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中国西南受威胁及特有脊椎动物
中国西南受威胁及特有脊椎动物


中国西南受威胁及特有脊椎动物

作  者:朱建国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9月

定  价:248.00

I S B N :9787030686572

所属分类: 专业科技  >  自然科学  >  生物科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中国西南受威胁及特有脊椎动物=Threatened and Endemic Vertebrates in Southwest China:汉英对照》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和介绍了中国西南地区受威胁及特有的脊椎动物。《中国西南受威胁及特有脊椎动物=Threatened and Endemic Vertebrates in Southwest China:汉英对照》采纳并展示了新的学术成果,依次列出了每个物种的分类信息、重要生物学习性和生态学特性、分布范围、物种现状和保护等级等信息。《中国西南受威胁及特有脊椎动物=Threatened and Endemic Vertebrates in Southwest China:汉英对照》共介绍了429个物种,其中哺乳类78种,鸟类122种,爬行类90种,两栖类106种,鱼类33种。在书后附有中文名索引、学名索引、英文名索引、照片及其摄影者检索表等。

TOP目录

目录Contents
前言 i
Preface ii
绪论 1
Introduction 6
第一部分 哺乳动物 / Part 1 Mammals
攀鼩目 SCANDENTIA 14
树鼩科 Tupaiidae 14
翼手目 CHIROPTERA 14
狐蝠科 Pteropodidae 14
假吸血蝠科 Megadermatidae 16
菊头蝠科 Rhinolophidae 16
蝙蝠科 Vespertilionidae 17
灵长目 PRIMATES 17
懒猴科 Lorisidae 17
猴科 Cercopithecidae 18
长臂猿科 Hylobatidae 26
鳞甲目 PHOLIDOTA 28
鲮鲤科 Manidae 28
食肉目 CARNIVORA 29
犬科 Canidae 29
熊科 Ursidae 30
大熊猫科 Ailuropodidae 31
小熊猫科 Ailuridae 32
鼬科Mustelidae 32
灵猫科 Viverridae 35
猫科 Felidae 36
长鼻目 PROBOSCIDEA 40
象科 Elephantidae 40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41
马科 Equidae 41
偶蹄目 ARTIODACTYLA 41
鼷鹿科 Tragulidae 41
麝科 Moschidae 42
鹿科 Cervidae 43
牛科 Bovidae 46
啮齿目 RODENTIA 52
松鼠科 Sciuridae 52
兔形目 LAGOMORPHA 53
鼠兔科 Ochotonidae 53
第二部分 鸟类 / Part 2 Birds
雁形目 ANSERIFORMES 56
鸭科 Anatidae 56
鸡形目 GALLIFORMES 59
雉科 Phasianidae 59
鹳形目 CICONIIFORMES 69
鹳科 Ciconiidae 69
鹈形目 PELECANIFORMES 71
鹮科 Threskiornithidae 71
鹰形目 ACCIPITRIFORMES 72
鹰科 Accipitridae 72
鹤形目 GRUIFORMES 81
秧鸡科 Rallidae 81
鹤科 Gruidae 82
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84
鸥科 Laridae 84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84
鸠鸽科 Columbidae 84
鸮形目 STRIGIFORMES 86
鸱鸮科 Strigidae 86
草鸮科 Tytonidae 90
