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恋爱中的郁达夫(精装)——深情三部曲
恋爱中的郁达夫(精装)——深情三部曲


恋爱中的郁达夫(精装)——深情三部曲

作  者:赵瑜

出 版 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7月

定  价:59.00

I S B N :9787555911241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文艺体育  >  文学家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郁达夫是民国最为复杂的一个人性标本。他的小说惊世骇俗,他在恋爱婚姻中的表现也一再惊动他的时代且余震不断。这本书把郁达夫的人生遭际、情感经历,以及他的文学创作与人性细节结合在一起来观照,深入呈现一个作家人性的丰富与人格的复杂。作者深入梳理郁达夫的日记、书信,他的创作,以及他与同时代人的交集往来,深度还原郁达夫恋爱婚姻中的幸福欢喜、纠结困顿,他承受的分离之苦、嫉妒之伤与毁家之痛,全面呈现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看到在时代的挤压与人性的弱点夹击之下的郁达夫的真实面容。


《恋爱中的郁达夫》,与《恋爱中的鲁迅》《恋爱中的沈从文》共同组成“深情三部曲”。一个恋爱中的作家,大于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作家。走进这几位文学大师的情感世界,也是走进一段鲜活的民国人文史。

TOP作者简介

赵瑜 1976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散文选刊》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六十七个词》《女导游》等六部,散文集《小忧伤》《情书里的文学史》等十余部。有作品被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制作五期专题节目推荐,入选当网年度文学类图书畅销榜。曾获杜甫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TOP目录

楔子  一个始终在变好的人

上部   三次诞生

第一次诞生:悲剧

第二次诞生:色情狂

第三次诞生:丈夫


中部   恋爱中

初见

相思

怨恨

恋火

波折

订婚

婚姻

移家


下部   毁家纪事

流言

启事

毁家


附录  毁家诗纪

参考书目

TOP书摘

楔子  一个始终在变好的人


时代必然会分配给每一个人一些风,一些尘埃。风大一些,一些人便被风沙眯了眼睛,看不清真相;尘埃多一些,一些事物便也失去了本来的颜色。

还好,总会有一些读书人,能有办法穿过这些风,这些尘埃。这些人之所以不被时代的风吹走,是因为,他们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里,奔走于不同的地方,听不同的风声,自然也被风中的鸟鸣唤醒。

郁达夫比同时代的中国人要幸运的是,二十岁时,他的思想被日本社会里刻意拧大的一些声音给惊醒,关于两性的知识,关于“社会主义”的具体指向,关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等,这所有的信息无秩序地将他的身体凿开了一个缝隙。是的,说缝隙是谨慎的,因为,骨子里,他有一半的思想还停在中国富阳那个小县城里。

这是一九一五年,中华民国刚刚成立不久,他敏感,自卑,好强,且爱国。

他内心里生出两个郁达夫来,他有意让这两个郁达夫互相搏斗。搏斗,交谈,时而也窥探时代的他者。很显然,那样的年纪里,一个淫邪的郁达夫胜出了。那一年某个冬夜,郁达夫找了一个“肥白高壮”的妓女,结束了自己童贞的男儿身。他在自己的自传里,这样写他的感受:“太不值得了!太不值得了!我的理想,我的远志,我的对国家所抱负的热情,现在还有些什么?还有些什么呢?”

两个感叹号,两个问号。郁达夫的二十岁开始了。

他有些自我挣扎,觉得那一夜之后,他不再是他了,是谁呢?是一个被陌生人占据了的郁达夫。他当时是这样想的:“沉,索性沉到底罢!不入地狱,哪见佛性,人生原是一个复杂的迷宫。”

这是他对自己的一种安慰或者说逃避。


六年后,一九二一年,二十六岁的郁达夫创作了他的成名作《沉沦》,以自叙传的方式,将一个年轻人的性苦闷、孤独感与家国爱恨联系在了一起。几乎在第一时间点燃了中国的年轻人。学者许子东研究郁达夫经年,他曾经总结小说《沉沦》为什么会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因为自从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的年轻人关心的话题由原来的反抗帝制转移到了“民族主义、个体解放”,其中“个体解放”便包括对旧式婚姻的反抗,对个人身体自由的期待。这篇小说里布满了民族主义的话题,还有大胆而露骨的性描写。最重要的是,郁达夫的性描写,并不止于性描写本身,而是有反思意识地来表达性压抑对一个异乡人的压迫。

