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健康人格心理学——有效促进心理健康的9种模型(第二版)
健康人格心理学——有效促进心理健康的9种模型(第二版)


健康人格心理学——有效促进心理健康的9种模型(第二版)

作  者:杨眉

出 版 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定  价:49.00

I S B N :978756383183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心灵疗愈  >  人格心理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健康人格心理学教育的发展情况,然后分别介绍了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埃里克森、弗兰克、帕尔斯、罗杰斯、马斯洛、伯恩等人的健康心理模型;后探讨了中国文化中的健康人格教育资源。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教学的结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很强的现实实践性。本次修订,作者特别补充了西方哲学界自1958年开始至今的有关美德伦理学的提倡和研究,以及积极心理学诞生过程中借鉴美德伦理学及其他人类文明的故事。把这样的指示普及给学生和更多的人,让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这些模型做出新的综合,让大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始自己的人生,这可以少走弯路,多走让人健康成长的捷径。


TOP作者简介

杨眉,女,1955年出生,祖籍四川自贡。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心理学教授,并出任北京大学暑期学校的客座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杨眉教授是中国早认识到心理教育和心理学科普重要性并努力付诸实际的人之一,也是中国早加入志愿者行列的人之一。


TOP目录

第一编历史的回顾与概念的复习

第一章人格与健康人格的研究与教育概况

第一节多学科研究中的人格概念

第二节心理学理论研究中的人格概念

第三节心理学应用研究中的人格概念

第四节人格与性格

第五节对健康人格的研究

第六节美德伦理、优势性格与健康人格

第七节心理健康与健康人格教育

第二编精神分析学派的健康人格观

第二章弗洛伊德的健康人格模型:正视并建设性满足自己的人

第一节弗洛伊德的生平

第二节弗洛伊德的健康人格观

第三节实现健康人格的方法

第三章荣格的健康人格模型:个体化的人

第一节荣格的生平

第二节荣格的健康人格观

第三节实现个体化

第四章阿德勒的健康人格模型:具有社会兴趣的人

第一节阿德勒的生平

第二节阿德勒的健康人格观

第三节健康人格的发展

第五章埃里克森的健康人格模型: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人

第一节埃里克森的生平

第二节埃里克森的健康人格概念

第三节个体社会心理发展阶段说与健康人格的形成

第三编存在—人本主义学派的健康人格观

第六章弗兰克的健康人格模型:寻求生活意义的人

第一节弗兰克的生平

第二节弗兰克的健康人格观

第三节成为健康的人的方法

第七章帕尔斯的健康人格模型:此时此地的人

第一节帕尔斯的生平

第二节帕尔斯的健康人格观

第三节怎样成为此时此地的人

第八章罗杰斯的健康人格模型:充分起作用的人

第一节卡尔·罗杰斯的生平

第二节罗杰斯的健康人格概念

第三节成为充分起作用的人

第九章马斯洛的健康人格模型:自性实现的人

第一节马斯洛的生平

第二节马斯洛的健康人格观

第三节成为自性实现者

第四编中国文化中的健康人格教育资源

□□篇学会慎独:从自律走向自由——人格心理学课

核心特质训练实录之一

第二篇重建底线的教育:在复礼中复兴仁爱之德

第三篇结束语——意义深远的巧合

致谢

附录

附录一:1999年《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结束语

附录二:2004年《健康人格心理学》后记

附录三:《健康人格心理学——有效促进心理健康的9种模式》结束语

主要参考书目


TOP书摘

第二版前言

三十五年只做一件事:从心理学大家的模式中汲取成长资源

我1985年开始做心理学科普,详细情况已经在上一版前言和后记中都写过了,这里不赘述。

这里只交待一下这本书的框架,也算是本书的使用方法吧。

本书框架分作三部分,一是每位心理学大家的生平,二是他们的健康人格观,三是他们提供的有关实现健康人格的方法。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这些心理学大家也一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视角。我所做的是尽可能把他们理论中与普通人有关的内容提炼并整理出来;为了让大家看到他们的理论和他们个人生活的关系,所以也加入了他们的生平;□后就是尽可能发现并提炼出他们提到的操作方法。

□近在读《大概率思维——人生赢家都是概率赢家》。我想,“模式”就是一种大概率。这么多伟大的心理治疗家(只有马斯洛不是治疗家),在治疗心理障碍患者的过程中都发现了有助于人健康发展的规律(模式),而且他们殊途同归,□终的结论有很多重合之处。

