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编剧宝典:文旅部千人计划编剧班专家授课讲演稿
编剧宝典:文旅部千人计划编剧班专家授课讲演稿


编剧宝典:文旅部千人计划编剧班专家授课讲演稿

作  者:谢柏梁 颜全毅 主编 陈云升 副主编

出 版 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6月

定  价:148.00

I S B N :9787104051992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戏剧文学  文学  >  非小说  >  文集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编剧宝典:文旅部****编剧班专家授课讲演稿》是一本论文集。全书收录了四十多篇全国知名的戏剧名家所撰写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是文化部举办的编剧班专家授课讲座的内容。这些专家在讲课中针对编剧创作中不同的方面和技巧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和分析,所讲解的内容都是编剧工作中实际遇到或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文章包括编剧价值导向的把握、深入生活现场的观察、新时代文艺政策与文艺评论的方向、编剧与出品方的关系、历史剧创作的问题、编剧的自我认知、当代编剧的代际划分、当代戏曲创作技巧、形象思维与理论思考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全书内容无宗教、民族、重大选题等问题。

TOP目录

第一部分
坚持价值导向,着意审美引领
卷入现场:艺术的深描和解读
新时代的文艺政策与文艺评论
当代文艺政策与戏曲创作
编剧和出品方的几个关系处理
历史剧创作的几个问题
谈谈历史剧创作
当代编剧的自我体认
——在文旅部千人计划高级编剧班第三期开班仪式上的发言
当代戏文创作之五代编剧
戏曲唱词的特点与诗意追求
当代戏曲创作技巧(上)
——选材、结构与舞台样式
当代戏曲创作技巧(下)
——人物塑造、戏剧情境与四功五法
戏曲创作与当代审美构建
唱词写作

第二部分
诗词写作漫谈
昆曲写作(上)
昆曲写作(下)
西方视阈下的中国戏曲
由梨园戏《陈仲子》说开去
——兼谈戏曲的“返本开新”与戏曲人的“苦乐坚守”
重视戏剧冲突的质量
三“独”精神二民“主义”
一个剧本的诞生
我与戏曲创作
艺术创作的意向表达和审美追求
现实题材创作的实践与反思
戏曲创作规律之戏曲创作思考
戏曲创作之散谈
剧本品格浅谈
……
第三部分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TOP书摘

《编剧宝典》行将付梓,心中倍感欣慰。

  在文化部/文旅部的主持之下,从2016年到2020年,由艺术司和中国戏曲学院主办了五期“戏曲艺术千人计划高级人才班”。其中的编剧班由戏文系承办。我与颜全毅作为系主任,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该班的班主任。

  编剧班从招生到行课,从答辩到结业,全是官方路径的行走,国家行为的遵循。每一位学员都在个人报名之后,由各省市文化厅局审核初判,之后再报给文化部艺术司汇总。艺术司将全部报名人等转发给我们,由教授委员会择优录取。录取的基本原则是看报名者在戏曲(也包括部分话剧、音乐剧、歌剧、儿童剧等品类的编剧)方面已有的成果、获得的奖项,以及由此派生出来可能拥有的潜力和未来的发展前景。由于报名的人数较多,每年的录取只能是优中选优,录取率平均在三分之一左右。

  作为戏曲编剧的国家队员,集中授课的时间都在每年的暑假期间。烈日炎炎的天道,涌满了课堂的学员,白发苍苍的名师,还有诸多慕名前来,以各种方式潜入校园,参与蹭课的社会人士,共同构成了国戏校园的一大景观。

  五期编剧班的学习期限是一年。在集中授课与改稿之外,每位学员还都配备了相应的导师,保证在一年之内,完成一部较为优秀的大戏。

  师资力量的强大,是我们编剧班的荣耀所在。本系的教师之中,只有教授才能参与部分教学和剧目评点工作。主体教师一定是在创作界最有名气的编剧,最有实力的名师,最具备榜样的力量的大家。

  感恩全国各地的编剧大师们,他们不计较课酬的微薄,不忌惮炎热的伏天,为文化传道,教弟子编剧,金针度人,授人以渔,在万泉寺400号中分享了智慧,普度了灵光,以其强大的气场,先后启发了230多名学员的心智,帮助树立了学员们的雄心壮志,为文化强国当中的编剧一脉,引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清泉。