咬鹃目 TROGONIFORMES 91
咬鹃科 Trogonidae 91
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 91
蜂虎科 Meropidae 91
犀鸟目 BUCEROTIFORMES 92
犀鸟科 Bucerotidae 92
啄木鸟目 PICIFORMES 94
啄木鸟科 Picidae 94
隼形目 FALCONIFORMES 95
隼科 Falconidae 95
鹦鹉目 PSITTACIFORMES 98
鹦鹉科 Psittacidae 98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101
阔嘴鸟科 Eurylaimidae 101
八色鸫科 Pittidae 102
卷尾科 Dicruridae 104
鸦科 Corvidae 104
林鹛科 Timaliidae 105
噪鹛科 Leiothrichidae 105
莺鹛科 Sylviidae 109
*科 Sittidae 110
旋木雀科 Certhiidae 112
椋鸟科 Sturnidae 112
鸫科 Turdidae 113
梅花雀科 Estrildidae 113
燕雀科 Fringillidae 114
鹀科 Emberizidae 115
第三部分 爬行动物 / Part 3 Reptiles
龟鳖目 TESTUDINES 118
鳖科 Trionychidae 118
平胸龟科 Platysternidae 118
陆龟科 Testudinidae 119
地龟科 Geoemydidae 120
有鳞目 SQUAMATA 蜥蜴亚目 Lacertilia 124
壁虎科 Gekkonidae 124
石龙子科 Scincidae 127
蜥蜴科 Lacertidae 128
蛇蜥科 Anguidae 128
巨蜥科 Varanidae 129
鬣蜥科 Agamidae 130
有鳞目 SQUAMATA 蛇亚目Serpentes 138
闪鳞蛇科 Xenopeltidae 138
蟒科 Pythonidae 139
钝头蛇科 Pareidae 139
蝰科 Viperidae 140
水蛇科 Homalopsidae 143
眼镜蛇科 Elapidae 144
游蛇科 Colubridae 146
食螺蛇科 Dipsadidae 155
水游蛇科 Natricidae 157
斜鳞蛇科 Pseudoxenodontidae 160
第四部分 两栖类 / Part 4 Amphibians
蚓螈目 GYMNOPHIONA 164
鱼螈科 Ichthyophiidae 164
有尾目 CAUDATA 164
小鲵科 Hynobiidae 164
隐鳃鲵科 Cryptobranchidae 165
蝾螈科 Salamandridae 166
无尾目 ANURA 171
铃蟾科 Bombinatoridae 171
角蟾科 Megophryidae 173
蟾蜍科 Bufonidae 187
雨蛙科 Hylidae 189
蛙科 Ranidae 189
亚洲角蛙科 Ceratobatrachidae 200
叉舌蛙科 Dicroglossidae 201
树蛙科 Rhacophoridae 209
姬蛙科 Microhylidae 216
第五部分 鱼类 / Part 5 Fishes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220
鲤科 Cyprinidae 220
条鳅科 Nemacheilidae 228
沙鳅科 Botiidae 229
鲇形目 SILURIFORMES 229
鲿科 Bagridae 229
粒鲇科 Akysidae 229
*科 Pangasiidae 230
钝头科 Amblycipitidae 230
鲈形目 PERCIFORMES 230
虾虎鱼科 Gobiidae 230
主要参考文献 Main References 231
中文名索引 Index of Chinese Names 233
学名索引 Index of Scientific Names 237
英文名索引 Index of English Names 242
照片及其摄影者检索表 Key to Photos and Their Photographers 246

