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

作  者:谌旭彬

出 版 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丛 书:经纬度丛书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

定  价:198.00

I S B N :9787213111983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1861年,咸丰皇帝逃往承德,并死于避暑山庄。为了壮大国力,摆脱面对西方的弱势局面,在慈禧和奕訢的带领下,大清王朝开启了自上而下的变革之路。

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通过总理衙门的创设、同文馆的建立、近代海关系统的引入、洋务军工企业的创办、外交使团的西行、广学会的成立、废除武举、昆明湖里练兵等事件,大清并未走向愿望中的强大,而是一步步走向了帝国的灭亡。

在1861-1911这五十年里,有许多历史人物值得关注和研究,如缺乏理政常识的太后、连汉献帝都不如的光绪、被逐离政坛的恭亲王等权谋与争斗不绝如缕的清廷高层;还有深埋改革主张的冯桂芬、选择性“开眼看世界”的斌椿、时代的出局者徐继畬、身陷教案的曾国藩等有挣扎但又怯懦的官僚士大夫;同时也有挑战君权神圣的严复、要做陈涉的官二代谭嗣同等图变图强的有识之士;也有在天下观与国家观的碰撞时,作为惨淡时代中流砥柱,但又困于传统礼教之中难以自拔的乡绅;以及生活本就已经支离破碎、濒临崩溃的底层民众。

TOP作者简介

谌旭彬,笔名言九林,青年作家,资深历史编辑,十年原创经验,原为腾讯历史频道主编,对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颇有心得,现为“腾讯新闻·短史记”主编,在多家媒体上发表过历史类文章。出版书籍《秦制两千年:封建帝王的权力规则》《活在洪武时代:朱元璋治下小人物的命运》等,主张回归常识,寻找历史真相。

TOP目录

序 言 历史不能假设,但可以复盘 马勇

前 言 从哪里来,向何处去

 

