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茗花斋杂俎
茗花斋杂俎


茗花斋杂俎

作  者:王星琦

出 版 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定  价:68.00

I S B N :978755063417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文化理论与研究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集。凤凰枝文丛第二辑之一种。共分为四辑。一、远足之什,选作者近年来所写游记和文化随笔20篇;二、夜读零札,为读书笔记,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兼及可 读性;三、故人往事,选追忆前贤的纪实文字5篇;四、序跋摭揖,是为朋友和弟子们著作所写序文,以及作者自己著作序、跋的选辑。书稿笔致灵动,行文不拘一格,既清新耐读, 又有着浓厚的书卷气息和文化意味,读之可跟随作者之笔,或远游世界,或饱读诗书,让人在手不释卷之余,多有收获。

TOP作者简介

王星琦,1945年生,辽宁盖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书法家、元曲研究大家。主要从事元曲及古代文学研究,出版著述多种。

TOP目录

目录


001.序

第一辑.远足之什

003.理想化了的一方净土

007.梦回蓝月亮山谷

011.布尔津情思

017.读书·行路·思悟

020.梨花开未

025.泼翠凝红榴花拆

029.“双明砚”小记并铭

032.秉烛阅沧桑

035.沽美酒罢醉春风

038.春游南太行

043.深山里的小花

048.马六甲散记

056.槟城印象

060.伫立莱茵河畔

065.罗卡角秋思

069.“话语尽,音乐始”

.....——拜谒两个伟大的灵魂

076.德国大学城印象

080.小城故事多

086.里斯本拾趣

第二辑.夜读零札

101.梭罗的魅力

.....——读《梭罗日记》

105.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名字

109.雪夜所思

113.内心话语都是诗

117.抱朴守拙.天真绝俗

.....——读陶小札

127.“精神飞翔的诗人”高启

131.透视“戏说”与“薄写”

138.何处无明月清风

.....——读魏长吉《眼疾患者的心声》

143.书法与文学

148.读《祁彪佳集》

174.读张岱《陶庵梦忆》

第三辑.故人往事

195.追忆吴白

先生一夕谈

202.苏渊雷先生醉墨

208.怀念许淇先生

214.追思老马

221.“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哭臧卫东同学

226.容庚先生印象

233.我与启功先生的一面之缘

240.“井天书庐”琐忆

.....——追思常国武先生

第四辑.序跋摭辑

253.刘金琼《毛泽东诗词格律研究》序

258.陈开多《梦痕集》序

266.贾冀川《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戏剧教育史稿》序

270.陈鸿秀《影视基础教程》序

278.潘小强《藏域探秘摄影散文作品集》序

281.居高声自远.治学标独格

.....——邱世鸿《艺术文化与艺术创造》序

285.秦佳《剧思飞》序

290.周墨兵《墨香楼画集》序

295.万宇《书卷温情》序

300.贾砚农《徐渭书法研究》序

304.张宇声《明遗民诗人张

评传》序

310.《归鸿书法作品集》序

315.《元曲艺术风格研究》后记

319.《元明散曲史论》再版后记

321.《书林驿语》跋

323.后记


TOP书摘


第一辑.远足之什


理想化了的一方净土

反复研读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一个突出且饶有兴味的问题摆在了面前:何以这位小说家要虚构一个神奇美丽的香格里拉?仅仅是着意于风情风物,出于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吗?在滇西北游览过程中,我一面沉浸在雪山牧场以及尚未丧失殆尽的原始意境之中,一面不断思考着希尔顿的命意题旨——他究竟要告诉人们些什么?