小说《沉沦》里,堆放着郁达夫二十一岁时的一些情绪。在小说里,郁达夫引用了一段日记,是这样描述他的二十一岁的:“槁木的二十一岁!死灰的二十一岁!我真还不如变了矿物质的好,我大约没有开花的日子了。”

当然,这段引用中,最著名的是他对爱情的渴望:“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个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肠!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从同情而来的爱情!我所要求的是爱情!”

全是感叹号,郁达夫是一个感叹号爱好者,或者说,他对他的人生有太多的感叹。

二十二岁,郁达夫并没有迎来他所要的爱情,母亲像给他订外卖一样,给他订了一份婚姻。女方比他小一岁,叫孙荃,懂诗文,模样也不坏,宜室宜家。

郁达夫是一个内心需求额度很大的人,他的孤独感远远大于他所处的时代。如果郁达夫生活在一个更为开放的时代,那么,郁达夫内心的饥饿感会少一些。然而,他会因为幸福的增多而变得平庸。

可以说,郁达夫内心里的欲望塑造了他。

一九二三年十月,郁达夫从上海坐船,去北京大学教书,在船上,给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写信,他写到了自己的心绪:“天色暗下来了,我想起了家中在楼头凝望我的女人,我想起了乳母怀中在那里咿唔学语的孩子,我更想起了几位比我们还更苦的朋友,啊,啊,大海的波涛,你若能这样的把我吞噬了下去,倒好省却我的一番苦恼。我愿意化成一堆春雪,躺在五月的阳光里,我愿意代替了落花,陷入污泥深处去,我愿意背负了天下青年男女肺痨恶疾,就在此处消灭了我的残生。”

因为上船的时候发生了两件不愉快的事情。一件是,海关的外国检查员看他不顺眼,非要检查他的行李箱,结果在他所带的书中,找到了一册列宁的著作,没收了。还有一件是,上船前,他被卖票口那里的售票员欺诈了,用头等舱的价格,买了一张二等舱的票。

他很生气,自然与那个外国人争吵了几句。这种坏情绪一直到写信的时候还没有散尽。尽管有这样的坏情绪,然而,他想到比他和郭沫若、成仿吾几个人还要苦的人,仍然挣扎在生活的底层,他便也在书信里大度起来,甚至,还生出一种牺牲自己以成全别人的宽阔感。

在船上喜欢写信的人有很多,鲁迅在船上给许广平写情书,徐志摩在船上给陆小曼写情书,沈从文更不必说,他在船上写给张兆和的情书几乎将冬天都赶走了。

郁达夫在船上,给郭沫若等人写了四封信,合在一起,起名叫作《海上通信》,发表于一九二三年十月二十日的《创造周报》上。

十月六日,船还没有到烟台,郁达夫在船上做了一个春梦,又看完了日本作家佐藤春夫的小说《被剪的花儿》。在日本的小说家中,郁达夫最喜欢佐藤春夫。这篇新作中,主人公失恋的细节让郁达夫看得入迷。他很喜欢佐藤春夫这样将自己的精神和生活经验融入创作中的写作方式。他自己也正是这样做的。

郁达夫在创造社的朋友何畏,有一次对他说:“达夫!你在中国的地位,同佐藤春夫在日本的地位一样。但是日本能了解佐藤春夫的清洁高傲,中国人却不能了解你,所以你想以作家立身是办不到的。”

郁达夫在书信里,谦虚地说,自己连佐藤春夫的肩背都还没有看到呢。他的确是崇拜佐藤春夫的。

早在一九二〇年,郁达夫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读经济系的时候,就开始学写小说。是田汉带他认识了日本风头正劲的作家佐藤春夫,于是,一有时间,他便去拜访他。

