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这才是高情商养育:儿童心理学帮你养育高情商孩子
这才是高情商养育:儿童心理学帮你养育高情商孩子


这才是高情商养育:儿童心理学帮你养育高情商孩子

作  者:叶壮

出 版 社: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定  价:49.00

I S B N :9787519289140

所属分类: 生活  >  亲子/家教  >  家教理论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高情商才有好未来。

  本书用“情商是什么、自我认同、人际交流、同伴关系、影响力、情商和孩子的未来”六大部分,系统地探讨,情商到底如何影响孩子,以及我们该以怎样的手段帮助孩子提升情商的表现水平。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叶壮告诉我们:

  ,情商在本质上,是一种内隐能力--它并不是有礼貌、敢上台、会说话本身,它是这些行为的心理内核。

  第二,情商是一种泛化能力。高情商并不只是简单的“心态好”。

  第三,情商的表现也讲求一个“恰到好处”。

  书中有众多真实的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故事,每个案例都极具代表性,与理论相辅相成,更容易理解,同时更有实操性极强的“提高儿童情商”的办法若干,给为人父母者以启迪,更给孩子以理解和帮助。


TOP作者简介

叶壮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科院心理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美国心理科学协会会员、爱丁堡大学儿童与青少年临床心理学认证、"知乎"心理学领域优质答主、"丁香医生"专家顾问,"丁香妈妈"《宝宝好习惯养成课》《语言启蒙课》主讲人。

  《育儿大师》《耐撕爸妈》《不可思议的妈妈》《爱幼星球》《我们仨》等节目特约专家。

  具有发展心理学、亲子关系和儿童教养方面的充足培训、研发经验,对家庭微观关系、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发展有深入研究。

  讲授《社交优势型儿童》《中国隔代养育》《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宝宝习惯养成课》《这个时代的校园暴力》等课程超百场。

  著有《边游戏,边成长》《21招,让孩子独立》《孩子的语言》《秒懂力》《智慧教养》,译著《自驱型成长》。


TOP目录

前言:情商,是一种能力

章:今天的高情商,意味着明天更幸福

什么才是值得培养的情商?

如何用科学手段提升情商?

第二章:如何培养自我认同

三个关键词:自信,自律,追求进步

孩子爱说"不"怎么办?

如何应对孩子的"不"?

孩子太悲观怎么办?

怎样夸出自信的孩子?

什么样的夸奖算是好夸奖?

怎样让夸奖走心地落在实处?

如何不让孩子"翘尾巴"?

孩子抗挫力差,怎么办?

这样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何提高孩子的主动性?

第三章:如何让孩子拥有好的人际关系?

三个关键词:理解,友善,高效互动

还在爱发脾气,怎么办?

孩子是颗"黏黏糖",怎么办?

孩子情绪管理能力差,怎么办?

第四章:如何更好地让孩子融入群体?

三个关键词:处理矛盾、亲社会行为、遵守规则

别人家的孩子一起玩,我家孩子一旁看,怎么办?

如何挽救在人群中孤独的孩子?

"窝里横,人前怂"的孩子怎么办?

孩子对别人的看法总是"无所谓",怎么办?

你的孩子有多大的影响力?

如何让"佛系"还在重新接地气?

第五章:如何提升孩子的影响力?

两个关键词:领导才能,公众表达

孩子是个"空心人",怎么办?

孩子"说不出个所以然",怎么办?

孩子不善表达,怎么办?

怎样帮助孩子更好地登台表演?

写在后:愿你也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

附录:能提高孩子情商的小游戏

悬崖站立

神笔复原

情绪剪影

我来当"头"


TOP书摘

  章

  今天的高情商,意味着明天更幸福

  什么才是值得培养的情商?

  谈到孩子情商这个话题,家长们往往觉得自己特别有发言权。

  他们会说:“你看我,就特别在意对我家孩子的情商辅导!我给她报了专门的情商课,她在幼儿园时,我还给她报了专门的朗诵课和表演课,上了小学后又给她报了小主持人培训班。说实话,我就是为了让孩子大大方方地培养出很好很高的情商!你要谈的这个情商,是不是也是这个?”