  怎能忘,福建著名编剧大师王仁杰先生,他的讲演言犹在耳,关于西方人向梨园戏艺术家顶礼膜拜的描述如在目前。但好戏还未写完,灵感尚待铺展,心志犹待描摹,却仓促间驾鹤仙逝。他在课堂上,无限感慨并了无遗憾地将中国戏曲的尊严和崇高,向学员们予以了庄严的发布、文化的比照和使命在肩、传承在心的殷殷嘱托。

  迄今为止,我还为之深切挂念并深感不安的是陈亚先大师的身体状况。他在国戏课堂上讲课,风度翩翩,妙语连珠,讲到唱词写作时将唐诗宋词和元曲当中的佳作一一背诵,引得了大家潮水一般的掌声。学员们一鼓掌,陈老师就更激动,讲课的热情就越高,林木为之催动,河流因此扬波,气氛由之高涨,群情整体激荡。那是思想的盛宴,艺术的大会,文脉的链接,天雨散花一般的智慧的场域。

  但是激情的高涨也要消耗许多身体的能量。下午精彩的讲课进入了师生互动、得意忘形的化境之后,这使他久久不能平静。晚上请他在商务会馆小酌,他还当场与王仁杰老师通电话,鲁殿灵光,万里共情,更加点燃了其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热情和激情。当夜,学生一定要拉着他去唱歌,我也只得作陪。大家惊叹于陈师的乐感之好,韵味之浓,舞姿之妙,方才顿悟才子原本都是多才多艺的存在,可以印证《西厢记》中所谓一事精百事精的感喟。

  欢乐的时光总是流逝得飞快。到了子夜时分,我便坚定地拉着陈老师回宾馆,让年轻人们去继续挥洒他们的青春热情和过剩精力。两人走路,三星在天,四顾无人,五重境界,无限感慨便由此而生。人类文明的历史叠影在身后,明天火热的生活还将继续,可是陈老师的澎湃思绪尚未消退,从忧国忧民的大情怀到知音难得的小情绪次第席卷。送师止于堂外,当夜自应无眠。

  第二天一早陈师便赶早班飞机,可是飞机因为帝都频繁的外事活动又耽误良久、许久、经久。等到晚上飞抵长沙机场,便赶往剧场看戏,因为特别兴奋的情绪和过度疲劳的状况,由此引起小中风。尽管吉人自有天相,老师恢复良好,但是作为力邀陈师前来讲座的主事者,直到如今,我心中还是感到惴惴不安。

  中国艺术研究院薛若琳院长来讲课布道时,白发童颜,目光炯炯。他对历史剧创作的成败得失,娓娓道来,旁征博引,引人入胜。我们都希望温婉博学的先生长寿考、过百岁,谁知老先生在去岁八月便羽化登仙,九天设帐,以待后学。

  至若魏明伦师的上课,文采风流,思维深刻,有若山溪入江,滔滔不绝。除了学员们之外,他的听众通常还有风度翩翩的京剧大师刘长瑜、荆楚大编剧习志淦等诸人。名流前来捧场,星辰彼此辉映。他拿习老师当场予以善意而智慧的现挂调侃,引得大家喜笑开颜,声振屋瓦。但是在讲课之余,魏师还要注射胰岛素,带病课徒,令人敬重。

  郭启宏作为大师级的名编,其思维的高度活跃、举重若轻的点化,文史掌故的淹通,长袖善舞的跨界阐述,都令学员们叹为观止。

  习志淦老师不仅会写戏,会讲演,还会以PPT文件和视频来辅佐讲课,系统周正,深入浅出,循循善诱,都是经验之谈,为此深得学员们爱戴。

  吴傲君名师讲课风格的冷幽默,写戏的轻快与活泼,哪怕是关于其身后之事的大彻悟,非但让学员们为之解颐悟道,还能因此驰骋戏文,感悟人生,笑傲江湖。

  话剧、戏曲两门抱的编剧大师刘锦云在场讲课时,我与先生的相互逗乐引得众乐乐,一座皆欢也。我说他是雄安财主,所以身价过亿,远悦近从,蝶舞蜂飞。先生答日游荡京师,土地已无,乃无根之魂也。我笑言其剧种往往有祁永年鬼魂坚定地作祟显灵、小仔儿灵魂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当场,因此中国当代戏剧界的魔幻现实主义大师非他莫属。先生便答日,只不过在你们称之为雄安新区的白洋淀长大,从小听多了许多的人鬼传说和魂灵故事,点点滴滴,记在心头。如今年岁已老,展卷写作,那些精灵们便在不意之中翩然而至,缠绕在笔上,跟随在舞台,挥之不去,抚之还来,为此也百感交集,无可奈何,仅此而已。

