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汉武时代漫谈
汉武时代漫谈


汉武时代漫谈

作  者:草说木言

出 版 社:海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55073425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外国史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汉武时代漫谈》内容源自《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以汉武帝刘彻的人生轨迹为主线,以该时期的标志性事件为突破口,通过对事件背后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等因素的解析,逐步展开了公元前1世纪前后的历史画卷,揭开了汉武帝时代的神秘面纱,揭示了中华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表达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汉武时代漫谈》注重细节推理,内容既环环相扣、动人心魄,又张弛有度、动静相宜。全书文字明快活泼,通俗易懂。

TOP作者简介

作者草说木言,哔哩哔哩历史类知名科普up主,籍贯安徽

TOP目录

序 章 汉武帝出生前的世界

第一章 皇帝头上的“三座大山”

1. 汉初统治集团的构成

2. 汉初国家面临的三个问题

3. 汉代税收体系概况

第二章 七国之乱与太子之死的隐秘联系

1. 汉初中央与诸侯的关系  

2. 平定七国之乱  

3. 当太子怎么就这么难

第三章 周亚夫之死

1. 慈父的霹雳手段

2. 又一次“鸿门宴”  

3. 景帝的逻辑

第四章 汉武帝的“三把火”

1. 新政的社会基础

2. 儒学和黄老之争  

3. 武帝初掌权

第五章 十三年与两万里  

1. 凿空西域的起源和使团构成

2. 张骞被俘

3. 张骞的回国路线问题  

4. 凿空西域的历史价值和史家对张骞的评价

第六章 匈奴简史,游牧帝国的起源

1. 人类发展的内在动机  

2. 游牧文明的产生原因

3. 匈奴发展概况

4. 农牧冲突的实质

第七章 察举制——汉代“公务员”招考指南

1. 被扶持的儒家学说

2. 汉武帝和群臣的矛盾

3. 察举制的起源  

4. 察举制的构成之一——常科

5. 察举制的构成之二——特科

6. 察举制的补充——征辟制和任子制

第八章 西汉政权架构和内朝制度

1. 汉代的行政层级

2. 君主和官僚的矛盾

3. 内朝制度的初创过程

第九章 诡异的马邑之战——汉匈百年战争的序幕

1. 马邑之战的起源

2. 主和派和主战派的争论

3. 是战是和看利益  

4. 汉军的作战计划

5. 作战计划的破产

6. 战后的责任人处理

7. 战后影响

第十章 一场洪水和将相之死

1. 瓠子堤决口

2. 黄河的形成和决口历史

3. 黄河堤坝工程

4. 瓠子堤决口的后续

5. 新老外戚的冲突

6. 窦婴、田蚡之死

7. 汉武帝的生育问题

第十一章 拓边西南

1. 拓边西南的起源

2. 西南地区地理环境概况

3. 秦汉对西南的开拓和道路建设

4. 夜郎自大的由来

5. 汉朝对西南地区的统治策略  

6. 开拓大西南对中国的意义  

第十二章 从奴隶到将军,汉朝人可以多能打

1. 作战部署

2. 战役目的

3. 作战经过

4. 龙城的位置

5. 战后处理

6. 龙城之战的影响

7. 将军卫青

8. 西汉的军事编制和骑兵装备概况

9. 将军的成长之路  

第十三章 卫青四征漠南,霍去病两战河西

1. 第一次漠南之战

2. 第二次漠南之战

3. 第三次漠南之战

4. 第四次漠南之战

5. 冠军侯霍去病

6. 第一次河西之战

7. 第二次河西之战

第十四章 漠北决战

1. 战前准备:汉军的物资消耗情况

2. 两千年前的总体战

3. 作战部署

4. 卫青军作战经过

5. 霍去病军作战经过

6. 战后结局

7. 中国人的民族使命

第十五章 中年皇帝的艰难致富路

1. 汉代军费开支情况

2. 财政的窘迫

3. 汉初混乱的货币政策

4. 汉初工商业豪强崛起的原因

5. 硬核的财政改革  

6. 盐铁专卖

7. 统一货币

第十六章 两王谋反——一场几万人陪葬的惨剧、闹剧 119

1. 淮南王的家族史

2. 汉代郡国并行体制的由来

3. 削藩策和推恩令

4.《淮南子》和淮南王的政治抱负

5. 淮南王谋反经过

6. 衡山王谋反经过

第十七章 南越请降

