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政治修辞——西方宣传话语的哲学批判
政治修辞——西方宣传话语的哲学批判


政治修辞——西方宣传话语的哲学批判

作  者:贾森·斯坦利

译  者:李晓梅 刘易平

出 版 社:格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定  价:85.00

I S B N :978754323245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将语言哲学和知识论分析工具,引入政治哲学研究,分析了西方国家宣传的运作机制、宣传与意识形态的紧密联系,以及宣传对民主制度的侵蚀。


宣传是西方社会中掌握更多资源的特权群体控制非特权群体的工具。宣传根本不打算诉诸理性意志,只求统一观点,它绕过了任何意义上的自主决策。宣传会把不公正的特权合理化,逐渐固化为根深地固、不可动摇的信仰。


西方社会中的特权群体控制着主导性叙事,声称他们之所以掌控更多资源,是出于自己的功绩,而教育系统和新闻媒体成为宣传特权群体意识形态的工具。特权群体意识形态的主要根源,是他们优越的社会身份。他们借助意识形态来合理化自己的社会身份。社会的实质不平等,会导致在民主上成问题的有缺陷的意识形态。有缺陷的意识形态拒绝理性修正,而煽动家正是借助这种意识形态才能得逞。


西方社会中的宣传,会被包装成一种看似可信的民主政治理想。自由民主制社会中的典型宣传形式,是依赖有缺陷的意识形态、利用刻板印象、借助看似无辜却有诋毁性质的词语,去削弱人们对少数派群体的同理心,使得这些群体的观点无法被看见,他们的利益也无法在立法过程中被考虑。非特权群体因为掌控资源较少,始终处于一种认知压迫之中,这会进一步削弱他们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话语权。


TOP作者简介

贾森·斯坦利 | Jason Stanley


耶鲁大学哲学讲席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师从语言哲学大家斯托尔内克。广泛借鉴语言学、认知科学等学科成果,以语言哲学和知识论研究著称学界。所著《政治修辞》(How Propaganda Works)一书,被美国出版协会授予2016年哲学类“专业与学术杰出出版奖”(PROSE Award)。活跃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等主流媒体,为社会公正和政治议题发声。


TOP目录

各家推荐

前言


▌0. 导论:宣传带来的问题

宣传是社会上的高特权群体试图控制负特权群体的伎俩。作者从心理学与认识论的角度,阐释这种控制效应起作用的机制。宣传会把不公正的特权合理化,逐渐固化为根深地固、不可动摇的信仰。宣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攫取权力,进而以媒介和学校的形式控制信息流动。


▌1. 政治思想史上的宣传

宣传向自由民主制提出的挑战是:作为自由民主制价值蕞为核心的表达,自由(liberty,通过言论自由实现),是否使得自由民主制从根本上就是不稳定的?


▌2. 对宣传的界定

宣传是那种,以非理性的方式,切断人们应当考虑的选项的言论。宣传比说谎还要恶劣。宣传根本不打算诉诸理性意志,只想统一观点。它绕过了任何意义上的自主决策。


▌3. 自由民主制社会中的宣传

自由民主制国家中的宣传,会被包装成为一种看似可信、直觉上具有吸引力的民主政治理想。自由民主制社会中的一种典型宣传形式,是依赖缺陷意识形态去削弱人们对少数派群体的同理心,使得这些群体成员的观点无法被其他人看见,他们的利益也无法在法律形成过程中被考虑进来。


▌4. 作为控制机制的语言

作者借助语义学与语用学工具,理解群体间从属关系的语言机制。在民主社会中,直白的诋毁总被列在禁用语清单上而不许使用。然而由于刻板印象的存在,有一些词语看似无辜却带有诋毁性质,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这些词语出现在句子里,便会传达成问题的内容,从而会侵蚀人们对特定群体的同理心。


▌5.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信念的主要根源,是我们的社会身份。我们重视自己的社会身份,我们借助意识形态来合理化自己的社会身份。社会实质性的不平等,会导致在民主上成问题的有缺陷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会拒绝理性修正,而煽动家也正是借助这种意识形态才会得逞。


▌6. 政治意识形态

正特权群体将控制主导性叙事,声称他们之所以掌控更多资源,是出于自己的功绩。教育系统和新闻媒体都将成为宣传正特权群体意识形态的工具。而负特权群体并无接受另一种意识形态的机会。负特权群体因为掌控资源较少,始终被社会置于高利害的位置,从而处于认知压迫之中,削弱他们在审议社会财富分配时的话语权。


▌7. 精英意识形态:一个案例

美国公立学校大众教育的目的,完全不是准确报道事实。美国的历史书写旨在传达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单一视角,反映的是高特权群体的视角,而不是女性、非洲裔美国人以及美洲原住民等负特权群体的视角。正如韦伯指出的,在存在大量不平等的社会中,精英阶层能够将其有缺陷的意形态信念传递给负特权群体,以此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机制。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译后记


TOP书摘

▌特权群体的自我正当化


我将指出某些在民主上尤其成问题的意识形态信念。我并不是弟一个指出这些信念在民主上有蕞大的问题的人。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的第五卷第二部分中提出了革命“普遍而主要的原因”。实际上,亚里士多德梳理出了两种原因。弟一种是:“当人们感到自己与那些所得比自己更多的人是平等的,从而产生出对平等的追求。”第二种是:“当人们自认高人一等,而自己的所得并不比他人更多,而是相同甚或还更少,从而产生出的对不平等或优越地位的追求。”亚里士多德指出,上述说辞不过是些“疑似正当的借口”。对于不正当的革命而言,“要么是地位较低者为追求平等而造反”,要么是“平等者为使自己高人一等而造反”。亚里士多德揭示出的关于不正当革命的两个“普遍而主要的原因”,就是我所要讨论的在民主上成问题的、有缺陷的意识形态信念的两个例证。这些便是源自实质不平等条件的、有缺陷的意识形态信念(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意识到的)。本书的论点并不新鲜。


