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绝对忠诚:锤炼过硬的政治品格
绝对忠诚:锤炼过硬的政治品格


绝对忠诚:锤炼过硬的政治品格

作  者:吴黎宏

出 版 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定  价:49.80

I S B N :978751622772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本书围绕“忠诚是党对党员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这条主线,从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等方面诠释了对党忠诚的衡量标准和实践要求,有利于党员干部深入理解并掌握忠诚的丰富内涵、锤炼过硬的政治品格,为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提供有益参考。


TOP作者简介

吴黎宏,作家,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曾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综合工作处处长,从事哲学和行政管理学研究工作多年。

主要著作:《共产党员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领导干部必备的七种思维》《做合格的领导:中国古代官德概要》《中华传统官德修养》《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成功领导者的12种气质》《纪律制胜》《好领导要有高情商》《赢在底气:夯实从政基础的八项修炼》《四讲四有:共产党员新坐标》等。


TOP目录

第一章 忠诚是最重要的政治品格

一、忠诚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推崇的大德

二、忠诚是古今为官从政者必须具备的政治品质

三、党员的忠诚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

四、对党忠诚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第二章 忠于党

一、忠诚贵在绝对,忠诚务必纯粹

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树牢“四个意识”

三、对党忠诚不贰,光明磊落表里如一

四、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发扬斗争精神

五、牢记第一身份,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六、永葆赤胆忠心,一辈子对党忠诚不渝

 

第三章 忠于国家

一、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三、忠于国家是党员干部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

四、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五、忠于祖国要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

 

第四章 忠于人民

一、忠于人民,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增强公仆意识,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

五、经常深入群众当中,做群众信赖的贴心人

 

第五章 忠于事业

一、忠于事业,是最重要的职业道德

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关键要靠实干

三、踏踏实实地干,干实实在在的事

四、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干工作

五、认真是态度也是方法,认真才能做成事

六、以滴水穿石的韧劲,锲而不舍抓落实

 

第六章 以坚定信仰厚植忠诚

一、忠诚源于信仰,信仰铸就忠诚

二、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三、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四、不断校正世界观,掌控思想“总开关”

五、保持信仰纯洁,提升从政品位

六、在磨炼中守住理想,不断增强信仰定力

 

第七章 以敢于担当诠释忠诚

一、以担当体现忠诚,以实干践行使命

二、心中有责勤于事,恪尽职守敢担当

三、大事难事看担当,攻坚克难敢拼搏

四、面对失误敢认账,勇于担责不推卸

五、锤炼担当的能力,夯实担当的底气 

 

第八章 以严明纪律护佑忠诚

一、严守纪律规矩,捍卫对党忠诚

二、对纪律心怀敬畏,自觉服从纪律的约束 

三、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对党绝对忠诚老实

四、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自觉服从党的领导

五、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守纪律不准搞特殊

第九章 以清廉本色彰显忠诚

一、保持清廉政治本色,彰显对党的绝对忠诚

二、牢记自己也是百姓,坚决摒弃特权思想 

三、玩物丧志须警惕,谨防爱好成陷阱

四、俭可修德与养廉,坚持尚俭戒贪奢 

五、管好亲人严家教,树立清正的家风


TOP书摘

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不脱离群众,重要的是要深入群众,时刻密切与群众的深厚感情。

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党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党的各级干部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是人民的公仆,密切联系群众应该是党员干部的本分。

为什么要讲密切联系群众?因为我们党是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党。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联系群众,何谈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来自群众,服务群众就应成为一种基本情怀。我们讲情为民所系,本质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把人民利益作为履职尽责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凝聚民心、团结力量、攻坚克难的重要保障,更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制胜法宝。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和共同奋斗中诞生、发展、壮大起来的,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党的事业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参与,才能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加强。党的全部历史铸就一个铁律: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优势,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和丢掉这个优势。

但是,这些道理在有的干部那里,给别人讲起来头头是道,唯独不见自己的行动。有的将群众“摆得过远”,不愿与群众做亲人,生怕群众抓“小九九”“揭伤疤”;有的将群众摆得过低,看不起群众,视群众为“土包子”,不屑于向群众学习,不情愿为群众办实事,以致出现了这样的悖论:交通发达了,干部离群众却越来越远了;通信方便了,干部联系群众却越来越少了;群众来访了,希望干部当主 心骨,干部反而躲起来了……这些不良现象都会导致党员干部丧失群众基础,损害党群关系,危害不浅。

