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画坛闻见记
作 者:徐建华 著
出 版 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定 价:50.00
I S B N :9787534091438
所属分类: 艺术 > 艺术理论  
标 签:
《海上画坛闻见记(精)》图文并茂,文情并蓄,除记载作者与前辈艺术家的交往故事外,还佐以大量人物照片和书画藏品图片,其中不乏一些人所未见的珍品、孤品。
《海上画坛闻见记(精)》收录了《因画始识刘旦宅》《谦谦君子徐云叔》《画坛中的一枝奇葩——任重小记》等文章。
徐建华,笔名蜀蛇,四川眉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交通银行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江苏金融作家协会主席。长期供职于银行系统并担任领导职务,业务精熟,对银行业态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已先后出版《金钱人生》《银行风暴》《保险战争》《演说山海经》《真的不重要》《野生娃》《资本的血》等多部长篇小说,其中《金钱人生》荣获首届中国金融文学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真放本精微 名士自风流
——怀念谢稚柳先生
程十发
——中国画坛的执牛耳者
一代大家陈佩秋
溥心畲先生《寒峰秋色图》中的人与事
临流看云起 隐几闻天籁
——刘旦宅先生其人其艺
因画始识刘旦宅
可爱可亲刘旦宅
贺友直先生与刘旦宅先生的交往
忆江兆申与上海美术界的交往
做客
为艺术消耗整个生命的现代夸父
——缅怀陈逸飞
谦谦君子徐云叔
一代大家与青年俊才
——记谢稚柳与吴子建
喜见筱芳佳作迭出更上层楼
画坛中的一枝奇葩
——任重小记
《陈巨来先生自钤印稿》序
《沈尹默论书诗卷》跋
本书的源起(后记)
真放本精微 名士自风流
——怀念谢稚柳先生
谢稚柳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的一生除了担任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和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外,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官职,但是他却以他的人格魅力、道德文章、精美的书画作品和古书画鉴定的成就赢得了人们的尊崇和景仰。屈指数来,他离开我们已近十年,但是我仿佛一直在他的身旁,听他讲述着有趣的逸事,欣赏着他恣情纵意的书画作品,看着他接待一批批南来北往相识或不相识的客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些难以忘怀的日日夜夜……
那是1995年12月23日,一个相当寒冷的冬日。谢老从位于巨鹿路上的壮暮堂出发前往常州,参加“谢稚柳艺术馆”为先生举办的铜像揭幕仪式。
常州是一个文人荟萃、薪火相传的地方。在这块土地上产生过顾恺之、倪云林、恽南田诸书画大家。常州是谢老的故乡。故乡的人民于1992年为这位从常州寄园走出来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师,设立了“谢稚柳艺术馆”。艺术馆坐落在常州博物馆内,馆舍为晚清建筑,在常州市中心可谓一处清逸之地。谢老向艺术馆捐赠了自己的二十件书画作品和他的老师钱名山先生书法作品六件。艺术馆开馆那天,我因公务未恭逢其盛,但我请求前往祝贺的刘旦宅先生一定要带一件纪念品回来。由于我的请求,在艺术馆开馆的宴会上,刘旦宅先生和师母王微粼女士请到会的嘉宾在赵朴初先生题写的“谢稚柳艺术馆”纪念扇面上签名留念,并由此带动了一个签名的热潮。如今在我珍藏的这把扇面上,有刘旦宅先生写下的一段文字:“一九九二年九月六日常州江南春酒家,谢稚柳艺术馆开馆宴会。”签名的有:丁羲元、刘旦宅、乐美勤、金阶平、徐昌酪、汪庆正、张森、周志高、郑重、沈智毅、翁闽运、韩天衡、刘九庵、马承源、杨堤、陈三林、谢稚柳、谢辰生、陈佩秋、王微粼等。
谢稚柳先生的半身青铜塑像,是由上海油雕院的雕塑家王大进创作的。在创作期间,我曾经提供了平素拍摄的数十幅谢老相片供王大进先生参考。刘旦宅先生还应邀到王大进教授创作室看小样。我也曾陪同陈佩秋先生前往油雕室看王大进先生创作。对于这件青铜塑像,我们在旁的并不十分满意。但是当事人谢老却从未说不,他相当尊重王大进教授的创作,就如同平时对待任何人一样,有一颗宽容和善待的心。如今王大进教授创作的谢老半身铜像就矗立在常州故土上的谢稚柳艺术馆内。
谢先生是一个从不张扬而又和蔼可亲的人。铜像的揭幕仪式也只有他周围的少数人知晓,十几个人随行。除了杨堤,还有方行、刘旦宅、郑重、金阶平、沈智毅、裘人干、刘天炜、谢定琦、刘军等至亲好友。由于那个冬天出奇的冷,又加几个小时的车马劳顿,对于已八十六岁高龄的老人来说,我们都有点担心。因此到达常州宾馆后,我、定琦和刘军就商定,除了常州市领导来探望谢老外,一般就予婉拒,以便谢老休息。安顿后,与谢老交游甚深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杨堤同志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方行便来到了谢老的房间探望。
那年我的女儿佳昊正好五岁,她常常随我前往壮暮堂或知白堂作客,这次周末也随我行。谢老房间客厅内,面对着电视机的一张三人长沙发上坐着谢老和杨书记,侧旁的沙发上坐着上海文管会的前辈方行顾问,我、定琦和刘军侍奉站在一旁,佳昊在一边嚷着吵着要看电视,谢老和杨书记遂热情地招呼佳昊坐到两老中间,并打开了电视机,看起了电视。方行同志是文博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对于上海文博事业的繁荣、上海文物古迹的保护、上海文博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和地方文献图籍的编纂作出了诸多贡献。事后,他对着佳昊开玩笑说:“佳昊,你在这里是最大的!”正应着了那句老话,初生牛犊不怕虎。两年后,佳昊所在的小学开设了书法课。下课后,佳昊问老师可认识谢公公,老师问哪位谢公公?佳昊答:谢稚柳公公。老师愕然。佳昊回到家后奉上老师名片,问我,老师为什么听到谢公公的名字就肃然起敬。我告诉他,谢公公是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是一位受人敬仰的大家。她若有所思。随着年龄的成长,她才知道当年少不更事。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