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烛烬
烛烬


烛烬

作  者:[匈牙利] 马洛伊·山多尔 著

译  者:余泽民

出 版 社:译林出版社

丛 书:马洛伊.山多尔作品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544788809

所属分类: 文学  文学  >  小说  >  按地域分  >  外国小说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空寂的庄园,主人老将军迎来了一位罕见的访客,一位曾与他是莫逆之交的故友。
昏暗的客厅里,将军与访客秉烛对坐,彻夜长谈,怀念将军逝去多年的妻子,审判一段由爱情及友情,忠贞和背叛交织的三角关系。混乱与骚动在两位年已迟暮的故友心灵深处涌流,激情与仇恨的余烬不断闷烧。
在扣人心弦的激烈争辩中,马洛伊用沉郁如挽歌的文字怀念逝去的帝国时代,还有随之消逝的贵族品德与君子情谊。奥匈帝国面临衰亡时的哀伤,以及世界秩序坍塌时人们传统道德的动摇,在字里行间纤毫毕现。

TOP作者简介

马洛伊·山多尔(Márai Sándor, 1900—1989)
他出生于奥匈帝国的名门望族,享有贵族称谓,然而一生困顿颠沛,流亡四十一年,客死异乡。他是二十世纪匈牙利文坛巨匠,一生笔耕不辍,著有五十六部作品,死后被追赠匈牙利文学蕞高荣誉“科舒特奖”。他亦是二十世纪历史的记录者、省思者和孤独的斗士。他的一生追求自由、公义,坚持独立、高尚的精神人格。
他质朴的文字蕴藏着千军万马,情感磅礴而表达节制。他写婚姻与家庭的关系,友情与爱情的辩证,阶级与文化的攻守,冷静的叙述下暗流汹涌。德国文学批评界认为他与茨威格齐名,另有批评家将他与托马斯·曼、穆齐尔、卡夫卡并列。因为他,二十世纪文坛大师被重新排序。
他是马洛伊·山多尔。

余泽民
作家、翻译家,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欧洲学院特聘教授。
译有凯尔泰斯·伊姆莱、马洛伊·山多尔、艾斯特哈兹·彼得、纳道什·彼得、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等匈牙利作家的代表作,还有道洛什·久尔吉、苏契·盖佐、巴尔提斯·阿蒂拉、德拉古曼·久尔吉等杰出作家或先锋作家的作品。代表译作:《船夫日记》《烛烬》《撒旦探戈》《平行故事》《和谐天堂》(即将出版),以及“马洛伊·山多尔自传三部曲”等。
著有《纸鱼缸》《狭窄的天光》《匈牙利舞曲》《碎欧洲》等。
曾获匈牙利政府颁发的“匈牙利文化贡献奖”,被誉为“当代匈牙利文学的中国声音”。

