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常用中药材速查图鉴
常用中药材速查图鉴


常用中药材速查图鉴

作  者:高海波,于雅婷

出 版 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2月

定  价:45.00

I S B N :9787571323578

所属分类: 专业科技  >  医学  >  药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常用中药材速查图鉴》选取180余种中药材,详细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基本知识,并附有精美的手绘插图和实拍图片,能够让读者更清晰、直观地认识这些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中药材,并且了解它们的特性,在选购的时候才能分辨优劣。同时,书还介绍了这些中药材单方的使用方法和中医古籍流传下来的一些方剂,但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处的环境各异,并非所有药材都适用,因此仍须经过医师针对个人情况调配方剂。

 

TOP作者简介

高海波
工学博士、中医学博士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学博士后。曾参与中国博士后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
于雅婷
主任医师、高级药膳食疗师,领导研发创新的现代化中医食疗技术多次荣获国内大奖。

 

TOP目录

解表药
12 麻黄 发散风寒药
13 紫苏 发散风寒药
14 生姜 发散风寒药
15 香薷 发散风寒药
16 荆芥 发散风寒药
17 防风 发散风寒药
18 细辛 发散风寒药
19 苍耳子 发散风寒药
20 葱白 发散风寒药
21 胡荽 发散风寒药
22 薄荷 发散风热药
23 牛蒡子 发散风热药
24 桑叶 发散风热药
25 菊花 发散风热药
26 柴胡 发散风热药
27 升麻 发散风热药
28 葛根 发散风热药
29 羌活 发散风寒药
29 白芷 发散风寒药
清热药
32 知母 清热泻火药
33 天花粉 清热泻火药
34 竹叶 清热泻火药
35 鸭跖草 清热泻火药
36 夏枯草 清热泻火药
37 决明子 清热泻火药
38 青葙子 清热泻火药
39 无花果 清热泻火药
40 玄参 清热泻火药
41 黄芩 清热燥湿药
42 黄连 清热燥湿药
43 龙胆草 清热燥湿药
44 白鲜皮 清热燥湿药
45 马鞭草 清热解毒药
46 连翘 清热解毒药
47 青黛 清热解毒药
48 蒲公英 清热解毒药
49 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药
50 白头翁 清热解毒药
51 半边莲 清热解毒药
52 锦灯笼 清热解毒药
53 赤芍 清热凉血药
54 紫草 清热凉血药
55 牡丹皮 清热凉血药
56 青蒿 清虚热药
祛风化湿药
60 独活 祛风湿散寒药
61 木瓜 祛风湿散寒药
62 秦艽 祛风湿清热药
63 丝瓜络 祛风湿清热药
64 狗脊 祛风湿强筋骨药
65 苍术 化湿药
66 豆蔻 化湿药
67 草豆蔻 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70 薏苡仁 利水消肿药
71 泽泻 利水消肿药
72 冬瓜皮 利水消肿药
73 玉米须 利水消肿药
74 泽漆 利水消肿药
75 荠菜 利水消肿药
76 车前子 利尿通淋药
77 瞿麦 利尿通淋药
78 灯芯草 利尿通淋药
79 冬葵子 利尿通淋药
温里理气药
82 附子 温里药
83 干姜 温里药
84 肉桂 温里药
85 吴茱萸 温里药
86 茴香 温里药
87 丁香 温里药
88 胡椒 温里药
89 花椒 温里药
90 枳实 理气药
91 木香 理气药
92 檀香 理气药
93 荔枝核 理气药
94 玫瑰花 理气药
95 刀豆 理气药
96 陈皮 理气药
96 香附 理气药
97 佛手 理气药
97 薤白 理气药
开窍安神药
100 苏合香 开窍药
101 石菖蒲 开窍药
102 远志 养心安神药
103 灵芝 养心安神药
103 酸枣仁 养心安神药
泻下消食药
106 大黄 攻下药
107 郁李仁 润下药
108 松子仁 润下药
109 甘遂 峻下逐水药
110 京大戟 峻下逐水药
111 芫花 峻下逐水药
112 牵牛子 峻下逐水药
113 山楂 消食药
114 稻芽 消食药
115 巴豆 峻下逐水药
115 芦荟 攻下药
止血活血化瘀药
118 大蓟 凉血止血药
119 地榆 凉血止血药
120 槐花 凉血止血药
121 苎麻根 凉血止血药
122 蒲黄 化瘀止血药
123 艾叶 温经止血药
124 川芎 活血止痛药
125 延胡索 活血止痛药
126 姜黄 活血止痛药
127 丹参 活血调经药
128 红花 活血调经药
129 桃仁 活血调经药
130 益母草 活血调经药
131 泽兰 活血调经药
132 牛膝 活血调经药
133 番红花 活血调经药
134 王不留行 活血调经药
135 月季花 活血调经药
136 骨碎补 活血疗伤药
止咳化痰平喘药
140 半夏 温化寒痰药
141 天南星 温化寒痰药
142 旋覆花 温化寒痰药
143 白前 温化寒痰药
144 贝母 清化热痰药
145 前胡 清化热痰药
146 桔梗 清化热痰药
147 栝蒌子 清化热痰药
148 竹茹 清化热痰药
149 杏仁 止咳平喘药
150 款冬花 止咳平喘药
151 马兜铃 止咳平喘药
152 葶苈子 止咳平喘药
153 枇杷叶 止咳平喘药
153 桑白皮 止咳平喘药
154 白果 止咳平喘药
154 罗汉果 止咳平喘药
平肝熄风药
158 蒺藜 平抑肝阳药
159 牡蛎 平抑肝阳药
159 生铁落 平抑肝阳药
160 天麻 熄风止痉药
160 全蝎 熄风止痉药
161 蜈蚣 熄风止痉药
161 羚羊角 熄风止痉药
补虚健体药
164 人参 补气药
165 黄芪 补气药
166 白术 补气药
167 甘草 补气药
168 大枣 补气药
169 淫羊藿 补阳药
170 巴戟天 补阳药
171 杜仲 补阳药
172 续断 补阳药
173 肉苁蓉 补阳药
174 补骨脂 补阳药
175 菟丝子 补阳药
176 核桃仁 补阳药
177 韭菜子 补阳药
178 当归 补血药
179 熟地黄 补血药
180 龙眼肉 补血药
181 沙参 补阴药
182 百合 补阴药
183 麦冬 补阴药
184 石斛 补阴药
185 玉竹 补阴药
186 黄精 补阴药
187 枸杞子 补阴药
188 黑芝麻 补阴药
189 女贞子 补阴药
190 山药 补气药
190 蜂蜜 补气药
191 紫石英 补阳药
191 冬虫夏草 补阳药
收涩驱虫药
196 小麦 固表止汗药
197 五味子 敛肺涩肠药
198 乌梅 敛肺涩肠药
199 罂粟壳 敛肺涩肠药
200 石榴皮 敛肺涩肠药
201 肉豆蔻 敛肺涩肠药
202 莲子 固精缩尿止带药
203 金樱子 固精缩尿止带药
204 山茱萸 固精缩尿止带药
205 槟榔 驱虫药
206 南瓜子 驱虫药
206 使君子 驱虫药
207 五倍子 敛肺涩肠药
207 芡实 固精缩尿止带药

