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有诗自唐来 : 唐代诗歌及其有形世界
有诗自唐来 : 唐代诗歌及其有形世界


有诗自唐来 : 唐代诗歌及其有形世界

作  者:[美] 倪健 著

译  者:冯乃希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9月

定  价:79.80

I S B N :9787208172548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文学史论  >  研究与赏析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唐诗研究经久不衰,成果汗牛充栋。倪健著作的**特色在于历史性地还原诗歌的物质存在,并以此启发读者思考“经典”生成的历史过程。诗不再是固定的字符,而是有特定视觉、声音,甚至位于特定地点的“物体”。本书以唐代诗歌的物质生命为核心,梳理“唐诗”复杂交错的口头、书面传播过程,进而揭示中古时代文学缤纷驳杂的文本现实。今天,唐诗以稳定的书面形式存在,并被认为如实反映了诗人的原始意图。但实际上,唐代的诗歌文化基于多变而短暂的手抄写本和口头表演;而我们已几乎无法像唐代人那样体验这些诗歌。倪健在借鉴欧洲中世纪诗歌批评方法的同时,对敦煌文书、野史笔记、文集序跋等各类唐五代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道理:为了进一步了解“唐诗”的生成,我们要关注唐人如何创造、体验和传播诗歌,而挖掘其中的记忆、手抄、读者参与等要素则构成了我们理解这一动态过程的关键。

  我们今天读到的“唐诗”,往往并非唐代诗人写下的原初面貌。 它们的原貌是什么,又是怎样演变而来的?从敦煌写本《秦妇吟》开始,著名汉学家倪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与今日印刷文化乃至数字文化迥然不同的文本世界。我们习以为常的“唐诗”其实是完全不同于“唐代的诗歌”的事物。作者以唐代诗歌写本为例,讲述它们背后不同的、可能的故事。通过使用一系列公认为标准的文献资料,从序言到个人诗歌、文集,再到逸事故事集,作者重构了诗歌生产与流传的物质背景,而正是这些背景铸刻了唐代广阔诗歌世界中那些有形的痕迹。在这里,每一首诗都因其抄写者和吟诵者的差异而变得“独一无二”,而唐诗正是从这样纷繁复杂的抄写文化中一步步向我们走来。本书于2012年荣获列文森图书奖,是海外中国学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几乎成为美国大学里中国古代诗歌研究领域的“书”。

TOP作者简介

  倪健(Christopher M. B. Nugent)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学系博士,现任美国威廉姆斯学院教授。专业研究领域为唐代文学文化、敦煌文书、写本文化。代表作Manifest in Words, Written on Paper荣获2012年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并曾在《通报》(T’oung Pao)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冯乃希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毕业于北京大学、芝加哥大学,2019年获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学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明清文学史、近现代思想史。译作包括《玉山丹池》《有诗自唐来》等。


TOP目录

序/ 宇文所安

译者序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缩略简写

 

总论

第一章 敦煌诗歌写本中的文本变动

 《秦妇吟》写本

 唐代早期的短篇作品: 高适

第二章 文本记忆和识记行为在中古文学文化中的角色

 超凡的记忆

 普通的记忆

 局限性和准确性

 记忆和诗歌流传

第三章 口语性在唐代诗歌文化中的角色

 创作

 传播

第四章 书面创作和传播

 创作

 文本的再生产和变化

第五章 个人文集

 搜集文本

 编辑和复制

 个人文集在唐代文学文化中的角色

 文集和对诗歌的批判性态度

结论

 

附录 《秦妇吟》写本中出现的变体类型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TOP书摘

推荐序(宇文所安)

  很多老师告诉他们的学生: 如果想要更好地理解唐诗, 应该自己学写旧体诗。这也许有其道理, 但我会提出一个不同的建议。把你的手机关掉一个星期( 首先保证你能找到一家还接受现金的超级市场)。拔出电视机的插头。要是你喜欢听音乐, 把耳机收起来一个星期。除非是工作必需, 一个星期别碰电脑。试着手写一切。

  当然, 没有必要欺骗自己: 你的生活还是会被无限的先进技术所包围。我仅仅是建议你下线一周而已。这会不会影响你观看和倾听周遭世界的方式? 还是说只让你体验到一种深刻的失落感和隔绝感?

  技术不能“决定” 一个社会, 但是, 因为我们的生活嵌在技术之中, 技术塑造了我们所经历的世界。唐诗不来自我们的世界。

  当我们读到一首好的唐诗的时候, 我们可能会觉得它和我们很贴近, 就好像我们身在其中一样, 但它是一个从远方来的朋友, 它来自一个我们已经无法触及的世界。在“ 不亦乐乎” 的相聚中, 它以它自己的语言向我们诉说, 有时用的字眼很容易理解, 有时又很奇特, 或者, 是熟悉的字眼, 使用的方式却很陌生。人类作为一个物种, 可以进步, 可以做到古人甚至今人都难以想象的东西, 但唯一无法做到的是回到过去。这也许正是我们喜欢邀请这些远方朋友来到我们之中的原因:一种既贴近又遥远的混合。

  我们想知道它们的旅程。很多学者为这些诗的创作背景提供了丰富的细节。但是, 这些诗是如何来到这里的? 我们可以从一个版本追溯到另一个版本, 有时可以上溯到宋代, 但它们刚离开家时的路程是怎样的? 在唐代, 一个诗人的诗集也许会在其身后得到孝子或挚友的编辑整理, 但如果没有人对之有足够的关怀而进行反复不断的抄写, 则根本无法被保存下来。这和去书店买书或者在网上订购完全不同: 一部书必须被人一遍一遍又一遍地抄写, 才能到达宋代(往往是南宋) 那个被付诸印刷的时刻; 而且, 即使到了那个时刻, 那部从唐代幸存下来的抄本也还是要首先被再次抄写一遍, 然后再雕造印版。所有的抄写活动, 都意味着曾经有人在意这些诗。物质的留存有赖于运气, 也有赖于一个又一个世纪的读者的欣赏与爱好。

  倪健于2012 年荣获列文森图书奖的《有诗自唐来: 唐代诗歌及其有形世界》, 正是一部讲述了唐诗的贴近与距离的著作。它展现给读者的, 是一首诗在一个完全依靠手和笔的世界里所开始的最初的旅程。这本书, 从为抄写文化提供了大量证据的敦煌写本开始, 把唐诗传播的各种不同方面结合在一起,从口传和背诵(包括对记忆之精准误差的讨论), 到题壁和诗板以及其他方式, 再到我们最常想到的媒介———纸, 以丰富的细节、翔实的论述, 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诗歌如何以书写和口头形式来传播, 一部诗集如何生成, 而这整个过程又是如何深刻地镶嵌在社会贸易中。倪健的著作生动而又全面地展现了中古诗歌在帝国中的流通, 及其在这一流通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动。

  倪健还为中国写本文化的研究带来了一个非常宝贵和少见的视角, 那就是他对欧洲抄本研究的实践与理论的熟稔。这样的熟稔, 使他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两种写本传统之间的差异,也因此能够对中国抄本传统的特性产生更为深刻的了解。

  在国际唐代文学研究界里, 《有诗自唐来》是一部重要的著作,它让我们对唐诗文本的源起和流传产生一种鲜活的体认, 也让我们看到, 在唐代, 人们是如何整理、构思和安排知识的。它提醒我们, 唐诗从它的众多源头到今天奇妙地出现在我们的电脑和手机屏幕上, 经历了多么漫长的路程。我们必须记住,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中。

  宇文所安

  2021年4月

  美国马萨诸塞州新城

  (秋水译)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212

版  次:1

加载页面用时:77.6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