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微尘
微尘


微尘

作  者:陈年喜 著

出 版 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5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201172002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随笔/散文  >  中国现当代随笔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见过的不幸太多了,从来没有沮丧过。

  ——陈年喜

 

  这本书收录了陈年喜21篇非虚构故事。

  书中写了一群平凡而朴素的劳动者。

  他们是爆破工、运石工、乡村木匠、农夫、农妇、小作坊老板……

  而作家自己的故事,贯穿始终:在地下五千米开山炸石,在烟尘和轰鸣中养家糊口,在工棚和山野中写下诗篇,记录命运的爆裂和寂静。

  他们虽历经生活的磨砺,却淳朴而硬扎,沉静地诉说关于亲情、爱情、死亡、欲望的生活主题……

  这是一本生命的书,也是死亡的书,归根到底,是一本生活的书。

  世界是什么样子?生活是什么样子?我的感觉里,除了绵长、无处不在的风,其余都是尘埃,我们在其中奔突,努力站稳,但更多的时候是东倒西歪,身不由己。

 

TOP作者简介

  陈年喜:生于1970年,陕西省丹凤县人。

  曾从事矿山爆破工作十六年;数百首诗歌及散文、评论文章散见《诗刊》《天涯》《散文》等刊;2016年冬应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邀请,赴美诗歌交流;获2016年第一届桂冠工人诗人奖;2019年,出版首部诗集《炸裂志》;2020年,受邀做客央视节目《朗读者》。

  陈年喜高中毕业之后便外出打工,爆破工是他至今做过时间最长的职业。

  成长在秦岭脚下,从小浸酝于老家的秦腔、鼓书等传统文化,陈年喜将其视为自己的文学启蒙。

  在矿山工作期间,陈年喜开始不间断写作,他灵感如泉涌,在炸药箱上、在岩石上、在床铺上,他笔下的诗篇和故事如泉水般源源不断地流淌而出。

  2015年离开矿山后,陈年喜在贵州、北京等地辗转。

  2020年,陈年喜确诊尘肺病。现在,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仍在继续写作。

  已出版作品: 《炸裂志》《活着就是冲天一喊》

 

TOP目录

我的朋友周大明

那一年,在秦岭黑山

那场旷日持久的矿事

不曾远游的母亲

父亲这辈子

手术

陪读的日子

割漆的人

葫芦记

野猪凶猛

一九八七年的老腔

表弟余海

吃相凶猛的人

在苦盏

南地十年

用平板电脑写诗的人

北京的秋天

一位青年的球状生活

一路有你

小城里的文人们

一个人的炸药史

后记

TOP书摘

  偶尔停电的时候,或者材料跟不上的时候,我就邀约大明翻过山头到那边打电话,给朋友,给家人,给见过和没见过面的人。从电话里,我们知道了有人走了,有人还在,有些人富了,有些人还在挣扎中,知道了不管人在不在,富了还是穷着,生活都在往前走。而它下一步走向哪里,没有一个人知道。

  山下那遥远的灰蒙蒙的人烟集中地,就是陈耳镇,那里离我家乡不远了。我把我家的方向指给大明看,看得他唏噓不已。我知道,这唏嘘里也有他自己命运的悲愁。矿石选炼的结果非常有成效,老板三天两头下山卖金子,也三天两头给他加工资。大明也好久没有回家了。

  这里是秦岭向东北的最后余响,在离这里不到二十里远的苍珠峰群岭,余响戛然而止。这-段秦岭拔地而起,把陕豫分隔开来。向更远的地方看,苍山如涛,驼形的山影直铺到天际。眼前野草无涯,开着只有高海拔地方独有的小花,颜色纷杂,粉白、艳红,经久不败。向下的山路上骡队行走着,骡蹄得嚕,赶骡人的吆喝声像一支长长的歌调。

  时间如奔马,不停蹄地跑着,跑过春,又跑过冬。一切,都落在它的后面,只有突然的不幸,比它更快。

  二0O八年八月,再见到大明时,他整个人已经不行了,这时他已离开了矿洞,重新经营起家里的碾房。他瘦得皮包骨头,身材显得又高又弯。长期的浸化冶炼提金,氰化物与汞的毒性浸入他的身体,像一棵再也拔不出来的芦苇,根须扎满塘底。这是大多数炼金人无可逃避的一天,只是没有料到它来得如此凶猛,来得这么有力。我曾亲眼见过一头从山上下来渴极了的牛误饮了浸化池的水,一瞬间直挺挺地倒下,死不瞑目。

  过度的虚弱,让他走路已十分困难,呼吸受阻,脸色发紫。家里十几年的积蓄已经花光,两个孩子辍学在家,所有的生活重担压向了他的妻子。这个善良的女人有一股单纯的坚强。对于无数女人来说,坚强不过是一种掩饰,只有大明的妻子不是。我去过她的老家,那是一段黄泛区的岸边,黄土无边,出产酸枣和流沙。

  这期间,我辗转甘肃、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喀什的叶尔羌河源头,一事无成。不得已,重新回到出发的地方,在一个叫大青沟的地方,再次找了一份活儿。此时,整个秦岭金矿发展形势早成明日黄花,有实力的老板们强强联手,开始了深部开采。坑口直接选择在村庄或公路边。高处的坑口十有八九枯竭停掉。我工作的工作面已经掘进到万米,上下班有专用三轮车接送。接近四十度的地热逼得工人们走马灯似的更换。我们每天在工作中,要喝下一塑料壶冷水才不致虚脱。

  这个时候,大明家早已无矿加工,整个村子也难见转动的机器了。三台碾子的铁轮锈迹斑驳,碾池里的水一层红锈, 像铺上了一片破旧不堪的红绸。浓重的药料味依旧在,苍蝇也很少光顾。

  挨到十月,大明终于撒手走了。那天我从矿上下来,从床上抱起他,像抱起一个婴儿。我闻到他身体里散发出一股苦杏仁的香味,淡淡的,刺鼻、沁心。在盖上棺盖之后依然不散,似乎是透过了厚厚木板渗漏了出来。

  那天,村干部送来了五千元安抚费,用以安葬。可这么多年,大明他们上交了多少钱,只有天知道。

  家里已经请不起像样的乐队,那天,纸钱零落,喇叭声咽。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版  次:1

开  本:32开

纸  张:轻型纸

加载页面用时:75.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