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艺术与文化
艺术与文化


艺术与文化

作  者:[美]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

出 版 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定  价:69.00

I S B N :9787542679147

所属分类: 艺术  >  艺术史论  >  艺术理论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艺术与文化》作为现代艺术批评领域的经典著作,是美国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的艺术评论文集,首次出版于1961年。书中收录了格林伯格在20世纪40—50年代发表于《党派评论》《评论》《艺术》等期刊的艺评文章,共37篇。全书分文化一般、巴黎的艺术、艺术一般、美国的艺术、文学五部分,集中体现了格林伯格的艺术观。在本书中,格林伯格对前卫艺术、抽象表现主义、现代主义、巴黎画派、纽约画派及其代表画家均有独特而精彩的艺术批评,从中我们也可一窥其艺评文章的现场性、当下性、流动性和丰富性。


TOP作者简介

作者: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1909—1994),20世纪下半叶美国首屈一指的艺术批评家,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捍卫者和主要发言人,将波洛克、德·库宁、罗斯科等抽象画家推上了世界舞台。格林伯格1940年进入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杂志《党派评论》(Partisan Review)担任编辑,通过撰文逐渐树立声誉。1942年,他成为《国家》(The Nation)的艺术评论人。1945年至1957年,他担任《评论》(Commentary)的副主编。著有《艺术与文化》(Art and Culture)、《自制美学:关于艺术与趣味的观察》(Homemade Esthetics: Observations on Art and Taste)、《格林伯格艺术批评文集》(The Collected Essays and Criticism,共四卷)等。尽管格林伯格的许多观点都受到了挑战,但他影响了几代批评家、历史学家和艺术家,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译者:沈语冰,艺术史与美学学者,长期致力于19世纪和20世纪现代艺术史、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的教学及研究,曾任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世界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现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主任。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当代艺术理论翻译与研究”首席专家,“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执行主编,《艺术史与艺术哲学集刊》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3版)·艺术学理论卷》“艺术批评”分支主编。专著《20世纪艺术批评》《图像与意义》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独立或合作译有欧美现代艺术史论经典20种。近著《图像与爱欲:马奈的绘画》(2022)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TOP目录

·文化一般

前卫与庸俗 / 003

文化的处境 / 030

·巴黎的艺术

后期莫奈 / 049

雷诺阿 / 061

塞尚 / 066

75 岁的毕加索 / 078

论拼贴 / 095

乔治· 卢奥 / 115

勃拉克 / 119

马克· 夏加尔 / 125

大师莱热 / 132

雅克· 利比西茨 / 144

康定斯基 / 153

苏丁 / 157

巴黎画派 :1946 / 164

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 170

·艺术一般

“原始”绘画 / 177

抽象艺术、再现艺术及其他 / 183

新雕塑 / 191

《党派评论》“艺术年鉴”:1952 / 200

架上绘画的危机 / 210

现代主义雕塑及其绘画前辈 / 216

温德汉姆· 刘易斯反对抽象艺术 / 224

拜占庭的平行物 / 229

论自然在现代主义绘画中的角色 / 23

·美国的艺术

托马斯· 艾金斯 / 241

约翰· 马林 / 246

温斯洛· 霍默 / 250

汉斯· 霍夫曼 / 256

密尔顿· 艾弗里 / 266

大卫· 史密斯 / 274

“美国式”绘画 / 280

三十年代后期的纽约 / 310

·文 学

T. S. 艾略特 :书评一则 / 321

一部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 / 330

贝尔托特· 布莱希特的诗 / 340

卡夫卡的犹太特性 / 358

索 引 / 370

译后记 / 383

再版后记 / 387


TOP书摘

哪里有前卫,一般我们也就能在哪里发现后卫。与前卫艺术一起到来的,是在工业化的西方出现的第二种新的文化现象,德国人给这一现象取了个精彩的名字Kitsch(垃圾、庸俗艺术):流行的、商业的艺术和文学,包括彩照、杂志封面、漫画、广告、低俗小说、喜剧、叮砰巷的音乐、踢踏舞、好莱坞电影,等等。出于某种原因,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以来总被视为理所当然,现在是研究其原因的时候了。

庸俗艺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工业革命使西欧和美国的大众都住到城市里,并使文化得到普及。在此之前,唯一区别于民间文化的正式(或官方)文化的市场,是一直面向那样一些人群的:他们除了能读会写,还掌控着总是与某种类型的教化结伴而行的闲暇和舒适的生活条件。直到那时,这一点一直与文化教养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但是,随着文化的普及,读写能力几乎成了跟开车一样寻常不过的技艺,不再被用来区分个人的文化喜好,因为它已经不再是优雅趣味的独一无二的伴随物了。

