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2020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探索迈向碳中和之路
2020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探索迈向碳中和之路


2020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探索迈向碳中和之路

作  者: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定  价:168.00

I S B N :978703068798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报告聚焦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及碳中和路线图,研判我国面临的内外部机遇和挑战,提出中长期低碳转型的总体思路、基本路径和主要措施,对有序实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生产、消费、贸易、管理等变革,特别是经济体系转变、能源革命、低碳交通转型、零碳技术创新、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及全球气候合作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系统评估了实现碳中和目标对能源、经济和排放的影响,据此提出保障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法治轨道与政策制度体系,为落实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承诺、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与实现具有韧性和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以及编制与落实“十四五”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TOP目录

目录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i
前言 xi
首字母缩略词 xv
报告摘要 xxi
第一部分 探索迈向碳中和之路
第一章 新气候目标导向下的中长期低碳转型总体思路 3
一、新气候目标提出的背景 3
二、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
三、我国中长期绿色低碳转型的总体思路 17
第二章 构建迈向碳中和的低碳发展政策体系 25
一、我国低碳发展政策体系的历史演进 25
二、我国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势判断 38
三、碳中和目标下完善我国低碳发展政策体系的建议 40
第三章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47
一、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转型的战略取向 47
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转型与碳中和目标 51
三、推动经济体系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转型的对策建议 59
第四章 有序退煤的路线图及重点领域对策 68
一、退煤对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意义 68
二、电力部门有序降低煤电比例的挑战及对策 70
三、我国钢铁行业实现有序退煤的挑战与政策 74
四、工业与民用散煤的退出 80
五、中国海外煤电投资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83
第五章 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与低碳转型 90
一、 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现状 90
二、交通运输低碳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98
三、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情景分析 102
四、交通运输领域低碳转型的政策建议 113
第六章 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汽车产业转型路径 120
一、我国汽车产业碳排放现状及构成 120
二、我国汽车产业实施节能减排的进展 126
三、国外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战略与实践 131
四、我国汽车产业实现碳中和的总体思路 138
五、推动汽车产业实现碳中和的对策建议 139
第七章 推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145
一、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内涵和边界 145
二、NbS与应对气候变化 148
三、NbS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进展 157
四、NbS贡献碳中和目标的对策建议 167
第八章 完善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的治理体系 173
一、当前及未来全球气候适应治理的焦点分析 173
二、气候适应治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176
三、我国气候适应治理的现状、不足与机遇 181
四、完善我国气候适应治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186
第九章 加快建设气候投融资体系 190
一、气候投融资对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重要性 190
二、我国气候投融资体系的现状分析 195
三、新气候变化目标下我国气候投融资面临的问题 203
四、加快建设我国气候投融资体系的对策建议 206
第十章 新形势下的绿色复苏与低碳转型国际合作 213
一、国际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213
二、绿色复苏与低碳转型国际合作的新形势 217
三、重点国家和地区绿色低碳合作的现状和趋势 220
四、推动绿色复苏与低碳转型国际合作的思路和对策 231
第二部分 方法、影响和比较分
第十一章 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能源、经济和排放影响 237
一、研究方法 238
二、模拟结果 241
三、主要发现和建议 268
第十二章 中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等相关指标的国际比较分析 273
一、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提出的国际背景 273
二、中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可能实现路径 276
三、中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等相关指标的世界地位 278
四、中国能源消费相关指标国际比较 288
五、中国CO2排放相关指标国际比较 297