TOP书摘

绪论
  中国大西南地区泛指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和重庆6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西的行政区划属于华南地区,但由于广西与云南、贵州相连,其西北部是云贵高原的一部分,处于云贵高原与华南沿海的过渡区,以及云南南部热带与海南热带的过渡带,再加上广西西部、北部与云南和贵州的动物通过珠江水系迁徙和交流而关系紧密,动物区系可视为一个整体。因此,本书将大西南地区统一简称为西南地区。此区域北与新疆、青海、甘肃和陕西连接,东与湖北、湖南和广东相邻,西与印度、尼泊尔、不丹交界,南与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面积约260万km2,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7%;人口约2.55亿,约为我国人口总数的18.1%。
  一、地形地貌特点
  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占据了我国西南地区的大部分,域内有喜马拉雅山脉、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横断山脉、四川盆地、两广丘陵、云南南部谷地和山地丘陵等特殊地貌;有怒江、澜沧江、长江、珠江四大水系及沿海诸河、地下河,还有上千个湖泊、水库及湿地。分布有全世界*丰富的山地、高原、峡谷、丘陵、盆地、平原、喀斯特、洞穴等复杂的自然环境类型,大小不等的江河、湖泊、湿地等自然水域类型,以及城镇、乡村和农田、水库、园林、道路等人为环境。
  从西部的世界*高峰到东南部北部湾海滨,西南地区的地形呈梯级式分布。*高的是青藏高原和蜿蜒在其南缘的喜马拉雅山脉,由一系列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和高原台地组成,有7座海拔8000 m以上的高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或“亚洲脊柱”,永久积雪覆盖面积大,遍布山谷冰川和冰斗冰川。其次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脉和岭谷组成,北部山岭海拔约5000 m,南部降至约2000 m,其间沟壑纵横,山岭与河谷高差*大可达4000 m,山谷自北向南明显加深。再其次为横断山脉东南部的云贵高原,总体海拔降至约2000 m,南部边缘海拔1000 m以下。*后为成都平原和广西南部地区,海拔约700 m以下至沿海海岸。
  由于地势高,许多大江大河都起源于青藏高原或云南高原。雅鲁藏布江(汇入恒河)、恩梅开江(伊洛瓦底江的东源)、怒江(流出我国后称萨尔温江或丹伦江)为印度洋水系,分别注入孟加拉湾或缅甸海。澜沧江(流出我国后称湄公河)、长江、元江(流出我国后称红河)和珠江为太平洋水系,分别注入东海、南海。此外,西藏有许多注入本地湖泊的内流河,广西南部有直接注入北部湾的独流河。西南地区大部分河流山区特征明显,落差大,上游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水量小,中游河谷束放相间、水流湍急,下游河谷深切狭窄、水量大。还有上千个星罗棋布的湖泊,较独特的是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众多的高原内陆湖泊,加上大量的水库和其周边深浅不一的沼泽湿地等,成就了丰富的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等,为水禽和鱼类等提供了优良的食物条件和生存环境。
  二、动物地理区系和资源特点
  我国西南地区有众多巨大的、纵横交错的山系和峡谷,其间有大小不一的江河水系的切割,加上山脉高差较大、坡向不同等自然分隔,在此仅占全球陆地面积不到1.7%的区域内,形成了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等气候类型,植被类型高度分化并形成了多样而复杂的生境类型,动物居群在水平方向(经度、纬度)或垂直方向(海拔)受到了地理隔离和生态隔离,有利于野生动物生存、繁衍和演化,孕育了全球*为丰富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1.动物地理区系复杂
  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东洋界和古北界的分界线正好穿过我国西南地区,两界的动物区系成分在水平方向和垂直高度两方面都相互交错和渗透。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有2界3亚界7区,西南地区占据了其中的2界2亚界4区。
  古北界中亚亚界青藏区:包括青海、西藏、四川西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阿尔金和祁连等各大山脉环绕的青藏高原,主体海拔4500 m以上。分为羌塘高原亚区和青海藏南亚区。
  东洋界中印亚界西南区:包括四川西部山区、云贵高原,以及西藏东南缘,以高原山地为主体,从北向南逐渐形成高山深谷和山岭纵横、山河并列的横断山系,主体海拔1000.4000 m,谷底至山峰的高差可达3000 m以上。分为喜马拉雅亚区和西南山地亚区。
  东洋界中印亚界华中区:西南地区涉及其中的西部山地高原亚区,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部和南岭山地等。地势西高东低,山区海拔一般500.1500 m,*高的可超过3000 m。
  东洋界中印亚界华南区:大致为北纬25°以南的云南、广西及其沿海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还分布有平原和山间盆地。除河谷和沿海平原外,山区海拔多为500.1000 m。分为闽广沿海亚区和滇南山地亚区。
  2.动物多样性丰富
  我国西南地区经历从海平面到海拔8849 m的垂直变化,导致了丰富的气候、植被和栖息地类型变化,从红树林到冰川冻原,不同生境类型呈镶嵌式分布,形成了孕育丰富多彩野生动物多样性的环境。全球鸟类迁徙八大路线中有两条经过西南地区,每年都有大量在俄罗斯、蒙古,以及我国新疆、内蒙古、陕西和甘肃繁殖的候鸟,飞跃一系列3000.8000 m的高大山脉,经青藏高原南部、云贵高原,到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东甚至非洲越冬;此区域不仅是候鸟迁飞的重要通道和中间停歇地,也是许多鸟类的越冬地。西南地区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在科、属、种及亚种各分类阶元分化和数量都*丰富的区域,虽然只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8%,但却拥有我国脊椎动物物种数的73.1%(表1)。
  3.特有和受威胁物种多
  由于地理隔离和生态隔离强烈,西南地区许多物种是本地特有的。根据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统计,中国已记录4886种脊椎动物,其中有1931种为中国特有种,特有种比例为39.5%。中国西南地区已记录的3572种脊椎动物中,中国特有种有1348种,特有比例为37.7%,其中鱼类和两栖类的中国特有种比例分别高达70.8%和62.5%。在中国特有种中,有332种仅分布在西南地区(鱼类未统计),也就是在全世界仅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表2)。
  表1 我国西南地区脊椎动物物种数统计
