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所念在家山
所念在家山


所念在家山

作  者:孙重人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定  价:69.00

I S B N :9787020144556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文集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赣西,大自然格外眷顾。这里气候宜人,地貌多样,山川秀美,地丰民淳,人文包容。作者深入赣西地区,走“江湖”,攀高山,访民俗,赏明月、武功之秀色,寻官山、九岭之幽境,体验美丽恬淡的乡村生活,探问意蕴浓郁的旧念情怀。他立足自然与人文,着眼生态、农耕、隐居、书院、禅宗和美食文化,地远心不偏,归绮丽田园,享慢捻时光,带给读者与众不同的赣西故事。

TOP作者简介

孙重人 资深旅行者,深圳作家协会会员。爱好阅读和旅行,关注博物学和自然人文生态,曾多次自驾行走中国西部的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已出版《书缘》《读来读往》《野性的旅程》《荒野行吟》《远山孤旅》等读书、旅行札记作品,其中《荒野行吟》一书曾获“中版好书2017年度榜∕文学艺术十大好书”和第四届“深圳十大佳著”(非虚构文学)。

TOP目录

目 录

 

自序 无忧之地随遇安.......... 001

 

莫以宜春远.......... 001

耸翠的袁山,舒缓的秀江

江城孤起一高台

静倚卫公阁,眷怀卢子洲

走街巷,寻觅小城记忆

 

明月照深山.......... 029

山称明月好,归来不看月

跟着瀑布走,云谷泉流玉屑飘

“埃克斯”小镇——温汤,富硒奇温泉

 

问道武功山.......... 057

峭壁之上,触摸花岗岩,欣赏杜鹃花

高山有奇观,草甸入云端

在山巅,乘坐火车去探险

赣西喀斯特.......... 081

为有源头活水来

袁水河畔一画屏

奇山幽境探溶洞

 

沉睡的森林.......... 107

官山,被封禁的山

苍杉拂云烟翠深

熊猫的想象

 

在北纬28度.......... 137

“只要放下包袱,咫尺就是家乡。”

走进赣西古村落

一种向往,山野田间有民宿

  

九岭腹地行.......... 167

去中源乡避暑

三爪仑: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古楠村里看大鲵

在山的那一边

 

寻找桃花源.......... 197

秀溪,“渊明故里”行

山中桃源谷,流水绕孤村

桃源里,青山村,清辉照衣裳

流淌的修河

 

家在田园中(附二篇).......... 231

唯农:两个“农场主”

唯实:一对老农民

唯真:南桂的故事

 

禅是一枝花.......... 259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

禅都在宜春,仰山第一叶

五叶护一花,临济多弟子

慧南创“三关”:生缘、佛手和驴脚

雨中游洞山.......... 293

玄荫之境葛溪谷

“古洞云深”的禅寺

净心自悟,曹洞之道

 

曾过书院来.......... 319

书院,诗书滋味长

华林胡氏“灿锦霞”

唯有书香能致远

 

乡土的记忆.......... 343

风吹稻花香

乡土忆,最忆是小吃

节日里的味道

陶渊明的酒

 

后记.......... 373

 

TOP书摘

唯有书香能致远

 

 

修水多书院,这次我们来到黄庭坚故里,参观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高峰书院。高峰书院建于双井杭山的高峰之下,故得名。经重新修整后的书院,建筑风格变化不大,依旧是四合院样式,但面积扩大了许多,通过内涵和外延的延展,成为一个中国古代书院文化展示馆。高峰书院建在双井村中心位置,与黄庭坚故居、黄庭坚“山谷园”和“双井进士园”相邻,成为双井旅游核心景区。