深入群众,才能贴近群众、了解群众。对群众的感情需要培养,怎样培养感情?接地气很重要。接地气就是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把握群众的喜怒哀乐和所思所盼,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与群众的感情交流自然就会发生。培养感情还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就能够感同身受。把自己摆进去感受,就能更好了解老百姓满不满意,拥不拥护。”在实际工作中, 党员干部应以百姓心为心,真诚与老百姓交流,多同老百姓说掏心窝子的话,切实把对群众的感情化为听民意、解民忧、办实事的实际行动。如此,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从而进一步增强同群众的感情。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的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群众都会在心里默默打分。有的党员干部对基层群众缺乏感情,有意无意地瞎摆谱,表面上深入基层,实际上心里充满隔阂感。群众嘴上不说,心里像明镜一样。相反,如果把群众的事都搁在心上、解决在实干中,老百姓就会把党员干部当亲人。天下至难得者,人心也。群众在干部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里就有多重。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心思理顺了,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成为同甘共苦的一家人。

思想感情靠思想感情融通,也靠实际行动培养,因此要时时亲民近民。亲近,有亲才有近,近了才更亲。不往来,便生疏;少交流,难沟通。常走动,常“回家”看看,到群众中拉家常、问冷暖、解忧苦;接“地气”、吸营养、聚力量。走动越多,走入越深,思想感情越深厚。

密切联系群众,要破除官贵民轻的思想。党的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务员,与群众只有分工不同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了这种认识,直接联系群众就具备了思想基础。但遗憾的是,有的党员干部公仆意识日渐淡薄,官老爷意识却日益滋长:在群众面前板着面孔、端着架子,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与群众谈话不是平等交流、协商互动,而是疾言厉色、发号施令。这样的态度和做法会不自觉地在自己与群众之间筑起一道思想和感情的藩篱,使群众因心生畏惧而不敢说实话、道实情,因心怀抵触而疏远之、厌恶之。其内心深处都是“官本位”封建思想和衙门作风在作祟,其骨子里把自己当成了“老爷”,把群众当成了“仆人”。一句话,角色错位,价值观偏移,高看了自己,低看了群众。所以,党员干部只有消除“官本位”思想,摒弃衙门作风,让公仆意识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头脑中深深扎根,才不会把自己当“大人”看,才能以平等的态度、平和的心态与群众接触和交流,联系群众才能直接、有效。

党员干部不要忘了自己也是群众,要把自己当常人、凡人看,才会居官不骄、不满、不霸,处处以平民之心要求自己、看待自己。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任何故作高深、高高在上的做派都难以让人接受。相反,越是主动放低身段与群众沟通交流,用群众的语言说话,用群众习惯的方式开展工作,就越会受到群众的欢迎,越会赢得群众的尊重。当年,朱德同志带头下田,帮助农民插秧收稻、车水抗旱;周恩来同志、张闻天同志带头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为军属地里除草、种菜、挑水……在群众眼里,我们党的领导人不是骑马坐轿的“大官”,而是平凡如田舍翁的自家人,自然就能话说到一起、情融到一起、心贴到一起。

密切联系群众,就要与群众“坐到同一条板凳上”。只有以平等之心对待群众,到群众家里坐得下、粗茶淡饭吃得进、家长里短聊得来、大事小事谈得拢、难题难事解得开,才能把握群众需要、做好群众工作,并和群众越走越近、越来越亲。相反,如果与群众见了面,也要摆出一副领导派头,端架子、甩脸子、耍性子,其结果只能是干群关系淡化、疏远甚至紧张。真心与群众为友,就要放下架子。

党的好干部杨善洲喜欢和群众打成一片,进了群众家,往板凳上一坐,同他们共饮一壶茶、同抽一袋烟;碰到饭点,主人加双筷子添个碗,坐下同吃一锅饭……这种亲密无间的党群干群关系,让人感觉不到一丝生疏,感觉不到一点距离。有了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才能从群众那里听到真话、摸到实情,在其乐融融中,与群众交心说事,在平等交流中,与群众心心相印。

密切联系群众,最难得的是走进群众心里。走进群众之中,首先意味着干部与群众心理距离的拉近,甚至是亲密无间。俗话说:“心有灵犀一点通。”人与人之间只有注重心灵的沟通,加强情感的交汇与交流,才能心心相印。党员干部只有走进群众的心中,才能真正摸清人民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俗话说:“锅不热,饼不贴。”党员干部对群众态度如何,直接决定了两者近乎不近乎、和谐不和谐。与群众进行“零距离”交流,人靠得近,心贴得紧,在平等相处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在其乐融融之中与群众心心相印,这样必然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心贴心”是根本。群众看干部,最重要的不是看你送去多少钱,而是看你送去多少心。党员干部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才会对群众有真情,才听得到群众的心声,真正接到“地气”。焦裕禄同志风雪天看望双目失明的“五保户”老人,当老人问他是谁时,他动情地说:“我是您的儿子。”所以,人民群众都把他当作贴心人。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只有走进群众心里,群众心里才会不再设防。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就要像对待亲人、朋友那样对待群众,真正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怨什么,与群众打成一片,捣毁彼此之间的心墙,互相靠近、相互依赖。干群之间没有心墙,就能“人心齐,泰山移”,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办成大事、办成难事、办成好事。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64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