六、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指标国际比较 309
七、中国低碳转型演化阶段国际比较 315
CONTENS
Strengt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Provide Strategic Support for China′s Development i
Preface xi
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 xv
Executive Summary xxi
Part One.Exploring Pathways towards Carbon Neutrality
Chapter 1 Carbon Neutrality-oriented Approach to Mid-and Long-Term Low-Carbon Transition 3
1. Background of New Climate Goals 3
2.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Achieving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11
3. General Approach of Mid- and Long-term Green and Low-carbon Transition 17
Chapter 2 Building a Policy System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towards Carbon Neutrality 25
1.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Policy System 25
2. Main Problems and Assessment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Policy System 38
3. Recommendations on Improving Low-carbon Development Policy System for Carbon Neutrality 40
Chapter 3 Enhancing an Economic System of Green,Low-carbon and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47
1. 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Economic Transition in New Century 47
2. Transition of Economic System towards Green,Low-Carbon and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for Carbon Neutrality 51
3. Recommendations on Enhancing Economic Transition with Green,Low-Carbon and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59
Chapter 4 Roadmap of Phasing out Coal orderly and Countermeasures in Key Areas 68
1. Signi.cance of Coal Phase-out for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68
2. Challenges of Phasing out Coal orderly and Countermeasures in Power Sector 70
3.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hasing out Coal orderly in Steel Sector 74
4. Coal Phase-out in Industrial and Civil Areas 80
5. Problems of China′s Overseas Coal Power Investment and Suggestions 83
Chapter 5 Carbon Emissions Peak and Low-carbon Transition in Transportation Sector 90
1. Current Status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Transportation Sector 90
2. Ke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Transportation Sector 98
3. Scenario Analysis of Peaking Carbon Emissions in Transportation Sector 102
4. Recommendations on Low-carbon Transition in Transportation Sector 113
Chapter 6 Roadmap of Automobile Industry towards Carbon Neutrality 120
1. Current Status and Composi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in Automobile Industry 120
2. Recent Progress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Automobile Industry 126
3. Low-carb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of Foreign Auto Industry 131
4. General Approach to Carbon Neutrality in Automobile Industry 138
5. Suggestions to Promote Carbon Neutrality in Automobile Industry 139
Chapter 7 Promote the Nature-based Solutions 145
1. Connotation and Boundary 145
2. NbS and Combating Climate Change 148
3. Policy Progress of NbS in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157
4. Recommendations on Employing NbS for Carbon Neutrality 167
Chapter 8 Improving the Governance of Climate Adaptation 173
1. Focus Analysis of Improvement of Global Climate Adaptation Governance 173
2.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Climate Adaptation Governance 176
3. Status,Gaps and Opportunities on Climate Adaptation Governance 181
4. Suggestions to Improve Climate Adaptation Governance in China 186
Chapter 9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limat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