1. 岭南概况

2. 南越国的建立过程

3. 南越历代君主世系

4. 发型和文明同化问题  

5. 另类的红颜祸水

6. 南越统治阶层的反叛行动

7. 作战过程

8. 南越国和岭南对中华文明的意义

第十八章 开拓西域:三十六国记

1. 西域的范围和地理环境

2. 西域地区主要国家概况

3. 汉朝开拓西域的动机

4.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第十九章 开拓西域:两征大宛,五战车师

1. 汉朝在西域的外交困境

2. 赵破奴战楼兰

3. 一征大宛

4. 二征大宛

5. 一战车师

6. 二战车师

7. 三战车师

8. 汉朝经营西域的逻辑和屯田体制

9. 四战车师

10. 五战车师

11. 西域都护府的建立

12. 解忧公主和亲乌孙

13. 楼兰往事

14. 边缘疆域的控制问题

15. 皇帝和开疆拓土的关系  

第二十章 豪强——汉帝国的掘墓人

1. 西汉地主阶层的构成

2. 宗法制度与豪强起源

3. 贵族官僚与豪强的关系

4. 汉代豪强势力发展壮大的原因

5. 豪强壮大所造成的社会问题

6. 豪强问题的社会根源

7. 豪强势力与汉朝的覆灭

第二十一章 汉匈百年战争的结局

1. 自然环境对匈奴战败后的影响

2. 赵破奴军的失败

3. 天山之战

4. 第二次漠北之战

5. 第三次漠北之战

6. 后期对匈奴作战不利的原因

7. 汉朝对匈奴的消耗战

8. 匈奴的分裂和消亡

9. 我们为什么叫汉人

第二十二章 血战浚稽山

1. 李陵的早年经历

2. 浚稽山之战的起因

3. 汉军的内部矛盾和作战计划调整

4. 李陵军团的编制和后勤

5. 李陵军团的作战经过

6. 李陵军团无人接应的原因推测

7.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

8. 司马迁卷入李陵事件的原因推测

9. 司马迁受宫刑始末

10. 李陵和苏武,你会怎么选

11. 汉武帝和司马迁的思想冲突

第二十三章 丈量中国,汉武帝的 34 次巡行之路

1. 巡行活动的起源

2. 漠北大战之前的巡行活动

3. 漠北大战之后的巡行活动

4. 汉武帝的求仙问题

第二十四章 巫蛊之祸

1. 巫蛊之祸的史料来源

2. 巫蛊之祸的起源和经过

3. 各方人物的结局

4. 关于巫蛊之祸的阴谋论  

5. 宫廷政治的起源和运作原理

6. 中西文化差异的历史根源

第二十五章 中国的气候变化和王朝兴衰规律

1. 6500 万年来,地球气候的大致情况

2. 地球最近 10000 年的气候变化

3. 中国的气候变化和王朝兴衰事件对照

4. 西汉时期的气候和自然环境

5. 汉武帝时期的极端气候灾害

6. 汉朝应对极端气候灾害的措施——冬小麦和代田法 224

第二十六章 水利工程和“看天吃饭”问题

1. 农业的生产环境控制问题

2. 农作物的能量来源和生产成本

3. 汉武帝时期的水利灌溉形式

4. 汉武帝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

第二十七章 汉武帝晚年的政策转变问题

1. 尧母门事件概况

2. 尧母门事件与巫蛊之祸的联系

3.“轮台罪己诏”说法的由来

4. 轮台诏的内容解析

5. 托孤大臣

6. 国家政策调整的一般性

第二十八章 盐铁会议和上官桀谋反案

1. 盐铁会议概况

2.《盐铁论》内容分解

3. 盐铁会议的争论核心

4.“与民争利”的实质含义

5. 立场的判断和所谓“客观中立”的问题

6. 盐铁会议的结果

7. 上官桀谋反案始末

8. 汉昭帝时期的诡异事件

第二十九章 27 天的皇帝

1. 刘贺的即位经过

2. 刘贺的被废经过

3. 关于刘贺被废事件的阴谋论

4. 刘贺的结局

第三十章 汉武时代最后的回响

1. 刘病已的早年经历

2. 汉武帝的庙号和戾太子的谥号

3. 汉宣帝的妥协

4. 霍光的执政思路

5. 霍光与汉宣帝的矛盾

6. 政治集团的权力交接问题

7. 汉宣帝的执政特点

8. 秦汉国家意识形态的演变

9. 昭宣时期的国家意识形态演变

10. 儒家学说成为官方思想体系的社会基础

终 章 时代和人

1. 历史问题的复杂性

2. 看待历史问题的态度

3. 时代和人的关系 


TOP书摘

  王恢和韩安国的这场舌战,作为裁判的刘彻最后判定王恢胜利,决定按照王恢说的办。确定了计划,说干就干。在当年的六月,也就是公元前133年,就动员大军在马邑周边设伏。