小说初版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其时西方的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与卓别林一样,希尔顿流露出对疯狂的技术主义的忧心忡忡。卓别林用他的《摩登时代》《城市之光》等作品,寄寓了一个智者深邃的忧患与焦灼,揶揄、嘲讽中蕴涵着无尽的哀痛与悲悯。希尔顿的思想与卓别林显然有着某种相通之处。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佩劳尔特有句名言:“干蠢事时偷懒是一种伟大的美德。”他是香格里拉的最高喇嘛,他的思想就是香格里拉人制度和秩序的依据。这位1681年生于卢森堡的智者,28岁时进入西藏传教,试图寻找传说中的基督教王国。他偶然到了香格里拉,本想写一本抨击佛教故步自封的书,研究的结果却是他自己进入了静止状态,开始笃信佛教。他98岁开始殚精竭虑地钻研佛经,成为香格里拉德高望重的大喇嘛,直到249岁时去世。小说毕竟是小说,如此高寿近乎神话。在佩劳尔特的意识里,只有透悟了人生真谛的人,长寿才有意义,否则人是不需要活得那么久的。希尔顿通过这个人物,似乎在暗示着或许佛教或东方的智慧可以拯救世界。他写道:“他(佩劳尔特)曾经亲眼目睹过的那些情景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的脑海里:那些强盛的国家不是依靠智慧而是采取疯狂掠夺的手段不断壮大,这一切必将使国家走向毁灭;机械的威力在不断膨胀,已经到了随便一个全副武装的人就足以抵挡整个路易十四军队的地步,他预感到人们将会把大地和海洋都变成人类文明的废墟,然后他们就开始开发太空。”紧接着佩劳尔特又对康威说:“但还不仅仅只是这样,将有一天人类为杀人武器的进步欣喜若狂,人类的一切珍宝将面临巨大的危险,书籍、艺术,所有和谐、美好的事物,两千年来人类珍藏的艺术瑰宝都会在瞬间被彻底毁灭,它们像李维的著作那样散失殆尽,像被英国人洗劫过的北京圆明园那样所有东西都荡然无存。”言外之意是在说,香格里拉可以在理性的人类对抗技术主义和所谓机械文明中做些有益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康威与张先生(香格里拉的总管)的一段对话,也特别耐人寻味:

“这里可不是游客能够经常到达的地方。”张先生说。

康威笑道:“此地是我到过的最偏远的地方。这里的文化蓬勃发展,没有受到外界的污染。”

“你说‘污染’?”

“我所说的污染是那些乐队、影剧院、霓虹灯广告等等东西。你们的抽水马桶非常先进,我认为只有那些真正适用的东西才值得从西方引进。我常想罗马人是幸运的,他们的文明到了能够让他们建造热水浴室却又可以不用受一点机械技术污染的程度。”

这里所说的“污染”,非仅指一般意义上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很大程度上指的是文化层面。未知希尔顿若活在当下,又该是怎样的痛心疾首。康威与张先生还有一段对话特别有味,可见出希尔顿思想深处对东方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蓝月亮山谷,康威的确发现了这里的许多美德——亲切友善,知足常乐,他所了解的行政手段和管理制度都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他对此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可张先生却说:“你知道,我们一向认为良好的管理就是不要管得太多。”

“适度原则”是蓝月亮山谷的一条重要原则。佩劳尔特告诉康威:“适度原则,我们始终在适度地行动。”这个所谓的适度原则大约源于佛家的中道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也有某种相通之处。事实上,希尔顿是在表达一种希望,那就是人类需要和平幸福,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应该适度,并保持一种和谐。佩劳尔特还告诉康威:“你会发现我们既不放纵自己也不禁止欲望。……对于年轻弟子的欲望,山谷里的女人们也乐意用适度的原则来对待她们的贞洁。”总之,小说家构筑了一方理想化的净土,一个令人向往的失乐园。如同普鲁斯特所说:“唯一幸福的岁月是失去的岁月,唯一真实的乐园是失去的乐园。”(《追忆似水年华》)希尔顿写的是一个真实的失乐园。小说的基调是写实的,这是香格里拉与武陵人误入桃花源的根本不同之处。



