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家庭•乡里•朝堂:北宋士人与孝道
家庭•乡里•朝堂:北宋士人与孝道


家庭•乡里•朝堂:北宋士人与孝道

作  者:[美] 张聪 著

译  者:刘云军 译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1月

定  价:68.00

I S B N :978757320445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世界史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因为游学、科举、仕宦的需要,北宋士人长期远离家人及乡里。这个现象导致了这一政治文化精英集团的成员常常无法践行其对父母的供养、哀悼及丧葬义务。本书强调,士大夫生活中存在的履行家庭责任及追求职业理想的种种冲突,既未降低孝道在他们自我身份标识中的重要性,也没有减弱入仕对士大夫的吸引力。相反,北宋政府及士人自身努力调和这一矛盾给精英人士及其家庭造成的困境。而北宋时期对士人孝道的重新界定,不仅标志着政府对士大夫“私人”家庭事务的大规模干预,而且直接影响了宋代及后世家庭、社会和文化规范的变迁。

TOP作者简介

张聪  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博士,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宋代社会文化史研究。著有《行万里路:宋代的旅行与文化》等,编有《夷坚志选译》、《当代西方汉学硏究集萃?思想文化史卷》(与姚平合编)、《追怀生命:中国历史上的墓志铭》(与伊沛霞、姚平合编)等。

 

刘云军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现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宋代文献整理与研究、民间信仰研究、海外汉学(侧重宋代)的译介。著有《内忧外患:东封西祀一场空》《<宋史>宰辅列传补正》《吕颐浩年谱》《隐秘的女皇:北宋刘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译著《宋帝国的危机与维系:信息、领土与人际网络》《公元1000年:全球化的开端》《跨越门闾:宋代福建女性的日常生活》《权力关系:宋代中国的家族、地位与国家》《为世界排序:宋代的国家与社会》等,点校整理《许翰集》《毘陵集》《韩淲集》《袁氏世范校注》《南涧甲乙稿》等。


TOP目录

中译本前言/张聪  1

致谢  1

导论  1

中国历史上的孝道  8

北宋精英与孝道  16

孝道、国家与士人身份认同  18

孝道与精英家庭  21

孝道、家和家乡  24

本书的结构  26

第一章  新孝道理念的胜出:禄养父母  29

从养亲到禄养父母  35

禄养的四种方式  38

通过登科实现禄养  39

为父母赢得封赠,成为孝子  42

乞近郡便郡养亲52

侍养:在地方官舍奉亲  62

如何应对不愿随子之官的父母  66

分工尽孝:宣州梅氏  75

轮番侍养行孝:南丰曾氏  82

侍养妾母与出母  91

第二章  守制与孝道:政策与实践  99

见于儒家经典和宋代之前的服丧  103

北宋有关文官的丁忧政策  107

北宋墓志铭中有关服丧的书写  115

服丧主题之一:早期历史的延续  118

居丧主题之二:北宋的新发展  124

作为道德模范的孝子  132

为祖父母服丧  136

为妾母服丧  142

第三章  何时何地:葬事与孝道  153

旧茔抑或新墓:死亡和入葬的地理考量  158

营造新墓地:福建同安苏氏  165

死亡和入葬的时间维度  170

导致久不克葬的因素  176

“贫不克葬”  177

等待一并安葬父母  183

父母去世时人子尚幼  185

与丧葬有关的两种杰出孝行  189

与丧葬有关的三种不孝行为  197

疏于照看家茔  197

火葬  201

卜筮  203

第四章  追思忆往:作为孝道表达形式的墓志书写  213

墓志铭书写简介  216

作为孝道表达形式的墓志铭写作  220

人子为父母求铭  223

作为实现孝心工具的书信  227

人子长途跋涉为父母求铭  231

追忆中的张力:人子与墓志作者  234

人子面临的困境之一:面对百般拖延的墓志铭作者  234

人子的困境之二:墓志铭作家拒绝撰文  236

墓志作者的困境之一:满足孝子要求与秉笔直书之间的矛盾  240

墓志铭作者的困境之二:纪念陌生人  243

不善通融的墓志作者和过分苛求的人子  247

“过度”追忆  252

结语  北宋士人与孝道:家庭、乡里与国家  261

北宋士人与禄养  264

孝道、士人与国家  265

孝道与士人家庭生活  268

孝道、家和家乡  272

参考书目279

译后记/刘云军315


TOP书摘

中译本前言

很高兴《家庭·乡里·朝堂:北宋士人与孝道》中译本能如此之快得以出版。这首先要感谢师姐姚平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余鸣鸿老师。在本书英文版还只是校样的时候,师姐就把它推荐给了余老师。余老师很快与夏威夷大学出版社联系并签订了中文版的出版合同。经朋友塔夫茨大学许曼老师介绍,我随即与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的刘云军老师联系。刘老师立即答应承担本书的翻译。本书的责编虞桑玲老师仔细审核了译文及引文,并指出了几处对史料的误读,使我能够对相关部分进行调整修改。承各位师友相帮,使本书的出版进行得如此顺利,在此一并致谢!