  也是也不是。

  情商并不是外卖套餐,仅仅靠一系列具体行为组合就行。如果一个孩子爱打招呼、愿意侃侃而谈、在上台表演节目的时候从不怯场,当然很能说明这个孩子在社交能力上和表达上非常不错。但情商并不是这些行为的简单集合,它有一个复杂的心理模型。相应地,家长对情商理解的深度,直接决定了对孩子情商培养的质量。

  毕竟,如果你在认知上比较肤浅,在培养孩子情商方面往往也就相对低效。

  说句实话,今天的大多数家长,在孩提时代,就是非常缺乏情商教育的。这也很好理解:在我们这些“考一代”的小时候,家长们会在意我们英语学得好不好,奥数能力强不强,甚至有没有掌握一门乐器——但未必会在意我们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所以作为成年人,身处今天的职场以及其他圈子中时,往往会发现很多人害羞、很多人焦虑、很多人佛系、很多人“玻璃心”,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在小时候接受的教育——过度在意能力,而忽视情商。

  关注这个话题之前,先要了解情商的四个层级。

  情商的四个层级

  你可以把儿童的情商表现看作一个四层的金字塔。它的构成是这样的(见下图)。

  层:自我认同。

  指的是一个孩子如何认识自己,怎么管理自己,知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以及如何努力追求进步等一系列问题。

  它们都属于一个人跟自我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一层里,讲究三个方面:自信、自律与追求进步。自信意味着孩子对于自身能力和潜质的认可,自律意味着具有发挥能力与挖掘潜质的可能,至于追求进步,则是一个人能够“精进”的内在前提。

  第二层:人际交流。

  情商在这里已经上升到了为大众所理解接纳的层面,也就是孩子与其他个体之间的交流。在人际交流层次,也有三个方面,是礼节,就是要懂礼貌;第二是友善,指的是能不能带着积极的心态去跟他人打交道;第三是高效互动,能不能有活力、高效地跟他人互动。

  第三层:同伴关系。

  人类是群居动物,这一点上,我们的孩子跟我们没啥不同。迟早有一天,他们会投入一个我们融不进去的群体,比如他上了幼儿园,进入一个有十几个孩子的班级,你总不能也天天跟着去听课。自然而然地,孩子要学会怎样处理跟别人的矛盾,怎样融入群体,怎样遵守群体的规则。所以,在这个层级,要做到三个方面:处理矛盾、亲社会行为以及遵守规则。处理矛盾是因为在同伴关系中,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能做到多赢,有矛盾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从幼年时期的抢玩具,到成年后的闹情绪。很多时候,情商考验的是人的矛盾处理能力。亲社会行为则指的是利他、分享等有助于积极社交的行为。至于遵守规则,则是因为人在群体之中,要默认遵守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才不至于有那种比较“尴尬”的行为表现,以至于不被群体接受。

  第四层:影响力。

  作为情商表现的层,它越来越受重视。影响力,指的是孩子能够对他人施加影响的能力,比如我们的孩子在未来是否具有领导才能,或在演讲的时候,能不能做到不怯场,而且干货满满。在这个层面,有两个要点,个是领导才能,指的是对于团队与他人在行为上的影响效力,从我们小时候身边的“孩子王”,到长大进入公司后见到的“好老板”,他们都是因为有着不错的领导才能,才让影响力得以表现。第二个是公众表达,它则是另一种高情商的表现能力:你不一定要成为领导者,但一定会碰到需要在不少人面前高效表达的情况,这时,高情商依然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这四个层级囊括了人与人打交道的方方面面。我一直说,人一辈子做的所有事情,无非就是两样,一样是跟自己打交道,另一样是跟别人打交道,而这两样事所依托的,都是情商。

  情商发展的三个节点

  你不是来观摩金字塔的,而是带着孩子来征服它的。

  顺着金字塔一步步往上爬,不仅累人,肯定还有挑战。大老远看金字塔一览无余,并不意味着爬起来就不费力。所以,在认知到金字塔全貌的同时,我们件需要知道的事情是,在情商发展中,那些典型的转折点在哪里。这就像爬珠峰需要找准补给点、扎营地,才能让登顶更顺利。

