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先生评价他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先生病逝广州。
陈先生出身名门,祖父陈宝箴是湖南巡抚,其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大公子之一。他年轻时游学东西洋十数载,不求文凭而追求学问。他一生治学范围包括佛教史、西域史、蒙古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明末清初鼎革史等。35岁受聘为清华国学院导师,他的讲学之道,“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讲未曾有人讲过的。”清华园内学生和教授凡有文史难题,都会向他请教。他的治学之道,强调超越和出新,“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其未得预者,谓之不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他奉“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之圭臬,无论身处顺境、逆境,终生未曾改易,以生死力争。
本书单将三联书店2012年出版的《陈寅恪集》(13种14册)第二版选入,并重点选入了他的几种屡被提及的代表作品,遗憾的是,其中的《论再生缘》,百道所收之书目元数据有所缺乏。此外,书单另选入了几种论及陈先生的著作,为无法研读陈先生深邃学术专著的普通读者,提供了解其生平与学术思想的入门读本参考书单。
陈寅恪在哈佛的学生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