第一章 1861年:改革始于人事更迭 6

 一、咸丰皇帝宁死不回京 6

 二、奕?艰难创设总理衙门 8

 三、冯桂芬深埋改革主张 10

第二章 1862年:步履艰难同文馆 13

 一、满人本位意识下的改革 13

 二、真诚勇敢的无知顽固者 15

 三、没能录取到任何体面人 19

第三章 1863年:赫德执掌大清海关 20

 一、“领事保关制度”因贪腐崩溃 20

 二、“外籍税务监督制度”的由来 22

 三、“如果我们有一百个赫德” 25

第四章 1864年:太平天国偃旗息鼓 28

 一、天王与东王的冲突 28

 二、人力与物力的汲取 30

 三、条例与制度的缺陷 34

第五章 1865年:搬运新器械与新技术 36

 一、地方干了中枢没法干的事 36

 二、劝化英夷让他们改邪归正 38

 三、用魔法是打败不了魔法的 40

第六章 1866年:首个官派考察团出洋 44

 一、恭亲王找了个变通之法 44

 二、有选择性地“开眼看世界” 46

 三、仍不免被骂做“甘为鬼奴” 48

第七章 1867年:改革先驱发挥人生余热 51

 一、《瀛寰志略》远胜《海国图志》 51

 二、有“死不瞑目”四字念念不能忘 53

 三、开眼看世界不够,得正眼看世界 56

第八章 1868年:首支外交使团出访欧美 58

 一、奕?不敢独断,追求集体决策 58

 二、皇帝的面子也是国体的一部分 60

 三、美国人病逝于中国钦差使节任上 62

 四、一个被传统困住了的改革派 64

第九章 1869年:拒铁路于国门之外 68

 一、地方督抚集体决策抵制铁路 68

 二、基于开放形象的体谅与放弃 69

 三、拆掉清帝国境内第一条铁路 71

第十章 1870年:曾国藩被算计进退失据 74

 一、有人想要尽戮在京夷酋 74

 二、两条改革路线激烈交锋 77

 三、“谤讥纷纷”背后的算计 78

 四、法国想要的并不是头颅 82

第十一章 1871年:消弭教案的努力流产 85

 一、清廷想主导一次条约外交 85

 二、无力让法国坐到谈判桌前 86

 三、旧基层统治秩序开始崩溃 88

 四、教案退潮背后的制度玄机 92

第十二章 1872:种子播下后迟早会发芽 94

 一、容闳心中藏着一个梦想 94

 二、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 98

 三、是体制有病,非人品问题 101

 四、恭亲王不再支持汉人留学 104

 五、去国十载,归来已是思想犯 105

第十三章 1873年:同治皇帝放弃跪拜礼 109

 一、空前绝后的失礼行为 109

 二、恭亲王战战兢兢做汇报 112

 三、别等他国用武力逼迫才改 115

 四、洋人被皇帝的天威“吓尿了” 117

第十四章 1874年:清廷被日本耍得团团转 120

 一、日本使团给总理衙门挖坑 120

 二、步步落在对方的算计里 122

 三、“古今所罕有的大业” 124

 四、众人坚信明治维新是乱源 126

第十五章 1875年:躁狂的年轻皇帝死了 130

 一、朕将皇位让给你恭亲王如何? 130

 二、挨过揍的人要更靠谱一些 132

 三、大转型时代最需要的是见识 135

第十六章 1876年:首次向欧美派驻外交官 139

 一、结束漫长的盲人摸象时代 139

 二、未出国门已是人神共愤 142

 三、一部日记不知是何居心 145

 四、京师同指目为汉奸之人 149

 五、“两面人”刘锡鸿 151

第十七章 1877年:丁戊奇荒里的天灾与人祸 156

 一、山西已成人间地狱 156

 二、戒鸦片难,戒鸦片财政更难 158

 三、“小孩饿死尚是小事” 163

第十八章 1878年:连小小的武举也废不掉 168

 一、湘军其实是一支传统军队 168

 二、刻意摧毁曾国藩的建军之道 170

 三、统治术的优先级高于强军术 172

第十九章 1879年:琉球交涉错失良机 176

 一、李鸿章不在乎琉球的朝贡 176

 二、总理衙门选择回避外交考验 178

 三、原本有机会拿到琉球的一半 179

 四、恭亲王一度欲将海军托付给赫德 181

第二十章 1880年:终于允许建设电报线路 185

 一、改革者们纠结了整二十年 185

 二、被逼至走投无路才肯解禁 187

 三、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190

 四、从天津到北京要走三年 191

第二十一章 1881年:现代医学进入中国 193

 一、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 193

 二、同行之间才有赤裸裸的仇恨 196

 三、李鸿章对现代医学心悦诚服 198

 四、王清任很少,张锡纯太多 200

第二十二章 1882年:美国出台《排华法案》 206

 一、稀里糊涂放弃了《蒲安臣条约》 206

 二、清廷对自己的国际形象没感知 208

 三、掉进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陷阱 210

第二十三章 1883年:太后欲雪庚申之耻 214

 一、地方督抚与清流台谏普遍主战 214

 二、“自信”源于洋务改革20年 217

 三、局内人忧惧改革的含金量有限 220

第二十四章 1884年:改革来到了分水岭 223

 一、恭亲王奕?被逐离政坛 223

 二、算命的瞎子进入军机处 226

 三、“不败而败”只是个神话 229

 四、总督遗折请求开设议院 234

第二十五章 1885年:企业转型成了衙门 238

 一、开办洋务以来最得意之事 238

 二、“官进民退”与疯狂“报效” 241

 三、郑观应的诊断与药方 245

第二十六章 1886年:拿昆明湖换渤海 247