作为无产者和小资产者定居于城市的农民,出于提高劳动效率的需要学会了读写,却没有赢得欣赏城市的传统文化所必不可少的闲暇和舒适的生活条件。但是,失去了以乡村为背景的民间文化的审美趣味后,他们同时又发现了自己会感到无聊这种新能耐,于是,这些新的城市大众对社会提出了要求:要为他们提供某种适合他们消费的文化。为了满足新市场的要求,一种新的商品诞生了:假文化、庸俗艺术,命中注定要为那样一些人服务:他们对真正文化的价值麻木不仁,却渴望得到只有某种类型的文化才能提供的娱乐。

庸俗艺术以庸俗化了的和学院化了的真正文化的模拟物为原料,大肆欢迎并培育这种麻木。这正是其利润的来源。庸俗艺术是机械的,可以根据公式操作。庸俗艺术是虚假的经验和伪造的感觉。庸俗艺术可以因风格而异,却始终如一。庸俗艺术是我们时代的生活中一切虚伪之物的缩影。除了钱,庸俗艺术宣称不会向其消费者索取任何东西,甚至不需要他们的时间。

庸俗艺术的前提条件,舍此它就不可能存在的条件,就是一种近在眼前的充分成熟的文化传统的存在;庸俗艺术可以利用这种文化传统的诸种发现、成就,以及已臻完美的自我意识,来为它自己的目的服务。它从它那里借用策略、巧计、战略、规则和主题,并把它们转换成一个体系,将其余的一概丢弃。不妨这么说,它从这一积累已久的经验宝库中抽取生命血液。当人们说今天的流行艺术和流行文学曾是昨天大胆探索的艺术和深奥文学时,他们所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当然,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它真正的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新颖的东西被更新的“花样”所取代,而这种“更新的花样”则被当作庸俗艺术得到稀释和伺候。不言自明的是,一切庸俗艺术都是学院艺术;反之,一切学院艺术都是庸俗艺术。因为所谓的学院艺术已不再是独立的存在,相反它已经成为庸俗艺术自命不凡的所谓“前沿”。工业化的方式取代了手工操作。

由于可以被机械地生产出来,庸俗艺术业已成为我们生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真正的文化从来不可能如此,除了在某些极为罕见的偶然情形中。巨额投资必须看得到同等的回报,因而庸俗艺术已被资本化了;它被迫拓展并保持市场份额。尽管庸俗艺术从本质上说能自行推销,它还是创造了大量销售模式,并对社会的每个成员构成某种压力。陷阱甚至被安放到了那样一些领域,不妨这么说吧,那些真正文化的保护区。在一个类似我们的国度里,今天仅仅拥有一种倾心于真正的文化的愿望还不够,人们还必须对真正的文化拥有真正的热情,以便赋予他们力量来抗拒,从他们能够阅读滑稽漫画的那一刻起就充斥于四周,并强行映入他们眼帘的那些赝品。庸俗艺术具有欺骗性,它拥有不少层次,其中某些层次高到足以对天真的求知者构成危害。一份像《纽约客》那样的杂志—它本身不失为一件奢侈贸易的高级庸俗艺术—为了它自己的目的,转化并稀释了大量前卫艺术材料。也不是说每一件庸俗艺术品都一钱不值。它有时候也会产生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某种带有真正民间色彩的东西;而这些偶然和孤立的例子已经愚弄了那些本该明辨是非的人们。

庸俗艺术巨大的利润对前卫艺术本身也构成了一种诱惑,其成员并不总能抵御这种诱惑。野心勃勃的作家和艺术家们在庸俗艺术的压力下会调整其作品,即使他们没有完全屈从于这种压力。于是,那些令人迷惑的越界便出现了,例如法国的流行小说家西默农,还有本国的斯坦贝克。不管在哪一种情形中,最后结果对真正的文化来说总是一种伤害。

庸俗艺术并不局限于它的诞生地城市,它早已蔓延到乡村,席卷了整个民间文化。它也丝毫不尊重地理的和民族文化的疆界。作为西方工业化的另一宗大众产品,它已经经历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凯旋之旅,在一个接一个殖民地排斥并破坏当地文化,以至于,通过将自己变成一种普遍的文化,庸俗文化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种普世文化。今天,本土中国人,不亚于南美印第安人、印度人和波利尼西亚人,较之其本土的艺术品,更为钟情于[源自西方的]杂志封面、凹版照相和挂历女郎。该如何解释庸俗艺术的这种毒性,这种令人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当然,机械制造的庸俗艺术可以压倒当地的手工艺品,西方的强势也能帮上一点忙;然而,何以庸俗艺术能成为比伦勃朗的作品更有利可图的出口产品?毕竟,伦勃朗的作品也可以像任何一件庸俗作品那样廉价地加以复制。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版  次:1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81.0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