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孙子兵法十八讲
孙子兵法十八讲


孙子兵法十八讲

作  者:黄朴民

出 版 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3月

定  价:69.80

I S B N :978753396957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传统文化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十八讲》的主要内容是黄朴民老师对古今兵家脉络的梳理,以及从《孙子兵法》的渊源、思想性、版本学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是黄朴民老师几十年以来研究《孙子兵法》的心血结晶。


TOP作者简介

黄朴民,历史学博士,师从王仲荦和杨向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部3室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执行院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博导,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他是国内研究《孙子兵法》的专家、著名学者,出版了许多有关《孙子兵法》的著作,曾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孙子兵法》。其所译注的《孙子兵法》被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推荐,与他人合著的《中国兵学思想史》获第四届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


TOP目录

001 / 导言:怎样读《孙子兵法》

018 / 第一讲 独领风骚:中国兵家的前世今生

046 / 第二讲 先秦兵学发展演变的四个阶段

073 / 第三讲 秦汉以降的兵学流变与“武经七书”的编纂

093 / 第四讲 《孙子兵法》成书的历史契机

104 / 第五讲 笼罩在《孙子兵法》身上的几个谜

116 / 第六讲 先秦兵学的地域特征与《孙子兵法》的吴文化色彩

128 / 第七讲 “运筹于帷幄之中”:孙子的制胜之道(上)

145 / 第八讲 “决胜于千里之外”:孙子的制胜之道(中)

153 / 第九讲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子制胜之道(下)

174 / 第十讲 “五德”兼备:孙子的将帅素质论
188 / 第十一讲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孙子的治军思想
199 / 第十二讲 “杂于利害”:《孙子兵法》的利弊得失观
214 / 第十三讲 殊途同归:中西方军事学宗旨与原则的共通性
236 / 第十四讲 《论语》《孙子兵法》的异同与互补
246 / 第十五讲 “柳暗花明又一村”:竹简本《孙子兵法》的价值
261 / 第十六讲 “别开生面”:也说竹简本《孙子兵法》佚文
271 / 第十七讲 “青山遮不住”:《孙子》的著录、流传及版本
280 / 第十八讲 《孙子兵法》的篇序以及内在逻辑


TOP书摘

由于孙子的军事地形学思想不是其在书斋里冥思苦想的产物,而是对众多战争实践活动进行总结的结晶,因而在指导后世战争方面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公元263年爆发的魏灭蜀汉之战就是这方面颇具说服力的史证。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了曹魏政权的实际军政大权。他在继续血腥翦除曹氏势力的同时,笼络士族,协调内部关系,注意发展生产,扩充军力,收到了重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效益。到了其次子司马昭执政时,魏国的综合实力相对于其他两个独立政权蜀汉、东吴来讲,已经拥有了绝对的优势,三分归一统,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建都成都的蜀汉政权是三国之中疆土最小、人口最少、实力最弱的国家。前期在诸葛亮的治理下,政治上还比较稳定,经济和军事上也有一定的实力,要想开疆拓土虽力有不逮,但尚能拥兵自保。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蒋琬和费祎相继辅政。他们在内政上遵循诸葛亮的成规,没有新的变革和建树;外交上维持联吴抗魏的国策;军事上由主动进攻转变为防御自固,因而暂时还能保持国内的稳定和防御曹魏的能力。公元253年,费祎去世,大将军姜维主持蜀汉军政,采取西连羌人,夺取陇右,相机进图关中的战略,在十年中,先后六次向陇右出击。结果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使得蜀汉兵疲民困,内部矛盾加剧。而蜀汉后主刘禅庸弱无能,重用宦官黄皓,政治腐败,导致蜀汉政权日益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姜维率蜀军主力远驻沓中屯田,躲避黄皓的迫害,更使战略要地汉中正面防御薄弱,为魏军的大举进兵提供了虚隙。

    景元三年 (公元262年) 冬,司马昭根据蜀汉内政不修、边境无备、士气低落等情况,定下了灭蜀的计划,并积极从事具体的战争准备。半年后(公元263年)一切就绪,便正式颁下诏书,起兵近二十万,大举攻蜀。其具体作战部署是:征西将军邓艾统兵三万向甘松、沓中开进,牵制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兵三万切断姜维向东、南方向的归路;镇西将军钟会率主力十二万人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直趋汉中。八月,魏军主力自洛阳出发,开始了灭蜀行动。

    汉中地处秦岭和米仓山之间,是巴蜀的屏障,益州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蜀汉方面历来重视对它的防御。诸葛亮、蒋琬、费祎等人都曾亲率大军驻守,并修建了汉、乐二城以屯兵,同时依山阻险、重叠交错地部署戍卒扼守各个重要关口。这些措施在对魏作战中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魏军的多次进犯都无功而返。但是自从姜维把蜀汉主力部队调往沓中后,汉中的蜀军人数不到三万人,兵力薄弱。姜维还改变了汉中历来的防御方针及设施,采取了收缩兵力,防守要城,诱敌深入,然后乘敌疲惫而出击的方针。这一作战方针从理论上说固然没有错,但是在当时魏极强而蜀极弱的条件下,这么做,无异于开门揖盗,自取败亡。

    姜维在探知到“钟会治兵关中,欲窥进取”的消息后,仍没有当机立断变更作战部署,立即将沓中的蜀军主力转移到汉中,扼守诸险隘,以抗击魏军的进攻,而仅仅是上表刘禅,建议派遣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率军守卫阳安关口和阴平桥头。连这一建议也受黄皓的阻挠而未得实施,蜀汉方面再次错过了据守险厄以抗魏军的机会。