 一、北洋海军无奈前往长崎 247

 二、清廷海兵与日本警察互斗 248

 三、昆明湖里练海军的玄机 250

 四、人人皆知中国不足惧 253

第二十七章 1887年:广学会改变中国 256

 一、博得中国士大夫的尊敬 256

 二、批评洋务改革走了歧路 259

第二十八章 1888年:北洋海军以残阵成军 263

 一、与大清格格不入的近代化军队 263

 二、海军停滞,李鸿章怀念醇亲王 266

 三、没有土壤的花,结不出果实 269

第二十九章 1889年:光绪大婚不给慈禧面子 274

 一、若非太后垂帘,大清哪有今天 274

 二、年轻皇帝内心充满愤懑 277

 三、朕连那汉献帝都不如! 279

第三十章 1890年:清帝国大炼钢铁 282

 一、贵州巡抚炼钢铁弄出大爆炸 282

 二、要政治平衡,不要专业能力 284

 三、不是炼铁厂,而是炼铁厂衙门 287

第三十一章 1891年:皇帝开始学英语 289

 一、洋文堆满御案,引起国际关注 289

 二、帝师们竭力防止皇帝“过激” 293

 三、光绪皇帝逸出了思想的牢笼 295

第三十二章 1892年:周汉被精神病 298

 一、与谣言共舞,全躯岂算大清人 298

 二、到处是周汉,张之洞焦头烂额 300

 三、以愚昧爱国,士绅的思想底色 303

第三十三章 1893年:关东铁路为太后大寿让路 305

 一、边患日重,亟需往东北修铁路 305

 二、万寿最大,铁路建设只能停工 307

 三、全国大小官员掀起“报效”热潮 309

第三十四章 1894年:大清“战胜”了日本 313

 一、清军在版画新闻里所向无敌 313

 二、朝廷对战争信息实施了管制 315

 三、报纸为取媚民众搞畸形报道 317

第三十五章 1895年:朝野反思甲午之败 321

 一、光绪认同改革惟有“仿行西法” 321

 二、李鸿章主张变更“立国政教” 324

 三、严复撰文挑战皇权的神圣地位 327

 四、谭嗣同愿做“陈涉杨玄感” 331

第三十六章 1896年:“甲午后改革”遇挫 334

 一、皇帝的十万新军计划流产 334

 二、皇帝的财政整顿计划流产 338

 三、皇帝的京师大学堂计划流产 342

第三十七章 1897年:湖南“腹地自立” 345

 一、康党入湘“保中国不保大清” 345

 二、体制内改革派容不下民权思想 347

 三、无双国士“未尝须臾忘革命” 349

第三十八章 1898年:百日维新 352

 一、光绪皇帝很不满“变法诏书” 352

 二、制度局、懋勤殿与大裁员 353

 三、“中日合邦”与慈禧政变 356

 四、戊戌六君子之间的理念分歧 360

第三十九章 1899年:底层社会全面失序 364

 一、庙堂失职,只提供畸形秩序 364

 二、江湖自救,遍地皆是刀会与拳会 366

 三、拳会异变,我们的菩萨不灵 368

第四十章 1900年:庚子之变 372

 一、太后之怒与许景澄之死 372

 二、宣战诏书与东南互保 375

 三、钟不鸣,和尚亦死矣 378

第四十一章 1901年:新政不过是权术 383

 一、“量中华之物力”的真实涵义 383

 二、最终付出代价的是底层百姓 386

 三、改革上谕的核心目的不是改革 387

 四、督抚们想要改变决策模式 391

第四十二章 1902年:新式学堂挽不回青年 393

 一、最高教育长官张百熙很愤慨 393

 二、以培养忠君意识为改革方向 395

 三、青年们很自卑,也很自信 397

第四十三章 1903年:苏报案痛击清廷 400

 一、“清国报纸不讲真话”的真意 400

 二、报纸繁荣背后是社会心态剧变 403

 三、清廷与慈禧早已跌入子贡陷阱 406

第四十四章 1904年:又又又编练新军 408

 一、铁良南下筹款夺权大成功 408

 二、满汉猜忌让袁世凯渐生异心 411

 三、“有兵在”是个大笑话 415

第四十五章 1905年:慈禧被迫放弃科举 418

 一、科举是一种统治手段 418

 二、日俄战争下的“两害相权” 419

 三、群疑难化,积愤难消 421

第四十六章 1906年:两种“预备立宪” 425

 一、端方希望变更中枢决策机制 425

 二、载泽一厢情愿误读君主立宪 427

 三、醇王掏出枪来威胁袁世凯 430

 四、误矣,毕竟不当立宪 432

第四十七章 1907年:刺杀安徽巡抚 434

 一、革命军不足畏,惟暗杀实可怕 434

 二、人心离散,太后仅求目前之安 436

 三、清廷中枢听不懂的大论战 439

第四十八章 1908年:老太后的终极布局 442

 一、出台法律压制结社集会 442

 二、出台法律压制报纸媒体 444

 三、通篇皆是“议院不得干预” 445

 四、临死之前毒杀光绪皇帝 446

第四十九章 1909年:谘议局与地方自治 449

 一、帝制中国的第一次民选 449

 二、朝野对谘议局的定位背道而驰 451

 三、地方民众普遍痛恨地方自治 453

第五十章 1910年:请开国会运动 457

 一、十六省谘议局入京请愿 457

 二、成立各省谘议局联合会 459

 三、资政院也支持即开国会 461

 四、学生成了请愿运动主力 463

第五十一章 1911年:清帝国土崩瓦解 465

 一、再次凑齐亡国三要素 465

 二、革命打断改良之说不成立 468

 三、剪辫子是件漫长的事 470

 

后记


TOP书摘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胶订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80.0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