刘云军老师为翻译此书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不是一句简单的感谢就能一笔带过的。我与刘老师之前从未谋面,但已从他的诸多译作中熟知大名。这一次与刘老师合作,深为他的文字功底、做事效率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所折服。举两个例子为证。其一,在英文原作中,为避免过多人名干扰阅读体验,对很多不为人熟知、在书中出现频率很低的宋人,省略了其字号,只以姓氏代称。刘老师在翻译过程中查找并补全了所有人的名字。其二,本书的史料绝大多数来自《全宋文》,原注释中只标明了作者及《全宋文》的册数、卷数和页码,没有列出文章标题。刘老师在翻译过程中不仅增补了这方面信息,还对几处引文和我对原文的理解错误予以纠正,并加译者注。能够遇到如此负责的译者,实属幸运!再次对刘老师表示感谢!

我在英文前言中已经提到,本书是之前《行万里路:宋代的旅行与文化》一书的自然拓展。前书着眼于频繁远宦在宋代士人身份认同、士人社会文化生活及新的人—地关系形成中的重要意义。本书则关注同一批精英人士如何平衡自己的问学入仕志向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关系。他们的遭遇既有共同之处,同时又有多样性。几乎所有人都曾在孝亲和仕宦之间陷入两难,甚至“多”难的处境。这个项目历时远超预期,主要原因是考察的重点几经大的调整。而最终选择从孝道的角度来体现宋人及其家庭的诸多情感困扰和理性选择,部分得益于对当代人求学、就业、医疗、养老的观察而引起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也许可以拉近我们与古人的距离。

本书的初衷之一是讲述一些真实的、人性化的故事。虽然受学术研究的局限,无法进行过多润色渲染,但仍希望书里很多简短的叙述可以让我们对生活在千年以前的父母儿女、男女老幼们复杂多样的经历产生共鸣,并感同身受。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尽力建构了不下几十个家庭的,或看似普通或充满戏剧性的故事。因多种原因,有些故事我不得不忍痛割爱,最终没有写进现有的章节。这次借中译本出版,把成文的有关“南丰曾氏”和“为祖父母守丧”的部分压缩篇幅,分别加入了第一、第二章,使之有了得见天日的机会。

张聪

于2021年岁末

【译后记】

译后记

张聪(Cong Ellen Zhang)老师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后就读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和华盛顿大学,师从国际知名学者伊沛霞教授,其博士论文经修订后于2010年以Transformative Journeys: Travel and Culture in Song China为名出版(中译本《行万里路:  宋代的旅行与文化》,李文锋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2020年9月,张聪老师又推出英文新著Performing Filial Piety In Northern Song China: Family, State, and Native Place。

我与张聪老师素昧平生,仅之前拜读过她的大作《行万里路:宋代的旅行与文化》的中译本,受益颇多。承蒙张聪老师的信任,将她这部新作交给我来翻译。Performing Filial Piety In Northern Song China一书语言流畅,史料丰富。初译稿完成后,张聪老师于百忙之中悉心审定了译稿,并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中译本《家庭·乡里·朝堂:北宋士人与孝道》可以说是英文版Performing Filial Piety In Northern Song China的修订本。

《家庭·乡里·朝堂:北宋士人与孝道》是我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第二本译著,也是与虞桑玲老师合作出版的第二部书。有了之前的合作经验,这次合作更加愉快。期待与虞老师以后有更多合作出版的机会。同时,也期待广大读者对拙译的反馈,如您对译文有任何见教,欢迎随时赐告。我的邮箱:liuyunjun1978@126.com.

最后,一如既往地感谢内子艳丽和女儿玥彤,她们是我工作生活的最大后盾。每日陪伴在妻女身边,看着女儿一天天健康长大,与内子携手慢慢变老,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事!

2022年2月10日

刘云军于河北大学生活区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164

版  次:1

加载页面用时:93.7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