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恋恋红尘:明清江南的城市、欲望和生活
恋恋红尘:明清江南的城市、欲望和生活


恋恋红尘:明清江南的城市、欲望和生活

作  者:李孝悌 著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

定  价:98.00

I S B N :978755985258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世界史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明清江南文化史的杰作。作者从物质文化史研究出发,在大量文集、情歌、戏曲和图像数据等资料的基础上,围绕明清士大夫文化与城市生活,通过对余怀、冒襄、王士禛、郑板桥、袁枚等人的研究,描绘其文化生活、内心世界等面向,同时,亦从普通人的世俗生活切入,对明亡之际的女性人物进行细腻而生动的描摹, 展现了从明清到二十世纪的士大夫生活、普通民众(特别是妇女)的情欲世界及近代上海的城市文化。这些城市中热闹、世俗、真实的市民生活,不断丰富着我们对历史与文明的想象。

 

TOP作者简介

  李孝悌,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明清以来的社会文化史、城市史。著有《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1—1911)》《明清以降的宗教城市与启蒙》等。

 

TOP目录

简体版新序

繁体版序言  

 

章 明清文化史研究的一些新课题

一、新文化史  

台湾的新文化史研究  

明清文化史研究的新课题  

 

桃花扇底送南朝:断裂的逸乐

一、前言

二、桃花扇注———史实与戏文

三、明末金陵  

四、秦淮╱旧院

五、断裂  

六、结论

 

第三章 冒辟疆与水绘园中的遗民世界

一、少年风流

水绘园

亲密关系

戏曲

忆往╱今昔

结论

 

第四章 儒生冒襄的宗教生活 

绪论

签诗

起死回生

梦记

结论

 

第五章 士大夫的逸乐:王士禛在扬州(1660-1665) 

挥泪下扬州  

官员╱诗人的角色转换

士大夫的逸乐

对苏东坡的认同  

交游  

小结

 

第六章 袁枚与18世纪中国传统中的自由 

中国传统与自由主义

政治自由之外

三、袁枚和 18世纪的私密空间

四、结论

 

第七章 18世纪中国社会中的情欲与身体:礼教世界外的嘉年华会

礼教与情欲:问题的提出

情歌、戏曲选

三、18世纪女性繁复多端的情欲世界

作为想望和戏谑对象的身体

淫词小曲的作者、传递与社会意涵

结语

 

第八章 在城市中彷徨:郑板桥的盛世浮生 

绪言

生平梗概

儒佛之际

对城市的回忆

结论

 

第九章 上海近代城市文化中的传统与现代 ——1880年代至1930年代

前言

《点石斋画报》  

新舞台与改良戏曲

《良友》画报

结论  

 

参考书目 

附录

 


TOP书摘

简体版新序

  大约两年前,我前往日本访问,途中经过东京大学,特别去拜访一位当时在东大任教的同事林少阳教授。在他明亮宽敞的研究室里,林教授从书架上取出一本书,这本看起来似曾相识却显得陈旧的小书,原来是《恋恋红尘》简体版绝版后,有人复印后加工成的书。少阳兄居然用原书的价格,在网络上购得。我看了这本封面和内文都不怎么样的拙作,有些尴尬,却也莫可奈何。

  现在这本名义上已绝版的书,终于能够重新问世,并且以更精美的形式,呈现在大陆读者的面前。我要特别谢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刘隆进先生的好意和策划,以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群和顾族宸女士对质量的讲究。

  一本书,在近二十年间,从王德威教授主编的最早的精简版,到简体版、繁体版、日文版,再回到简体版,用不同的面貌、文字和书名问世,对一位作者来说,当然是极大的荣宠。

  这本书的日文版在日本发行时,东京大学的大木康教授担心文化的隔阂或文字的艰涩,会对日本读者造成太大的阅读障碍,所以花了很多时间,用了极长的篇幅,对全书的几个主要关怀和每篇文章的重点作了深入而精要的介绍和诠释。现在透过南开大学王凯教授的译文,这篇文章也可以呈现在国内读者的面前(见本书的附录)。能够看到这样一位在国际明清文学和社会文化史学界的权威学者,对自己的作品作这样全面而又有精辟见解的剖析,实在是无比的荣幸。

  大木教授在这篇文章中,用了相当的篇幅,回忆他和台湾学术界交往的历史。我在为他的大作《风月秦淮——中国游里空间》写序时,有下面一段话:“大木康教授所承续的日本汉学传统,让他营造出的明清秦淮,更加坚实绵密。和在时间、数据上的拓展相辅相成的,则是经由实地的探勘、考察,将秦淮这个可以驰骋无限文学、美学想象的源头,固着在一块南北长300公尺,东西宽100公尺的有限土地上。当我沉浸在《桃花扇》和《板桥杂记》所铺陈出的美学情境和乱离之感时,大木教授这段对旧院面积所作的考证,让我有一种恍然若惊,从文学回到历史,从想象回到现实的强烈感觉。”

  事实上,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对大木教授的调研功夫感到佩服。1999年,“中研院”文哲所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合办了一次“世变与维新——晚明与晚清的文学艺术”国际研讨会。会后,在王德威教授的安排下,一些与会的学者——包括大木康教授,哈佛大学的韩南(Patrick Hanan)教授(现已过世)、胡晓真博士和我本人等——前往台湾知名的旅游景点、中部横贯公路的太鲁阁考察旅行。在经过太鲁阁那段有名的景观时,大木教授展现了他对所有与这段区域相关信息的掌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大木康教授这种对信息和田野调查的重视,应该是受到他的老师田仲一成先生的影响。对我们这些研究明清文学和文化史的学者而言,这样的学术训练,一直到今天看起来还是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我要特别谢谢大木康教授,答应让这篇文章收在这个简体字版本中。这不但让本书有了和所有中文版不同的特色,也为阅读中文的读者带来极大的帮助。

  李孝悌序于台北

  2020年9月5日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31.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