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我为什么上大学:30位院士高考回忆录
我为什么上大学:30位院士高考回忆录


我为什么上大学:30位院士高考回忆录

作  者:新京报社

出 版 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51157427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世界史  人文社科  >  古籍  >  古籍与文献整理  >  古籍整理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2021年6月高考前夕,新京报策划推出《奋斗之歌——16位院士高考回忆录》;2022年6月高考前夕,新京报再次推出《奋斗之歌2-18位院士高考回忆录》。通过院士们高考经历、人生故事的分享,回顾他们那场重要的“人生大考”,聆听他们不同凡响的经历,感受他们瑰丽奇崛的人生和恒久不变的奋斗精神,表达对过去的敬意和对未来的向往。

  受访的30位院士,是广大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是在各自领域做出特别贡献的“达人”,更是历经了人生酸甜苦辣的强者并通过高考“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他们有的来自江南,有的来自塞北,有的来自西南边陲,有的来自偏远乡村生计艰难的贫困家庭。有人曾饿着肚子赶考,有人曾抱着破棉被去上课,有人为了高考露宿街头。但最终,他们通过高考,踏上了另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开启了对个人甚至对家庭、国家都意义非凡的人生。

  《我为什么上大学:30位院士高考回忆录》由院士小传、对话以及记者手记构成,院士的“内幕”则赋予这本书更多“彩蛋”,展现出一个个鸿儒硕彦的博大风采与高贵人格。从字里行间可以领略到,这些饱读诗书、业绩卓著的大家学者曾经如何激扬奋斗、绽放青春,如何在艰苦条件下始终保持乐观心态与前行姿势。

  院士们的高考经历告诉我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人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没有谁是容易的。眼前的困难与挫折,不过是生活一时的考验。登高自卑,行远自迩,穿越眼前的荆棘,人生必将豁然开朗。揆诸当下,“高考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青年一代有了更多元的成才通道与更宽阔的成长平台。然而,于挑战中奋起,在逆境中前行,是所有的人生应该具有的态度。这也是“院士高考回忆录”给我们的答案。《我为什么上大学:30位院士高考回忆录》,对每一位学子、每一位青年都有着启迪意义,以此躬身自照,当砥砺精神、策马扬鞭、勇敢前行。


TOP作者简介

《新京报》于2003年11月11日创刊于北京,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集“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新型都市类媒体,兼具新闻采编、社会调查、舆论传播、舆情分析、政务服务、智库研究、教育培训、品牌推广、文创研发等功能。创刊19周年以来,《新京报》已经成为中国报业有影响力、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TOP目录

杨士莪:一颗普通种子,在大学找到了肥沃土壤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声科技的主要开拓人之一

汪懋华:70年前,奔走两天去“赶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工程科学家,农业电气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工程专家

童坦君:天地很广阔,并非一考定终身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中国老年医学基础研究领域领军人物之一

吴天一:上大学时只有14岁,想参军改填年龄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原医学专家,“七一勋章”获得者

廖万清:是人民助学金,支持我如愿踏上医学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真菌病学专家、皮肤性病学专家

魏复盛:为复习瘦了30斤,刚到考场门口就发烧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保护专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

刘人怀:高考前三天我才接到通知上考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板壳结构分析与应用专家

李曙光:高考不是结束,是人生新的起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化学家

翟明国:不凭兴趣做选择,每个专业都有无穷的秘密

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家,岩石学家

胡海岩:两次选择改变了我的人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家

崔愷:被“第二志愿”录取,走上建筑师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

段雪:考上大学,我第一次掌握自己的命运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张建云:“二战”高考终成“现代大禹”

徐兵河:高考和上大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于贵瑞:曾对光学产生兴趣,最终考上农学院

成秋明:年轻人不要怕走弯路,修正的机会有很多

袁亚湘:我的人生就像是跳远

高福:高考不是唯-起跑线,是不断提升的新起点

孙宝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贺克斌:当年交卷也有遗憾,发挥稳定就是圆满

刘忠范:坐着马车到达高考考点,在大车店过夜

彭练矛:从虎什哈到北大燕园,从拼命读书到坚守“造芯”