  编剧界的帅字旗号执掌者罗怀臻,本是本系的讲座教授,又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他的讲课既有引领又有启发,既具备前卫性又具备可操作性。他还将都市戏剧、现代戏剧的诸多理念与多年追求同学员们分享、。罗兄的讲课激情飞扬,系统阐发,学员喜欢,粉丝追捧,记者采访,总是忙得不亦乐乎。他在讲课时,常常适逢其剧作在京演出,于是又得协调票务,满足请求,一众为之倾倒,大家为之钦佩。

  姚金成老师、齐飞老师和陈涌泉兄,都是班上的金牌教授。他们的戏都深得大家喜欢,姚老师对学员的剧作,指导甚多,入情颇深。有次他在评点贵州余妍洁同学的《云上红梅》剧作的时候,竟然边讲边为剧中人物的命运走向感动得热泪潸潸,情难自已。

  姜朝皋老师不但讲课深受欢迎,也是学生爱戴的导师。他与习志淦、姚金成等导师三足鼎立,成为导师群中指导学生剧本最多的超级劳模。

  曹宪成老师是《桃花烟雨》等剧作的大编剧,也是位诗酒文章与剧作、讲课与神聊无一不佳、无一不美的名家。

  福建郑怀兴兄的上课,尽管闽式国语说得不是很溜,但是却机智中显出智慧,演讲中凸显激情,叙述中常带思考,大家也都很喜欢他的朴实中难以掩盖的才华。

  张弘与罗周这对师徒,联袂授课,相得益彰。张老师谦和大气,侃侃而谈,颇有六朝名士之风。罗周逻辑清晰,思虑周密,当她论及创作剧目数量多达80多种的时候,引起了大家的一片惊叹之声。这要付出多少的精力,铺展多少才华,分享多少智慧,才能写出那么多绝妙好剧来?

  中国文联前副主席仲呈祥先生作为著名的理论家,他不仅对相关文献精神倒背如流,连逗号、句号都一处不差,而且还能将类似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等定位和诸多政策方针的来龙去脉,都能条分缕析、娓娓道来,将历史与逻辑有机结合起来,令人佩服不已但不能至矣。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韩子勇院长谈艺术与创作,富于哲理意味、文化精神和时代意义。

  给编剧班学员上过课的导师,先后计有仲呈祥、王安葵、魏明伦、郭启宏、陈亚先、王仁杰、郑怀兴、罗怀臻、姚金成、习志淦、姜朝皋、吴傲君、盛和煜、刘锦云、张永和、孙惠柱、齐飞、胡应明、陈涌泉、周星、李莉、季国平、周传家、周维培、杨乾武、梅帅元、龚应恬、王馗、王珏、韩枫、都文伟(美)、陆大伟(美)、张弘、罗周、罗锦鳞、李宝群、傅谨、李世英、吴新苗、田志平、颜全毅、王九成、崔伟、谭志湘、薛若琳、范小宁、廖奔、刘彦君、赵伟明等人。谨向这个豪华大气的导师团队,致以深切的谢忱和无边的敬意。

  编剧班的五期学员中,目前担任戏剧艺术行业中的领军人物有江西文旅研究院院长卢川、广州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李新华、新疆剧协主席肖帅、副主席王瑛等多人。获得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艺术基金、文旅部孵化计划等国家级奖项与扶持的编剧如冯静等人,每个班都可以数出一大批人来,详情请见还远不够周全的表格附件,虎啸林中,可见一斑而已。天下英才,集聚于此,满天星斗,戏文灿烂,由230多位学员构成的千人计划编剧班,已经成为中国编剧中青年队伍中名副其实的国家队。

  每届千人计划编剧班的学员们,在经过一年的学习之后,同窗情当时且亲,历久弥新。记得杨澍班长在带领人员整理好国戏一教213教室的桌椅之后,回过头来依依不舍的情深一瞥,定格在照片之中,点化为编剧班青史流布的永恒节点。

