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锦绣
锦绣


锦绣

作  者:李铁 著

出 版 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定  价:45.00

I S B N :9787531359456

所属分类: 文学  >  小说  >  按地域分  >  中国当代小说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故事从1949年锦绣厂初创开始,主人公张大河通过高超的冶炼技术和刻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品质当选劳动模范,在厂党委的领导下,在张大河等优秀工人的努力奋斗中,锦绣厂担负起支援国家工业建设的重担。

 

TOP作者简介

  李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多次入选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小说排行榜、《北京文学》中国*新文学作品排行榜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曾获得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中篇小说选刊》年度大奖,上海文学奖等。

 

TOP目录

第一卷 家园

第二卷 山河

第三卷 前程

 

TOP书摘

  下班后,张大河如约在厂大门口等闫振邦。下班人流如织,张大河瞪大眼睛寻找,生怕漏掉目标。不断有熟悉的人和他打招呼,问他在等谁。他说等闫厂长,对方就展现一个惊讶的表情。他知道,闫振邦虽为厂长,但人缘并不太好,他的技术水平人人都佩服,他的为人却令许多人敬而远之。他好为人师,爱管闲事,不管是下层还是上层,只要做得不如他意,他就会像老师教训学生那样,把人说一顿,再讲一些别人也许根本听不懂的大道理。就算是书记牛洪波厂长敖洪伟,他也不放过。他高傲而单纯,想说啥从不藏着掖着,从这一点上看,张大河还真和他有相似之处。也许正因如此,闫振邦才会找他喝酒。

  人流渐稀了,他才看见闫振邦走出来。闫振邦衣着整洁,手里拎一个皮包,看装束就和其他职工拉开了距离。跟着闫振邦到了锦绣小酒馆,要了猪头肉、花生米、小拌菜,两壶六十度的老白干,开喝。老包知道他俩在锦绣厂的分量,不敢怠慢,酒上好酒,菜也加了厚。连干三小杯后,张大河忍不住问,闫厂长为啥请我喝酒?闫振邦笑道,没一个能聊天的人是不是挺寂寞?张大河说,不会吧,你是副厂长、总工程师,想跟你聊天的人多着呢!闫振邦说,没错,多着呢,可话不投机半句多,我一肚子话还是没处说。张大河说,那你就说吧,我愿意听。闫振邦说,我先问你,听说你有个理想,想让锦绣厂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大厂?张大河愣了一下,他是跟一些人讲过他的理想,可原话不是这样的,原话是,他要让锦绣厂和当年的制炼所一样,是个讲究技术和规矩的厂。制炼所是日本人开的,锦绣厂是国家的,也可以说是人民的,让一个国营大厂像日本人开的厂那样,有点儿不中听,闫振邦对他原话的篡改也就是善意的了。想到这,张大河点点头说,是呀,咱锦绣厂还有这样那样的缺欠,我心急呀,恨不得一下子就让咱厂强大起来。闫振邦说,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每每想这么搞,都会遇到阻力。说着,一仰脖又干了一杯酒。

  张大河说,牛书记的理想更远大,他应该支持你的。闫振邦说,我知道他是个好人,他爱才,有本事的人他都能重用,他的理想也远大,可大过了头就不是好事了。张大河问,这话咋讲?闫振邦说,小马拉大车呗,不对,说大马拉小车更确切,现在咱厂是三千多人,牛书记在厂务会上提出要发展成八千人,不是人多厂就大,得看产值,看经济效益,我提出反对意见,牛书记不听,每个人都不听,我的话也就成了大风大浪中的几朵泡沫。张大河说,如果你觉得自己有理,可以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嘛。闫振邦一个劲儿地摇头,喝酒。

  张大河知道,在厂级领导干部中,闫振邦的群众基础最差,这与他不苟言笑的外表和说话直来直去的方式有关,更与他高高在上的姿态有关。张大河对他说的也并不都赞同,比如在锦绣厂发展的问题上,张大河就和他的想法不一样,如果锦绣厂职工真的达到了八千,那是何等气势呀!

