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文学纪念碑 沃尔特•惠特曼的美国:一部文化传记
文学纪念碑 沃尔特•惠特曼的美国:一部文化传记


文学纪念碑 沃尔特•惠特曼的美国:一部文化传记

作  者:【美】大卫,·S.雷诺兹

译  者:鲁跃峰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1月

定  价:198.00

I S B N :978754952343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文艺体育  >  文学家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这部惠特曼传记精彩连连,为传记体裁注入了新的生命。本书第一次在社会、政治和文化之详细完整的时代背景下描绘出诗人的形象,第一次公正地写出这位伟大的美国诗人和他的祖国美国之间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这一点至关重要。
雷诺兹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展示了诗人惠特曼怎样创造性地融合不同思想和形象,以及他在种族、阶级和性别问题上的矛盾立场。雷诺兹还展示出惠特曼的独特之处主要源于他亲密接触并充分吸收当代文化。在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造成的真空中,惠特曼那个诗化人格的巨大的“我”奔腾而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以一种统一整合一切之姿态,一路收集了美国生活方方面面的意象。
我们看到,在对大众读者的期望落空时,诗人绝望地转而自我推销,并不断修改自己的诗歌。最终,这位诗人在年老时逐渐依赖于他曾经藐视过的那种制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一面想象美国未来,一面将内战理想化。

TOP作者简介

大卫·S.雷诺兹(David S. Reynolds),巴鲁克学院和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院杰出教授。出生于罗德岛并在此成长,在阿默斯特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罗格斯大学、纽约大学、巴纳德学院和西北大学。著有《美国文艺复兴之下:爱默生与梅尔维尔时代的颠覆性想象》(该书曾获克里斯蒂安·高斯奖),《小说中的信仰》 ,《乔治·利帕德》等。编辑有乔治·利帕德的选集和小说。另有大量关于美国文学和文化的文章和评论。

TOP目录

插图目录
致谢
注释说明
导言
序幕
第一章 “一切的根源,在于我的应运而生”:文学谱系,文学地域成因
第二章 布鲁克林少年时代:风景,环境及其影响
第三章 黑暗岁月:教学生涯与早期创作活动
第四章 曼纳哈塔:文学市场与城市现实
第五章 “美利坚合众国最需要诗人”: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第六章 美国表演:戏剧,演讲,音乐
第七章 “性是一切的根源”:性爱和性别
第八章 大地,肉体,灵魂:科学和宗教
第九章 开始流行的特定审美:视觉艺术
第十章 “我包罗万象”:《草叶集》第一版
第十一章 “致命的耽搁”:寻找受众
第十二章 兄弟之爱,国家战争:进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第十三章 “我的书和这场战争本是一体、密不可分”华盛顿岁月
第十四章 国家重建,诗人重建:战后知名人士形象
第十五章 阿特拉斯的重负:新美国
第十六章 米克尔街的教皇:最后的岁月
参考资料
索引

TOP书摘

第一章 “一切的根源,在于我的应运而生”:文学谱系,文学地域成因

惠特曼出生于一八一九年,那一年到处都是不祥之兆,有两个问题注定要深深影响惠特曼的一生——奴隶制和经济转型。它们赫然出现在美国人面前,人人都变得焦虑不已。密苏里申请建州,却不料引发了一场全国论战:西部应该成为自由州还是蓄奴州?这个问题的首次大论战最终导致了美国的大分裂。第二年美国人就这个问题达成了临时协议,《密苏里妥协案》出台了:禁止在北纬三十六度三十分以北的新地区实行奴隶制。但是有关奴隶制的政治争端深深困扰着童年的惠特曼,促使他后来狂热地投身政治事业,成为年轻的政治活跃分子和新闻记者。奴隶制问题上不同的立场最终导致政党崩溃,教会分裂,并引爆了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惠特曼曾说过,南北战争前美国社会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一个词:“惊厥”(convulsiveness)。某种程度上,他就是想以《草叶集》表现美国社会的这种惊厥现象,进而控制它,并将美国社会引入正轨。

一八一九年,阵痛过后,美国人民终于意识到新的市场经济带来的残酷现实。很多历史学家都指出,一八一五至一八二〇年这段时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美国的农业经济、家庭经济,最终催生了各种庞大的公司、巨额私人财富,并导致阶级之间形成了一条鸿沟。一八一九年最先出现了几次大萧条,首次开启了经济繁荣与萧条的交替循环模式,也导致了惠特曼早年生活的动荡不安。惠特曼的许多诗作用意都是努力应对这种快速城市化和市场改革带来的紊乱。

惠特曼作品隐藏着一种浓浓的乡愁,表现出想要回归过去好时光的殷切希望。那时候,奴隶制和经济还都没有什么问题。一八五七年,惠特曼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试图解决美国的浮躁乱象,呼吁回归那种“幸福美满的传统,纯真睿智的年代”。他还在别的文章里回忆起“那种原始的淳朴,老一代人的生存模式”。为了传承往日那种数代同堂的大家族生活方式与充满工匠精神的工作流程,惠特曼在其诗作里,带着满腔的家国情怀,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过去的好时光。

家族血统与国家历史

父系的惠特曼家族和母系的范·维尔索尔家族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长岛,惠特曼对这段家族历史的依恋实际上是对那逝去的农耕时代民俗精髓的怀旧情怀。他诗歌中很早就出现了对祖先和长岛乡间环境的怀念,那种怀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强烈。惠特曼晚年居住在卡姆登,家中墙上挂着父母的画像,还有一位一百五十年前的荷兰祖先的画像。在诗作《老水手科萨朋》《从蒙托克岬尖》中,他再现了长岛的种种场景,我们尽可以把这种祖先崇拜现象看作是他老年的怪癖而不屑一顾,可是诗人在很久以前就开始回忆往事了。他在一八五六年就写出了《在蓝色的安大略湖畔》一诗,强调了家庭谱系有多么重要。

P7-8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78.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