  西南地区动物物种多样性丰富,但许多物种由于分布区狭窄,生存环境脆弱而种群数量少、密度较低;加上近年来因人类活动强度不断加大导致的栖息地丧失或质量下降,受到灭绝威胁的物种数也较多。从表3统计的中国西南地区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结果来看,陆地脊椎动物的受威胁物种(极危、濒危和易危物种)占全部已评估物种的20.4%。从不同类群来看,两栖类物种的受威胁比例*高(36.6%),其次是爬行类(28.2%)和哺乳类(27.4%)。我国西南地区脊椎动物物种中,还有24.8%的物种为数据缺乏物种或尚未评估物种,这部分物种中可能还有许多受威胁物种,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西南地区的受威胁物种数量可能还会有所增加。
  表2 中国西南地区脊椎动物特有物种数统计
  表3 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西南地区相关物种的评估结果统计
  注:“*”指已评估物种中,极危(CR)、濒危(EN)和易危(VU)的物种数合计及所占百分比;“**”指数据缺乏(DD)和未评估(NE)的物种数合计及所占百分比;“―”表示此处无数据或未计算。
  三、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
  西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全国56个种资源的利用都有不同的理念、态度和方式,对自然保护民族中,有36个为此区域的世居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有深远的影响。由于西南地区山高谷深、交通闭塞、生产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习俗,对自然、环境和物力低下,直到20世纪中后期,仍有部分边疆少数民族依靠采集野生植物和猎捕动物来维持生计,导致一些动物特别是大型脊椎动物的数量下降。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的同时,野生动植物产品由过去自给自足的方式转变成了商品而发生了交易,导致了严重的乱砍滥伐和乱捕滥猎等问题。西南地区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较落后,但同时又是发展较为迅速的区域,在2013~2020这8年中,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 GDP增速排名前三位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基本都出自西南地区,与之相伴的是人类活动强度不断增加,自然环境受到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速和加重,出现了栖息地丧失和退化、环境污染,再加上气候变化、外来入侵物种的影响,野生动物生存空间日渐减少,种群数量不断下降,有的甚至已绝迹。
  西南地区一方面拥有丰富、多样而独特的资源本底,另一方面正在经历着历史上*快的变化时期,生命支撑系统遭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破坏,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相继有一批重要地点被列入全球或全国的重要保护项目或计划中,西南地区建立有7个世界地质公园,11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8个世界自然遗产地,11个国际重要湿地,10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中,涉及我国的有3个,分别是印缅地区、中国西南山地和喜马拉雅,它们在我国的范围全部都位于西南地区。
  中国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列为基本国策之一,签署加入了一系列国际保护公约,颁布实施了多部法律法规,将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到法律体系内。在21世纪到来之际,中国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等多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工程。本着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的新要求,以及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严峻形势,西南地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科学家和公众共同携手努力,才能确保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不仅造福当代,还能惠及子孙,为实现中国梦和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近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几代科研工作者跋山涉水、栉风沐雨,通过长期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逐步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动物资源的基本面貌和历史系统演化进程。但因地形地貌复杂、山高林密、交通闭塞等原因,野生动物调查研究难度较大,此区域野生动物种类、种群、分布、生物学习性和生态特性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仍需付出艰苦的努力。
  四、本书使用说明
  本书物种所标注的国家保护等级、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结果、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等级的依据和具体含义解释如下。
  1.中国保护等级:依据国务院2021年2月批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分为国家Ⅰ级和Ⅱ级保护动物。
  2.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结果:本书分别列出了物种全球评估结果和中国评估结果。全球评估结果引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受威胁物种全球红色名录”(版本2021-1);中国评估结果引自蒋志刚等2021年发表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不同等级的具体含义如下。
  灭绝(EX):如果一个物种的*后一只个体已经死亡,则该物种“灭绝”。野外灭绝(EW):如果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仅生活在人工养殖状态下,则该物种“野外灭绝”。
  区域灭绝(RE):如果一个物种在某个区域内的*后一只个体已经死亡,则该物种已经“区域灭绝”。
  极危(CR)、濒危(EN)和易危(VU):这3个等级统称为受威胁等级(Threatened Categories)。从极危(CR)、濒危(EN)到易危(VU),物种灭绝的风险依次降低。
  极危(CR):当一个物种符合 A~E(参考”IUCN 2012年红色名录等级标准”)的极度濒危标准时,该物种即为极度濒危,并且该物种也因此被认定为在野外面临极高的灭绝风险。
  濒危(EN):当一个物种符合 A~E(参考”IUCN 2012年红色名录等级标准”)的濒危标准时,该物种即为濒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32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加载页面用时:44.4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