TOP书摘

第一部 分探索迈向碳中和之路
  第一章 新气候目标导向下的中长期低碳转型总体思路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明确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的确定进一步向全世界展现了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的积极立场和有力行动,顺应了全球疫后实现绿色高质量复苏和低碳转型的新取向。
  无论如何,为了实现习近平主席对国际所做的承诺并争取做得更好,中国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要把应对气候变化的近、中、远期目标与经济社会环境目标相融合,建立目标导向和引领机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优先序,在各领域有序推进全面绿色转型和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
  一、新气候目标提出的背景
  (一)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未来全球经济社会的重要发展方向
  1.全球碳中和的紧迫性
  2019年,气候紧急状态(climate emergency)一词入选了牛津字典的年度词汇。同年9月23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气候行动峰会上指出,应对气候紧急状态是为我们的生命而战;2020年12月12日,他在纪念《巴黎协定》达成五周年的气候雄心峰会上致辞时,更呼吁每一个国家宣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有太多的证据表明,目前我们所采取的努力远不能满足《巴黎协定》提出的目标要求,所以联合国秘书长同时宣布,2021年联合国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一个真正的全球世纪中叶碳中和联盟(Guterres,2020)。
  2015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COP21)上,各缔约方一致通过了《巴黎协定》,该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了安排,其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2015年10月1日前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目标进行了评估(共146个国家,占全球排放大约90%),发现虽然各国提交的NDCs能体现减排决心,但是并不能满足2℃目标甚至还有很大差距(UNEP,2015)。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19年的排放差距报告中指出,如果仅仅兑现《巴黎协定》当前的气候承诺,21世纪末全球气温仍有可能上升3.2℃,而如今气温已经升高超过1.1℃(UNEP,2019)。为了对标《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这就要求各国在2020年更新NDCs目标时做出更加严格的减排承诺。
  自《巴黎协定》提出2℃温控目标以来,国际减排形势愈发严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1.5℃的特别报告中也提及,虽然1.5℃的升温幅度仍会产生气候影响,但与更高幅度的全球变暖水平相比,这一水平产生的破坏力较小(IPCC,2018)。研究认为,要想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以内,全球必须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量迅速降至250亿吨CO2当量,而现在面临的挑战在于,根据当前《巴黎协定》的减排承诺,全球截至2030年的碳排放量预计为560亿吨CO2当量,几乎是目标水平的2倍(UNEP,2019)。
  2.国际上的努力
  根据2018年IPCC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全球只有在2050年左右实现人为CO2净零排放才能实现1.5℃温控目标。截至2020年12月,国际上已经或准备提出碳中和目标的国家有126个aa 包括美国(已口头承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
  (Energy and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2020),覆盖全球GDP的75%、总人口的53%、碳排放的63%。其中,苏里南和不丹已经实现了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有25个国家以纳入国家法律(或拟议立法)、政策宣示等形式,明确提出了各自的碳中和目标,包括世界前十大排放国的中国、日本、德国、加拿大、英国和韩国;还有99个国家以口头承诺的方式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但未给出目标的详细信息。126个国家中,有28个国家的碳中和目标覆盖全部温室气体,有29个国家提出了明确的中期目标。
  目前,欧洲国家的碳中和及减排承诺总体上领先于世界。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中,除了波兰以外均已经或准备提出碳中和目标,而上述已经正式声明碳中和目标的25个国家中便有11个来自欧盟。2020年9月17日,欧盟委员会宣布,计划提高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从在1990年水平上降低40%提高到至少55%(EC,2020);12月11日,欧盟27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峰会上,就更高的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决定到2030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要比1990年至少降低55%,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而且,德国、西班牙等10个欧盟成员国都已明确碳中和的对象为全部温室气体(即温室气体中和,匈牙利尚不明朗),法国、瑞典、匈牙利和丹麦已经对该目标立法。在欧盟这些声明的国家中,瑞典、奥地利和芬兰提出了比2050年更加雄心勃勃的中和年限,分别是2045年、2040年和2035年。值得注意的是,冰岛虽然不是欧盟国家,但它2040年实现温室气体中和的目标也体现出了其减排决心。
  英国虽然脱离了欧盟,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其与欧盟一致的碳中和目标:英国已经对实现2050年温室气体中和的目标立法,并且包含了中期目标(Energy and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2020)。日本在2020年10月26日也提出将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但是否包含全部温室气体以及是否包含中期目标尚不明朗。韩国虽然正在对其2050年碳中和目标立法,但包含的温室气体类型以及是否包含中期过渡目标也仍未可知。
  在99个以口头承诺方式提出碳中和目标的国家中,除了乌拉圭拟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外,其余各国均计划于2050年达到碳中和。由于各国的相关规划尚在制定中,因此绝大部分国家碳中和目标的温室气体覆盖范围以及中期过渡目标均不明朗。美国总统拜登承诺将气候变化作为施政的基础性纲领,并提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但如果美国重回《巴黎协定》,其NDCs可能要到2021年才会出台,进一步的政策行动仍有待观察。而意大利、阿根廷与荷兰虽然尚未正式声明,但是这几个较大的经济体均计划于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中和并给出了各自的中期目标(表1.1)。
  表1.1 已明确提出或已达到碳中和目标的国家及其承诺方式
  注:来源于Energy and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发布的Net Zero Tracker。数据截止到2020年12月
  3.我国的承诺
  中国一直是全球气候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强有力拥护者。我国于2015年6月提交的NDCs目标中,有四个指标已经全部达到甚至超过2020年的预期,如单位GDP CO2排放量在2018年就比2005年下降了45.8%,提前超过了2020年计划的减少40%—45%的目标。面对全球提高力度和更新NDCs目标的诉求越来越强,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下作出战略决策,习近平主席于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时,做出中国提升减排力度的承诺,即中国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无疑体现了大国担当和为实现《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做出更大贡献的决心,同时也有力地提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42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8.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