 

TOP书摘

优劣鉴别,眼鼻手口四大法
现在市面上所售中药材的质量可谓良莠不齐,以假乱真者有之,以次充好者亦有之,商家可以从中牟取利益,但对患者来说,这将会直接影响临床应用的效果,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学会如何鉴别中药材十分重要。
手触
手摸法 以手感受药材的软硬。例如,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
手捏法 以手感受药材的干湿、黏附性等。例如,天仙子手捏有黏性,土茯苓手捏有弹性等。
手掂法 以手感受药材的轻重、疏松或致密。例如,荆三棱坚实体重,而泡三棱则体轻。
口尝
中药材亦可通过“味感”来鉴别,直接放入口中品尝,用舌头稍微感觉,或咀嚼,或用水浸泡过后喝汁液。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种,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不过,以此鉴别药材应特别小心,避免误尝有毒药物而中毒。
鼻嗅
直接鼻嗅法 将草药靠近鼻子来闻它的气味。例如,薄荷的香,阿魏的臭等。
蒸气鼻嗅法 将草药放在热水中浸泡,闻它通过水蒸气所散发出来的气味。例如,犀角清香而不腥,水牛角则略有腥气。
搓揉鼻嗅法 由于有些草药的气味微弱,所以可以将其搓揉后再闻味道。例如,鱼腥草有腥味,细辛有清香味等。
眼观
观察外形 中药材因用药部位不同,其外形特征亦会有所差异。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锤形,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状。
观察颜色 通过对药材颜色的观察,分辨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如好的黄连颜色要黄,丹参颜色要红,玄参颜色偏黑等。
观察断面 许多中药材的断面都有明显特征,可通过观察其断面来辨别药材优劣。如黄芪的折断面纹理呈菊花心样,杜仲在折断时会出现胶状的黏稠细丝等。
观察质地 观察中药材的软硬或质地,如较黏、较粉等。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08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8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