    九月初,魏方三路大军按预定计划,同时向汉中、沓中、武街与桥头发起进攻。魏军主力在钟会统率下,迅速突入汉中要地,袭占阳安关,杀死蜀军阳安关守将傅佥,然后分兵进围汉、乐两城。钟会本人则自率主力“长驱而前”,企图一举夺取剑阁,进逼成都。

    与此同时,姜维率领沓中的蜀军主力向汉中方向移动。在东移过程中,蜀军遭遇到邓艾部队的追击骚扰,损失很大,终因撤退迅速,摆脱了邓艾的追兵。数日之后,姜维大军进抵阴平一带。在这节骨眼上,魏军庸将诸葛绪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当时他已经占领了武街和阴平桥头,姜维的归路实际已被切断。姜维见状不妙,遂走了一步险棋,故意北出孔函谷,向诸葛绪侧后迂回。诸葛绪果然中计,把军队后撤三十里,让出了要道。姜维见奇谋奏效,立即回军通过桥头隘道,会合廖化、张翼、董厥诸部退守剑阁。剑阁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是“蜀境之巨防”,汉中通往成都的咽喉。姜维凭借剑阁之险,设防固守,钟会大军久攻不克。因粮道险远,军食匮乏,钟会计无所出,不得不考虑引兵回国。由此可见,魏军对阴平桥头战略要地的得而复失,是己方攻势受挫,蜀方形势暂时稳定的关键。

    驻守在阴平一线的邓艾见钟会有撤兵之意,急忙向钟会提出出奇制胜、偷渡阴平的袭击方案。邓艾是这样分析形势并提出对策的:蜀军已遭到沉重打击,现在应乘机进攻。如果从阴平出发,由小道经德阳亭出剑阁以西百里,去成都仅三百余里,即可以奇兵出击蜀汉之腹心。如果姜维放弃剑阁而救援涪县,您就率兵长驱直入;如果姜维老鼠不挪窝,仍龟缩剑阁,涪县的守军一定很少,我便统兵直取成都。不管怎么样,灭亡蜀汉乃是瓮中捉鳖,手到擒来。

钟会采纳了这一建议。于是邓艾挑选精兵一万人,于十月中旬从阴平出发,沿白水河谷东行,登上摩天岭,行经荒无人烟的山陵地带七百余里,凿山开道,架设便桥。山高谷深,军粮又逐渐不继,处境相当危险。邓艾知道自己已无退路,便鼓励部下说:快速进入平地,就有粮食,否则就只能被饿死在这里,成为野狼的美餐。至马阁山时,路不能通。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着身体,从山上一滚而下。兵士也都手攀树木,沿着悬崖,一个接一个地越过深涧。就这样,邓艾军很快抵达江油,蜀汉江油守将马邈毫无准备,猝不及防,乖乖地向魏军投降。魏军得到给养补充,士气大振,邓艾遂率军迅速向涪县挺进。

    江油失守后,刘禅派遣诸葛亮之子、官拜军师将军的诸葛瞻率军迎击邓艾。诸葛瞻抵达涪县后,屯兵休整,部将黄崇再三建议:“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三国志·蜀书·黄权传》)但未为诸葛瞻所采纳。邓艾军因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得以逾越险阻径抵涪县,击败了诸葛瞻的前锋部队,诸葛瞻无计可施,被迫退守绵竹。邓艾命令其子邓忠和司马师纂分左、右两路猛烈夹击诸葛瞻军,大获全胜,击杀诸葛瞻及其子诸葛尚,攻克了绵竹。

    绵竹失守,蜀国上下陷入一片混乱,大臣谯周等人极力主张投降。刘禅眼见邓艾大军兵临城下,成都难守,逃遁无路,遂于同年十一月自缚请降,邓艾大军趾高气扬开入成都,立国四十三年的蜀汉政权就此覆灭。

    纵观魏灭蜀汉之战,双方对地形的认识、利用上的优劣高下,对战争的进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蜀军对险形地域、隘形地域的汉中地区,疏于戒备,违背了孙子所说的在“隘形”地域上,我们应该先敌占领,并用重兵封锁隘口,以等待敌人的进犯,在“险形”地域上,如果我军先敌占领,就必须控制开阔向阳的高地,以等待敌人来犯等原则,而让主力远驻沓中,等于是洞开门户,给魏军的大举开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当蜀军成功占据剑阁险要,一度遏制魏军的凶猛攻势之后,又未能及时考虑到对手从阴平小道偷渡奇袭的可能性,以致腹背受敌,完全陷入被动。而蜀汉唯一一支战略机动部队诸葛瞻军未能及时进兵据守要地,则使得冒险偷渡阴平成功的邓艾军更牢固地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最终导致军队丢盔弃甲、社稷覆亡。

    魏军方面则充分认识到了利用地形、避实击虚的重要性,尤其是邓艾出奇制胜,翻越天险,神速挺进,袭取成都,堪称“敌无备,出而胜之”(《地形篇》) 的杰出典范。而魏军在此役中曾经一度被阻于剑阁,几乎功败垂成、徒劳而返,其主要原因也在于西线魏将诸葛绪没有坚守住阴平桥头这一险阻,而让姜维大军从容退守剑阁。魏军在这场战役中的作战指导得失成败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证明了在军事活动中遵循孙子军事地形学基本原理,巧妙运用地形条件以出奇制胜的必要性。


TOP 其它信息

版  次:1

加载页面用时:116.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