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大师视野下的中国/亲历中国丛书(套装全6册)
大师视野下的中国/亲历中国丛书(套装全6册)


大师视野下的中国/亲历中国丛书(套装全6册)

作  者:沈益洪主编 著

出 版 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6月

定  价:185.00

I S B N :9787532641789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古籍  >  古籍与文献整理  >  古籍整理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世界史    

标  签:历史  中国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编辑絮语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内山完造:魔都上海》

真实呈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魔都上海!内山完造“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本书选译了他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不是系统阐述性的论文,通过中日日常生活的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人的国民性,集中反映了他的中国观。内容非常有趣,又耐思考。

《杜威:教育即生活》

教育学大师杜威在中国的32场经典演讲。杜威当年演讲热烈的场面不亚于现今明星的演唱会,所以才会一连讲了32场!本书收录了杜威16次教育哲学演讲和16次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演讲,分别有不同的小主题,著名理论“教育即生活”仍适用于现今生活。

《罗素:唤起少年中国》

哲学大师罗素在20世纪20年代对中国的天才预言。本书收录了罗素最具代表性的社会结构学讲演,节译《中国问题》的重要章节,站在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评析了中西文明的特征、优劣和价值,孙中山称他是“唯一了解中国的外国人”。

《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

泰戈尔用诗的语言讲述与中国的渊源。本书收录了泰戈尔在中国期间的谈话,包括他的自传、与主人的谈话、与学生的谈话、与教师的谈话以及一些精彩的讲演,语言如诗般唯美,又坦诚之至,比他的诗歌更多了一分真实。

《萧伯纳:我的幽默》

戏剧大师萧伯纳的中国一天,尽览其睿智的谈话、语惊四座的才情。本书介绍了萧伯纳在中国主要是在上海的活动,并全文收录了他在中国的谈话,他在访华前、在华时及离华后的各种报道和评论,更是褒贬不一,所指丰富,从中可以看到大历史的细节。

《萨特和波娃:对新中国的观感》

存在主义大师眼中——1955年的中国。萨特和波伏娃受邀来中国,之后对中国有过较多评论,波伏娃专门出版《长征》,大量描述了当时中国各方面的细节,西方化的语言,中国的场景,读起来新鲜味十足。

TOP作者简介

罗素: 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有影响的论著有:《数学原理》(与怀特海合著,三卷)、《社会改造原理》、《哲学问题》、《教育论》、《教育和社会秩序》、《西方哲学史》等。

TOP目录

“亲历中国丛书”总序 

序罗素与中国 

社会结构学讲演 

一世界纷乱的原动力 

二实业制度的固有趋向 

三实业制度与私产制度 

四实业制度与国家主义 

五好社会的特点 

罗素谈中国 

中国到自由之路 

——罗素临别讲演 

中西文明的对比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的前途 

中国人眼中的罗素 

罗素与中国 

——读罗素著《中国问题》(徐志摩) 

为罗素做翻译(赵元任) 

让人为难的罗素(朱学勤) 

罗素在华演讲目录

TOP书摘

序言

千年以来,中国一直吸引着全球关注的目光。作为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自古就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包容心态,接纳过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无论是千年前的零星游客,还是百年来的传教士、学者或者大师,他们先后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落寞和当代的崛起。他们经历了从好奇、探究、兴奋、赞叹,到幻灭、深思的心路历程,最后形成了专业的海外中国学。不知不觉中,这些亲临中国的朋友本身也融入了中国历史的长河。