  ,孩子突然特别爱说“不”。

  这是情商发展的个坎儿。

  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不仅如此,在出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其实并不会意识到,自己跟妈妈其实是两个人。孩子自己想玩的时候,觉得别人也一定想玩,所以他没法去“想想别人的感受”。

  终于有一天,他知道了,什么叫作“我”,很快又知道了,我跟爸爸妈妈不一样,我跟别人也不一样。往往这时候,就进入了“可怕的两岁,要命的三岁”阶段。

  这叫作“心智理论”,是情商与社交的一大基础,如果你连自己有什么特质、什么优点、什么软肋都不知道,你也就没“自我”了,更遑论什么人生目标、远大理想和做事情的主动性了。那以后该怎么投入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呢?很多心理学家认为自闭症患儿之所以社交能力偏低,就是因为这种“心智理论”的发育不够健全。

  但这样一个重要的技能,它的萌芽却往往会让家长很不爽,因为它看上去,好像是孩子一夜之间就“熊”了起来,变得“不听话”了。

  两岁孩子喜欢说的,恐怕就是“不”。自从学会了这个可以表达拒绝的词汇,他们就似乎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它。“我!不!要!”“不行!”“就不!”是我家孩子两岁时非常喜欢使用的词。一度气得我凶他:“张口就是‘不不不’,你干脆给我改名叫‘叶不不’算了!”

  其实说“不”的功能,就是凸显一个人的自主性,这就是情商模型的层。服从不能表现一个人的独立性,但拒绝可以,而孩子们在建立自我观念的重要阶段,尤其喜欢用说“不”的方式来锻炼自己对当下局面的掌控。只是这种练习往往太过频繁与斩钉截铁,很容易让家长崩溃。

  因为命令式的语句更容易遭到拒绝,很多时候,家长也会使用一些说话技巧,比如把“好好吃饭!别弄那么脏”变成“如果你吃饭的时候注意干净整洁,妈妈会很高兴的哦”。但这些话有的时候好用,有的时候却未必产生作用。

  其实,与其把话说得漂亮,不如让出一些选择权给孩子自己。比如别再问孩子“吃不吃饭”,可以问孩子“你想吃花菜还是土豆”“你喜欢用盘子还是用碗”。这样就更不容易遭到拒绝,也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主动性。

  当然更细致的解决方案,我们会在随后的章节中专门探讨。

  第二,原本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很没礼貌。

  如果说“不”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能够帮孩子迈上金字塔的更高一层,那接下来,还需要掌握的就是,在人际交流与同伴关系中,在评估自己之外,学会如何评估他人。换句话讲,学会“看人下菜碟”,这是社交成长的重要一环。

  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他的行为有怎样的特点?他喜欢不喜欢我?他有没有攻击性?——这些都是问题。

  如果相处的对象是妈妈,那当然没问题,大家毕竟都这么熟了。但如果今天与你打交道的对象是一个陌生人呢?

  就像你刚刚拿到驾照就开车上路,你紧张、害怕,即使别人标准的并线,也会让你出一身冷汗,你开得慢而小心,但还是会在倒车入库的时候蹭到车屁股。

  放到孩子对社交的学习过程中,这就成了“陌生人焦虑”。

  无奈的是,很多家长以为孩子本就不该有陌生人焦虑。

  带孩子出门,或家里来人,爸爸妈妈总会督促孩子:“乖,快向叔叔阿姨问好!”这时孩子要是甜甜地说一声“叔叔、阿姨好”,家长就觉得特别有面子,这孩子果然懂事,肯定人见人爱。可如果孩子一直紧闭着小嘴,扭扭捏捏不肯打招呼,有些家长就觉得很尴尬,难免会责怪孩子:“你怎么这么没礼貌?”

