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近看西安兵谏(修订版)
近看西安兵谏(修订版)


近看西安兵谏(修订版)

作  者:杨闻宇

出 版 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定  价:36.00

I S B N :9787509816653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军事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日本侵略者被赶出中国,国共合作又一次破裂,蒋介石与迅速强大起来的共产党在中国大地上重新开战,三载干戈,血火交锋,貌似强大的蒋家王朝硬是被共产党赶上了台湾孤岛。正因为这一页历史是这样收束的,在蒋介石他们眼里,张、杨是万劫不复的千古罪人。
  ***兵谏是张、杨一起发动的,夜袭华清池抓蒋的是东北军,功罪是非,张学良历来排于首席。事后蒋介石进行报复,按说,杀掉的应该是张学良,囚禁的应是杨虎城。而实际上呢?蒋对张、杨的处置与惩罚颠倒过来了,杨虎城被囚12年后惨遭杀害,张学良失去自由50余年,居然长寿到罕有的101岁。张学良晚年这样说道:“我一生痛苦的事是蒋先生杀了杨虎城,因为应当杀的是我。”大波大澜的政治军事斗争,多属男儿之事,***兵谏里却穿织着三个女子,像三只勇敢的海燕翻飞于激雷闪电之中,是增加了《近看西安兵谏》的可读性。
  天造地设罢,她们恰恰是三位事变主角的爱侣,于无形中又为东方的爱情长河注入了异样迷人的风采。现实中这一偶然现象,殊胜于文学殿堂里的“艺术安排”。

TOP目录

A部 山雨欲来风满楼
1.一夜间背上两口黑锅
2.浪打空城寂寞回
3.天玄地黄路在何方?
4.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5.从北边射来的曙光
6.续范亭“血谏”之后
7.黄土高原上热泪如雨
8.洛川春早新芽萌动
9.春宵一刻值干金
10.张杨联袂暗渡陈仓
11.锋芒初现的“艳晚事件”
12.西岳乃天下第一险峻处
13.终南阴岭下的风波
14.祝寿中的龃龉音符
15.孤身东进再闯龙潭

B部 掀天揭地风雷激
16.御驾亲征驻跸骊山
17.仁至义尽的穿插
18.倾盆泪雨秋风里
19.古城地火悄然运行
20.不欢而散的夜宴
21.冰层之下春水荡漾
22.飞嫖雷霆华清池
23.沸腾不安的冬日古城
24.南京城“戏中有戏”
25.保安窑洞里的电波
26.八方风雨汇西安(上)
27.八方风雨汇西安(下)
28.周恩来进入西安城
29.穿云破雾的宋氏兄妹
30.总算脱了“虎口”

C部 无边落木萧萧下
31.便下西安向洛阳
32.雾遮白下千林暗
33.戏剧性的微妙博弈
34.君有迷魂招不得
35.“三位一体”的聚合裂变
36.一声炮响蒲城兵变
37.周恩来力挽狂澜
38.四山雾霭渐分明
39.中秋月醉抚妙高台
40.“哲利波”号客船归来
41.息烽玄天洞里的吼声
42.自山城飞往海天
43.“我丈夫兮孤掌难鸣”
44.碧血长留天地间
45.红粉知己白首缔盟

