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未来产业:引领创新的战略布局
未来产业:引领创新的战略布局


未来产业:引领创新的战略布局

作  者:陈劲 朱子钦 著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

定  价:88.00

I S B N :9787111702559

所属分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未来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的新物种。本书第壹部分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对未来产业提出的时代背景进行阐述,主要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未来产业的问题;第二部分是理论篇,从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社会意义、生态意义、安全意义等维度进行多方位的意义审视和理论解构,尝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构建未来产业发展的理论架构;第三部分是工具篇,作者在对国内外实践的分析基础上,提出未来产业布局的统筹论、规划编制的方法论、培育的过程论,中国经验特点突出;第四部分是实践篇,从企业、科研院所、政府等主体以及技术、人才和资金要素等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进行了系统分析,*后,对未来数字经济、未来生命健康、未来能源等行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书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国内和国际并重、预见和机制并重、方法和政策并重,旨在助力企业家和未来产业相关学者、研究者提升战略管理能力、战略预见能力、战略把控能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TOP作者简介

  陈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8年中国管理年度价值人物,2021年全球*具影响力的50位管理思想家。长期致力于科技创新的政策与管理研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技术创新管理理论,对自主创新、全面创新、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整合式创新、有意义的创新等有深入研究。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第6届管理科学奖(学术类)。担任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Stud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tudies主编。

  朱子钦

  清华大学智库中心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科技战略与创新政策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科技政策与技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秘书长,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复杂科学管理分会理事。研究方向为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安全、创新战略与管理等。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获授权2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曾获清华大学“博士后支持计划”、浙江大学竺可桢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王补宣青年论文奖”等。


TOP目录

推荐序

前 言

 

第1 章 大变局时期的重要命题

1.1 未来产业提出的时代背景 ...001

1.1.1 共同富裕——坚守百年荣光中的庄严承诺 ...002

1.1.2 攀升高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导航之灯 ...003

1.1.3 科技强国——铸造新发展格局的循环之锚 ...005

1.1.4 引领未来——奏响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 ...005

1.2 未来产业的全球发展态势 ...006

1.2.1 美国——理念先行 ...006

1.2.2 欧盟——务实布局 ...007

1.2.3 日韩——精准投资 ...008

1.3 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008

1.3.1 国家层面的纲领性引导 ...009

1.3.2 区域层面的争先规划布局 ...014

1.3.3 产业和企业界的发展忧虑 ...016

1.3.4 理论界需要作答的历史问卷 ...017

 

理论篇

第2 章 未来产业的理论解析

2.1 未来产业的理论超越 ...021

2.2 未来产业的概念内涵 ...022

2.3 未来产业的特征阐释 ...024

2.3.1 以科技创新和培育机制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024

2.3.2 面向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超前布局 ...026

2.3.3 以坚持自主可控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 ...027

2.3.4 坚持以迈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为正确方向 ...029

2.3.5 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同富裕伟大实践 ...030

 

工具篇

第3 章 未来产业布局的统筹论

3.1 意义导向的整合式规划布局 ...034

3.2 科技创新成果的整合式培育 ...037

3.2.1 来自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启示 ...038

3.2.2 推动科技成果整合式培育的重点举措 ...038

3.2.3 整合式培育的落地逻辑与框架分析 ...043

3.2.4 整合式培育的管理系统架构设计方案 ...047

3.3 从传统到未来的一体化发展 ...055

3.4 科技安全工程学与复盘工程 ...059

第4 章 未来产业编制的方法论

4.1 未来蓝图分析 ...061

4.2 知识图谱分析 ...062

4.3 头脑风暴 ...064

4.4 技术预见 ...066

4.5 情景分析 ...074

4.6 颠覆性技术预测 ...086

4.7 科幻小说的价值 ...087

4.7.1 基于科幻小说的需求提炼 ...087

4.7.2 基于科幻小说的回溯分析 ...093

4.7.3 案例演示——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 ...095

第5 章 未来产业培育的过程论

5.1 党领导下的新型举国体制 ...100

5.1.1 面向应急攻关的政府举国动员式 ...101

5.1.2 基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协同式 ...103

5.1.3 以央企为主导的整合式创新模式 ...105

5.2 群众路线指引下的人民创新 ...107

5.2.1 创新发展的人民中心论 ...107

5.2.2 全球视野下的人民创新 ...109

5.2.3 人民创新驱动未来产业发展 ...110

5.3 开放包容视角下的生态构建 ...115

5.3.1 美国未来产业研究所 ...117

5.3.2 谷歌X 实验室 ...119

5.3.3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119

5.3.4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 ...120

5.4 未来产业政策的跨周期调节 ...120

5.5 未来科技与产业的四元治理 ...124

 