  可深究不打招呼、没礼貌的原因,与其说这是因为学会了“叛逆”,倒不如说这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孩子意识到了你我有别,但还没有那么熟悉社交规则,不知道跟陌生人打了照面要热情友善,这不是孩子不懂事,恰恰是孩子长大了的一种表现。

  其实这就是我们在情商金字塔的第二层要探讨的问题。在孩子们学习如何社交的过程中,家长们的问题在于:还没有教会孩子社交规则时,就用成人的社交标准来要求孩子。作为家长,若我们希望孩子友好而热情地对待他人,我们就应当为这种友好与热情提供基本的保障。

  当然,还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熟悉社交规则的。

  比如,郑重地介绍双方,可以为孩子打招呼提供实际入口。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当孩子萌生了自我意识后,我们便不能在很多场合再将他仅仅看作一个孩子了,他已然是个独立个体,他配得上一次郑重的介绍。

  大家平时见个要打交道的陌生人,首先都需要介绍双方彼此认识,这是社交的起点。要是劈头盖脸没来由地就被要求喊“叔叔阿姨好”,谁都不愿意。当正式引见了双方后,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打招呼的方式。

  当然,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场景,可不仅仅有打招呼,更多的问题,我们将在第三章、第四章加以探讨。

  第三,孩子突然变得爱撒谎。

  越高级的社交,就有越强烈的功能性。开会、相亲、演讲——概莫能外。

  要想变成情商高手,孩子就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施加影响力。现在到了第三步:我知道我是什么样的,我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但我能不能让你达到我想让你成为的样子呢?

  影响力在这个阶段成了发展的刚需,孩子需要学着去通过语言、表情、手势、姿态,调整自己要传达的信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但他在这方面的次尝试,往往都会让父母惊恐。

  我基本上在每次课程后都会安排答疑,有一次我遇到一个非常焦虑的母亲:“叶老师!我家孩子还不到4岁呢,现在就学会撒谎了!这么小就撒谎,长大了可怎么办啊?”

  的确,在很多家长眼里,单纯乖巧的孩子突然学会搬弄是非、颠倒黑白,这事太值得警惕了。

  但我郑重地跟这位母亲道喜:“恭喜您啊!这个年龄的孩子撒谎   章

  今天的高情商,意味着明天更幸福

  什么才是值得培养的情商?

  谈到孩子情商这个话题,家长们往往觉得自己特别有发言权。

  他们会说:“你看我,就特别在意对我家孩子的情商辅导!我给她报了专门的情商课,她在幼儿园时,我还给她报了专门的朗诵课和表演课,上了小学后又给她报了小主持人培训班。说实话,我就是为了让孩子大大方方地培养出很好很高的情商!你要谈的这个情商,是不是也是这个?”

  也是也不是。

  情商并不是外卖套餐,仅仅靠一系列具体行为组合就行。如果一个孩子爱打招呼、愿意侃侃而谈、在上台表演节目的时候从不怯场,当然很能说明这个孩子在社交能力上和表达上非常不错。但情商并不是这些行为的简单集合,它有一个复杂的心理模型。相应地,家长对情商理解的深度,直接决定了对孩子情商培养的质量。

  毕竟,如果你在认知上比较肤浅,在培养孩子情商方面往往也就相对低效。

  说句实话,今天的大多数家长,在孩提时代,就是非常缺乏情商教育的。这也很好理解:在我们这些“考一代”的小时候,家长们会在意我们英语学得好不好,奥数能力强不强,甚至有没有掌握一门乐器——但未必会在意我们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所以作为成年人,身处今天的职场以及其他圈子中时,往往会发现很多人害羞、很多人焦虑、很多人佛系、很多人“玻璃心”,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在小时候接受的教育——过度在意能力,而忽视情商。

  关注这个话题之前,先要了解情商的四个层级。

  情商的四个层级

  你可以把儿童的情商表现看作一个四层的金字塔。它的构成是这样的(见下图)。

  层:自我认同。

  指的是一个孩子如何认识自己,怎么管理自己,知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以及如何努力追求进步等一系列问题。

  它们都属于一个人跟自我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一层里,讲究三个方面:自信、自律与追求进步。自信意味着孩子对于自身能力和潜质的认可,自律意味着具有发挥能力与挖掘潜质的可能,至于追求进步,则是一个人能够“精进”的内在前提。

  第二层:人际交流。

  情商在这里已经上升到了为大众所理解接纳的层面,也就是孩子与其他个体之间的交流。在人际交流层次,也有三个方面,是礼节,就是要懂礼貌;第二是友善,指的是能不能带着积极的心态去跟他人打交道;第三是高效互动,能不能有活力、高效地跟他人互动。