TOP书摘

1
上午,将军在榨汁房的地窖里逗留了很久。天刚破晓,他就带着酿酒师去了葡萄园,因为有两桶葡萄酒开始发酵。装好瓶后回到家里,已经是十一点多钟了。门廊里潮湿的砖石散发着霉味,他的猎手站在廊柱下,将一封信递给刚回来的老爷。
“这是什么?”将军满心不悦地停下来问,整副黝红的面孔都隐在宽大帽檐的阴影里,他将草帽从额头朝脑后推了一下。他已经有几十年不拆信,不看信了。信件由一位管家在庄园管理办公室里拆开,拣选。
“这是信使送来的。”猎手回答,身子僵直地站在那儿。
将军一眼认出信封上的笔迹,接了过来,揣进兜里。他走进清凉的前厅,一言不发地将草帽、手杖递给猎手,从放雪茄的衣袋里摸出眼镜,走到窗前,在昏暗之中,借着从半开半掩的百叶窗缝隙透进的光线开始读信。
“等一下。”他忽然侧过脸叫住拿着草帽、手杖正准备离开的猎手,但并没有回头。信在他的手中被揉成一团。
“你去通知卡曼六点钟要套上马,备好轿厢,因为晚上有雨。告诉他要盛装打扮。你也一样。”将军说,随后突然加重语气,仿佛对什么事情感到愤懑,“一切都必须锃光瓦亮。叫他们立即动手清洗马车和马具。你要换上礼服,听懂了没有?你挨着卡曼,坐到驾驶座。”
“遵命,尊贵的老爷。”猎手应道,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爷,“六点钟。”
“你们六点半出发。”将军吩咐,随后默不作声地嚅动着嘴唇,像是在数数,“你去白鹰旅馆。你就说,是我派你去的,专程驾车去接上校先生。你给我重复一遍。”
猎手重复了一遍主人的话。这时候,将军似乎想说什么,抬了下手,朝着天花板望了一眼,但他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朝楼上走去。猎手神色紧张地立在原地,目光呆滞,一直望着那个肩膀宽阔、身材敦实的背影在楼上拐角处的雕花石栏后消失。
将军回到自己的房间,洗完手,走到又高又窄、铺着染有墨渍的绿色羊毛毡的高脚桌前。钢笔和墨汁端端正正、不差毫厘地并排摆放;在一块网格图案的蜡麻布上,依次斜挂着几本小学生用的作业簿;一盏绿灯罩的台灯立在读经台中央。由于房间里面光线昏暗,他打开了台灯。在紧闭着的百叶窗后,在闷热、萎蔫、枯槁的花园里,夏日宣泄着最后一股怒气,就像一个纵火犯,在远走高飞之前怀着丧失理智的愤恨点燃了边境。将军掏出那封信,小心翼翼地将信纸展平,鼻梁上架着眼镜,在刺眼的灯光下又读了一遍字迹潦草、笔画粗粝、言简意赅的那几行字。读信的时候,他将两手反剪在背后。
墙上挂着日历,上面印着拳头大小的数字。8月14日。将军把头向后仰着,在心里默算。8月14日。7月2日。他默算着一个过去的日子与今天之间所逝去的时光。“四十一年!”他终于脱口道出。他一个人时,在房间里大声自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四十年了。”他这时又说道,语气里流露出焦躁不安。他就像一个小学生在读课文时遇到晦涩难懂的段落,脸憋得通红,头往后仰,闭上眯细的眼睛,从米黄色外套领口露出的脖子涨得又红
又粗。“1899年,7月2日,就是在那一天打的猎。”他喃喃自语。随后是一阵沉默,他若有所思地将胳膊肘拄在台面上,如同一个背书的学生,再次盯着那几行手迹,那封短信。“四十一年,”终于他用嘶哑的嗓音说,“零四十三天。一晃过去了这么多年头。”
现在,他似乎平静了一些,开始来回踱步。房间是拱券结构的,中央有一根立柱支撑着拱顶。曾几何时,这间大屋原本是两个房间,卧室和更衣室。许多年前——他指几十年前,他不喜欢准确的数字,似乎每个数字都让他回想起某些最好应该忘掉的记忆——他下令拆掉两间屋的隔墙,只留下这根柱子支撑着拱顶。这幢房子是两百年前修建的,是一位军粮供应商盖的,他曾将雀麦卖给奥地利骑兵,后被册封成公爵。这座庄园就是在那时修建的。将军在这里出生,就在这间屋里,准确地说,在当时光线昏暗的后屋。后屋是他母亲的卧室,窗户面向花园,正对着管家和仆人们的房间;他现在所站的地方,则是相对敞亮通风的更衣室。几十年前,当他搬到庄园的这一翼时,拆掉了与母亲卧室相隔的那堵墙,将两间小屋合并成一间光线昏暗的大屋。从门到床,总共要走十七步。从院墙到阳台,要走十八步。他数过不知道多少遍,所以准确地知道。
他住在这间屋子里,有如一个人习惯了自己的患者身份。房间像是根据他的身材盖的。许多年过去,他再也没有跨进庄园另一翼半步,那里的绿色、蓝色和红色沙龙,与金色吊灯相映成趣。窗户面向院落,对着一片栗子树。每到春天,栗子树就会越过护栏,伸到阳台,树枝上装点着粉红色蜡炬;它穿着墨绿色的华服,威仪堂堂地张开怀抱搂住南侧的翼楼,在阳台的石栏前营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空间。一个个胖天使支撑着护栏。每天清晨,他不是去榨汁房,就是去林子里,要么就去鳟鱼溪—冬天也一样,哪怕大雪纷飞。回到家后,他穿过前厅上楼,走进自己的房间,并在这里用餐。
“他回来了。”将军站在房间中央大声地说,“四十一年,零四十三天。”
他说这话时,感觉到疲惫,仿佛现在才意识到:这四十一年零四十三天,是多么漫长的时光啊!他脚步蹒跚,坐到一把靠背已被磨破的皮椅上。小桌上摆着一只银铃,他伸手抓起,摇了两下。
“叫妮妮过来!”他向男仆吩咐。随后他又和缓地补充了一句:“请她上来。”
他坐在那里一动未动,直到妮妮进来,他仍然手攥着银铃。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版  次:1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74.6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