结语 上篇:笔已歇兮意难平
下篇:八十年的钩沉
后记

TOP书摘

《近看西安兵谏(修订版)》:
  1.一夜间背上两口黑锅
  元帅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北洋军阀时期沿袭清制,便以“大帅”称呼军阀首领。那时有资格称“帅”的为数不少,对于这些“帅”们的儿子,人们往往称其为“少帅”。背黑锅是陕西方言,含意是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正因为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背上了沉重的历史黑锅,不堪其负,且又被逼至绝境而毅然发动“双十二”事变,这才为“少帅”一词赋予上新的含义,使其衍化而成为张学良个人的专称,在世纪转换之期,一提及少帅,人们便想起张学良。
  少帅一词是美誉吗?事情仿佛又回溯到原初状态了:被称为少帅者,当年仅限于对那些未成年的孩童的戏称,很有些逗小孩玩耍的意味儿。
  1931年,日军蓄谋已久的阴谋出笼,盘踞中国东北的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一段,反诬这是中国军队所为。9月18日晚上10时许,日军突然炮轰东北军的沈阳北大营,步兵在炮火掩护下侵入。一夜之间沈阳失守,一周内辽宁、吉林两省30多座城市插上了太阳旗。
  面对区区万余关东军,拥有26万之众的东北军却一枪不放,退而又退,将东北大好河山拱手相让。国人痛心疾首,一起诘责东北边防军司令、全国海陆空军副司令张学良,气愤地称其为“不抵抗将军”。
  事实真相怎么样呢?
  7月12日,张学良打电话给蒋介石,报告东北紧张局势,蒋介石指示:“要避免引起冲突,现在还不是与日本作战的时候。”
  “中村事件”发生后,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在东北如何挑衅,我方应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
  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尽管这样,蒋委员长仍不放心,9月12日约张学良至石家庄会晤,张学良说:“种种迹象表明,日本人要动手了。”蒋介石郑重而言:“我们力量不足,不应还手,只有提请国际联盟解决。你应严令所部,凡遇日军进攻,一律不准抵抗。如果我们回击了,事情就不好办了,明明是日军先挑衅,他们硬说我们先动手,他们嘴大,我们嘴小,到那时就分辩不清了。”
  无奈,张学良只得下达“避免冲突,不准抵抗”的命令。而这一“令”传下去,立即遭到上下官兵的强烈反对。于是,张学良又命令秘书长吴家象,再给南京发报,东北将士要求抵抗,请委员长下令!
  蒋介石的回电很快就来了,答复是: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置可也。 蒋中正
  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得寸进尺,连续占领安东(今丹东)、营口、长春、吉林、昌图等城市,此后不到三个月,东北三省全告沦陷。一时全国舆论哗然,南京、上海、北平、天津等各大城市的青年学生纷纷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高呼:“打倒不抵抗将军张学良!”各地报纸也纷纷发表文章,指责、谩骂张学良为“不抵抗将军”。东北失陷,作为封疆大吏的张学良未能奋起抵抗,固然有错,但平心而论,“不抵抗”之罪名加在他头上,实在是“蒋冠张戴”,替蒋背上了一口黑锅。
  出于利害冲突,日本关东军对张学良一家是很嫉恨很恼火的。1928年6月,在皇姑屯车站炸死了张学良之父张作霖;翌年冬天,又将张学良的三子张间琪炸死在沈阳的“仰德医院”(当地人称南满医院)里。世人皆知张学良与日本关东军有“杀父之仇”,而后一件令张学良切齿的“夺子之恨”,却鲜为人知。
  1989年张学良在结束长达半个世纪的幽禁恢复自由后,他在台北会见了一位叫池宫城晃的日本记者。这位记者把多年搜集的关东军秘密档案复印给张学良亲阅,张学良通过这些与他有关的日本绝密档案资料,才惊愕地找到了答案。
  原来,1929年冬天惨死在沈阳南满医院的三子张闾琪,就是日本关东军在事前获悉张学良将军要送爱子前往“仰德医院”求医时,连夜由日本驻沈阳总领事出面,以威胁利诱之手段,收买了“仰德医院”的广野三田,然后暗中布置日本特务在x光胸透机内密装炸弹,由特务幕后操纵引爆致死!可叹的是,张学良在解开这血腥之谜的时候,已是耄耋之年。所以晚年张学良在台湾接受日本NHK广播电视公司采访时,开头就说:“我恨日本!”
  少帅,由于其出身、地位之特殊,不免挥霍放纵,社交失检。出于对他不抵抗的反感,其风流韵事被渲染扩大,乃至成了报章的花边笑料。9月18日晚上,张学良为招待宋哲元等将领,在前门外中和戏院看梅兰芳演出《宇宙锋》。日本新闻媒体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宣扬九一八前夕,张学良在北平日销千金,夜拥丽人。11月中旬,上海几家日人办的报纸,刊出一则耸人听闻的报道:九一八之夜,张学良与著名影星胡蝶正在北平跳舞,并称少帅赠给胡蝶十万元巨款,以资酬报,又将两人的照片并列报端。日本新闻捏造了一个有关“缩头乌龟张学良”的绯闻,欲将张学良彻底击垮。
  ……

TOP 其它信息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235.8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