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文明世界的战争 
文明世界的战争 


文明世界的战争 

作  者:[以] 阿扎·加特 著

译  者:钱铖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 书:“剑与犁”译丛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定  价:118.00

I S B N :978757603157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军事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人们为什么会投身于战争,是天性使然,还是受到文化的影响?
  战争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何种位置?
  现时代的战争是减少了,抑或只是改换了面目?
  阿扎·加特兼取人类学、进化心理学、社会学、政治科学的研究成果,站在全球视角,试图捕捉人类文明自早期狩猎—采集者群体到21世纪新安全形势下的战争阴影,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揭示贯穿人类历史的“战争之谜”。

TOP作者简介

       阿扎·加特(Azar Gat),牛津大学政治学博士,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杰出讲席教授,研究领域为军事史、军事战略以及战争与和平相关专题,主要著作有:《军事思想的起源:从启蒙至克劳塞维茨》(The Origins of Military Thought: From the Enlightenment to Clausewitz,1991)、《军事思想的发展:19世纪》(Th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Thought: The Nineteenth Century,1992)、《法西斯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战争观》(Fascist and Liberal Visions of War,1998)、《军事思想史:从启蒙至冷战》(A History of Military Thought: From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Cold War,2003)、《国家:政治族裔与民族主义探源》(Nations: The Long History and Deep Roots of Political Ethnicity and Nationalism,2013)等。

TOP目录

中文版前言
序言:战争之谜
致谢

第一部分 最初200万年的战争:环境、基因和文化
1引言:“人类的自然状态”
2和平或好战:狩猎—采集者战斗吗?
3为何争斗?进化论的观点
4动机:食与色
5动机:欲望之网
6“原始战争”:它是如何进行的?
7结语:进化的自然状态下的争斗

第二部分 农业、文明和战争
8引言:演变中的文化复杂性
9农业和牧业世界中的部落战争
10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武装力量
11作为先锋的欧亚大陆:东方、西方和大草原
12结语:战争、利维坦,以及文明的快乐与痛苦

第三部分 现代性:雅努斯的双面
13引言:财富和权力的爆炸式增长
14枪炮与市场:新欧洲国家和一个全球化世界
15解放的和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机器时代的战争
16富裕的自由主义民主社会、终极武器与世界
17终章:解开战争之谜 / 820

索引
图片说明

TOP书摘

序言:战争之谜
  本书为作者的雄心之作,其目的是为与“战争之谜”相关的一系列最根本问题寻找答案。人们为何会卷入致命且极具毁坏性的争斗行为?争斗究竟是源于人类天性,还是一种晚近的文化发明?人与人为战的现象是向来就有,还是从农业、国家和文明出现后才开始的?这三者与此后人类历史上更多的重大突破是如何受到了战争的影响,以及如何反过来影响了战争?战争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姑且假设存在这样的条件——才能被消灭?它现在已经处于衰落过程中了吗?
  这些问题并非首次提出,但从未有人能给出公认的最终答案,以至于问题本身和就其而作的种种解答都已经变得几近陈词滥调。然而事实却是这些问题很少被拿出来加以严格详细的考察,因为它们往往被认为太“大”太空泛,从而不能成为严肃学术研究的主题。战争关乎万事万物而万事万物也关乎战争,因此一部诠释战争并探索战争与人类总体历史发展之间关系的书,几乎就等于一部人类通史和社会综述。与这一主题相关的东西是如此之多,以至于研究者必须阅读各个领域的文献并达到足够的精通程度。以上这些就是着手写作本书前所需满足的先决条件。
  在围绕战争这一主题写作的过程中,本书汲取了很多学科和知识领域中的信息和见解。这些学科和知识领域包括:动物行为学、进化论、进化心理学、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历史社会学,以及政治科学。学科畛域之别往往令每一学科自成一体并对其他学科的方法、视角和知识积累予以无视——如果不是嗤之以鼻的话。每一学科均有其独特的主题领域、优先选择的研究方法、一组突出的研究议题,以及——最后但非最不重要的——独具特色的用词术语、学科历史和当下流行的关注焦点,等等。所有这些共同构筑起了一套学科“文化”并为每一学科通过学术训练加以掌握的“标准研究”设定了准则,定义了什么是好的问题、可接受的答案和[x]得到认可的学术追求。结果就是,和本书中所描述的不同文化、社会和国家一样,学科从业者往往会感到另一学科的人与自己格格不入,其语言怪异难懂,其学术议程也言之无物。甚至在处理跨学科相关议题时,他们也发现彼此间难以沟通或难以将另一学科研究成果应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甚至可以说,在处理跨学科相关议题时尤其容易出现学科间互相怀疑、鄙视甚至冷嘲热讽的情况——有时是合理的,因为每个学科各有其专长和短处。因此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学者长期以来被训练得认为生物学和人类生物学与他们的主题领域基本无关。历史学家常常震惊于社会科学家对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特殊性的漫不经心态度以及粗糙的建模手法,反之后者则认为历史学家执泥于对特定时代和社会的细枝末节进行重构,无力勾画出任何更广泛更具普遍性的图景。
  本书采用了更为广阔的跨学科视角,以期达到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原因在于本书并非对现有知识的概述,或简单的综合,或一本按部就班的教科书,而是意在写成一部完整全面的研究性著作。本书借鉴且极大受益于来自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与前人不尽相同的见解,甚至可能在每一点上均与之针锋相对。俗话说看见树木不等于看见森林,从一种广阔的跨学科视角中能够产生其他情况下容易被忽视的新的重要认识,而这样的认识对特定领域的专门研究者而言也是有益的。当然,一项研究要想在学术上站得住脚,也不能只有森林没有树木;它仍需以现有研究和已知事实为自身坚实基础。为了保证本书达到最严格的标准并对与之相关的各学术共同体产生影响,我事先已将书中讨论的一些主题以论文形式发表在多个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上。为了书中仍不可避免会存在的错讹之处,我在此请求读者的原谅。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7.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