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作  者:刘德喜 主编

出 版 社:广东经济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7月

定  价:85.00

I S B N :9787545483109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学读物  >  中国经济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本书聚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题,一方面深入论述“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从“一带一路”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总体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开放的新征程、粤港澳大湾区内“一国两制”的探索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海洋强国战略中的角色定位、世界大湾区交流互鉴五个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定位、意义、主要任务、具体措施等进行具体论述,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引导,助力这一国家战略实施,并为读者了解、认识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提供权威蓝本。


TOP作者简介

  刘德喜,安徽省灵璧县人。1978—1985年,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1985—1989年,在江苏省委党校任讲师。1989—1992年,于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获法学博士学位。

1992年以后,先后在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战略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院)工作,任国际政治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党校亚太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在中共中央党校领导干部培训班授课和下班指导。兼任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1996年,在河北省大名县挂职任副县长。2004年,美国华盛顿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院)访问学者。2006年,在意大利国家行政学院进修。

  国家社科基金“七五”规划重点项目“苏联与中国革命”实际主持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和全国高中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三基本”教材主要撰稿人和统稿人之一。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布局和重大举措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

  主持完成的国家海洋战略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习近平总书记以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时任国务委员杨洁篪和时任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及批示。

  著有《两个伟人和两个大国》《延安时期毛泽东外交战略》《中华文明转型超越》等专著。


TOP目录

绪论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概论

 二、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引擎

 

第一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大湾区建遮的总体查局

第一节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和主要任务

 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和总体目标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第二节 “一带一路”背景下大湾区中心城市功能定位

 一、香港的金融和航运中心功能定位

 二、深圳的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功能定位

 三、广州的战略协调中心功能定位

 四、澳门的休闲娱乐康养中心与合作平台功能定位

第三节 “一带一路”背景下大湾区各城市的协同发展

 一、香港和深圳、澳门和珠海的协同发展

 二、广州和佛山以及其他城市的协同发展

 三、大湾区城市群的分工与合作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大湾区典型城市和部分典型企业的实践探索

 一、大湾区典型城市的实践和探索

 二、大湾区部分典型企业(机构)的实践和探索

 

第二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第一节 广东地区的改革开放与珠三角城市群

 一、在现代化建设中先行一步

 二、20年赶上亚洲“四小龙”

 三、珠三角城市群的形成和拓展

第二节 “一带一路”与广东推进大湾区建设

 一、“一带一路”建设与粤港澳深度合作

 二、广东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具体部署

 三、广东创造性落实大湾区建设任务

第三节 大湾区建设与广东改革开放的新飞跃

 一、广东与港澳地区的协同联动发展

 二、实现比较优势的综合集成

 三、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第三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一国两制”的探索发展

第一节 “一国两制”的提出及经验和教训

 一、“一国两制”的提出与实践

 二、“一国两制”的经验和挑战

第二节 “一国两制”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与依法治港和依法治澳

 二、“一国两制”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有力保障

 三、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第三节 “一带一路”与“一国两制”的发展

 一、“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香港和澳门

 二、“一带一路”建设对港澳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整合多方资源,推动区域经济新发展

 

第四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洋强国的角色定位

第一节 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支撑

 一、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发展

 二、海洋禀赋、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海洋文化

 三、海洋生态、海洋事业协同发展与国际经验

第二节 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和深圳的向海发展

 一、海洋科教中心和产业旗舰:广州的向海发展

 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的向海发展

第三节 大湾区中心城市港澳和海洋枢纽珠海的向海发展

 一、海洋资源配置中心:港澳的向海发展

 二、多维度发展的海洋枢纽:珠海的向海发展

 

第五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社会主义的先行示范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与国际共运的机遇与挑战

 二、新技术革命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机遇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定位、路径和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定位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一带一路”与先行示范区建设

 一、先行示范区对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义

 二、先行示范区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共通点

 三、先行示范区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助推器

 

