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世界蕞美的书”得主朱赢椿全新的概念主题书。在一块豆腐里,感悟中国人吃的智慧,品尝平淡生活的情与味。一句“白菜豆腐保平安”蕴藏着至简的哲理;一盘小葱拌豆腐教人处世“一清二白”;一声卖豆腐的叫唤,回荡着浓浓的乡愁……豆腐已经不只是一味简单的美食,更是一个代表了历史、饮食、文化的精神符号。
全书收录古往今来与豆腐有关的古诗词、小品文、民间故事、戏曲童谣,邀请200多位知名作家、诗歌爱好者共同书写豆腐故事,并特别专访当代豆腐匠人,讲述豆腐制作的工艺;呈现形式好看且好玩,既有名家水墨画、珍贵老照片、书法作品等,也有视觉创意十足的俗语和灯谜。
从风味到形态,从美食到文化,一本书吃透中国豆腐;传统与现代融合,趣味与创意兼备,呈现一道道赏心悦目的豆腐盛宴。
朱赢椿
艺术家、书籍设计师、图书策划人。
他的设计作品不仅多次获得“世界美的书”“中国美的书”等奖项,还曾在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巡回展出。著《虫子旁》《设计诗》《变形鸟》等。
壹 冻豆腐:艺术作品
贰 豆腐脑:古诗词
叁 豆花:现代诗
肆 豆腐干:短评
伍 麻婆豆腐:杂谈
陆 臭豆腐:戏曲、俗语、灯谜等
柒 豆浆:豆腐工艺
捌 豆皮:老照片
后记
“我都行”
庄雅婷
据说适合商务宴请的餐厅,菜品往往在一个临界点,那就是:既谈不上难吃,也谈不上好吃,刚刚好。
这样才不会分散“商务”的注意力。否则刚刚谈到具体数目,上来一道特别好吃的菜,所有人都趁热沉醉了,或者上来一道特别好看的菜,大家纷纷掏出了手机拍照,只剩下埋单人暗暗着急。
往往为了表示请客的诚意,这样的餐厅还不能太便宜。可有时候客户山珍海味吃腻了,就想吃点朴素的东西。这……就提出了一个难题。
所以看看菜单,就能体会到大厨们的良苦用心,如何用朴素的食材做出上得去台面的菜还不能太便宜,那就要看豆腐大显身手了。波士顿龙虾烩豆腐、蟹粉豆腐、海胆老豆腐、鱼籽烧豆腐……哦,甚至还有脑花豆腐……日常味道的豪华升级版。用更昂贵的材料来衬托一块朴实无华的豆腐,就好像用我全部的真心去为你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于是大家皆大欢喜了。
如果你只想吃一盘简简单单的小葱烧豆腐,除了在家里,就只能去那种私人会所了,硬起心肠卖你一份八十八块的原乡味家常味,返璞归真的大佬往往拍着腿感动,顺便再加一份炝锅面完美收场。
但豆腐本人无所谓。它如果能说话,那就是:“我都行。”
无论你用多么昂贵的食材去搭配它,它依然努力去中和那种尖锐。靠着独特的豆腥气,或者嫩滑,或者千疮百孔却能存留真味的构造,甚至哪怕就是靠着那股子烫劲儿,去刷着存在感。
和龙虾、蟹粉和杂鱼,和红烧肉,和小葱、卤汁、郫县豆瓣,都能勾兑到一起,无非是看你的状态,再决定我摆什么样的姿态:有时是嫩的,有时比较韧;有时穿马尾不掉,有时根本无法捡拾;有时冻过,有时需要现场点卤水……反正我都行,我尽量配合。
如此平凡廉价的食物,却颇有几分坦然。那就是:我觉得我跟谁在一起都不掉价,甚至大家还要帮我抬价。如果做人能如此顺滑不拧巴,那就太nice了。
有一个笑话是这么说的:种豆子是最不亏的生意,因为从豆浆开始,你可以走完一整条人生路:从豆浆到豆花,到嫩豆腐到老豆腐,到豆腐干到豆腐乳,反正我都行。
这中间还没算上豆腐泡、霉豆腐之类的变异群体呢。但没所谓,感觉人人都逃不掉对其中一种的喜欢。
所以这是豆腐的另一种“我都行”。它如果能唱歌,可能就是:“你要如何,我们就如何。”
有人不禁要问,这么没有个性在当今社会怎么混啊。我倒觉得这是既朴实又奢侈的做法:只要我还有选择和改变的余地,我就会是个慷慨的人,并不吝于改变形状或密度。你非要我形容的话,就还是那句:这也太不拧巴了。
食物天生也分高低档,有些珍稀难得,有些便宜接地气。豆腐代表了另一种,就是本来平实廉价,但通过不同的复杂工序,让自己也能配得上很多名贵食材。你说这算不算另一种逆袭啊。不过看人要看内核,看食物也一样,人家虽然是豆子出身,但也妥妥的是植物蛋白呢。
但人的一生确实是要经历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从年轻时的庞大梦想,到中年时的去芜存菁,到老年时的平淡从容,就像搭配过波龙或海胆的豆腐一样,最后还是小葱一把,酱油几滴,简简单单烧一下,才是真味。
但豆腐本人是没所谓的啦。
装 帧:平装
页 数:1356
版 次:1
开 本:48开
纸 张:特种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