可以说,郁达夫从旧体诗的写作,转向私小说的写作,有相当一部分原因与他读佐藤春夫的小说有关。他每每在佐藤春夫的小说里发现自己,佐藤春夫的小说里,那些羞耻的想法是他的,人物面临的孤独感也是他的。

似乎是从佐藤春夫的写作里得到了某种启发,郁达夫由一个诗人转身变成了小说家,并写出了一系列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

他的一些小说《沉沦》《茫茫夜》《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有着浓烈的自我书写意味,而这种将自己内心里的卑劣与现实生活中的窘迫一起抛给读者的“暴露写作”,在短时间内便引发了争议。尤其是郁达夫的性描写,更是点燃了那个时代的一些禁忌。

郁达夫不得不向周作人写信求助。也就是说,郁达夫的性描写,在中国的遭遇更多的是嘲讽、打压,甚至敌视。正由于此,才有了何畏对郁达夫所说的“中国人却不能了解你”。

然而,虽然读者不了解郁达夫,但是,郁达夫的这种打破中国传统写作僵局的书写方式,还是很快给他带来了名声。这个名声有褒有贬,但是,他成为一个新时代关注的作家。这是毫无争议的。

郁达夫的自卑和自尊心,本来是一堵墙,将他束缚在一些很狭窄的民族主义或者很虚荣的文学创作的具体事情上。然而,是他所处的时代打开了他。

他个人的家庭,他的孩子的死,以及他的女人的忍耐力,这所有一切生活,都是让他改变的部分原因。

他由一开始的才子气,变得渐渐有了人间烟火的味道。

多年以后,一个曾经听过他课的学生——张白山,写回忆郁达夫的文字,写到过郁达夫对自己文章的评价,那是郁达夫在福州工作期间,张白山在郁达夫的单身宿舍里,听郁达夫说:“我写的东西能够流传下去的恐怕只有《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二三篇。”张白山补充说:“《沉沦》的影响可大,那是向黑暗的封建大院子投进了一颗炸弹,它是一篇好作品。”郁达夫摇摇头对张白山说:“那是在日本当学生时写的,比较幼稚。”

这虽然是一个人的转述,然而,透露出郁达夫在后期对自己的反思。


郁达夫一生痴迷于男女关系,但他也被女性所教育。从《沉沦》到《迷羊》,从《春风沉醉的晚上》,到《她是一个弱女子》。这些小说标题的变化,几乎也见证了郁达夫内心生活的变化。他的清醒且克制的时光,便是和王映霞恋爱、结婚以后的时光。

那十二年,是郁达夫人生的黄金时代。

刚刚和王映霞建立恋爱关系的时候,郁达夫还是一个沉沦中的无聊的中年,吸食鸦片,赌博,试图和一个寡妇勾搭,甚至惯常就去妓院过夜。作为一个作家,他的私德算不上好。如果苛刻一些,他几乎是个渣男。

然而,“渣”这样的字眼,其实充满了道德的审判感。这也正是郁达夫所担心的。所以,他很聪明地在自己的作品里首先审判了这种欲望。

至于在现实生活中,郁达夫的确正被自己的作品教育,他的作品出版发表之后,不论是被赞美也好,还是被批评也好,这些反馈,其实也是塑造他的一部分内容。

郁达夫的成长是明显的,一开始他的关注点就是个人那点儿事。什么事情呢?生存,欲望,以及尊严。生存方面,是觉得他活得很贫穷;欲望呢,则是觉得没有人爱他;而尊严呢,是因为他一个人漂泊在日本却不被尊重。


书摘2


每每在被外面的世界抛弃的时候,郁达夫才会想起北京的孙荃。他觉得自己真是一个混蛋啊,对不起孙荃。北京的龙儿和熊儿,一个月了,他没有时间想他们。而且,孙荃的信就在桌子上,他也还没有回复。在那天的日记里,他又开始他最为擅长的忏悔:“啊啊,到头来,终究只好回到自家的破烂的老巢里去。这时候荃君若在上海,我想跑过去寻她出来,紧紧地抱着痛哭一阵。我要向她忏悔,我要求她饶赦,我要她能够接受我这一刻时候的我的纯洁的真情。”