不仅如此,这一版中,我还特别补充了西方哲学界自1958年开始至今的有关美德伦理学的提倡和研究,以及积极心理学诞生过程中借鉴美德伦理及其他人类文明的故事。它们都再一次证明人类在有关自身问题的发现上□终都是殊途同归。哲学上的美德伦理,心理学上的健康人格或者是优势性格,本质上都是一回事,从大概率上看,都是个人和社会可以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把这样的知识普及给学生和更多的人,让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这些模式做出新的综合,让大家站在巨人的肩上开始自己的人生,这可以少走多少弯路,多走多少可以让人健康成长的捷径啊。

我很高兴,我从35年前就开始了这项工作,并且仍然满怀激情。我也很庆幸,在做心理学科普的过程中,我拥有无与伦比的幸运。

杨眉□0□0年10月31日于北京滴水斋

序言一:□美的积淀:从人生到人格这是杨宜音女士于□016年为《健康人格心理学》第二版写的序,我很喜欢,因此这版仍然采用。

——读杨眉新作《健康人格心理学》

杨宜音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个人内心的健康成长:30年的焦点

杨眉教授出版了新书《健康人格心理学》。这已经是她的□□0本著作。与有些作者不同,杨眉的著作,主题一直只有一个——人格。这是她30年不变的焦点,也像是她30年栽培的一棵树:她守在种子边,忙忙碌碌,又看着它不断带给她困惑,带给她问题,带给她动力,带给她惊喜和新期望。杨眉也化身为这棵树的一个守护者。

比30年前更早,我就认识杨眉了。没见面之前,我在参与筹备一个全国性的研讨会,那是198□年的下半年。会议刚刚截止征文的时候,心理学前辈卢玉老师递给我一篇论文,是写健康人格的。当时大多关于青少年的研究还局限在思想政治的思路里,以为所有的青少年问题均来自思想政治观念的不正确,极少有人能看到青少年的问题可能有其心理原因,并且可以从人格塑造入手进行化解,甚至以人格的塑造作为路径,为青少年提供一生的心理支持的资源。我看了那篇写在稿纸上的整齐但又匆忙的字,感受到作者渴望表达的热切,就破例接受了。这也是我能有的小小权力——当时我从学校借调到会议筹备组负责论文征集和组织评审。

以后,我们就成了朋友。我们当时都是8□届的毕业生,工作都在经济类高校,又都喜欢心理学。于是,我们一起在北师大心理系旁听,一起逛书店,并且分别选择了社会心理学(我)和临床心理学(杨眉)作为改行发展的方向。

当时改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心理学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很低,要不断说服自己的领导理解心理学这个学科的角度,很是费力。另一方面,当时还是主张服从组织安排,个人只是“东西南北任党搬”的一块砖,个人选择的空间非常小。还好,坚韧的人格和心理学这门学科的特有魅力□终帮助了我们:我考入北师大心理系攻读学位,走了做学术研究的路。杨眉则坚守在大学,排除万难,通过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学科普以及社会服务接近了她的理想。

杨眉从在经济类院校里开设心理学课程开始,至今已有30年。每有心得或需要,她就开始写书,至今已有11本。在学校她教过的学生接近万人,而这些书则□□课堂,走向更多的读者。杨眉著作的特点是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可读性很强,同时又充满激情,极富感染力。记得我1987年偶然在国家图书馆的新书阅览书架上看到一本已经被磨损得皮开肉绽,黑黢黢的书,拿出来一看,竟然是刚出版不久的、她的□□本书——《再塑一个你——个性心理探幽》。可想经过了多少人的手,入了多少人的眼,又给了多少青少年重塑人格的力量。再后来,杨眉在大学课堂上尝试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并且出版了国内□□本集体(团体)心理辅导的著作。此后,又陆续推出了一本接一本的心血之作。可以说,杨眉在一个浮躁的时代默默地积累,自己也践行了对自己人格的重塑。

