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稀有地球:为什么复杂生命在宇宙中如此罕见 
稀有地球:为什么复杂生命在宇宙中如此罕见 


稀有地球:为什么复杂生命在宇宙中如此罕见 

作  者:[美] 彼得·D.沃德,[美] 唐纳德·布朗利 著

译  者:刘夙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丛 书:自然文库

出版时间:2021年09月

定  价:99.00

I S B N :9787100202343

所属分类: 大众新知(科普)  >  生命科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结合*新的天文物理学、天体生物学和行星科学知识,古生物学家彼得?D.沃德和天文学家唐纳德?布朗利以极强的洞察力和清晰的条理,对地球上高等生物的出现原因进行了严谨而透彻的分析与推断。

  在这趟探寻生命的宇宙之旅中,我们会惊奇地看到,虽然微生物这样简单生命的活动证据不难找到,但复杂生命的演化和生存所需的条件却相当难得,如宜居带的形成、板块构造和月球在地球生命起源中所扮演的角色等。如果你也对宇宙生命的诞生之谜感兴趣,那么本书作为“稀有地球”假说的立论之作,将是书单中必不可少的一本。尽管已经提出二十余年,但该假说的根本立论在今天仍然成立,而且说服力似乎越来越强。读罢此书你将发现,地球上的缤纷生命远比我们所想象的更为珍贵。即便穷尽人类文明,我们也未必能接触到另一个宇宙文明。

 

TOP作者简介

  彼得·D. 沃德(Peter D. Ward),古生物学家和天体生物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他关注地球历史上的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是研究宇宙生命的起源、分布和演化这一新兴领域的领军人物。已出版畅销科普著作十余部,其TED演讲《地球大灭绝理论》观看量逾百万次。

  唐纳德·布朗利(Donald Brownlee),天文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兴趣集中于行星物质、行星的起源和演化,曾多次参与来自小行星和彗星的原始物质的实验室研究。

 

  刘夙,中科院植物所博士,现为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部研究员,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从事科普编著、科技史和科技文化研究及科普网站建设等工作,已著译有《植物名字的故事》《醉酒的植物学家》《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等科普著作二十多部。

 

TOP目录

平装版序言

第一版序

引言:天文生物学革命与稀有地球假说

宇宙中的死亡地带

稀有地球因素

 

第一章 为什么宇宙中可能广布着生命

第二章 宇宙的宜居带

第三章 建造宜居地球

第四章 地球生命的初次登场

第五章 如何建造动物

第六章 雪球地球

第七章 寒武纪爆发之谜

第八章 集群灭绝与稀有地球假说

第九章 板块构造令人意外的重要性

第十章 月球、木星与地球生命

第十一章 检验稀有地球假说

第十二章 评估概率

第十三章 星际信使

 

参考文献

译后记

索引

 

TOP书摘

平装版序言

  2002 年 11 月 12 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博士在华盛顿大学天文生物学研究组开了一场研讨会。参会的大约 100 位听众全神贯注地听着钱伯斯把行星系如何形成的计算机研究结果描述出来。他的研究目标,是要回答一个乍一看很简单、实则不然的问题:假如恒星的大小与我们的太阳相当,那么新形成的行星系有多大可能产生类似地球的行星?在钱伯斯看来,“类似地球”意味着这颗行星是岩石构成的,表面有水,公转轨道位于恒星的“宜居带”中。宜居带是个既不太热、又不太冷的内侧区域,距离恒星相对较近,可以让行星表面的液态水保持几亿年——生命演化很可能就需要这样长的时段。就为了回答这样一个行星系中能孕育多少类似地球的行星的问题,钱伯斯在运算能力强大的计算机组成的阵列上运行了高度复杂精巧的建模程序,花费了数千小时。

  在这场研讨会上公布的结果令人震惊。模拟计算显示,在与中心恒星保持“正确”距离的轨道上运转的石质行星虽然易于形成,但是最后拥有的水量却有很大的变化范围。在宜居带中构建行星的物质,既包括在本地形成的干物质,又包括从距离恒星较远、必须被撒播到内侧区域来的含水物质,它们大多以彗星的形式存在。如果没有含水的彗星来撞击,那么那些地球模仿者就始终只能是模仿者——它们永远不会含有任何水分。

  这个模型显示,如果处于中间位置的行星——也就是在相当于太阳系的巨行星木星和土星位置上的行星——要小得多的话,那么这种向内侧送返水分的机制会运行得最好。在我们太阳系这样的行星系中,把水运往一颗内侧的、类似地球的行星表面的效率是相对较低的。然而,在这种中间行星非常小、可能只有天王星或海王星那么大的行星系中,水的递送却相对频繁。但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在这样一个行星系中,含水彗星的撞击频率也很高;不仅如此,小行星的撞击率也很高,以致任何演化出来的生命可能很快就会被清除。而且令人惊奇的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并不只是小行星撞击和由此造成的火球、尘暴、流星雨和“核冬天”。过多的含水撞击事实上也会造成过犹不及的效应:太多的水会让行星完全被水覆盖,而这样的环境不利于我们的地球上发生现在所见的多姿多彩的演化。地球似乎是块举世无双的宝石——在这颗石质行星上,不仅液态水可以存在很长时间(这既是因为日地之间有合适的距离,又是因为它拥有能够调控温度的板块构造式“温度调节器”),而且其上所见的水量正好能形成一片健康的海洋——既不太少,也不太多。我们这颗行星似乎位于银河系中一个宜人的区域,在这里彗星和小行星的轰炸是可以忍受的,而宜居带的行星通常都可以增长到地球大小。银河系中——可能也是任何星系中——这样一处“地产”对生命来说是优质的。当然,也是稀有的。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88

印  次:1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纯质纸

加载页面用时:49.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