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新农经济 : 产业互联网视角下的农业产业升级路径研究
新农经济 : 产业互联网视角下的农业产业升级路径研究


新农经济 : 产业互联网视角下的农业产业升级路径研究

作  者:樊一麟

出 版 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8月

定  价:78.00

I S B N :978710929388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管理  >  管理读物  >  企业管理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新农经济作为一种融合性经济,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产业中的各个主体,依托数字力量,让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将新的生产力要素嵌入产业链协同之中,把农业产业链中的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各个核心要素聚合到一起,构建新的生产关系,提高生产效率。新农经济在使农业的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自身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也将三者融汇贯通,深化农业一二三产融合,使数字化为产业服务,科技赋能产业,产业集聚金融和人才,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村和农民的经济水平,达成产业兴旺,呈现金山银山、绿水青山。

TOP作者简介

樊一麟: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特聘导师,电子科技大学特聘研究员,四川乡村振兴智库专家,北京新盟风控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顾问。研究方向: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产业互联网、数字经济。作为农业产业互联网模式早期倡导者,主持国家和省级咨询规划10余项,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及专家观点。主导水果产业、茶叶产业、牦牛产业、油茶产业、国家级农业科创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优势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强镇等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落地及多个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市规划建设。

TOP目录

1 导论/1
1.1 研究背景/2
1.2 关键概念界定/4
1.3 研究目的/10
1.4  研究意义/13
1.5 研究架构/17
1.6 研究方法/19
2 新农经济的相关理论研究/21
2.1 区域经济视角/22
2.2 组织制度视角/26
2.3 乡村产业视角/30
2.4 产业互联网视角/34
3 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痛点分析/37
3.1 农业发展现象分析/40
3.2 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7
4 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指引/51
4.1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52
4.2 现代农业发展视角/55
4.3 数字经济战略视角/57
4.4 农业产业互联网视角/59
4.5 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视角/63
5 农业产业互联网模型范式研究/65
5.1 产业互联网在农业领域应用研究/67
5.2 要素链接:农业 产业 互联网/85
5.3 数据互融:农业 产业互联网/106
5.4 产业激活:农业全产业链 互联网/118
5.5 价值共创:农业产业互联网/127
6 农业产业互联网数字经济模型提出/135
6.1 产业组织(顶层设计)/139
6.2 商业模式(顶层设计)/145
6.3 技术架构(平台架构)/158
6.4 金融资本(资源运作)/163
6.5 创新生态(资源运营)/168
6.6 全链标准(内核价值)/182
6.7 产融数据(内核价值)/185
7 农业产业互联网应用研究/191
7.1 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应用难点/192
7.2 农业产业互联网应用模式/194
7.3 农业产业互联网对农业产业的改造/196
7.4 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参与各方/203
7.5 农业产业互联网模式的落地步骤/205
8 国内农业产业互联网案例借鉴/207
8.1 牦牛产业互联网平台/209
8.2 肉鸭产业互联网平台/213
8.3 香蕉产业互联网平台/214
8.4 果品产业互联网平台/217
8.5 茶业产业互联网平台/221
8.6 种业产业互联网/225
8.7 产业互联网集聚区发展模式/226
9 国际农业产业发展路径借鉴/229
9.1 日本现代农业发展/230
9.2 法国现代农业发展/233
9.3 美国现代农业发展/235
9.4 以色列现代农业发展/237
9.5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借鉴/239
10 我国农业产业升级路径研究/243
10.1 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分析/244
10.2 基于农业产业价值链的产业升级研究——以册亨糯米蕉为例/248
10.3 农业产业升级顶层设计思路/262
10.4 从平台视角看农业产业发展对策建议/266
11 总结与展望/269
11.1 研究结论/270
11.2 创新之处/272
11.3 研究展望/274
参考文献/275

TOP书摘

农业的安全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农业发展是不断应对不确定性的过程,而要找到正确应对这种不确定性的方法,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如,农业中的种植和养殖都具有周期性,这就给农业的经营和管理者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自然环境的保障,而雷雨大风、洪水冰雹、病虫灾害等也常给农业生产带来不确定性;农产品的销售需要在市场中完成,市场价格波动又给农产品经营带来不确定性。农民需要通过劳作获取收入,而以上种种情况让农民不清楚明天的收入是好还是坏。