  按照史书的记载,汉朝对这一次作战非常重视,动员了30万人以上的部队,可以说汉军主力是全部出动了。这一点,从任命的前线将领上就可以看出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令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并且提前一年就把李广调任云中郡,进行前期准备。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还把汉军的各军兵种都用上了:骁骑,骑兵;轻车,快速战车部队;将屯,边境的屯田兵,有预备役的性质;材官,精锐山地步兵。可能还出动了担任中央警卫的南军。因为卫尉李广原来就是统领南军,担任未央宫警卫任务的。
  在史籍中,这场战役,汉军方面似乎是没有统帅的。我认为,统帅还是有的,而且可能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应该是由韩安国担任。
  韩安国以御史大夫的身份出任护军将军。无论是从本身地位上,还是朝廷给的将军名号上看,这个统帅都应该是韩安国。在汉代,护军有统筹协调各方关系的意思。
  汉朝选择马邑作为伏击战场,除了聂壹的个人关系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原因:一是马邑县所在的雁门郡,直面的是匈奴单于本部,只有在这里设伏才能把单于本人引诱过来实施包围行动。二是地形原因。雁门郡在现在的山西一带。山西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整个山西就是由一系列山脉分割出的一个个盆地组成的。这种破碎的地形不利于骑兵部队机动,非常适合进行伏击战和包围战。
  5.作战计划的破产
  在汉军完成对马邑的隐蔽包围之后,聂壹就开始了自己的间谍行动。他跑到匈奴,对军臣单于说:“我能把马邑的县令和县丞都给宰了,然后全城投降。”单于听了挺高兴,就信了,还派了个使者跟着聂壹一起回去,见证奇迹。聂壹就杀了几个死囚,把他们的脑袋挂在城墙上,然后指着其中的两个跟匈奴使者说:“看,这就是县令和县丞,你们快来呀。”使者就赶紧回去报告了。
  这里要插一段,解释一下开头的疑问:为啥说聂壹是豪吏呢?
  据史籍中“马邑豪”的称呼,聂壹是马邑地方上的土豪,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个人觉得他同时应该也是马邑的县尉。在汉代,县令、县尉和县丞,是一个县里的前三把手。县尉和县丞都是县令的副手,各自负责一个方面。县尉负责的是全县的治安工作,掌握全县的武装力量。
  聂壹在劝说单于的时候,说自己能杀掉县令和县丞,却没说自己能杀掉县尉。为啥要专门提县令和县丞,却不提实际掌握马邑县兵马的县尉呢?最合理的解释就是聂壹自己就是县尉。只有这样,匈奴的使者才能那么轻易地就信了那几个人头中的两个是县令和县丞的。
  听了使者的汇报,单于赶紧集合了10万人马,越过武州塞,杀奔马邑。匈奴人的进军路线,是穿过武州塞,也就是现在的大同市云冈区,进入汉朝内地。云冈石窟往西走一点就是武州塞了。
  越过武州塞后,沿着现在二广高速的路线往朔州方向走,这一路都是平地,能快速机动。秦汉时期的马邑县城,位于今天山西省朔州市的朔城区。县城周长9里,面积是北京故宫的1.3倍,人口至少有5000户。这在古代已经算是个大县城了,也难怪单于要急吼吼地过来抢一把。
  匈奴大军在距离马邑还有一百多里的地方,大约就是现在的朔州市山阴县境内,突然感觉到有点不对劲。史书上说:“见畜布野而无人牧者,怪之。”意思是,光天化日的,牛羊满地跑,居然没人管,肯定不正常。
  所以,匈奴军突袭了一个亭,抓了个倒霉的尉史。亭,在汉代的边境地区是一种具备驿站、哨所等多种功能的烽火台。尉史是一个边境特有的官职,一般每一百里有一个;编制和作用大致和现在的边防连类似;主要任务是行徼,也就是巡逻。当时雁门郡尉史的巡逻队碰巧和匈奴大部队撞上了,就赶紧撤退到附近的亭,但还是被匈奴人俘虏了。
  刀架在脖子上,尉史只好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单于说:“我本来就怀疑不对劲。”然后就赶紧收拾人马,原路撤回去了。等匈奴全部跑光了,边境的人来报告,还守在马邑附近的汉军主力才知道计划已经失败了。
  当时王恢单独率领三万人,守在雁门郡东侧的代郡,准备截击匈奴的辎重部队,从后面封住单于往北的退路。眼看着匈奴的军队又原路退回去了,王恢感觉自己这么点人上去就是白给,也不敢出击。
  就这样,经过精心筹划,双方投入兵力超过40万的一场战役,稀里糊涂地结束了。
  两家甚至都没碰过面。
  ……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76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79.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