从五四时代起,有一批文化名人不远万里,亲临中国,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们通过讲演、谈话和著述,带来新学说,传播新思想和新观念,让我们不但有幸目睹他们的风采,从而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与世界沟通的愿望,并开始思索中国的发展道路。这些来华的文化名人中有美国的杜威,英国的罗素、萧伯纳,法国的萨特,印度的泰戈尔……他们是大师,是世界名人,更是朋友。他们多年来关注中国的思想文化的发展,关注中国的历史命运。在我们彷徨不定的时候,他们为我们指点前程;在我们遭受异族侵凌的时候,他们为我们呐喊奔走;在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他们为我们欣喜鼓掌。他们的到来,本身就是一种热潮、一种力量。他们的每一次来访,都曾在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成为当时的重大文化现象。他们坚定的目光、自信的话语、超人的学识,曾经感动过我们的伟人,也曾激励过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

是的,他们与中国密不可分。或许他们的观点并不能让所有人接受,但历史会记住他们的真诚。我们收录这些大师的讲演、著述和谈话,记录他们在华活动的行迹,选录当时及之后的种种评论,试图以此重构这些历史画面。我们愿以此来纪念这些文化名人,以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这就是我们编辑这套“亲历中国丛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亲历中国丛书》编委会2014年6月

文摘

我歇了许久没讲演了,今天我作最末一次的讲演,我心里着实不安。因为我对于中国人加我的优礼未曾报答;而且我很想在中国多住几时,多领略一点中国的典章文物。但因为身体上种种不得已的情况,不得不和诸君别离;中心耿耿,徒抱歉忱!

现在世界上无论哪国,都应予以改造。改造的责任,自然要归青年担负。现在中国的青年,颇富于进取的精神,是件可喜的事。

外国人冒昧而予中国任何问题以一种意见,实在冒着闹大笑话的大危险。像我这般情景,旅居中国的时间,是不久的;中国语言的知识,又是空无的。这种危险,更所难免。中国人有一古旧的繁赜的文明。现今存在世界上古旧的文明,中国可以称最。中国相沿的习惯,和欧洲迥然不同。中国于过去的时代,在哲学上、艺术上和音乐上,成就了极大的事业;但从这已经成就的数点而观,实际上独立于欧洲影响之外,和来自黑伦里克的(即希腊的)文明,相去极远。像这么一个社会,它的宗教和道德的组织,自立于耶教之外,要叫欧洲人勉力理解它的情景,心理上想象的结果,是一点儿也得不着的。再加上近代中国的事业难于确定,任何欧洲人试为中国国民提出一改造的方式来,就更加难免要误入歧途了:这是件显明的事。因为这种种缘故,我常劝以“谋社会改造为己任”的中国人,自己去规划自己的方式。不要全然依赖外国人智识上的帮助。话虽这么说,然而我现在毕竟不揣冒昧,把我对于中的情状,和它可以改进的方法的一些意见,贡献于诸君之前——这些意见,是我于与诸君接触之间渐渐地发生出来的,并非初登中国岸的时候,就呈现于我心灵中的。

就现在中国情形看来,我觉得有两件似乎极普通而极显明的事:第一,中国统括地采用欧洲的文明,是非我们所愿望的;第二,中国昔相沿的,是不适合于现在的新需要,应向彻底崭新的表示让步。

欧洲的文明的恶弊,已为所有细心的观察家洞见于此番大战与其结果中了。当此番大战发生之初,许多欧洲人以为这等恶弊,非产生于我们的制度之中,但须那方面战胜,即可将它灭绝。现在已证明其为妄念了。欧洲文明的基址,是资本主义的实业主义。这种制度,虽然在早年时代,致成无量迅速的技术上物质上的进步;然而,不免引人类到更剧烈的破坏的战争路上去:初为市场而战争,继为原料而战争。这是不可不确信的:我们西方的文明,或将毁灭于这类的战争,和因资本家与劳动者之对立而发生之部分的战争中。纵或我们西方的文明不因战争而毁灭,尚能残存,然所可惧者,彼将更成机械的,对于个人的地位及其特性,益增蔑视,与日俱长。这种机械的文明。颇难望其有丝毫价值,所以中国人要不去专事摹拟西方的方法,始可为自己的国家或世界图谋幸福。 节选自《中国的到自由之路》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79.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