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战时日记
战时日记


战时日记

作  者:[英] 乔治·奥威尔

译  者:孙宜学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年03月

定  价:75.00

I S B N :9787100215213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随笔/散文  >  外国随笔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乔治·奥威尔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被誉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战时日记》是奥威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写的书信和日记摘选。他以高超的叙述技巧和冷峻的视角,抒发了对战争的反思,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刻画了群众在战时对各种事件的反应,以及普通人的境遇与命运,史实、思想与文笔并重。通过奥威尔的文字,我们能感受到人虽渺小如沧海之一粟,但与时代脉络紧密相连,时至今日仍能够给予我们鲜活的启示。


TOP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代表作有《动物农场》《一九八四》《巴黎伦敦落魄记》等,他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译者简介:

孙宜学,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等,并主持“中国大论坛”“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经典译丛”“艺术与文明书系”等大型系列丛书,已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编、译著50余部。


TOP目录

序 我为什么写作

第一编? 战时日记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第二编? 战时通信

1940年1月8日 致维克多?戈兰茨

1940年1月10日 致杰弗利?高尔勒

1940年3月8日 致D. H. 汤姆森

1940年4月3日 致杰弗利?高尔勒

1940年4月11日 致勒南?海本斯托尔

1940年4月16日 致勒南?海本斯托尔

1940年6月10日 致约翰?莱曼

1940年6月 致《时代与潮流》编辑

1940年7月16日 致吉姆斯?拉弗林

1941年1月3日 致《党派评论》

1941年4月8日 致德艾尔沃斯?琼斯

1941年4月15日 致《党派评论》

1941年6月20日 致多萝西?普劳曼

1941年7—8月(?) 致《党派评论》:艺术和宣传前线

1941年8月17日 致《党派评论》

1942年1月1日 致《党派评论》

1942年5月8日 致《党派评论》:英国的危机

1942年8月29日 致《党派评论》

1942年10月12日 致《泰晤士报》编辑

1942年12月2日 致乔治?沃德柯克

1943年1月3日 致《党派评论》

1943年5月下旬(?) 致《党派评论》

1943年7月11日(?) 致阿莱克斯?康福特

1943年8月24日 致勒南?海本斯托尔

1943年9月24日 致拉什布鲁克?威廉姆斯

1943年10月14日 致菲利普?拉夫

1943年12月9日 致菲利普?拉夫

1944年1月15日 致《党派评论》

1944年3月7日 致罗伊?福勒

1944年5月1日 致菲利普?拉夫

1944年5月18日 致H. J.威尔莫特

1944年6月28日 致T. S.艾略特

1944年7月14日 致约翰?弥德尔顿?莫利

1944年7月17日 致勒南?海本斯托尔

1944年7月18日 致利奥纳德?摩尔

1944年7月21日 致约翰?弥德尔顿?莫利

1944年7月24日 致《党派评论》

1944年8月5日 致约翰?弥德尔顿?莫利

1944年8月11日 致约翰?弥德尔顿?莫利

1944年12月15日 致弗兰克?巴博

1944年12月 致《党派评论》

1945年1月5日 致《党派评论》

1945年3月17日 致罗杰?赛恩赫斯

1945年4月13日 致安东尼?鲍威尔

1945年5月11日 致莉迪娅?杰克逊

1945年6月13日 致F. J. 沃伯格

1945年6月 致《论坛报》编辑

1945年7月3日 致利奥纳德?摩尔

1945年8月15日(?)致《党派评论》

1945年8月18日 致赫伯特?里德

1945年11月15日 致安索尔女公爵


TOP书摘

1940年

5月28日

这是报纸投递员明确不用上班的第一天……早期的《晨星报》头版用了一半篇幅报道了比利时人投降的消息;另一半则报道了比利时人和国王正在同一条战线上坚持作战。这可能是因为纸张缺乏。然而,早期的《晨星报》共八版,其中六版用来报道赛马。很多天以来,报纸上都没有真实的新闻了,或是不太能推断正在发生了什么事。似乎可能发生的事是:(1)法国人已经准备从南方反攻了;(2)法国人希望能够如此,但德国的轰炸机使他们的军队几乎集结不到一起;(3)北方的力量确信可以控制住局势,他们认为现在最好不要反击德国,而是等到德国人的攻击自动消耗得差不多时再进攻;或者(4)北方的局势实际上已经毫无希望,当地的军事力量只能向南突围,或投降,或被完全摧毁,或是逃到沿海一带,在逃亡途中损失惨重。现在,只有第四种选择看起来是可能的。法国的公报上说,要稳定索姆河和亚辛河沿线的战线,就好像北方被切断的军事力量根本不存在一样。虽然这很可怕,我还是希望英国远征军被消灭而不是主动投降。

人们开始谈论一些有关战争的事了,但是谈论得还是很少。至今仍是这样,在酒馆等公共场合几乎听不到人们对战争的评论。昨晚我和夫人艾琳去酒馆听九点新闻。但是显然没人关心这个,如果我们不让女服务员打开收音机,她们是不会打开的。