如今的高峰书院是一座仿古新建筑,结构典雅古朴。建筑外墙高耸,砖石结构,下面座基为青砖,上部为刷白墙体,广场上的两尊石雕像分别为周敦颐和黄中理,以彰显他们为修水书院发展所做贡献。建筑正中分层次递升,寓意“书山有路”,顶部用琉璃瓦、飞檐造型,大门最上方设计一幅孔子像,之下为高峰书院匾额。大门两侧对联引用黄庭坚的两句诗,上联“万卷诗书宜子弟”,下联“十年树木长风烟”。人还未走入书院,就能感受浓浓的书香味和修水的地域人文气息。

进入高峰书院内,首先是一块照壁。照壁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前书“学规”,后撰“朱子读书法”。书院照壁之功能,我以为,一为遮蔽视线;二为藏风聚气;三是用“学规”“朱子读书法”警示学子。照壁后面为一尊“万世师表”孔子青铜立像。进门之后往两边走,分别为修水历史人物作品展示、书院文化介绍等展览室。其中一间教室模拟古代书院教师、学生上课的情景,人物蜡像栩栩如生,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位老师,六个学生,此情此景,我特别想坐入其中体验一回。

中国古代的书院,始于唐,兴于宋,清朝时,由于书院科举化,从而达到顶峰。纵观各个朝代书院的发展,江南之地的江西始终都为重镇,数量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参观高峰书院的书院文化介绍展览室,让我们初步了解到书院历史发展脉络。

在古代,中国的教育体系主要分两种形态,官学与私学。书院表现为私学,它不同于官学,甚至还刻意与官学保持着一段距离。书院的办学形式灵活,开放式,不设门槛高低,不分贵贱贫富,不论地域,秉持独立办学,“大公无类”为各地书院办学的准则。“种田不好荒一年,教儿不好害一生”这一道理,助推了书院的发展。同时,各地书院均注重学术争鸣和讲会自由,倡导自修和独立性。它尊崇传道济世、经世致用、尊师尚礼、质疑问难的办学方式,致力于教书育人,甚至在管理方面还比较民主。

古代书院培养的对象不唯政治精英,而是偏重学术,于是迎合了民间的需求。在发展过程中,书院逐渐形成三大功能,一是讲学,允许不同学派之间共同讲学,重视彼此间学术交流和论辩,体现办学者的思想旨趣。尤其是南宋以后,“讲会”制度一度成为书院重要的教学形式。此时,讲堂或明伦堂成为书院建筑的核心,一般建于书院的中心位置,用于读书、讲学、弘道和研究。此时的学生听课,自带蒲团,席地而坐。二是藏书,一般书院都会设计藏书楼,用于教学与研究。书院藏书的来源一般为皇帝所赐、民间捐赠和书院自行购买、刻书等方式。三是祭祀,树立典范,教育生徒定期祭拜先圣孔子、先儒先贤,以及主宰功名的文昌帝和奎星等,达到劝勉规诚、见贤思齐之目的。高端一些的书院还会建造祠堂和斋舍,如修水濂山书院,其中就建立了“山谷祠”,祭祀黄庭坚、周敦颐两位先贤。斋舍则用于生徒寄宿自修之用。

在赣西地区我们一路看过,发现各地都很注重书院的选址与建设。从培养人才“兴地脉,唤人文”这个目的出发,“居山水为上”成为儒家士人最为崇尚的治学环境。以此为出发点,中国古代的书院建筑大多在设计方面都会考虑组群式庭院布局,谨守礼教,古朴典雅,如“左庙右学”“复道重门”。所以,书院的选址,一般都会选择在风景优美、山川灵秀之地。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依山傍水正是儒家对“智”和“仁”的追求,如昌黎书院、华林书院和高峰书院等。依山傍水之地,山环水抱,藏精聚气,钟灵毓秀,利于养德;茂林修竹之中,清幽静谧,心境恬淡,专心致志,利于养学;临寺近观场所,空灵安静,坐以论道,互相熏陶,利于养性。于是书院建筑的主旨,通过理性、朴实的格调,统一、明快的形态,营造出宁静、高雅的氛围。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76

印  次:1

版  次:1

开  本:1/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