  国家京剧院的高明、李美妮,北京京剧院的李卓群和国戏研究生刘才华等人,被称之为国戏科班出身和千人计划团队中的四位俏佳人。高明的《刘伯温》《生死契约》等七部戏上演后颇受好评,又担任重大文化活动《伟大征程》编导。李美妮的京剧《浮士德》在国内外声誉鹊起,习主席与德国总统也曾闻名观看。李卓群的小剧场系列京剧风生水起后,现在又在京剧《大宅门》《鉴证》中大展身手。刘才华分别为豫剧、藏剧创作了《六弦情缘》等多部戏曲剧本。此外还有国戏刚刚毕业、现在北京河北梆子剧团任职的男子汉丁嘉鹏,其《平倭旗》等数部剧作,都成为文化部和团里的重点扶持项目。国戏戏文系青年教师陈云升在大小剧场同时发力,且让创作与理论并驾齐驱,他编剧的高甲戏《范进中举》、粤剧《金莲》、豫剧《南华经》等参加了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剧协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戏曲文化周、中国戏剧节、中国李渔戏剧汇、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等重要演出活动,获得了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黄河戏剧文学奖最佳剧本、田汉戏剧奖理论二等奖等奖项,系列成果令人瞩目。

  既然千人计划编剧班的成果令人目不暇接、数不胜数,那就就此打住。他们的成就,还将在如日中天的今天和灿烂的明天,共铸不凡,创造辉煌,铺展起中国戏剧绚烂的彩云。中国戏剧长空中绚丽的彩云,有朝一日也会或多或少凝结为灿烂的星座。

  这本演讲录,基本上保留了讲座的原生态,质朴自然的风格,亲切点拨的口吻,发自肺腑的抒情,颇感无奈的遗憾,在所并是。之所以没有做论文化的加工,是为了让读者诸君如在课堂与名师交流,如沐春风在讲话中沉醉。至于高头讲章似的系统编剧法,原本不是讲演录的初衷。更何况功夫在诗外,在凝神静听的悟道中,得意忘形的感动之后,更多的功课是请名师指点剧本,以期有所提高和升华。

  遗憾的是,其中两位名师已经作古,这本讲演录也只得作为心香一瓣,遥寄长空。

  限于记录者的水平,还有一些名师的精华和要义,未必都能全部集萃体现。名师讲课也如演员表演一样,都是当场生发的灵动的展现,有时候眼神一瞥,神态一转,便胜过千言万语。因此,讲演录既有生动的一面,又有随意化和不够系统的一面。何况语言本身也有言犹未尽、口不应心的情况。

  但是有胜于无,见微知著,千人计划编剧班的同学自可得意忘言,作为美好的回忆和编剧的宝典,读者诸君也可以各取所需,想见大师们的生动风采和人格状态。

  云升为了此书出版用功最勤,万奇、泽莹等人也付出了诸多劳动,虽然他们都是我的学生,但是老师也不能掠美,也还得代表千人计划编剧班师生表示感谢。

  作为班主任和上课教师之一,我在五个暑假中将全部心力都交付给了班务,每天都在迎进送出如云的大师,鱼贯介绍名人的成就。对前面两届学员的所有剧本,我都认真拜读过并提出过自己的浅见。后面两届学员的本子,我看得略少一些,但是也对上乘的佳作,都投以欣喜的目光。这么多年来,不管在文旅部剧本孵化的评委席上,还是在国家艺术基金的项目支持中,抑或在《光明日报》等报刊上撰文,还是在各省的舞台下为同学们的新戏“把场”壮胆,我总是不遗余力地为同学们摇旗呐喊,鼎力支持,因为我深知,那么多师长和导师们对他们的鼓舞和支持,就是在为中国戏曲发展征程上艰难成长的中青年编剧人才,铺展起更加切实从而少走弯路、更加正确从而面向光明的道路。

  是为序。

 

 

 

 

前不久有几位评论家都在叩问:为什么生活很生动,一写到戏里面就不好看了?关键是太多的作品没有秉持着深沉的时代先进思想来扫描生活,缺乏用人类的共同道德辨析发现生活中的崇高、壮美、平凡、质朴,并发出艺术本应有的深沉与厚爱,敏感与率真的讴歌、臧否、悲悯、呼唤。提升创作者的当代先进思想水平最重要的还是要深扎人民与时代这方沃土,作品真正做到生活中来、人民中来,要善于用艺术家的眼睛和大脑,用我们的良知与责任,发现生活、开掘生活,认识人生、塑造人物,把当代生活的本质,当代人的精神、情感,书写成可触可感,有道德、有筋骨、有温度的作品。

