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儒释道600条
儒释道600条


儒释道600条

作  者:中华文化促进会 编纂,王石 主编

出 版 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2月

定  价:128.00

I S B N :978757301011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哲学思想与研究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2009年春,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同志号召领导干部阅读中华文化典籍和“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同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听取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高占祥同志工作汇报时提出:“要编选一些帮助党政干部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引导他们读书、修身、从政立德的中华文化读本。”为提升党政干部的文化道德修养,继承读书修身、从政立德的优秀传统,中华文化促进会以弘扬本源文化、提高道德水平、扩充知识涵养为目的精心编选了语录体读物《儒释道600条》。 本书以“四书”、“五经”、《老子》、《庄子》以及禅家典籍等经典为原本,从中选取了600条进行编纂。

本书以“语录”方式刊行,是为了适应当今“碎片化”时间。根据当今党政干部工作繁忙,学习时间“碎片化”的特点,采用了极具中国特色的“语录”体为文体。这种记录讲学、论政以及传教者言谈口语的文体,言简意赅,哲思隽永,便于阅读,便于记诵,便于引述,适合工作忙、时间紧的现代人抽时阅读。


TOP作者简介

王石,文化学者,现任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等职。曾任教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大学,著有《艺术构成论》,创作电视剧《渴望》(改编)、话剧《高山下的花环》及发表文论多种;并主持实施中华文化人物评颁活动、中华文化论坛、两岸人文对话及《今注本二十四史》编纂出版工程并担任该书出品人。

◎中华文化促进会(简称“文促会”;英文名称Chinese Culture Promotion Society,缩写为CCPS)创立于1992年,是注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全国性联合性社会组织,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业绩最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NGO。2004年国家授予“全国先进民间组织”荣誉称号。


TOP目录

四书五经语录

序.....3

“四书”语录100条.....5

“四书”简介.....7

《论语》50条.....11

《孟子》34条.....55

《大学》7条.....87

《中庸》9条.....94

“五经”语录100条.....103

“五经”简介.....105

《周易》23条.....110

《尚书》20条.....127

《诗经》15条.....143

《礼记》22条.....157

《左传》20条.....177

老庄语录

《老子》语录90条.....195

《老子》简介.....197

《老子》90条.....204

《庄子》语录110条.....325

《庄子》简介.....327

《庄子》110 条.....333

禅语录

禅语录200 条.....487

前言.....489

《禅源》29条.....501

《禅理》41条.....564

《禅机》27条.....628

《禅行》28条.....672

《禅派》27条.....708

《禅参》28条.....757

《禅愿》23条.....812


TOP书摘

经济学原本是帮助人们洞察世事、学习人与人相处之道的有趣学问。可是,随便翻开一本经济学教“四书”简介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论语》是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汇编,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整理。全书二十篇,五百一十二章,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论语》的哲思博大精深,大至治国,小至日常起居,无不蕴含着精警的启迪,反映了孔子在社会、政治、哲学、伦理、教育诸多方面的真知灼见。其人文思想的光华,烛照千古,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自西汉以来,《论语》一书就被那些追求理想人格,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最高目标的读书人奉为经典和行为准则。《论语》的思想,对于我们在今天这个伟大时代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建立和谐社会,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孟子》是记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孟轲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二百六十章。《孟子》继承了《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道德修养的论述,并发展为服务于政治统治的“仁政”学说。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性本善,主张“以不忍人之心(怜悯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孟轲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韩愈的《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孟子的地位才逐渐提升。《孟子》在宋代被奉为“经”,其人在元代被奉为“亚圣”,配享孔庙,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孔孟之道”。到了明代,《孟子》“民贵君轻”的观点惹恼了当朝皇帝朱元璋,他下令将孟子的牌位逐出孔庙,并大肆删削《孟子》的有关章节。朱元璋的做法,从反面说明了孟子民本思想的价值。

《大学》和《中庸》原为《礼记》中的两篇,其作者迄无定论。最初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们从《礼记》中抽出,加以改编,使之独立成篇;南宋理学家朱熹又进行加工,作成章句,并把它们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从此,这两篇进入儒家经典行列。