好可惜,这纯洁的真情,保质期太短,有时候,一个晚上便烟消云散了。

这一天在日记里除了向孙荃忏悔之外,还发誓说以后好好干工作来代替喝酒和想念女人。

说完后的第二天,便到了妓院里,找了一个老妓一起喝酒,并一起去吸了鸦片。

二月九日傍晚时分,一回到住处便收到了王映霞的回信,他满是期待地打开信,满是悲伤地合上了。竟然是一封责怪他的信,说他这次想要去杭州的动机是不应该有的,大概的意思是说,我们的关系还没有到那一个地步。

郁达夫难过极了,在日记里这样生气:“我马上写了一封回信,述说了一遍我的失望和悲哀,也和她长别了,并告诉她想去法国的巴黎,葬送我这断肠的身世。啊啊,女人终究是下等动物,她们只晓得要金钱,要虚空的荣誉,我以后想和异性断绝交际了。巴黎去,到巴黎去吧!”

日记里如此决绝地发誓不再理会王映霞,书信里却百般地讨好,希望能继续来往下去。二月十日的信里郁达夫这样向王映霞表白:“中国人不晓得人生的真趣,所以大家以为像我这样的人,就没有写信给你的资格。其实我的地位,我的家庭,和我的事业,在我眼里,便半分钱也不值。假如你能理解我,接受我,则我现在就是生命也可以牺牲,还要说什么地位,什么家庭?现在我已经知道了,知道你的真意了。人生无不散的筵席,我且留此一粒苦种,聊作他年的回忆吧!你大约不晓得我这几礼拜来的苦闷。我现在正在准备,准备到法国去度我的残生。王女士,我们以后,不晓得还有见面的机会没有?”在这封信的下面,郁达夫又补充了一句:“你说我这一回去杭州的动机是不应该,我真失望极了,伤心极了。”

十日的信发出了以后,午后细想了一下,觉得情绪是不是太浓了一些,而且为什么要说得那么绝对,同意分开呢?

所以,又写了一封信,解释了一下,为什么当初在书信里说要去,最后没有去杭州看她。因为一直没有收到她的信。

又想到之前孙百刚他们一直在说一些他的坏话,所以,向王映霞表达,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能相互理解。

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解释他的身体的病,是没有问题的,问王映霞,难道是担心他的病吗?

最重要的一条表白是用英语说的,大意是,他在这世上活了三十年,第一次产生只想和一个人一起在爱情的河里同船共渡,可是,竟然遭遇到了拒绝,所以,觉得王映霞真是狠心。


二月十一日,创造社的事情越来越多了。

而这一天晚上,他接到了王映霞的回信,是明确地拒绝了。这一下,仿佛他之前信里所使用的所有的誓言都成了他更加孤独和无助的证据。所以,他又在日记里哭了。

甚至还计划在晚上的时候大醉一场,从此告别烟酒和女人。

然而喝醉了酒的人,更加脆弱。所以,半夜回来,又哭着给王映霞写了一封信。在日记里他又一次怨恨王映霞:“我不知道这一回究竟犯了什么病,对于她会这样的依依难舍,我真下泪了,哭了,哭了一个痛快。我希望她明天再有信来,后天再有信来。我还是在梦想着我和她两人恋爱的成功!”

爱一个人,可能就一定会成为郁达夫吧,不论在日记里发过多少回誓,但是,只要对方有一句话过来,便会立即忘掉对她的怨恨。

至少在读郁达夫的日记的时候,觉得他是一个内心非常丰富的人,他不但可以爱孙荃,爱徐之音,爱王映霞,而且,他配得上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它的局限。所以,一个有爱的郁达夫,注定会被同时代的人,包括今天的人诟病,认为他违背了一定的道德。而对于一个爱着的人来说,最无能为力的,不是别人的标准,而是自己的心。

TOP 其它信息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75.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