第六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世界湾区建设交流互鉴

第一节 纽约湾区建设的经验、教训及借鉴意义

 一、纽约湾区的地理构成和转型历程

 二、纽约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主要教训

 三、纽约湾区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旧金山湾区建设的经验、教训及借鉴意义

 一、旧金山湾区独特的区域定义和科技特色

 二、旧金山湾区的差异化协调发展和主要教训

  三、旧金山湾区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借鉴意义

第三节 东京湾区建设的经验、教训及借鉴意义

 一、东京湾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二、东京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主要教训

 三、东京湾区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借鉴意义

 

后记


TOP书摘

  二、实现比较优势的综合集成

  ( 一 )粤港澳大湾区的集成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但不可否认, 它也是差异化最显著、发展极不平衡的区域。面对世界上其他湾区建设不曾遇到过的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在“十三五”期间能够取得辉煌的建设成就, 其中的关键就是将各地比较优势化为集成优势。在未来实施“十四五”规划过程中, 应当继续发挥这一优势。

  港澳广深四个中心城市各有所长, 齐足并驱担当“领头羊”, 珠海 、佛山 、惠州 、东莞、 中山 、江门 、肇庆等 7 座节点城市资源禀赋各异, 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广东、香港和澳门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上的互补优势, 是大湾区产业循环的内生动力。在产业转型级方面, 大湾区的四大核心城市各有优势, 也各有短板和弱项。香港高校密集, 基础研究能力较强, 在人才、科研、资本、法治等创新要素上达到世界级水准, 但没有全球性的科技企业,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香港。深圳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已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紧密结的科技创新体系, 但缺乏研究型大学、世界级的基础性科研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广州的高校和科研平台资源丰富, 但缺乏国家级龙企业,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制的约束较多, 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澳门是全球知名的旅游胜地, 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 但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适度多元发展,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逐步改变博彩业“一业独大”的局面。除四大核心城市外, 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和传统产业集群为主,多数企业处在全球价值链低端。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还有三种流通货币和迥异的法律体系,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格局。具体来说,粤港澳三地在经济制度、法律体系、行政体制和社会管理模式等方面,以及经济自由度、市场开放度、营商便利度及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异。辩证地看,一方面, 我们要看到这种制度性的差异会影响到大湾区内人流 、物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的便捷流动, 影响到跨境协同创新效率和市场融合深度。另一方面,有多样性, 有差异性,就有互补性, 把各自的特长、优势组合在一起, 就能形成综合竞争力。特别是在“一国两制”下, 可以把港澳市场经济成熟、国际联系广泛、科研力量比较强等优势, 与广东腹地广、市场大、制造业发达等优势结合起来。

  要提升大湾区竞争力,就要优化原有合作创新格局,增强协同创新能力。协同创新能带来怎样的竞争力? 广州超算中心与大湾区各地共建“超级大脑”的成果就是极好的说明。作为大湾区重大创新平台, 拥有“天河二号”的广州超算中心近年来建立了南沙、佛山、中山、珠海、东莞等多个分中心, 构建了辐射粤港澳的超算资源集群,广泛服务于高校、政府和龙头企业, 支持国家级课题超千项, 不仅在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 更有力支撑了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跃升。今天, 随着一个个合作创新平台的加速建设发展,“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正撑起大湾区的创新“脊梁”。与此同时, 大湾区各地充分利用各自所长, 发挥港澳科技服务业发达、广州科研院所集聚、深圳企业创新能力强大、珠三角其他城市制造业体系完善等比较优势, 正加速打造“研发—转化—制造—服务”全产业链科创产业集群。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指出,以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例, 深圳的研发强度是4.13% , 香港是0.73% ,广州是2.6%。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有创新活力的地方是深圳。但深圳在基础研究方面存在短板,而这正是香港的优势——香港有多所一流的大学, 有一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效率最高的现代金融。在现代服务方面,香港也具有世界级的竞争优势。可以说, 深圳的短板正是香港的优势, 香港的短板也是深圳等城市的优势所在。这种优势互补还体现在区内其他城市之间, 比如广州的商贸和服务业比较发达, 包容性强, 而佛山传统制造业最发达, 草根经济占上风。

