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荔枝园的笑声——广州乡村振兴纪实
荔枝园的笑声——广州乡村振兴纪实


荔枝园的笑声——广州乡村振兴纪实

作  者:陈典松

出 版 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8月

定  价:66.00

I S B N :9787536094765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纪实/报告文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为《追梦之路:潮起珠江向大海系列报告文学》丛书之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总结过去,放眼未来,广州一直在追梦的路上。《追梦之路:潮涌珠江向大海》丛书全景式讲述了广州追梦路上的艰辛历程与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展望广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美好蓝图。

\n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广州乡村振兴成果的纪实文学,立足广州,深刻展现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小康社会框架下的发展历程,描绘了广州具体规划、构建和正在实施的美丽乡村计划整体图景。全书介绍了有代表性的乡村发展历程,有理论实践,也有典型人物故事。全书表现了广州乡村在创新中求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n


TOP作者简介

  陈典松,江西都昌人,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詹天佑》《孙中山》等。

\n

 

\n


TOP目录

第一章  荔枝园的笑声

\n

一. 潮涌荔枝红

\n

广州之美,美在四季

\n

蝉鸣荔熟时

\n

二. 欢笑满荔园

\n

“云”赏花海,美“荔”定制

\n

以“荔”为媒,化危为机

\n

一湾水绿,两岸荔红

\n

百年佳荔,“荔”久弥新

\n

三. 广州,一座乡村托起的现代化超大城市

\n

金兰寺贝丘文化遗址

\n

华南植物园内的“广州第一村”

\n

鹿颈村“南沙人”遗址

\n

吕田新石器时代遗址

\n

乡村,广州城市的摇篮

\n

 

\n

第二章  彩云常在山水间

\n

一. 从化有什么不一样

\n

于战“疫”中开新局

\n

打开格局提升区域能级

\n

建设城市发展的后花园

\n

绿色崛起吸引全球目光

\n

二.花香西和 036

\n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n

花香四季,蝶变重生

\n

三.诗意南平

\n

山因水青,水依山绿

\n

企业帮扶,珠联璧合

\n

四.酒醉莲麻

\n

溪水缓流的世外桃源

\n

红色旅游的文化名片

\n

莲麻小镇的辐射效应

\n

五.飘在鸭洞河畔的国际旗帜

\n

蓝天白云迎客厅

\n

农贸市场“逆袭”成长

\n

美丽乡村走向世界

\n

六.一镇一业,带动从化产业振兴

\n

温泉小镇的财富密码

\n

西塘小镇的童话色彩

\n

米埗小镇的风情民宿

\n

凤二村的凤凰涅槃

\n

乌石村的产业突破

\n

 

\n

第三章.白云飘过的天空

\n

一.蝶变大源村

\n

“巨无霸”的城中村

\n

重拳出击抓整改

\n

打出乡村治理的组合拳

\n

二.蛙鸣秀水村

\n

稻花香里说丰年

\n

一水护田将绿绕

\n

柳暗花明又一村

\n

三.建设新良田

\n

基层突破,焕发生机

\n

拆除旧貌,展现新颜

\n

四.沙田柠檬香

\n

开发柠檬延伸产品

\n

专业合作带来有力保障

\n

人才回乡带动产业发展

\n

五.空港新蓝本

\n

一个曾经的“空心村”

\n

空港建设带来曙光

\n

文化艺术焕发光彩

\n

六.“白云模板”初现雏形

\n

千村示范,整体提升

\n

党建引领,助推振兴

\n

 

\n

第四章.海鸥的故乡

\n

一. 鱼跃海鸥岛

\n

绿色生态游引人注目

\n

渔业创新引活水

\n

二. 玉带绕大岭

\n

水乡灵秀,荷韵悠扬

\n

耕读传家,古村遗风

\n

三. 奶香满沙湾

\n

舌尖上的乡愁

\n

原汁原味广府风情

\n

四. 珠宝点亮大罗村

\n

时代浪潮中的华丽蜕变

\n

一直在前进路上

\n

五. 精品创变,番禺势头正猛

\n

乡村公路展新颜

\n

产业兴旺是重中之重

\n

......

TOP书摘

一个时代的乡村真实记录

\n

  说到乡村,在中国近代学者中,有两个人物是受到人们关注的:一是社会学家费孝通,他的《江村经济》被称为研究中国农村的范本;一是哲学家梁漱溟,他推行的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实验至今为人所乐道。

\n

  我于1994年第一次到广州,到了当时还是乡村的广州南海神庙,看到周边都是香蕉园、芭蕉地。1996年春天,我正式到南海神庙工作,住在庙内的旧房子里。

\n

  那个时候,南海神庙周边都是农田,附近有各种工厂,大多以制鞋、制袜、制衣的私人工厂为主,也有一些破败的国营化工厂。

\n

  周边的村民基本不自己种田,要么把田租给外来人员种菜或养鸡、猪、鸭等,要么让田抛荒。他们主要靠村里厂房出租的分红或自家建房出租为生,少部分人自己开厂做小老板。

\n

  那个时候,乡村的流水是污浊的,南海神庙周边有一条小河,不仅水里常漂着各种垃圾,水边的泥沙是黑浊的,而且散发着难闻的臭味,不是植物的腐烂味,而是刺鼻的化学气味。

\n

  每到晚上,沿广深公路,从庙头村到开发区路口,除了路边的工厂还亮着灯,有夜班工人在加班外,沿途乡村边上,聚满了下了班的白天在工厂打工的人,站街女成群结队地在路口与过往的人们讨价还价,她们一点都不避嫌,说话声音还顶大,村巷里全是各种发廊,那些年轻的女孩子穿着暴露,

\n

  公开地坐在门前揽客。

\n

  这些情景,我后来在广州周边别的乡村也见过,至今印象深刻。

\n

  20多年过去了,南海神庙周边的环境已经完全改变。南海神庙已建成旅游景点,附近的庙头村和南湾村在2020年12月被广州媒体评为40个“广州最美村庄”其中之二。

\n

  如何书写广州乡村振兴的题材,对我而言,绝不仅仅是一项政治写作任务,我更想通过这个写作,为广州乡村留下一段真实的时代记录。

\n

  广州市委宣传部的陈思女士在张懿副总编的联络下,及时与我取得了联系,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并通过广州市委宣传部与广州市乡村振兴办取得了联系,为我的实地调研与文献收集提供了便利。

\n

  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广州市、各涉农区、镇、村乡村振兴工作的各级领导重视,深入到从化、增城、花都、白云、黄埔、南沙、番禺7个涉农区的乡村现场调研。从夏至秋,荔枝熟时,我们出发;杮子红时,我们返程。历时半年,行程数万里,走访了30多个村庄,涵盖各种类型,采访人员100余人,收集文字资料100余万字。

\n

  广州市乡村振兴办为调研和资料收集做了大量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n

  创作过程中,我参考了大量的各级乡村振兴工作机构提供的工作总结素材和媒体报道资料,由于体例和叙事方式等原因,为了阅读的流畅,没有一一注明出处,以免写成一本资料汇编。

\n

  这本书的创作,有很多人的贡献。这是需要特别说明的。

\n

  本书作为一个非虚构的纪实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文字资料为参考的写作原则,立足于为时代留下真实记录。它的定位是:一本广州乡村振兴的报告书,一部广州最美乡村的百科全书。

\n


\n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96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112.8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