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时间的滋味
时间的滋味


时间的滋味

作  者:严锋

出 版 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530680902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随笔/散文  >  中国现当代随笔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时间的滋味》是作者严锋创作的散文随笔集,收录了他近些年创作的近三十篇散文随笔,包括《一碗油豆腐粉丝汤》记录了作者在一九七一年随父亲在上海吃到人生中第一碗油豆腐粉丝汤,第一次被人围观吃饭,第一次感受到成人世界的恶意;《时间的滋味》一文记录了幼时难得品尝到的梅林牌凤尾鱼罐头,虽是掺杂着玻璃渣的废品,但它的美味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无可替代,成为了作者对那段苦难生活的美好记忆;《长安的城与面》记录了作者某年在陕西西安跨年时,由面馆的地址想起了马伯庸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对古时长安的尽力还原,引申探讨了文学作品与城市的关系;《好音》中怀念了邱岳峰、孙道临、向隽殊等著名配音演员以及我国译制片曾经的繁盛;《我的导师贾植芳》描绘了作者的导师——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贾植芳的风骨……


TOP作者简介

严锋,媒介文化研究者、随笔作家,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雕虫缀网录》《感官的盛宴》《飞翔的癖好》《瘾的世纪》《跨媒体的诗学》等,译有《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等。


TOP目录

一碗油豆腐粉丝汤 /001

时间的滋味 /004

我的父亲辛丰年 /010

好音 /030

伟大的杂志 /048

老作文 /067

高考一九八一 /078

电影记忆 /082

好天 /087

我的导师贾植芳 /109

乡村小学爱情 /115

四遇莫言 /126

四见老神仙 /133

哈佛是怎样炼成的 /147

教堂是怎样筑成的 /155

泪是检验文学的唯一标准 /166

长安的城与面 /173

有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都能对付 /180

贫困中的丰富 /186

爱恨梁羽生 /192

在复旦读科幻 /198

另一种穿越 /207

冷热足球心 /216

我与苹果 /221

永远的《银河飞将》 /226


TOP书摘

伟大的杂志

二〇一六年的最后一天晚上,我从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出来,沿着劳动南路向南走。一路车水马龙,火树银花,流光璀璨。走到友谊西路交界的广场,西边是西安计量院大楼,西南是高新电子市场,南面“一品足轩”四个大字灿烂四射。东边“永明岐山臊子面”的招牌金光闪闪。此店东邻西北工业大学,所处位置在唐代叫光德坊,东北隅是京兆府公廨,旁边是慈悲寺。在两者之间,夹着一处不起眼的偏院,本是孙思邈的故宅,在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中,这里是唐代反恐指挥中心“靖安司”的总部。

由于一种奇妙的因缘,好友约我在西安跨年。三天时光,九顿面食,五户人家。作为一个面食的狂热爱好者,一个微博上毫无争议的“面帮帮主”,这次的西安之行,也是一次期待已久的寻面之旅。我惊奇地发现,我去过的每一家面馆,都坐落在马伯庸小说中爆炸性场景的边上。西安是一座伟大的城市,《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神奇的小说。我的目光穿越面汤上蒸腾的热气,穿越现实迷茫的雾霾,穿越盛世的灯火楼台,聚焦于另一个浩渺杳然的时空,书城相映,今昔合一,对两者的感觉都会被提升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

二〇一六年初,我在微博上读到马伯庸还在写作中的《长安十二时辰》的开头几章,一下子体会到从金庸武侠和刘慈欣《三体》以后久违的阅读快乐。不幸的是,从第八章以后,马亲王(“马亲王”是对马伯庸的昵称)突然停更了。在这个网文盛行的年代,好不容易有个可以追的文,断更是一件可怕的事。考虑到亲王曾经有过文章断更后再也没有更新的记录,更是令人忧心。于是我不断在微博上进行催更,然而好像没有什么效果。不久,我遇到一位从事影视制作的老同学,向他热情推荐了《长安十二时辰》,老同学很相信我的眼光,就托我向亲王传话,想购买影视改编权。亲王表示可以谈。最后不知为什么没有谈成,但是在这过程中,亲王把《长安十二时辰》的电子文档传给我,让我先睹为快!于是我成为这桩流产的交易中的最大赢家。

几年时光过去,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已成为口碑神剧,大火了。我看了几集,还是更喜欢原著。从文字到影像的转换中,有些滋味无可挽回地丢失了。哪怕是曹破延这样的小boss,在原作中具有非常强悍的生命力,但这种神采很难视觉化。原作的精华是用文字再现不朽的长安,令人神往,但是变成影视中常见的建筑后就出戏了,那种宏大悠远的感觉就消失了。不是说剧不好,拍得很用心,演得很用心,这是影视这种媒介本身的局限。人物的精气神和历史的韵味,在某种意义上是难以视觉化的,只能通过语言来传达,这是文学的荣光。