  闫振邦又说,引进的苏联设备操控复杂,就咱厂现在的技术水平,我真担心驾驭不了,就是那些设备放在眼前,咱们也不会操作。张大河瞪大了眼睛,说,闫厂长,你这话我不爱听,咋就不会操作?别说是苏联设备,就是英国的、美国的设备,只要是炼锰炼铬的电炉,拿来我一样会用,一样会给你炼出一炉好锰铁来。闫振邦盯住他的脸问,你真有这能耐?张大河说,当然。足足有半分钟,闫振邦才移开眼神,盯在酒杯上,缓缓说,即使你有这能耐,别人不行也是白扯。张大河说,想办法,要把更多工人的操作技能提高了。闫振邦说,何止是工人,管理干部、技术人员的素质更重要呢!对了,我告诉你,咱厂成立了标准化委员会,敖厂长是主任,我是副主任,具体事情都由我来做,我搞了个工作组,编写了一本《铁合金冶炼各岗位生产运行规程》,这本规程参考了很多资料和文献,有当年制炼所的,有兄弟厂家的,也有你提供的锅炉厂的资料。说到这,闫振邦打开随身带的皮包,取出一本简单装订的书递给张大河。闫振邦说,你看看,从实际工作的角度提提意见。张大河说好。

  二人说了不少,喝了不少,出酒馆时,脚步都踉跄了。

  张大河正在炉前干活儿,刘英花一溜小跑奔过来,高喊,张大河,喜事来了!全班组的人都朝这边看,只见刘英花用胳膊抿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气喘吁吁说,张大河,你终于被评为全国劳模了。张大河一时有些恍惚,顺嘴说,评上又咋样?刘英花说,你是我们厂第一个全国劳模,这荣誉不属于你一个人,属于咱全车间,属于咱全厂,明白吗?属于咱全厂。静场片刻,周围的人都鼓起掌来。

  张大河觉得自己的脸烫烫的,掌声里他下意识地看了看身后的姜连子,心头滚过一阵难言的歉疚。

  张大河就要去北京参加表彰大会了,这个消息很快传遍锦绣厂厂区、工人住宅区,也传遍了整个古河区。人们奔走相告,说锦绣厂的张大河当上了全国劳模,说这话时都一脸的喜庆,都觉得自己也沾了全国劳模的光。张大河也变了,这变化有外在的,有内心的。外在的变化首先是形象,他平时不大爱剪发,两鬓的头发经常长过耳朵,脸上总是胡子拉碴的,现在他头发剪了,鬓角短了,头发很整齐地向右边梳,黑油油的,似乎打了发蜡,胡子也刮得干净,两个腮帮子青亮亮的,一身劳动布工作服洗得泛出了白底色。人们惊讶地看他,觉得他简直变了一个人。为这事,牛洪波特意找过他,说他不要因为当上全国劳模就忘本,要始终如一地保持老实朴实的好作风。张大河笑道,我知道自己是啥虫变的,到啥时候都不会忘本,把自己收拾得干净点儿就是想给工人树形象,就是不想给锦绣厂丢脸。牛洪波拍了拍他的肩头,点点头说,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张大河去北京那天,很多人到火车站送他。还有人拉了横幅,写了“欢送劳模张大河进京”。张大河上车的一瞬间鼻子一酸,差点儿掉了眼泪。

  古小闲就挤在送行的人之中,她尽量靠后,人潮把她推向前边,她就会主动往后挤。整个过程中,她始终躲着张大河的眼睛,尽量不让他发现她的存在。与一脸欢笑的人们相比,她知道自己的脸色不好看。她暗暗对自己说,忘掉过去吧,张大河已经与你没有半点儿关系了,你来送他,不过是一个普通职工来送一个进京受表彰的劳模罢了。

 

  张大河日记摘抄:

  在北京,我见到了最大的会场,体验了最热烈最光荣的时刻。当我接过中央首长颁发给我的奖状时,憋了好几天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

  这是幸福的眼泪,一切付出和舍弃在这个瞬间好像都找到了平衡点。

  除了感到光荣,这次进京的最大收获是思想上的,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会一一记下来。

  领导讲: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形式……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将越走越宽。

  我还记住了特别重要的一句话,那就是“自力更生”。中央首长说,搞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就是要自力更生。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我们没有什么,我们就自己想方设法造出什么来。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48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6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