玉龙雪山


梦回蓝月亮山谷

不止一位朋友对我说过,倘若你没去过香格里拉,一定要去那儿看看,那的确是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于是我下决心三赴云南,这次着实是奔香格里拉而去的。前两次去云南,跑了不少景点,但由于天气和惧怕高原反应等原因,都没能一睹所谓香格里拉的风采。不时翻阅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每每为这位杰出的小说家那神秘莫测的笔调所吸引,心旌摇动,追风逐影,几回在梦中投入蓝月亮山谷(希尔顿虚构的香格里拉部落所在)的怀抱。月亮是蓝色的,大有童话色彩。我曾说云南之美是水彩画风致,而新疆之美则是油画格调。水彩画是湿漉漉的、透明的美。希尔顿并未到过中国,更没有驻足滇西北,他只是在美国科学家约瑟夫·洛克考察滇川藏交界地区的报告和手记基础上,又参考了一些传教士们的有关记载,想象出了一个神秘的香格里拉。真是神差鬼使,近乎不可思议。

我以为,美这东西是说不清楚的。面对自然界的大美,文字往往表现为无力和无奈。美学家可以给出上百种甚至上千种关于美的定义,然而定义毕竟是概念性的。大约每个人都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理会。我的感受是美可能是一种牵挂,一种怦然的心动,甚至是一种无言的、轻微的、淡淡的忧郁和痛楚。有如这次我在香格里拉所看到的鸢尾花,她亭亭玉立在草甸上,既不妩媚,也不烂漫,碧紫透红的花瓣是她的襟袖,鸭黄点金的花蕊是她的冠冕,安详雅致中透出某种沉郁与凄寂。我踞身与其面对良久,终于明白了梵高何以一次次地去画鸢尾花。

大美无言。故我特别厌烦导游的絮聒。希尔顿就极其聪明,他很少写景,即使是不得不描写景物时,他也若即若离,处理得极为简淡。且看:

康威轻易不会触景生情,他惯常不太在意“风景”,尤其是那些由市政当局设置了座椅的著名景区。有一回,有人带他到印度达吉岭附近的老虎岭去看埃菲尔士峰(珠穆朗玛峰)的日出,他却发现这座世界巅峰令他大失所望,而窗外的景色却迥然不同,它夺人心魄。它没有那种刻意作态引人崇敬的架势。那鬼斧神雕般的冰峰蕴含着原始而粗犷的神韵,真是无比壮丽。

这可以视为希尔顿关于自然美的一个精警的原则。在这一点上,我与康威的感受略同。从一定的距离与视角去看玉龙雪山和梅里雪山,你会体会到有种震撼心灵的美,如此的视觉冲击力是难以言传的,差如康威所说的“原始而粗犷的神韵”吧。及待你沿索道乘览车真的到了雪山上,你一定会很失望,甚或有些沮丧,觉得美被解码、被破坏了。其实我们的先贤们深明此理,东坡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这么个理儿,这原本是很浅显的。此番在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我总觉得人造的东西还是太多,属都湖和弥里塘牧场的情况似略好些,而碧塔海为自然溪水瀑布修造了那么多水泥台阶,就大煞风景。

香格里拉归来,多少有些失望。可能是希尔顿的描写先入为主吧。老实说迪庆州中甸县抢先更名为香格里拉,多半是旅游经济的需要,因为香格里拉的名气实在太大了。希尔顿的小说多次被拍成电影,以至希尔顿竟成了世界上数不清的豪华大酒店的招牌。新加坡华侨巨商郭鹤年也将他遍及全球的酒店集团命名为香格里拉。我是泛香格里拉派,觉得滇西北许多地方都颇似香格里拉。这情形有点像我们说大观园。大观园究竟在哪儿?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大观园并非地理意义上的实指,它是一个艺术场景。如果一定要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它在曹雪芹的脑子里。大观园可能以南京的随园为素地,也有苏州园林、扬州园林乃至北京恭王府的影子,但你专指今天的一个地方,明确称它即是大观园就说不通。香格里拉的蓝月亮山谷,大约也只在人们的心里。希尔顿毕竟写的是小说,而不是实录。读读希尔顿的书,梦回蓝月亮山谷,终究是赏心悦目的美事。至于希尔顿虚构世界中的理想色彩,显然具有另一层面上的意义,当容另文去探求了。


TOP 其它信息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146.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