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传播政治经济学手册
传播政治经济学手册


传播政治经济学手册

作  者:[英] 格雷厄姆·默多克,[美] 珍妮特·瓦斯科,[葡] 海伦娜·索萨 著;[英] 格雷厄姆·默多克 等 编

译  者:传播驿站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 书:批判传播学·译丛系列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定  价:98.00

I S B N :978757602254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对于理解资本主义全球化过程以及当代媒体与传播而言,传播政治经济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其独特性体现在:首先,它是整体性的,关注经济实践与社会和政治组织之间的关系;其次,它是历史性的,主张对当代权力转移问题的完全理解,需要扎根于对长时间段内循环往复的社会转型、权力转移以及矛盾问题的分析;再次,批判政治经济学并不切断自身与道德哲学的历史关联,仍将文化传播组织与良善社会两者间的关系作为核心关切;最后,批判分析鼓励其实践者将自己的分析逻辑贯彻到创造变革的实践行动中去。
  《传播政治经济学手册》集中呈现了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政治经济学分会长期关注的主要研究议题,汇集二十余位中外学者的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追溯了媒介与传播研究领域不同的政治经济学传统;第二部分讨论了与媒介和传播休戚相关的权力机制问题;第三部分剖析了传媒业的生产与劳动机制,通过对美国电影及唱片业的个案分析,丰富了媒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第四部分关注的是与媒体消费密切相关的议题;第五部分回应了具体历史语境下的新兴议题和研究方向。

TOP作者简介

       [英]格雷厄姆·默多克,英国拉夫堡大学传媒研究中心教授,国际大众传播研究学会政治经济学分会前任会长,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开创者。
  [美]珍妮特·瓦斯科,美国俄勒冈大学传播学教授,传播研究骑士协会会长。
  [葡]海伦娜·索萨,葡萄牙米尼奥大学传播学教授。

TOP目录

中文版导读
导言: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关切与主要议题

第一部分 理论遗产与辩论
第一章 作为道义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商品、礼物与公共产品
第二章 重访传播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 市场理论与电视市场
第四章 论文化工业:持续的特殊性与再思考
第五章 传播经济的研究路径:拉美的取向

第二部分 权力的形态:所有权、广告与治理
第六章 置身企业、公众与国家之中的媒体:研究新挑战
第七章 媒体所有权、集中化与控制:理论之争的发展
第八章 价值的最大化:经济与文化的协同现象
第九章 经济、意识形态与广告
第十章 品牌化与文化
第十一章 自由的假象:媒体政策中的公私二元化格局
第十二章 美国通信系统的军事化
第十三章 新闻规制:国家权力与专业自治

第三部分 创造力的条件:工业、生产与劳动
第十四章 好莱坞之死是夸大还是现实?
第十五章 录制音乐产业的政治经济学:数字时代的重新定义和新轨道
第十六章 劳动的政治经济学
第十七章 迈向媒体业劳动的政治经济学

第四部分 消费的动力学:选择、动员与控制
第十八章 从“消费劳作”到“产消者的劳作”:新事态、新问题与新风险
第十九章 受众的政治经济学
第二十章 个人信息的政治经济学
第二十一章 政治无知的政治经济学

第五部分 新兴议题与研究方向
第二十二章 媒介与传播研究迈向全球化
第二十三章 文化、信息与传播的国际新论战
第二十四章 全球资本主义、时间性和传播政治经济学
第二十五章 全球媒介之都和当地媒介政策
第二十六章 中国的挑战:对21世纪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译后记