吴岳良:那道高考物理题,可能改变了我的人生

陈国强:填报志愿要听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梅宏:不要纠结于大学读什么专业

王金南:环境研究具有使命感

魏辅文:靠“适应”走过一波三折求学路

周向宇:通往数学家之路,不因高考失利中断

朱敏:做错一道考题,冷门专业倒成了一生的兴趣

杜江蜂:顺利保送中科大少年班却经历了最苦时光


TOP书摘

今天,为什么要聆听院士们的高考故事?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院士是潜心研究的科学家、是望尘莫及的“顶级学霸”、是倾尽一生栽种科学之树的植树人。院士离我们很远吗?不,他们其实离我们很近。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已然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茁壮成长。

  每年6月,莘莘学子如期踏入高考考场,开始人生中一场重要的角逐。高考,对于每一个过来人而言,都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院士们曾经历的不同年代的高考,当然也更值得回味。把目光回溯至三四十年前,甚至高考刚刚恢复之时,更可看见,艰苦岁月之下,当年那些年轻学子高考之路的不同寻常。他们在个人命运的幽微时刻,展示出不屈的人生斗志,爆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成就了人生的辉煌一刻。这些优秀学子,不少人至今仍活跃在社会各条战线,有些堪为中流砥柱、行业翘楚。有些人更是成为国家的“最强大脑”,他们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6月高考前夕,新京报策划推出《奋斗之歌——16位院士高考回忆录》;2022年6月高考前夕,新京报再次推出《奋斗之歌2-18位院士高考回忆录》。通过院士们高考经历、人生故事的分享,回顾他们那场重要的“人生大考”,聆听他们不同凡响的经历,感受他们瑰丽奇崛的人生和恒久不变的奋斗精神,表达对过去的敬意和对未来的向往。

  受访的30位院士,是广大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是在各自领域做出特别贡献的“达人”,更是历经了人生酸甜苦辣的强者并通过高考“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他们有的来自江南,有的来自塞北,有的来自西南边陲,有的来自偏远乡村生计艰难的贫困家庭。有人曾饿着肚子赶考,有人曾抱着破棉被去上课,有人为了高考露宿街头。但最终,他们通过高考,踏上了另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开启了对个人甚至对家庭、国家都意义非凡的人生。

  什么是成功?成功就是可以含笑讲起人生中最悲苦的事情。在这些院士对过往苦难的讲述中,让人体会出一种与命运抗争的顽强与悲壮。他们曾经打过的那些美好的“仗”,足以荣耀一生,足以为后来的学子列出用岁月和辛勤熬炼出来的宝贵人生秘方,足以照亮更多人的生命之光。

  在连续两年策划推出《奋斗之歌——院士高考回忆录》报道的基础上,新京报社联合人民日报出版社,精心策划推出《我为什么上大学——30位院士高考回忆录》一书,旨在让更多学子“近距离”聆听院士们的高考故事,聆听院士们的奋斗心曲,这既是致敬前辈,也为鼓励年轻学子步履踏实地走进人生考场,奋力挥洒笔墨,写下无悔青春。

  《我为什么上大学-30位院士高考回忆录》一书,由院士小传、对话以及记者手记构成,院士的独家“内幕”则赋予这本书更多“彩蛋”,展现出一个个鸿儒硕彦的博大风采与高贵人格。从字里行间可以领略到,这些饱读诗书、业绩卓著的大家学者曾经如何激扬奋斗、绽放青春,如何在艰苦条件下始终保持乐观心态与前行姿势。

  院士们的高考经历告诉我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人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没有谁是容易的。眼前的困难与挫折,不过是生活一时的考验。登高自卑,行远自迩,穿越眼前的荆棘,人生必将豁然开朗。揆诸当下,“高考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青年一代有了更多元的成才通道与更宽阔的成长平台。然而,于挑战中奋起,在逆境中前行,是所有的人生应该具有的态度。这也是“院士高考回忆录”给我们的答案。《我为什么上大学——30位院士高考回忆录》,对每一位学子、每一位青年都有着启迪意义,以此躬身自照,当砥砺精神、策马扬鞭、勇敢前行。


TOP 其它信息

版  次:1

加载页面用时:79.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