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教育中的思维:培养有智慧的儿童
教育中的思维:培养有智慧的儿童


教育中的思维:培养有智慧的儿童

作  者:[美] 马修·李普曼 著

译  者:刘学良 汪功伟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 书:李普曼儿童哲学三部曲

出版时间:2023年06月

定  价:68.00

I S B N :9787576034806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育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教育中的思维:培养有智慧的儿童》是李普曼晚年重要的儿童哲学著作,是他关于儿童哲学教育实践的整体性总结和反思。在这本书中,李普曼集中探讨了“什么是好的思维?如何在学校中开展思维教育?如何在课堂上促进学生更好地思考?如何将思维的发展与学科知识的学习相结合?”等问题。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的实践者,在这本书中,李普曼探讨儿童哲学如何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来推动学校中的思维教育的发展,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思考。为此,他提出了三个重要的主张: ,哲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哲学进行恰当的重构和教授,可以显著提升教育中的思维;第二,探究共同体的教学法应该成为思维教育的核心方法,探究共同体将问题置于优先地位(将答案置于次要地位),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促使他们进入对话、自我批评和自我纠正的过程;第三,要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必须关注标准、价值等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推理、评价和判断活动,从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关怀性思维的角度培养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为了培养儿童的推理和判断能力,需要借由一系列的哲学课程。哲学的核心是一系列概念,这些概念在所有人文学科中都得到了体现或例示,正是在哲学中,它们被分析、讨论、解释和澄清。学校课程中的哲学可以提供一个平台,供儿童在反思行为的同时反思自身,帮助学生获得探究的工具、推理的方法和原则、概念分析的训练、批判性读写的经验、创造性描述和叙事的机会、论证和解释的机会以及共同体的环境,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判断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儿童哲学是一项深刻彻底、极具创造性的教育改革实践,对其理论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有效的应用,将会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至关重要的支撑与推动。

TOP作者简介

  马修·李普曼(Mathew Lipman),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儿童哲学”(Philosophy for Children)的创始人。李普曼原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1972年到新泽西州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任教,专门从事儿童哲学的理论研究、文本创造、课程开发、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工作,他创作了《聪聪的发现》等多部哲学小说及教师手册,初步建立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儿童哲学课程体系,写作了《教育中的思维》《课堂中的哲学》《哲学走进学校》三本重要的儿童哲学理论著作。李普曼的工作为儿童哲学在全世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他也被誉为“儿童哲学之父”。

TOP书摘

推荐序

  曹剑波

  南强儿童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得知刘学良、汪功伟两位博士翻译的《教育中的思维:培养有智慧的儿童》即将出版,我感到非常高兴。

  “儿童哲学之父”李普曼的重要著作《教育中的思维:培养有智慧的儿童》于1991年初次出版,又于2003年再版,在全球教育界和儿童哲学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尽管现在距离该书成书已经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但该书中译本的出版依然具有重大的意义。该书对于当下我国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首先,当前我国教育现实中面临着思维教育的巨大需求。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和教育者指出:中国教育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国学生强于记忆弱于思辨。2023年上半年,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一款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的横空出世,更让人们深刻体会到: 机械的知识记忆与低阶的认知技能已经不适合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加以强调。我们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培养那些人工智能无法替代或不应替代的,更加符合人类“类本质”的心智活动。人类作为理性主体的自我立法、作为道德主体的自律行动、作为审美主体的自发创造,这些活动的背后需要批判性思维、关怀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协同运作。教育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发展思维,而不是积累知识;“为思而教”应成为各门学科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

  其次,当前我国的思维教育探索中存在着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误区。一方面,有人将“批判性思维”吹捧为包治百病的良药,忽视了关怀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其他思维形式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有人将“批判性思维”误解为“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而对其加以否定。李普曼在本书中详细梳理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史,对这一概念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尤其指出批判性思维是防御性的,比培养批判性思维更重要的是培养批判性的思考者,而批判性思考者应当兼具关怀性的和创造性的思维。在李普曼看来,批判性思维是有利于判断力的、依赖于标准的、自我纠正的、对语境敏感的思维。当儿童能依赖于深思熟虑的标准,不断自我反思,并在某种语境下寻找对于该语境而言的判断,又怎么会“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呢?李普曼进一步指出:要培养这样的批判性思考者,儿童哲学“探究共同体”是重要的方法,这为我国的思维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指明了道路。

  最后,当前我国儿童哲学教学与研究面临着“如何提升儿童哲学思维”的瓶颈。在儿童哲学倡导者的长期努力下,我国儿童哲学的发展正在从起步走向深入。无论是已经开设儿童哲学课程的教育者,还是在学科课堂中运用儿童哲学方法的各科教师,都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当一位探究的组织者,而是更希望当好探究的促进者。因此,儿童哲学的践行者不仅需要儿童哲学的基本理念或基本流程介绍,更需要以专业哲学理论作为支撑的思维发展模型与思维培育策略。李普曼此书基于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对思维结构、思维技能培养和三种思维形式(批判性、创造性、关怀性思维)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察,能够帮助儿童哲学践行者“看见”“听见”孩子的思维,并能够帮助孩子一点一点搭建起从心灵行为与状态到思维招式、思维技能、思维形式的复杂系统。

  翻译一本好书,对译者的才华、视野和文采都是很大的考验。刘学良博士、汪功伟博士作为优秀的哲学学者,走上了儿童哲学教育的道路,在全国几十所中小学开展过儿童哲学、思维型课堂以及中学生哲学课堂等特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他们对于教育现场的丰富经验,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李普曼原著的理解,使中文读者能够更加无障碍地领略李普曼对教育和思维关系的深刻认识。相信本书的出版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儿童哲学研究与实践的进步,让孩子们能在课堂中体会思想的乐趣。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122.0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