  所以现在出现了一些问题,概念化、浅表化、功利化较为泛滥,从创作题材到创作方法都这样,怎么能出现高峰,怎么能根本改变质量的痼疾?概念化危害最大,它是创作的天敌,也是最易间离文艺与社会和观众情感的。概念化在观众面前没有征服力,因为艺术是要用形象、内容、情感、思考去感染人的,在感染人中升华人的境界,启发人的思维,铸造人的道德,影响社会的环境。而不是简单地说我写了当代的生活,这个就能感动人。现在我觉得要写什么东西,很多并不是说我们在生活中有了发现,或者说我们在生活中有了独特的感触不写不快,不写不行。前不久也有人担忧,创作越来越从我要写变成要我写。我要写的东西固然很重要,为什么?我有胸中的块垒,情感激荡不能不写。但是我要写的东西如果你没有思想,没有达到对当代社会的道德化评判和深刻辨析的话,要写也有可能写成概念化。

  在创作中,我们应多思考题材的时代特点、人文精神如何体现时代性、深刻性、生动性,而不是这个题材有多么时髦、热闹。很多作品写的是当代,但是缺乏魂魄,缺乏魂魄的作品绝不可能感染人,更不可能撼动人。切记,当代题材作品的短命恰恰在于急功近利和缺乏深沉的时代先进性表达。

  第二,在题材和人物开掘上“三性”缺浓度。

  “三性”我指的第一是深刻性,第二是丰富性,第三是完整性。

  深刻性、丰富性和完整性其实是使一个题材和一个作品能够伫立起来的最重要的思想的内因、艺术的支撑、长久生命力的保障。

  现在很多作品粗制滥造泛滥,根本没有很好践行“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号召。大家可以看到每天都在演出,有多少戏你看完以后能够真正的感动你?很少。但正是在这样的数量轰炸下,我们有为的创作者才更应该有更强烈的自觉,应在题材和人物开掘的深刻性上面调动起我们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在创作题材风格的丰富性上坚守我们的艺术追求,在呕心沥血对作品的完整性打造上实现当代艺术的留得下、传得开、唱得响。艺术表现出对生活思考的深刻是什么样呢?最主要是体现在你对人生深刻思考的客观性,以及你对生活深刻感受的时代性,最主要的体现为你对生活认识的深度、温度。对于生活的深刻的认识正是我们现在很多戏剧创作中很缺乏的珍稀元素。应该说,这几年我们强调本体的回归、戏曲剧种地方地域特色的强化,都非常必要,但是我们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学性的深刻。特别是一些既不具有戏曲性,同时更缺乏思考生活深刻性的作品数量呈上升趋势,使得当代新的戏曲剧目创作越来越缺乏震撼人心的动人力量。故事浅浮、人物概念、主题甚至就是概念的直白吟咏,都是缺乏深刻性的顽症。因此,我们要强调新创作戏曲作品既要反拨以往(主要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些过度的对“思辨意识”追求而导致的观赏性削弱。但现在戏曲创作的危机则又呈现为对深刻性的文学认识和思想价值的忽视,甚至以概念代替思考,或深刻难觅或概念代替深刻,以致对生活的把握变得苍白无力,这样就会缺乏真诚,缺乏平实、缺乏睿智、缺乏主体。

  丰富性和完整性比深刻性保留的要多些,这主要是艺术呈现的层面。我们现在说唱得响、留得下、传得开。唱得响靠谁?唱得响既靠演员也靠内容。留得下,为什么留得下?你必须是对这个时代生活的特别深刻和真实的记载才能留得下,别人会从文艺作品中去解读他没有经历过的历史和生活。传得开是什么?我们这个东西表达了戏剧的特点,更重要的表达了人生的情感才能传得开。我尽管是戏曲本体派、传统维护派,但坦白地讲,新戏中演员的表演固然重要,却不是唯一重要的,必须“三性”和谐并举,才能取得真正成功。要看演员表演,更要看演员表演的基础,看内容看生活,看你的情感对观众有多少撼动力。如果我们没有这方面的自觉性,那么我们的作品就不会产生深刻性和丰富性,我们的作品也就不可能产生完整性。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76.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