  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员院长郑永年看来,广州是世界商贸中心, 深圳是科创中心, 香港则是金融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的比较优势是不可能互相替代的。但是,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在政策协调统一上还有待加强, 要向欧盟学习, 避免恶性竞争, 形成合理的劳动分工。

  作为世界级的制造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成熟度最高的湾区, 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数据显示, 2019 年粤港澳大湾区“9 +2”城市生产总值达11.6 万亿元, 较2018年增长6.7%。可以说,比较优势的综合集成效果已初步显现。

  (二)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集成优势的两个重点

  一是互联互通催生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集成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中, 深圳不断催生新业态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具备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和扎实的制造业基础, 而香港资本市场成熟、金融服务优势明显。在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下, 大湾区内易于形成“金融+创新”的集成优势, 为区内企业的创新链条提供更为广阔的融资及成长平台。

  最能彰显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集成优势的典型代表是金融科技产业。目前, 在香港, 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已有600多个, 在深圳则有移动支付、智能投资顾问、数字货币等金融科技产业正在扮日益重要的市场角色。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有着稳健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完善的监管及法律制度, 可以为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环境促进创新发展。香港多类型的金融市场主体更是金融科技公司的潜在客户和合作伙伴。聚集了诸多金融科技人才和产业的深圳, 则可以借助互联互通机制, 将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电子支付等新兴技术与香港的金融服务融合,从而提升大湾区内金融机构及工商业的运营效率, 协助业界开拓新的发展模式。香港金融管理局前总裁陈德霖曾表示, 香港与深圳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可以优势互补, 两地要加强合作, 共同推动金融互联互通, 达至双赢。

  除了金融科技公司,大湾区还拥有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华大基因、大疆等多种类型的创新企业。在众多企业由小而大发展的过程中, 互联互通的融资平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近年来推出的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及基金互认安排等举措, 既促进了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也让香港投资者和国际投资者获得更多渠道投资内地产品。根据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的统计,仅在基金领域, 2015—2017年7月底在互认安排下内地和香港两地总体净销售额已近 100 亿元人民币。

  大湾区内源于互联互通而形成的“金融+创新”优势,不仅体现在融资层面, 还推动企业在商机开拓中将创新带向国际。多种类型的创新企业可以借此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目前, 香港已经成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 随着互联互通措施的先后落实, 市场上的人民币投资产品的种类和额度大为增加。由此,大湾区内的创新资本将拥有更多向外扩围的路径,香港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大湾区内的离岸人民币结算、融资及资金管理需求。

  香港还拥有与国际金融服务紧密互动的规则体系和丰富的经验,可以成为大湾区内有意“走出去”的创新企业的扎实阶梯。汇立银行事局主席陈家强认为, 大湾区的企业可以在香港成立财资中心, 进行金管理; 在香港设立专属自保保险公司,提升风险管理效益; 还可以借助香港在企业并购方面的专业服务, 扩大业务规模和市场领域。

  二是进行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2020年4月27日,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这一方,中国证监会、深交所发布了规章草案并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 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次日, A股沪深两市双双高开, 盘初市场下挫, 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均一度跌超2%,随后指数探底回升陆续翻红,其中创业板指涨0.6%。

  自2009年设立以来, 创业板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重要平台。设立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改革正式落地,有望进一步激发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活力,为区域发展带来新机遇。曾任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山证券研究所所长湛表示,无论来自传统行业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只要企业能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且具备高成长性, 创业板就应当为之提供发展壮大的平台, 创业板规律对粤港澳大湾区和作为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各类高科技企业的投融资对接如虎添翼。曾任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粤开证券研究院院长李奇霖则指出, 新经济对广东省、珠三 角和深圳市增长的拉动率将越来越高,但新经济高度依赖于创新, 而创新需要加大投人,在创业板改革后,科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将更为便捷, 资本市场通过提供资金和正向激励, 能够加快创新活动。因此,鼓励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符合要求的高新技术企业到创业板上市, 是广东省借力创业板改革发展新经济的关键, 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95.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