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公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相信:人类天生在本质上就是不平等的。且让我们假定事实如此,并考察缘于某些原因而并不卓越的一群人。结果,这群人便将面临资源匮乏。指导他们一生行为的社会脚本是,一辈子都有温饱之忧。他们不愿意将人生的失败归咎为自己的无能,因为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于是,他们不再将这种命运归咎于自己,而是转而将一生的困窘归结为他们身处其中的资源分配不公的社会。然后,他们便发展出一套有缺陷的意识形态信念:那些发财的人都是非法致富。


假定有这样一个社会,其中富人们都合法致富,那么对那些信奉有缺陷的意识形态信念的人而言,即便他们明知道富人合法致富的证据,他们也还是难于放弃他们那套意识形态信念。例如,即便看到“如果选择得当,每个人实际上都能成功”的证据,那些人还是会认为这种证据不足为信,从而加以否定。放弃这种意识形态信念,会迫使他们承认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自己的挣扎境地也是自己的错。他们因此对统治阶级充满了嫉妒与愤怒的情绪。嫉妒无法辩护,却如此真实。


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所举的例子属于第二种:那些控制社会物质财富的人们的自我正当化。这也属于有缺陷的意识形态,后者的意义我将会予以阐述。我所给出的例子是对明显的社会不公所作的粉饰。现在我们考虑一下南北战争之前美国南方的一个富裕之家,一家人世代居于农场,农场物产丰硕,一家人衣食无忧。这家人占有一大批奴隶,奴隶们要么在农场没日没夜地干活,要么在家中殷勤伺候。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子弟,自幼便期望:奴隶们一日三餐要给他们这家人做饭,打扫屋子,带孩子,还要到种植园去干活,不竭余力地为这家人的生活而效劳,还要为这个家庭的子子孙孙效劳。


我将把这个家庭的意识形态,视作指导这家人社会生活的信念,视作他们借以建构周遭现实的概念。作为他们意识形态构成部分的信念包括:(1)奴隶们要为他们做饭;(2)奴隶们要为他们清扫屋子;(3)奴隶们要下地干活,采集棉花,拿到市场上卖钱,作为这个家庭的收益。这些就是构成这家人意识形态的信念。恰如哈斯兰格所指出的,这些信念“在一定程度上是强化社会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再现”。正是由于他们理所当然地期望他们无需劳动也能吃到饭,他们便不下厨就到餐厅去坐享其成了;正是由于他们期望奴隶们该去清扫屋子,于是他们便根本不做任何家务事,就心安理得地到内室去休息了;正是由于他们相信奴隶们该下地干活,于是他们自己便可以待在室内,而无需锄禾日当午。上述信念就是解释他们日常行为的根据。我至少暂时会把这些信念当作他们的意识形态。


现在,我们对这个特殊之家的意识形态有了一些认识了。我将进而解释,他们的意识形态为什么将会纳入和催生一些信念,而这种信念将会阻碍他们认识身边的社会世界。


这家人世世代代靠奴隶劳动而维持生活,进而发家致富。如果奴隶制是不公正的话,那他们的财富便是不当得利。进而言之,他们的祖辈们,包含他们自己的父母,都是依靠奴隶制基础上的剥削而发财致富的。因此,如果奴隶制存在深刻的不公,那他们的直系祖先便是罪孽深重的恶人。如果奴隶制存在深刻不公,那他们所习以为然的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舒适的贵族生活,便也是不正当的。


人们很难将自己的父母视为邪恶之徒。人们也很难考虑放弃已经享受了一辈子的习以为然的奢华生活。因此,显而易见可以预料的是,拥有种植园的这家人,基于他们那套意识形态会产生如下信念:要保护自身的利益,“奴隶制是不义的制度”这种说法是不可接受的。可以预料,意识形态会使得这家人相信,奴隶们天生懒惰,因此需要通过奴隶制而给奴隶灌输一套他们生而没有的工作伦理。我们还可以预料到的是,奴隶主们所持的那套意识形态使他们相信,奴隶们由于文化习俗以及遗传的缘故而不能自我管理。我们还可以预料,奴隶主们会相信,奴隶们天生倾于暴力行事,时刻威胁他人,因此需要对他们严加惩罚,防止危害社会。还可以预料,出于对奴隶的所有这些信念,奴隶主会相信,奴隶制是公正的,是奴隶的固有本性所要求的。


奴隶主一家人的意识形态,可以被认为是他们所从事的社会实践,再加上指导他们实践行为的信念。这包含他们的关于社会生活的日常期望:房屋清洁、饭菜可口而无需劳作;收入可观而无需流汗;等等。这些期望促使他们将这些期望正当化。他们理所当然地责令奴隶们给他们做饭、打扫屋子、带孩子、在烈日下劳作,因为黑奴们生性懒惰、缺乏自控力,且可能威胁社会。于是,奴隶制不仅有益于社会,还有益于奴隶本人。哲学家克里斯托弗·J.勒布朗(Christopher J. Lebron)将上述期望称作“正当化迷思”(legitimizing myths);“借助这种期望,那些上升阶级便借此赋予自身以积极的社会形象,而将其他人……描述为:他们只配那种低劣的身份。若无正当化迷思,等级制度只不过是社会分层(stratification)。反之,由于有了正当化迷思,优势阶层与劣势阶层之间的等级制便变得根深蒂固,而他们之间的阶级区隔也由规范所强化。”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软精装

页  数:376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5.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