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重访青年马克思 :历史、理论与文本
重访青年马克思 :历史、理论与文本


重访青年马克思 :历史、理论与文本

作  者:周嘉昕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定  价:56.00

I S B N :978721425959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政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青年马克思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的一个经典问题。青年马克思的形象建构,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焦点,事关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理论阐释。本书在回顾青年马克思研究的思想史历程的基础上,从文本和历史的细节着手,尝试阐明马克思走向唯物史观的探索历程,进而探讨青年马克思问题的理论效应和时代价值。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的阶段性划分、马克思早期文本的理论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概念范畴的辨析,本书提供了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思考。

TOP作者简介

周嘉昕,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出版《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等著作多部,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

TOP目录

目录


导论

第一章“青年马克思”的发现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道路回顾”


一、 出版物、修订版、遗留稿、译文版:文本传播中的马克思形象建构


二、 马克思的自白


三、 恩格斯与“青年马克思”


四、 在《神圣家族》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之间


第二节“到达芬兰车站”


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二、 梁赞诺夫与“马克思研究”


三、 “马克思和恩格斯文献遗产研究的最新进展”


第三节两个“青年马克思”


一、 战斗唯物主义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二、 “马克思的第二次降世”


三、 从“保卫马克思”到“读《资本论》”

第二章“探索者道路的最初探索”


第一节法、自我意识与辩证法:重访马克思的“黑格尔转向”


一、 “把我诱入敌人的怀抱”


二、 “自我意识”与辩证法


三、 自我意识与国家:重述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第二节私有财产、国家与主谓颠倒


一、 下流的唯物主义与私有财产


二、 主谓颠倒与人本主义唯物主义


三、 市民社会、异化与无产阶级


第三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青年马克思”文本群


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学术语境


二、 《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进程


三、 从异化劳动到黑格尔辩证法批判


四、 在何种意义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发源地?

第三章“走向历史的深处”


第一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实践的唯物主义”


一、 《马克思论费尔巴哈》与“唯物主义”传统的建构


二、 一个“实践唯物主义”的文献“孤证”


三、 今天该如何使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第二节《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唯物主义历史观


一、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独立的著作吗?


二、 “现实的人道主义”争论: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决裂


三、 作为“总的结果”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第三节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范畴的批判


一、 “现实的抽象”与“科学辩证法”


二、 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三、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四、 阶级对抗、劳动的生产费用与“唯物主义的抽象”

第四章“青年马克思”的理论效应


第一节回到“青年马克思”:模式、历史与路径


一、 “青年马克思”的五大解读模式:一个再思考


二、 “青年马克思”研究的五个阶段


三、 理论范式、思想语境、问题意识:回到“青年马克思”


第二节“青年马克思”与“市民社会”


一、 “市民社会”:术语背后的历史与逻辑


二、 从私有财产到生产方式


三、 “青年马克思”、“市民社会”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三节“青年马克思”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从“青年马克思”的两部“著作”谈起


二、 MEGA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 MEGA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自觉


四、 全面深化MEGA研究的路径思考


结束语青年马克思唯物主义转变的思想历程与时代意义


一、 从青年马克思问题到唯物主义转变:回顾与展望


二、 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


三、 唯物主义转变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时代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TOP书摘

马克思的自白


    马克思对于自己的“青年时期”并不是特别关注,在既有的马克思理论文本中,我们只能读到为数不多的马克思对自己早期理论探索过程的回顾性说明,而这些说明大多又是同特定理论文本的方法论阐释结合在一起的。因此,马克思对于自己“青年时期”的“自白”,更多是属于第一类文本,即马克思在世时公开出版的著作。在这个意义上,这样一些“自白”本身所具有的特定理论指向就是值得我们认真关注的问题。概而言之,马克思的“道路回顾”主要集中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和《〈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1873)。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回顾说:

    我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我只是把它排在哲学和历史之次当作辅助学科来研究。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茵报》的编辑,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当时的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就摩泽尔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官方论战,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另一方面,在善良的“前进”愿望大大超过实际知识的当时,在《莱茵报》上可以听到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带着微弱哲学色彩的回声。我曾表示反对这种肤浅言论,但是同时在和奥格斯堡《总汇报》的一次争论中坦率承认,我以往的研究还不容许我对法兰西思潮的内容本身妄加评判。我倒非常乐意利用《莱茵报》发行人以为把报纸的态度放温和些就可以使那已经落在该报头上的死刑判决撤销的幻想,以便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


    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这部著作的导言曾发表在1844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上。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我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后来因基佐先生下令驱逐移居布鲁塞尔,在那里继续进行研究。……


    ……当1845年春他(恩格斯——引者注)也住在布鲁塞尔时,我们决定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这个心愿是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在我们当时从这方面或那方面向公众表达我们见解的各种著作中,我只提出恩格斯与我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和我自己发表的《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我们见解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在我的1847年出版的为反对蒲鲁东而写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中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虽然只是论战性的概述。我用德文写的关于《雇佣劳动》一书,汇集了我在布鲁塞尔德意志工人协会上对于这个问题的讲演,这本书的印刷由于二月革命和我因此被迫离开比利时而中断。


    1848年和1849年《新莱茵报》的出版以及随后发生的一些事变,打断了我的经济研究工作,到1850年我在伦敦才能重新进行这一工作。

    如果说马克思这一研究政治经济学经过的“道路回顾”,主要是在引导《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读者“下定决心,从个别上升到一般”,那么,在著名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文中,马克思则在阐释自己的辩证方法时提道:

    在将近30年以前(1843—1845),当黑格尔辩证法还很流行的时候,我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但是正当我写《资本论》第一卷时(1863—1867),今天在德国知识界发号施令的、愤懑的、自负的、平庸的模仿者们,却已高兴地像莱辛时代大胆的莫泽斯?门德尔松对待斯宾诺莎那样对待黑格尔,即把他当作一条“死狗”了。

    由此可知,马克思对于自己青年时期探索道路的回顾,主要是在阐述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过程的意义上展开的。或者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中有关“指导……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即唯物主义历史观,首先是在说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一般方法及其总体结论的意义上被提出来的。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58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130.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