TOP书摘

译后记
  “传播驿站”是一个集体笔名。我们的初心,是以传帮带和集体劳动的方式,通过译介批判传播学术大型文论,来提高国内青年学生学者与国外前沿学术的对话能力,进而在此过程中构建有全球视野和中国立场的批判传播学术主体性。
  2013年暑假,“传播驿站”在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启动了第一个项目。我们汇聚了海内外一批年轻华人学生与学者,围绕译介《马克思归来》,开启了一次独特的跨文化学术实践之旅。2014年暑假,趁着《马克思归来》所开启的好势头,“传播驿站”再次起航。我们汇聚了又一批年轻学人,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启动了《传播政治经济学手册》的译介工作。启动工作坊上,该书英文版的两位主编珍妮特?瓦斯科(Janet Wasko)和格雷厄姆?默多克(Graham Murdock),以及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生、《马克思归来》的作者之一罗伯特?普雷(Rob Prey)就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前沿议题,与“传播驿站”的参加者进行了深度交流。从当年英美批判传播学术圈内的“盲点辩论”,到中国学术场上几代英美学者与中国年轻学者一道,就这一辩论的最新发展进行热烈的讨论,我深深感到,批判传播学术的前沿,已经由西方转到东方。
  然而,学术工作需要初心与激情,更需要耐力与韧性。正如“驿站”二字所预示,本译稿的完成,是一个在不断接力的过程中产生不断完善的版本的过程。最初译稿1.0版本的生产,包括除英文版导言和第26章之外的25章内容的翻译和整合工作。按照当时的安排,每位译者同时也应该是其他一章或两章的校对者。根据我们的记录,第1章到第25章的译者名单如下:伍静(第1章)、李静(第2章)、张韵(第3章)、罗锋(第4章)、林溪声(第5章)、左志(第6章)、陈思博(第7、8、9章)、王祎(第10章)、黄艾(第11章)、唐旻(第12章)、李思闽(第13章)、白杨(第14章)、李拜石(第15章)、曹泽熙(第16章)、唐觐英(第17章)、熊琦(第18章)、沙垚(第19章)、范松楠(第20章)、王满满(第21章)、张晓星(第22、23、24章)、王华(第25章)。
  吴畅畅作为整个项目的主编助理,负责了与译者团队的联络和文稿的整合与初步校对工作。由此产生的1.0版本之后由笔者请王晓英女士进行了基本的文字编辑工作。此后,笔者请盛阳翻译了本书的导言,并加上了已经在《传播与社会学刊》上出版过的第26章(此章由陈娜、王亚鹏翻译,吴畅畅校对),此为译稿的2.0版本。搁置了很长时间之后,笔者在2018年秋天开始了对这个版本的全面校对工作。由于工作量太大,无法在两个月之内完成,笔者又不得不让自己在西门菲莎大学的博士生张晓星放下手中的论文写作,支持笔者一道先把这项工作做完。其中有一些章节,由于问题较多,我们从头到尾进行了重译。由此形成了译稿的3.0版本,即提交给出版社的版本。最后一轮的重译和校对,笔者负责导言、第1章到第17章和第26章,张晓星负责第18章到第25章。
  2020年春天,笔者开始为此书的中译本写作序言。与翻译工作一样,这成了一个马拉松式的过程,初稿竟然将近7万字。最后,笔者决定把序言初稿一分为二,第一部分以对本书各章的评价为主,作为本书的中文版导读付梓。而第二部分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在社会主义跨文化视野中的重构,则因主题已经超越了引介本书的范围,则以《社会主义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路径与问题意识》为题,刊登于《学术前沿》2020年第11期(上)。
  当笔者于2021年1月终于把此书的序言交给出版社的时候,离“传播驿站”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启动工作坊已相隔七年多的时间了。这七年间,全球传播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当年参与此书翻译的博士生,也已经成长为海内外的青年学术骨干了。
  在“传播驿站”这项工作终于完结之际,感谢所有同行者的参与,感谢吴畅畅在前期的辛勤付出,感谢张晓星不但在前期承担了三章的翻译,而且在后期无条件加入重译和校对工作,感谢珍妮特?瓦斯科和格雷厄姆?默多克两位主编的信任,感谢出版社倪卫国老师的耐心,感谢王寅军编辑细致与负责任的工作。
  赵月枝
  2021年“五一”节于北京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602

印  次:1

版  次:1

开  本:1/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12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