王安忆老师说过,她特别喜欢在巴黎的大街小巷漫步,即使是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也有非常熟悉的感觉,因为那是福楼拜写过的圣路易岛,雨果倾心的圣母院,巴尔扎克笔下的蒙马特尔大街。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了故事,那它就是一些砖块、石头和钢筋、水泥。乔伊斯曾经骄傲地宣称,即使都柏林被一把大火烧个精光,也能凭他的《尤利西斯》还原重建。不朽的城市,需要不朽的文学。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的文学,与城市的关系又如何呢?是的,我们也有文以城贵、城以文荣的小说。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老舍的北京,人力车穿过破旧的胡同。我们也会想起王安忆的上海,鸽子飞过迷宫样的弄堂。但是除了少数几位之外,还有多少作家在记录城市的历史,还原城市的地标,为城市的传说添加文学的砖瓦?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背景是广袤的乡村;另一方面,中国文学一直缺少一种忠实还原历史情境的现实主义传统。即使是都市题材,作家更关心的是人物的悲欢离合,却往往对他们活动的环境视而不见。这也难怪,近年来,摩天大楼以“中国速度”拔地而起,但这些速生型的都市森林,也确实不太值得在作家的笔下留下长久的印迹。

当然,我们还有另外一些都市,一些往昔的辉煌,一些遥远的记忆。历史题材在今天大热,多少线上线下作品打着历史的幌子,行宫斗言情之实,说到底不过是霸道总裁邪魅狂狷;“玛丽苏”娇喘逆袭的翻版而已。充斥这些作品的是“坑”,而不是历史的情境。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美术的年轻人,他说想把希腊神话画成漫画。我说这很好,但是需要对希腊的建筑、衣饰、器具下很大的功夫。年轻人说不用那么麻烦,他准备把里面的人物都画成裸体。画成裸体!年轻人啊,这么偷懒真的好吗?

这样说来,我在阅读《长安十二时辰》时的惊喜就很好理解了。这不是《尤利西斯》,但要从这本书来重建长安城,虽不够亦不远矣!这里我要先声明一下,我从“三国”系列起就是马亲王的粉丝。我爱他的情节奇崛,节奏轻快,妙思异想,冷幽恶趣。但是马亲王的三国作品,虽然骨骼清奇,但总觉得少了点肉,不够丰满。这些遗憾,到了《长安十二时辰》可以说大大弥补了。我可以毫不犹豫地断言:《长安十二时辰》是亲王迄今最成熟,最有血肉的作品。

当然,这不是《尤利西斯》,这是一部惊险类型小说。在不剧透的前提下,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唐代鼎盛的开元年间,万民狂欢的上元灯节,有一个摧毁长安的惊天阴谋,只有十二个时辰来阻止它的发生,英雄能够拯救大唐吗?毫无疑问,这不是真实的历史,这是美剧的设定……等一下,我们真能确定在所有可能的平行世界里,没有过这样一个唐代,这样一个危机吗?或者说,读者能够把自己代入这个完全虚构的空间吗?

可以的,可能的,可信的。假如你热爱真实的历史氛围,假如你热爱真实的长安,假如你喜欢建立在逻辑和细节上的脑洞,假如你拥有正常人的情怀,假如你喜欢过山车那样的快感,那么《长安十二时辰》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这里有常见的套路:不可能的任务,无助的绝境,无尽的反转。英雄倒霉、倒霉再倒霉,boss后面有boss,boss后面的boss的后面有boss。这里有故事的嵌套,有中国小说中少有的复调叙事,还有从头到尾把人吊在空中的长程悬念。追车,武打,拷问,解谜,宫斗,谍战,爱情……

还有一个个真真假假的人物。张小敬的悍烈,李泌的冷傲,葛老的阴狠,岑参的憨萌,唐明皇的痴情……包括一些昙花一现的次要人物,也神采各异,生气灌注。比如开篇就出场的反派曹破延,作者写尽了他的冷酷凶残,也毫不吝啬地展示他的机智悍勇。非常的英雄,需要非常的对手,张小敬从一开始面对的就是一些了不起的敌人。这个敌人甚至像张小敬一样,也是一位亡命勇士,有他的末路,他的无奈。最后,我们甚至能看到他身上隐秘的一丝柔软,对他产生些许同情。类型小说能写好人物吗?在高速发展的情节中还来得及刻画性格吗?《长安十二时辰》给出了可喜的答案。

然而,最吸引我的,还是《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长安城本身。毫无疑问,马亲王在复原古代长安的城市地理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在这里,每一个地名都是真实的,每一个位置都是尽可能准确的,每一条路线都是合理的。我们追随英雄的马车,驶过中国古代最繁华的都市,驶过中华文明最令人留恋的时光,体验那华盛到极致背后的危机。这是一次惊心动魄,令人伤感,还能让人有所警醒的历史怀旧之旅。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248

版  次:1

开  本:32开

纸  张:轻型纸

加载页面用时:77.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