有。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干得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只说了句“一天到晚堆着笑脸”,她又呜咽不成声了。真的,孩子,你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脸”!教人怎么舍得!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一月十九日晚
  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没有帮助;但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误。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有亏良心的事。父亲教子极严,有时几乎不近人情,母亲也因此往往在精神上受折磨。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盘旋不去,像噩梦一般。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今天一天精神仍未恢复。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分析这两天来精神的波动,大半是因为:我从来没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而正在这爱的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这一关对我,对你妈妈都是从未有过的考验。别忘了妈妈之于你不仅仅是一般的母爱,而尤其因为她为了你花的心血最多,为你受的委屈——当然是我的过失——最多而且最深最痛苦。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绪呢?
  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与热爱呢!
  一月三十日晚
  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啰里啰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别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我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总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傅雷谈艺录》
  论张爱玲的小说
  前言
  在一个低气压的时代,水土特别不相宜的地方,谁也不存什么幻想,期待文艺园地里有奇花异卉探出头来。然而天下比较重要一些的事故,往往在你冷不防的时候出现。史家或社会学家,会用逻辑来证明,偶发的事故实在是酝酿已久的结果。但没有这种分析头脑的大众,总觉得世界上真有魔术棒似的东西在指挥着,每件新事故都像从天而降,教人无论悲喜都有些措手不及。张爱玲女士的作品给予读者的第一个印象,便有这情形。“这太突兀了,太像奇迹了”,除了这类不着边际的话以外,读者从没切实表示过意见。也许真是过于意外而怔住了。也许人总是胆怯的动物,在明确的舆论未成立以前,明哲的办法是含糊一下再说。但舆论还得大众去培植;而且文艺的长成,急需社会的批评,而非谨慎的或冷淡的缄默。是非好恶,不妨直说。说错了看错了,自有人指正——无所谓尊严问题。
  我们的作家一向对技巧抱着鄙夷的态度。“五四”以后,消耗了无数笔墨的是关于“主义”的论战。仿佛一有准确的意识就能立地成佛似的,区区艺术更是不成问题。其实,几条抽象的原则只能给大中学生应付会考。哪一种主义也好,倘没有深刻的人生观,真实的生活体验,迅速而犀利的观察,熟练的文字技能,活泼丰富的想象,决不能产生一件像样的作品。而且这一切都得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战争与和平》的原稿修改过七遍——大家可只知道托尔斯泰是个多产的作家(仿佛多产便是滥造似的);巴尔扎克一部小说前前后后的修改稿,要装订成十余巨册,像百科辞典般排成一长队,然而大家以为巴尔扎克写作时有债主逼着,定是匆匆忙忙赶起来的。忽视这样显著的历史教训,便是使我们许多作品流产的主因。
  譬如,斗争是我们最感兴趣的题材。对,人生一切都是斗争。但第一是斗争的范围,过去并没包括全部人生。作家的对象,多半是外界的敌人:宗法社会,旧礼教,资本主义……可是人类最大的悲剧往往是内在的。外来的苦难,至少有客观的原因可得而诅咒,反抗,攻击;且还有赚取同情的机会。至于个人在情欲主宰之下所招致的祸害,非但失去了泄仇的目标,且更遭到“自作自受”一类的谴责。第二是斗争的表现。人的活动脱不了情欲的因素;斗争是活动的尖端,更其是情欲的舞台。去掉了情欲,斗争便失掉活力。情欲而无深刻的勾勒,一样失掉它的活力,同时把作品变成了空的躯壳。
  在此我并没意思铸造什么尺度,也不想清算过去的文坛;只是把已往的主要缺陷回顾一下,瞧瞧我们的新作家把它们填补了多少。
  一、《金锁记》
  由于上述的观点,我先讨论《金锁记》。它是一个最圆满肯定的答复。情欲(passion)的作用,很少像在这件作品里那么重要。
  从表面看,曹七巧不过是遗老家庭里一种牺牲品,没落的宗法社会里微末不足道的渣滓。但命运偏偏要教渣滓当续命汤,不但要做她儿女的母亲,还要做她媳妇的婆婆——把旁人的命运交在她手里。以一个小家碧玉而高举簪缨望族,门户的错配已经种下了悲剧的第一个远因。原来当残废公子的姨奶奶的角色,由于老太太一念之善(或一念之差),抬高了她的身份,做了正室;于是造成了她悲剧的第二个远因。在姜家的环境里,固然当姨奶奶也未必有好收场,但黄金欲不致被刺激得那么高涨,恋爱欲也就不致被抑压得那么厉害。她的心理变态,即使有,也不致病入膏盲,扯上那么多的人替她殉葬。然而最基本的悲剧因素还不在此。她是担当不起情欲的人,情欲在她心中偏偏来得嚣张。已经把一种情欲压倒了,才死心塌地来服侍病人,偏偏那情欲死灰复燃,要求它的那份权利。爱情在一个人身上不得满足,便需要三四个人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可怕的报复!
  可怕的报复把她压瘪了。“儿子女儿恨毒了她”,至亲骨肉都给“她沉重的枷角劈杀了”,连她心爱的男人也跟她“仇人似的”;她的惨史写成故事时,也还得给不相干的群众义愤填胸的咒骂几句。悲剧变成了丑史,血泪变成了罪状:还有什么更悲惨的?
  当七巧回想着早年当曹大姑娘时代,和肉店里的朝禄打情骂俏时,“一阵温风直扑到她睑上,腻滞的死去的肉体的气味……她皱紧了眉毛。床上睡着她的丈夫,那没有生命的肉体……”当年的肉腥虽然教她皱眉,究竟是美妙的憧憬,充满了希望。眼前的肉腥,却是刽子手刀上气味。这刽子手是谁?黄金——黄金的情欲。为了黄金,她在焦灼期待,“啃不到”黄金的边的时代,嫉妒妯娌姑子,跟兄嫂闹架。为了黄金,她只能“低声”对小叔嚷着:“我有什么地方不如人?我有什么地方不好?”为了黄金,她十年后甘心把最后一个满足爱情的希望吹肥皂泡似的吹破了。当季泽站在她面前,小声叫道:“二嫂!……七巧!”接着诉说了(终于!)隐藏十年的爱以后——
  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
  “沐浴在光辉里”,一生仅仅这一次,主角蒙受到神的恩宠。好似伦勃朗笔下的肖像,整个的人都沉没在阴暗里,只有脸上极小的一角沾着些光亮。即是这些少的光亮直透入我们的内心。
  季泽立在她跟前,两手合在她扇子上,面颊贴在她扇子上。他也老了十年了。然而人究竟还是那个人呵!他难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钱——她卖掉她的一生换来的几个钱?仅仅这一念便使她暴怒起来了。
  ……

TOP 其它信息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119.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