  第三层:同伴关系。

  人类是群居动物,这一点上,我们的孩子跟我们没啥不同。迟早有一天,他们会投入一个我们融不进去的群体,比如他上了幼儿园,进入一个有十几个孩子的班级,你总不能也天天跟着去听课。自然而然地,孩子要学会怎样处理跟别人的矛盾,怎样融入群体,怎样遵守群体的规则。所以,在这个层级,要做到三个方面:处理矛盾、亲社会行为以及遵守规则。处理矛盾是因为在同伴关系中,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能做到多赢,有矛盾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从幼年时期的抢玩具,到成年后的闹情绪。很多时候,情商考验的是人的矛盾处理能力。亲社会行为则指的是利他、分享等有助于积极社交的行为。至于遵守规则,则是因为人在群体之中,要默认遵守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才不至于有那种比较“尴尬”的行为表现,以至于不被群体接受。

  第四层:影响力。

  作为情商表现的层,它越来越受重视。影响力,指的是孩子能够对他人施加影响的能力,比如我们的孩子在未来是否具有领导才能,或在演讲的时候,能不能做到不怯场,而且干货满满。在这个层面,有两个要点,个是领导才能,指的是对于团队与他人在行为上的影响效力,从我们小时候身边的“孩子王”,到长大进入公司后见到的“好老板”,他们都是因为有着不错的领导才能,才让影响力得以表现。第二个是公众表达,它则是另一种高情商的表现能力:你不一定要成为领导者,但一定会碰到需要在不少人面前高效表达的情况,这时,高情商依然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这四个层级囊括了人与人打交道的方方面面。我一直说,人一辈子做的所有事情,无非就是两样,一样是跟自己打交道,另一样是跟别人打交道,而这两样事所依托的,都是情商。

  情商发展的三个节点

  你不是来观摩金字塔的,而是带着孩子来征服它的。

  顺着金字塔一步步往上爬,不仅累人,肯定还有挑战。大老远看金字塔一览无余,并不意味着爬起来就不费力。所以,在认知到金字塔全貌的同时,我们件需要知道的事情是,在情商发展中,那些典型的转折点在哪里。这就像爬珠峰需要找准补给点、扎营地,才能让登顶更顺利。

  ,孩子突然特别爱说“不”。

  这是情商发展的个坎儿。

  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不仅如此,在出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其实并不会意识到,自己跟妈妈其实是两个人。孩子自己想玩的时候,觉得别人也一定想玩,所以他没法去“想想别人的感受”。

  终于有一天,他知道了,什么叫作“我”,很快又知道了,我跟爸爸妈妈不一样,我跟别人也不一样。往往这时候,就进入了“可怕的两岁,要命的三岁”阶段。

  这叫作“心智理论”,是情商与社交的一大基础,如果你连自己有什么特质、什么优点、什么软肋都不知道,你也就没“自我”了,更遑论什么人生目标、远大理想和做事情的主动性了。那以后该怎么投入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呢?很多心理学家认为自闭症患儿之所以社交能力偏低,就是因为这种“心智理论”的发育不够健全。

  但这样一个重要的技能,它的萌芽却往往会让家长很不爽,因为它看上去,好像是孩子一夜之间就“熊”了起来,变得“不听话”了。

  两岁孩子喜欢说的,恐怕就是“不”。自从学会了这个可以表达拒绝的词汇,他们就似乎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它。“我!不!要!”“不行!”“就不!”是我家孩子两岁时非常喜欢使用的词。一度气得我凶他:“张口就是‘不不不’,你干脆给我改名叫‘叶不不’算了!”