实践篇

第6 章 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路径

6.1 企业为主体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 ...128

6.1.1 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的创新主导作用 ...129

6.1.2 释放中小企业的科技型创新创业活力 ...135

6.1.3 培育面向未来的共益型企业家精神 ...136

6.1.4 善用“揭榜挂帅”激发全产业创新潜力 ...142

6.2 科研院所的支撑 ...147

6.2.1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作用 ...147

6.2.2 中国科学院的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149

6.3 加强高校创新体系建设和未来科技人才培育 ...150

6.3.1 支撑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 ...151

6.3.2 不断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保障 ...153

6.3.3 可持续推进未来产业发展的长效动力 ...154

6.3.4 高校主导下的国家未来产业战略力量 ...155

6.3.5 以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未来产业发展观 ...161

6.3.6 推进未来科技、未来产业管理学科建设 ...165

6.4 创新知识权益保护和共享激励模式 ...166

6.5 未来产业的金融支持 ...167

6.5.1 构建未来产业友好的金融支持体系 ...168

6.5.2 打造未来产业金融生态系统 ...172

6.5.3 推动金融科技合理应用和基础条件建设 ...175

6.5.4 出台重大攻关任务的专项支持计划 ...177

6.5.5 提升金融审慎监管的能力和力度 ...177

6.6 未来产业的政府角色 ...178

6.6.1 有为政府的主要抓手 ...178

6.6.2 硅谷奇迹的再认识 ...184

6.6.3 创新发展的西雅图现象 ...186

6.6.4 大波士顿的未来产业 ...188

6.6.5 德国鲁尔地区的转型 ...192

6.6.6 杭州未来工厂现雏形 ...193

6.6.7 深圳严守实体经济红线 ...194

6.6.8 创新发展的青岛模式 ...196

6.6.9 武汉生物医药产业崛起 ...196

第7 章 主要领域的未来展望

7.1 未来数字经济 ...202

7.1.1 虚拟现实与元宇宙 ...202

7.1.2 云计算、数字孪生与工业互联网 ...208

7.1.3 大数据融合创新 ...220

7.1.4 量子科技 ...225

7.1.5 万物互联与可信智能社会 ...228

7.1.6 人工智能与无机生命 ...248

7.2 未来生命健康 ...253

7.2.1 生物与基因 ...253

7.2.2 医疗与大健康 ...257

7.2.3 生命护盾 ...262

7.3 未来材料 ...268

7.3.1 先进半导体材料 ...268

7.3.2 特种金属材料 ...278

7.3.3 碳基新材料与复合材料 ...281

7.4 未来能源 ...


TOP书摘

前 言

  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提出了未来产业这一重大时代命题,在随后的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有关重要会议中,未来产业被不断提及,也对学术界系统性推进未来产业的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本书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国内和国际并重、预见和机制并重、方法和政策并重,希望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深入探讨几个问题:①未来产业的战略意义应该如何把握;②未来产业的理论体系应该如何构建;③未来产业的培育工具方法应该如何完善;④未来产业的发展实践应该如何落地。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第四次工业革命等多重背景交织在一起,颠覆性创新呈现群涌式爆发趋势,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不确定性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的特征,这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我国需要从不确定性中瞄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准确洞悉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下好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先手棋,打好产业转型升级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仗,超前布局、引领变革、主导未来。

  在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谁能顺应和把握大势,就能够赢得人心,树立旗帜,引领全球发展;谁若逆潮流而动,就会付出恶性竞争和衰退的惨痛代价,终将被人民和时代所抛弃。纵观已有研究,西方主要国家对于未来产业发展的定位还是停留在维持全球科技与经济霸主地位的零和思维上,这就从战略层面决定了其难以从全人类命运的高度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对此,我国应抓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产业发展的理论创新和理论体系建设,在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维护产业安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下,加快打破在西方发展观影响下的、国与国之间利益对立的思维,以紧密团结发展中国家为起点,探索促进全人类共同繁荣富裕的未来产业的内涵、特征和演化路径,构建能够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产业理论体系,从根本上实现全球战略高度的全面引领。

  本书在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项目“双循环格局下企业需求与科技供给调查”和山西省“十四五”未来产业发展课题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系列发明专利和论文成果进行了系统性理论建构。感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的师生在课题研究中的付出,以及中国科学院余江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陈悦教授、北京工业大学黄鲁成教授对课题研究做出的重要贡献。


TOP 其它信息

版  次:1

加载页面用时:75.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