杨眉看重人格,不如说她看重人格的健康成长。她把人格与人生联系在一起,也就把心理健康和人格心理这两个领域联系在一起,就像嫁接后的新品种,让人有了期待。

人格发展的方向性:积极与健康

人格到底是什么?人格心理学家一般将其定义为一个人区别与他人并且较为稳定的心理系统。所以□初从俄文翻译时,人格也被称为个性,也就是个别性。人格也来自类型学的思路,即把人分成一些相互区别的、独特的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一些特质。比如,自控型的人比较倾向于行为的规划性,交往型的人比较倾向于人际依赖和对他人感受的敏感。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他人,预期他人的行为,也有助于自我认识,让自我走过不成熟的时期。

人格有没有好差之分?人格的发展有没有方向?从杨眉的著述里,我们看到她清晰和坚定的回答:有。那就是积极与健康,积极健康的人格就是好的人格。

经典的人格心理学并不特别在意积极与健康。因为人格的研究重点在于分类,在于区分,在于比较简捷地、快速地加工人格特质方面的信息,而不是一个修身的学问。杨眉则从人格心理学人本主义流派汲取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设定了“自我认识与认识他人,自我悦纳与悦纳他人,自我成长以及与他人共同成长”为心理健康的目标,将自我、人际、发展、健康这些主题有机结合,反复在教学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终有了一个可操作的,强调积极健康方向的人格心理学的新思路。这样的人格心理思想蕴含着作者的价值判断和人文关怀,是人生与人格的合一,因而也可以视为确立人生的人格心理资源。

在第二版《健康人格心理学》的□后部分,有作者增补的中国文化中健康人格方面的内容。读者就更容易体会杨眉将传统文化中思想家的理想人格设计进行与西方人格心理学家的思想进行对比的用心,也可以发现“君子”这样渗透着政治社会文化设计的儒家理想人格本身具有的明确的道德方向性。将健康人格教育与修身联系,就让人格与人生变得密不可分,人格的发展也就是人生的发展。因此,必须有方向。

大师伸出的手:用心酿成人格心理学的人及他们的学说

人格心理学家发展出很多理论来回答,人和人“咋就那么不一样呢”?进而追问这些差别来自哪里?是遗传还是环境?是年幼经历还是长大后的境遇?人格对人有什么影响?是怎样影响的?人自己可以认识自己的人格吗?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人格吗?一系列的问题又催生了许多理论派别的形成。比如很多人都略知一二的经典精神分析学派、后来的新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人格特质学派、认知学派等。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领军人物或曰大师。

杨眉对这些大师思想的加工,是从上述的立场出发的,即找到人格发展的方向,并且通过理解自己、认识自己,积极地接纳自己,让读者自己成长。她选择让大师伸出他们的手,与青少年读者分享他们的思想和经历。这些大师的思想,来自于他们对自身和他人的深刻洞悉和深爱,伴随着他们自己人生的起起伏伏。

本书选择了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埃里克森、弗兰克、帕尔斯、罗杰斯和马斯洛的健康人格观来做讲解,这些大师分别来自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这些大师,例如弗洛伊德、荣格、马斯洛,大名鼎鼎,声名显赫。作者特别从健康人格的角度对他们的学说做了新的整理,并点明要点:

弗洛伊德:正视自己并建设性地满足自己

荣格:做个体化的人

阿德勒:做有社会兴趣的人

埃里克森:建立自我的同一性

弗兰克:寻求生活意义

帕尔斯:活在此时此地

罗杰斯:充分地起作用

马斯洛:实现自身的神性

这8位大师提出的健康人格的要点,集合起来,就是一个相当完整的、成熟的,有动力,明方向,富有意义的人格结构和人生发展的图景。实际上这也是杨眉认为在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可能出现问题和□可能帮助青少年健康积极成长的人格资源,是个人人生成长旅程中的“贵人”。每到危机来临,这些好的心理品质,好的人格就会立即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我们渡过困境。

在这8位大师中,一般心理学专业的人格心理学教科书较少介绍的弗兰克、帕尔斯是杨眉针对教学实践特别选出的。他们的健康人格观念与其他六位的思想有着内在的关联,对于处于青少年这一生命阶段的读者会更有启发。

细读大师们的思想,特别是大师们的人生阅历,可以感受到大师所以是大师,恰恰在于他们践行了自己的人格理念,这些思想也是他们人生的馈赠。当然有些是从痛苦中感悟到的,有些是在解决心理问题时发现和不断印证的。杨眉花在介绍大师人生和介绍大师理论的篇幅几乎相当,可这不仅没有喧宾夺主,反而让大师的思想变得生动、有历史感,让读者读来,就像交识了8位朋友,接受这些大师用心酿成的善意和美好,让读者看到了大师们在人生旅途的行走和思考。