  其实说“不”的功能,就是凸显一个人的自主性,这就是情商模型的层。服从不能表现一个人的独立性,但拒绝可以,而孩子们在建立自我观念的重要阶段,尤其喜欢用说“不”的方式来锻炼自己对当下局面的掌控。只是这种练习往往太过频繁与斩钉截铁,很容易让家长崩溃。

  因为命令式的语句更容易遭到拒绝,很多时候,家长也会使用一些说话技巧,比如把“好好吃饭!别弄那么脏”变成“如果你吃饭的时候注意干净整洁,妈妈会很高兴的哦”。但这些话有的时候好用,有的时候却未必产生作用。

  其实,与其把话说得漂亮,不如让出一些选择权给孩子自己。比如别再问孩子“吃不吃饭”,可以问孩子“你想吃花菜还是土豆”“你喜欢用盘子还是用碗”。这样就更不容易遭到拒绝,也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主动性。

  当然更细致的解决方案,我们会在随后的章节中专门探讨。

  第二,原本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很没礼貌。

  如果说“不”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能够帮孩子迈上金字塔的更高一层,那接下来,还需要掌握的就是,在人际交流与同伴关系中,在评估自己之外,学会如何评估他人。换句话讲,学会“看人下菜碟”,这是社交成长的重要一环。

  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他的行为有怎样的特点?他喜欢不喜欢我?他有没有攻击性?——这些都是问题。

  如果相处的对象是妈妈,那当然没问题,大家毕竟都这么熟了。但如果今天与你打交道的对象是一个陌生人呢?

  就像你刚刚拿到驾照就开车上路,你紧张、害怕,即使别人标准的并线,也会让你出一身冷汗,你开得慢而小心,但还是会在倒车入库的时候蹭到车屁股。

  放到孩子对社交的学习过程中,这就成了“陌生人焦虑”。

  无奈的是,很多家长以为孩子本就不该有陌生人焦虑。

  带孩子出门,或家里来人,爸爸妈妈总会督促孩子:“乖,快向叔叔阿姨问好!”这时孩子要是甜甜地说一声“叔叔、阿姨好”,家长就觉得特别有面子,这孩子果然懂事,肯定人见人爱。可如果孩子一直紧闭着小嘴,扭扭捏捏不肯打招呼,有些家长就觉得很尴尬,难免会责怪孩子:“你怎么这么没礼貌?”

  可深究不打招呼、没礼貌的原因,与其说这是因为学会了“叛逆”,倒不如说这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孩子意识到了你我有别,但还没有那么熟悉社交规则,不知道跟陌生人打了照面要热情友善,这不是孩子不懂事,恰恰是孩子长大了的一种表现。

  其实这就是我们在情商金字塔的第二层要探讨的问题。在孩子们学习如何社交的过程中,家长们的问题在于:还没有教会孩子社交规则时,就用成人的社交标准来要求孩子。作为家长,若我们希望孩子友好而热情地对待他人,我们就应当为这种友好与热情提供基本的保障。

  当然,还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熟悉社交规则的。

  比如,郑重地介绍双方,可以为孩子打招呼提供实际入口。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当孩子萌生了自我意识后,我们便不能在很多场合再将他仅仅看作一个孩子了,他已然是个独立个体,他配得上一次郑重的介绍。

  大家平时见个要打交道的陌生人,首先都需要介绍双方彼此认识,这是社交的起点。要是劈头盖脸没来由地就被要求喊“叔叔阿姨好”,谁都不愿意。当正式引见了双方后,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打招呼的方式。

  当然,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场景,可不仅仅有打招呼,更多的问题,我们将在第三章、第四章加以探讨。

  第三,孩子突然变得爱撒谎。

  越高级的社交,就有越强烈的功能性。开会、相亲、演讲——概莫能外。

  要想变成情商高手,孩子就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施加影响力。现在到了第三步:我知道我是什么样的,我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但我能不能让你达到我想让你成为的样子呢?

  影响力在这个阶段成了发展的刚需,孩子需要学着去通过语言、表情、手势、姿态,调整自己要传达的信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但他在这方面的次尝试,往往都会让父母惊恐。

  我基本上在每次课程后都会安排答疑,有一次我遇到一个非常焦虑的母亲:“叶老师!我家孩子还不到4岁呢,现在就学会撒谎了!这么小就撒谎,长大了可怎么办啊?”

  的确,在很多家长眼里,单纯乖巧的孩子突然学会搬弄是非、颠倒黑白,这事太值得警惕了。

  但我郑重地跟这位母亲道喜:“恭喜您啊!这个年龄的孩子撒谎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9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