5月29日

任何重要新闻人们现在都不得不通过感觉和暗示来收集。昨晚产生轰动的新闻是在九点新闻之前穿插了达夫·库珀一番令人振奋的谈话(非常好)。他谈到糖衣炮弹,谈到丘吉尔在演讲中说他将在下周初的某个时候对形势再做进一步的评述,议院自身必须为“黑暗和沉重的潮流”做好准备。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准备退却,但是否“黑暗的潮流”意味着巨大的灾难,或是英国远征军中有一部分人投降了,还是其他什么东西,没人知道。我在火炬剧院里观看一出多少有点文学色彩的戏剧的间隙听到了这个消息。在这个地方,听众远比在酒馆更关注这个消息。

艾琳说那些和她一起在检查部门工作的人把许多“红色”报纸捆成一堆一堆的,将《社会周刊》看成和《工人日报》完全一样的杂志。最近,当《工人日报》和《行动》杂志被禁止输出国外时,她的一位同事问她:“你知道《工人日报》这份报纸和《行动》这份杂志吗?”

流行的谣言是:比弗布鲁克自获得任命以来,他通过消除生产中的不利因素,已为英国空军增加了两千架飞机。德军可能对伦敦发动的空袭将在两天后开始。希特勒入侵英国时计划用成千上万可穿越布雷区的快速舰船。德国人的步枪有一个严重的缺陷(这有好几种原因)。前线上的普通德国士兵士气极其低落。挪威战事开始以来,战争指挥部的消息来源不畅,他们甚至不知道挪威的夜很短,甚至想当然地以为,不得不在光天化日之下登陆的盟国军队借助夜幕掩护。


4月27日

出现了很多对希特勒昨天演讲的意义的猜想。他的演讲总体上给人一种悲观主义的印象。比弗布鲁克的入侵演讲,其表面价值也被做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有人说是给美国人鼓劲打气,有人说是为了劝说苏联人相信在艰难的进程中我们不会抛下他们,也有人说是袭击丘吉尔(他可能被迫反对入侵行动)的开始。现在,无论说什么或做什么,人们都能立刻看出隐藏的动机,认为这些话所表达的绝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除此之外可能意味着任何东西。

我们都被淹没在污秽之中了。当我与人谈话或读任何有生杀予夺大权之人的文章时,我感觉思想的诚实和公正的判断都从地球表面消失了。每个人的思想都是法庭式的,每个人都只是通过蓄意压制对手的观点而提出自己的“案例”,而且,更有甚者,他们除了对自己和朋友的痛苦有所关心外,对其他任何痛苦都完全漠然。印度的民族主义者沉湎于自我怜悯和仇恨英国的情绪之中,对中国的灾难却完全漠不关心;英国的和平主义者把自己逐渐引入对“人之岛”集中营的疯狂关注之中,而忘了那些德国的集中营等等。人们似乎只在自己不赞成的人身上,如法西斯分子、和平主义者,注意到这一点,但实际上每个人都一样,至少每个有明确观点的人都一样。每个人都是不诚实的,每个人对那些在自己的利益圈和同情圈之外的人都是无情的。最让人震惊的是,人的同情可以像水龙头一样根据政治利益或关或开。所有左翼分子,或大部分左翼分子,那些在战争爆发之前愤怒地来回奔走于反纳粹暴行的斗争中的人,一旦战争开始令他们厌烦,他们就忘掉了所有这些暴行,并且明显失去了对犹太人的同情。仇恨苏联人的人也是这样,他们在1941年6月22日之前将苏联视为毒药,而当苏联开始参战时,他们随后就突然忘记了清洗、国家政治保卫局等。我并不认为这是出于政治目的的谎言,而是出于主观感觉的实际变化。但真不存在既有坚定的信念又有公正的观点的人吗?实际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但他们没有权力。所有权力都掌握在那些偏执狂手里。

不再多说了。这是一个愚蠢的夏天,在错误的时间发生了错误的事,出现了错误的结果。在我的生命中,我这是第一次与这个野蛮的城市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年我都听到过布谷鸟的叫声。在尖利的空袭警报“嗡、嗡、嗡”响起时,当这声音越来越近时,你得赶紧从桌子旁逃开,缩紧身子躲在某个炸碎的玻璃碎片到不了的角落。嘣!窗户碎了!轰炸结束了,然后你又得回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晚上的地铁站充满了令人恐怖的景象,一堆堆污秽的东西摆放在通道上,一群面孔肮脏黝黑的小孩在站台上不停地四处打闹。两天前,大约是在午夜,我看到一个约5岁大的女孩正在“照顾”她约两岁大的妹妹,小妹妹手里紧紧抓着一个板刷,正在用力刷站台上肮脏的石头,接着就用舌头去舔刷子上的硬毛。我从她手里拿走刷子,告诉年纪较大的女孩,不要让她这样做。但我不得不赶火车,毫无疑问,我坐上火车用不了几分钟,她们就还会继续吃脏东西。这种事到处都在发生。然而,与1940年相比,这种混乱以及由此导致的对孩子的忽视还不算是最严重的。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版  次:1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6.8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