我很希望有更多的年轻朋友打开这本书,也从此走出从人生到人格的成长之路。

□016年于北京

(此文发表于《中华读书报》□016年3月30日,第□0版)

序言二:有灵魂的教科书

这是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陆晓娅女士□016年为我写的书评,我非常喜欢,因此收入这版中。

——杨眉的《健康人格心理学——有效促进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9种模式》读后

陆晓娅

为什么中国的大学老师要写教科书?问这个貌似愚蠢的问题,是因为我心里有一个另类答案:因为老师们需要评职称。这么说不够厚道,但看看那些堆砌资料、缺乏思想、毫无风格的教科书,我就觉得它们其实不是为学生写的,它们是没有灵魂的教科书。

有灵魂的教科书什么样?我想应该既有思想的深度与知识的力度,也有生命的热度吧。除了学术上的严谨、丰厚、适度追踪前沿外,有灵魂的教科书在结构、体例与字里行间,应该渗透着对学习者的关怀,满足学习者求知与成长的深层需要,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毕竟,书是为了人而存在的。

杨眉新修订的《健康人格心理学》,我觉得堪称一本有灵魂的教科书。她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塑造了这本书,又通过书,对中国人健康人格的发展提问与寻路。

杨眉是一个愿意坐冷板凳、下“笨功夫”的人,为了通过修订更准确地阐释不同的人格理论,她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把所有相关原著都重新读了一遍,几乎补充和改写了一半以上内容,这使得这本教科书在理论上变得更加厚实和坚实。

但更让人惊喜的是,在这部教科书中,她让读者不断与“问题”相遇,它们有大学生成长中的种种困惑,也有当下中国的诸多社会问题。当作者用不同的人格理论去解析这些“土里长出来的问题”时,不仅让学习者更能理解理论的价值,也使原本“干巴”的教科书拥有了生机与力量。

我们看到,在马斯洛的“去圣化”理论后,作者对当今中国去圣化现象做了描述和分析;在阐述了埃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后,作者指出许多难以理解的行为背后,是中国社会现状导致的人的“同一性混乱”;从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出发,作者指出我国留守儿童将面临的严重问题:在发展自主性的关键期,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引导和关注,更容易导致羞怯与怀疑,而其行动力或者说是意志品质也较难形成。而在“防御性利他”的阐述后,我们读到了学生的精彩思考:“稍显‘自我’的人比‘无私奉献’的人更适合助人,因为‘无私奉献’的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不懂拒绝别人的请求,另一方面可能是过分追求‘助人不求回报’的道德制高点,反而容易引起求助者的排斥,因为正是这种‘深不见底’的包容和帮助,让人无意识中产生畏惧。当然,助人者本身也是无意识的。”

或许,这本教科书能拥有“问题”意识,是与作者多年的教学模式分不开的。

应该说,现在大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受重视,有很多冠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和教材,内容涵盖大学生发展的诸多主题,比如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生涯设计、亲密关系等。我自己也开设过“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的课,但课时所限,每个专题都只是浅尝辄止,让学生们感觉不过瘾。

一直在教学一线,同时一直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杨眉,不断地在思考和探索,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有后劲?仅有具体的心理调节方法,能不能满足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基于对大学生发展规律及其内在需要的考察和了解,也是基于对心理学学科的理解,她另辟蹊径,从心理学理论教育入手去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个人成长能力,为此发展出了一套5门的系列心理教育课程:“健康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电影文本成长心理学”和“人际沟通分析学”。在教学方法上,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模式:各相关心理学理论介绍+核心人格特质训练+调动学生的自我觉察与教育。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而且让“学习”与“成长”有可能在当下和未来真正地发生。

好的教科书,受益者一定会超出校园的围墙。我相信,杨眉新修订的《健康人格心理学——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9种模式》,对于关心中国社会发展,关心中国人是否能活出尊严、活出意义的人,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说到底,这个社会是由人来改变的,有过太多心理创伤的中国人,让自身的人格健康起来,才可能创造出美好的社会。

(此文原载于《中国青年报》□016年4月5日第8版)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71.2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