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三日假,素手烹新茶。茶,原产自中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更早的说法,是始于神农时代,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诗经》中有“荼”字,《尔雅》中提到“槚,苦荼”。晋代郭璞曰“今呼早采者为荼, 晚取者为茗”。开元年间,唐明皇撰《开元文字音义》,将古茶字“荼”减去一笔作“茶”。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记载:“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他在《茶经》中,除讲述茶之源的篇幅外,通篇使用“茶”字。由此,“茶”字的用法渐渐统一,进而流行开来。陆羽,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中国的茶文化,渊源有自,绵远流长。
本期书单,聚焦中华茶文化。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关于茶文化的书,历年都有新书层出。这里主要考察近五年出版的一些较有影响的图书(总数不下千种,这里择200余种,作年轮约略回顾)。有关近邻日本的茶道茶文化,不是本书单的重点。更泛的文艺,如周作人、林徽因、汪曾祺等的有关茶文化的内容,这里也不作展开。专业学术著作、教科书和营销图书,也多不在此列。
从头说从头,浙江文艺出版社今年新出版的王旭烽新作《望江南》,讲述以“茶”为生计的杭氏家族浮沉。一碗茶汤,照见半壁江南。已成为今年的现象级文艺好书,与他的茅奖作品《茶人三部曲》,堪称双璧。此外,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茶文化通论》,也是出自王旭烽之手。
王笛的《那间街角的茶铺》、《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也是一版再版。
纵观之下,近几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在此一细分领域的突出表现,着实是悄然而勃起。年度茶媒及中国茶行业十大茶书的评选,该社每年都有若干种新书占有几席。中国农业出版社(包含农村读物出版社)的表现,也并不令人意外,毕竟每年都要出不少新书,如果算上茶学和教材,那更是数量惊人。古籍出版社中,中州古籍出版社更是布局很深:行知茶文化丛书,独树一帜,且有新书相继;2021年,又推出茶书系列,包括书法里的茶、古诗里的茶、古画里的茶;之前的《中国茶书全集校证》,更是大制作。中华书局,作为成立110周年的老牌出版社,无论是译注还是新作,也都有很亮眼的表现。
名茶大省,如浙江、福建、云南、广东等等,各地出版社都有特异表现,如福建人民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等等,都有好书面市。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茶文化图书,仍然叫好又叫座,影响了一大批出版社的跟进和创新。
其他出版社的特出表现,恕不细举。
书单最后,是少儿读物。
这里发布的书单均依据百道图书选品后台和百道好书大数据制作,书店、图书馆以及阅读推广机构对平台与数据有兴趣体验与试用的,还有出版机构有需要推荐相关图书到书单的,请邮件垂询:bd@bookd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