对《大学》一篇,朱熹做了重新编排整理,并补上“传(zhuàn 赚,解释经文的著作)”中所缺“格物致知”一章,分成“经”一章,“传”十章。朱熹说:“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他认为,“大学”不同于“详训诂,明句读(dòu 豆)”,讲“洒扫、应对、进退”的“小学”,而是讲“穷理正心,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人之学”。《大学》里面寄托了古人“内圣外王”的理想。

对《中庸》一篇,二程认为它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要籍,其理论性、思辨性高于其他三者。孔子之孙“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中庸》重点发挥孔子“过犹不及”的思想,要求人们追求“和而不流”“中立不倚”的境界,力图使社会秩序恒常不变。“诚”是《中庸》的核心观念。“诚”在孔子的学说中,是人的一种品质,而《中庸》认为,“诚者,天之道也”,“真实无妄”是宇宙最真实的存在,“诚”已经成为重要的哲学概念了。

凝聚着先贤非凡智慧的“四书”,不单微言大义,富含哲理,也是古代士子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入门书。《朱子语类》说四书”是“‘六经’之阶梯”。到了元皇庆二年(1313),这四部书对于安邦定国、选拔人才的重要性被进一步发现与重视,朝廷直接把它们定为考试科目,即考试必须在“四书”内出题,题意发挥则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根据。不过,历史的天空变幻不定,近一个世纪以来,以“四书”“五经”为主干的传统文化屡遭冷落,逐渐远离了大众的视野。但是,数千年来血脉不断,那些传统文化中修身处事的铮铮箴言,早已深入到中华民族的骨髓和血液之中。

今天,我们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编选出这本语录,为的是让广大读者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对传统文化“管窥蠡测”的同时,再次咀嚼其中的微言大义,以收经世致用之效。

◎第 1 条 《论(lún 仑)语?学而第一》

子①曰:“学而时②习③之,不亦说乎④?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⑥,不亦君子⑦乎?”

【注释】

①〔子〕古代对有地位、有学识、有道德修养的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单提“子”字,一般指孔子。

②〔时〕以时,即在一定的或适当的时候。

③〔习〕一般解释为温习,但孔子教授的课业有些带有实践性,如礼、乐、射、御,所以此处的“习”也有实习、演习、练习等含义。

④〔不亦说(yuè 月)乎〕不是很让人高兴的事吗?不亦??乎,相当于“不也??吗”“不是??吗”,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说:通“悦”,愉快,高兴。

⑤〔有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学于一位老师门下称朋。后泛指志同道合的人或宾朋。

⑥〔人不知而不愠(yùn 运)〕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气恼、怨恨。知:了解。愠:恼怒,怨恨。

⑦〔君子〕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春秋末年后逐渐成为有德者的称谓。

【提要】

这是《论语》开篇的第一章。开门见山便提“学”和“习”二字,是因为两者“乃入门之道、积德之基”(朱熹语),是达到“仁”的境界的先决条件。因此,“学”且“习之”自然成为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同时,敞开大门,喜迎远方乃至异域的宾朋,切磋砥(dǐ 抵)砺,畅叙友谊,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

◎第2条?《论语?学而第一》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鲜③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④也。君子务本⑤,本立而道⑥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⑦!” 

【注释】

①〔有子〕姓有,名若,字子有,鲁国人。孔子晚年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②〔孝弟(tì 替)〕孝:尽力奉养并顺从父母。弟:通“悌(tì替)”,敬爱兄长。

③〔鲜(xiǎn 显)〕少。

④〔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的倒装句,意为“没有这种情况”。之:代词,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⑤〔务本〕致力于根本。务:致力于。本:立身行事的根本。

⑥〔道〕在古人的思想体系中,“道”有很宽泛的含义。这里应指社会的道德规范、做人的基本准则。

⑦〔其为仁之本与(yú于)〕(孝悌)也许就是实践仁德的开始吧!其:表示推测之词,也许,大概。为仁:行仁,实践仁德。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其核心是“爱人”。与:通“欤(yú于)”,语气助词。这里表示揣测语气。《四书章句集注》引程子对这句话的阐释说:“谓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仁之一事。”

【提要】

有若提出,君子要在为人处(chǔ楚)世的根本上狠下功夫,抓住了这个根本,立身行事的原则也就有了,而孝悌就是实践仁德的开始。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864

加载页面用时:46.8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