农业以乡村为载体,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其中包括自然、社会、经济三大子系统。自然子系统为社会子系统提供生态的环境,社会子系统对自然子系统产生垃圾的污染;社会子系统为经济子系统带来生产需求,经济子系统通过资源、能源和产业为社会子系统提供生活来源;经济子系统通过生产影响生态,自然子系统为经济子系统提供物质能量保障。在乡村生态系统的结构中,产业兴旺是一切的基础,经济子系统是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底层逻辑,同时,生态和社会系统兼顾融合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由此可见,农业农村面临的问题是极其复杂的。

复杂的问题要用系统化的方法解决,作为国内最早尝试通过数字经济模型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批人,随着对农业发展系统的不断观察和研究,自然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在“乡村振兴”“数字中国”“产业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是否能够通过数字科技手段和产业互联网模式找到一个更加有效的系统化方法去解决呢?

为此,我们提出“新农经济”的表述以便引导持续研究。“新农经济”遵循新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罗默(Paul Romer)和卢卡斯(Robert Lucas)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主要观点是经济增长以技术进步为核心驱动力。“新农经济”就是要通过数字科技的手段和数字的力量,构建“农业+产业互联网”的农业产业互联网数字经济模型来推动新经济体系的发展,为新农业农村经济的增长提供动力。现从七个方面归纳了农业产业互联网数字经济模型:产业组织、商业模式、技术架构、金融资本、创新生态、全链标准和产融数据。七个模块之间相互紧密链接,彼此作用,形成农业产业互联网模式的有机体。

新农经济作为一种融合性经济,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产业中的各个主体,依托数字力量,让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将新的生产力要素嵌入产业链协同之中,把农业产业链中的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各个核心要素聚合到一起,构建新的生产关系,提高生产效率。新农经济在使农业的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自身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也将三者融汇贯通,深化农业一二三产融合,使数字化为产业服务,科技赋能产业,产业集聚金融和人才,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村和农民的经济水平,达成产业兴旺,呈现金山银山、绿水青山。

显然,一个复杂问题的认识、实践和解决过程是要面临诸多的挑战的,想要通过一本书给出完整的答案自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愿意将已经取得的一些成果分享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关注和研究乡村与农业产业互联网数字经济模型,以求找到更多更好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也希望能够为想在时代大潮中不断前行的人们打通一条返乡的路。

 

 

1.3 研究目的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发展模式,“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将重工业发展优先级定为最高,是为了让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立足于世界强林之中,牺牲农业、发展工业是必要的,农村担负着保障粮食安全,为工业提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重要职责。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世界工场朝着世界市场转变,拥有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消费群体,并且国人消费水平持续升级。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关系动态地发生变化,现在,农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不仅是“压舱石”,还要成“新动力”。为了更好地解决牺牲农业发展工业阶段导致的城乡发展失衡、城乡二元化、城乡“剪刀差”等问题,工业反哺农业阶段,需要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融合,实现工农城乡的共同繁荣。

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1月20日,农业农村部和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要求: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着力建设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加强数字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强化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和重大工程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以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2020年7月9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要发掘乡村功能价值,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培育发展新动能,聚集资源要素,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三农”领域重点工作和乡村产业的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特别是在2020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涉及22个省区市的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标志着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然而,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过程中,“三农”领域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新旧动能接续的有效性不足、产业链条较短协同效率低下、产业融合层次较浅、农业要素活力不足、市场化程度低、人才资源匮乏、社会资本难以进入农业农村等。

由此可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内涵丰富、类型多样,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价值,乡村特色产业拓宽产业门类,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功能,乡村新型服务业丰富业态类型,这些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要产业。解决“三农”领域的问题,乡村振兴是抓手,农业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抓手。通过研究与实践,我们发现,以农业产业升级为核心去解决问题的思路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扎进去”,针对农业的具体问题去入手解决问题,诸多学者的研究也集中在此角度,不可否认,在“十三五”阶段“三农”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新阶段的挑战依旧严峻;另一种方法是“跳出来”,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去解决问题,将系统观念作为思考方向和工作方法的指引,特别在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数字科技手段可以使产业升级更加高效的发展,推动系统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多样、有效,并降低风险,比如通过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模式去整体升级产业等。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胶订

开  本:16开

纸  张:轻型纸

加载页面用时:7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