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看见美国
看见美国


看见美国

作  者:[日] 篠原匡 著

译  者:王冬,滕新华

出 版 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1年07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51251307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看见美国》是以美国面临的11个社会问题为中心,通过市井中人们的生活方式描绘当今美国的作品。以现代美国为舞台,通过小人物们的言行举止,描述了美国社会生活与经济活动中的众生相。
  书里的每个故事都让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美国社会底层正在发生的变化、特朗普总统诞生的背景以及美国今后的去向。当今世界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无非是全球资本主义渗透的结果。过去30年里发生的这些变化都可以归结到“全球资本主义”的名下。
  在这本书中所描写的与日常媒体报道的不同,记者到了当地,通过与当地人的沟通,了解了“边境”“毒品”“枪支管制”“宗教”等从日常媒体上看不到的美国现实。

TOP作者简介

       筱原匡,日经商务跨媒体主编。一九九九年从庆应大学商学部毕业后,进入日经BP社工作。先后担任《日经商务周刊》和日经商务在线记者,负责建筑、房地产、金融等领域。著有《吃八分饱的资本主义》等人文社科类作品。

 

TOP目录

第一章 边境VS边境自卫团

一定要把毒贩子缉拿归案!

第二章 边境VS边境居民

走向分裂的“双子城市”

第三章 境VS“摆渡人”

蒂华纳:“地下交易”泛滥的城

第四章 枪支管制VS持枪人

枪支管制反对派的逻辑

第五章 枪支管制VS神枪女

我教6岁女儿打枪的理由

第六章 毒品VS穷苦白人

在“毒品泛滥”中沦陷的城镇

第七章 教育VS 哈勒姆区

抵制教育改革的小学

第八章 美军VS 外籍军人

做不成美国人的男子汉们

第九章 美国梦VS 年轻人

梦游者的盛宴

第十章 关税VS 全球制造业

与美国争夺就业岗位的“影子公司”

第十一章 可再生能源VS 偏远地区

石油大国里的风力发电

第十二章 宗教VS巨型教堂

化身为大型活动的基督教会

第十三章 贫困VS原住民

在黑暗中困惑的印第安人

第十四章 高新企业VS流浪汉

硅谷里的贫民区

 

TOP书摘

前言 

  埃尔帕索的妓女

  美国得州的埃尔帕索,一座与墨西哥接壤的边境小城。

  一间昏暗的房间里,丽娜一副落寞的样子,小声说道:“有句话,让我这个有前科的人说起来怪可笑的,小时候我还想当一名法官呢!”

  当时,丽娜为了供养父母和三个孩子,每天晚上都要接客。堕落为娼妇的起因与她倒卖毒品而坐牢有关。

  丽娜出生在墨西哥边境的华雷斯,15岁的时候来到加利福尼亚的亲戚家,在美国成为高中生。然而,她的父亲欠了一身债,她也帮助家里维持生活。于是,她在本家叔叔的影响下开始偷卖大麻。家住华雷斯的叔叔是墨西哥锡纳罗亚贩毒集团的成员。或许是她高中女生的身份和急需用钱的困境,对贩毒集团来说也是合适的笼络对象。现在看来,她只不过是一枚任凭贩毒团伙摆布的棋子。

  在高中和后来的美容专科学校就读期间,她靠贩毒赚钱糊口、交学费,还要贴补家用。

  “客户都是事先约定好的。我的工作就是通过固定渠道领取大麻,然后交给客户,随叫随到。”丽娜回忆道。

  结果她因倒卖毒品的罪名被捕。出来后,在朋友的帮忙介绍下做起了皮肉生意,直到现在。

  采访组遇到丽娜是在2015年的夏天。当时我在《日经商报》的纽约支局当记者,正在墨西哥采访制作一期有关墨西哥经济的专题节目(这个专题节目的标题是“墨西哥:一个假面国家”)。

  紧挨着巨大的美国市场,依托免除进出口关税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世界知名的汽车生产厂家纷纷看中了墨西哥中部高原的地利人和,开始挺进位于该地区的瓜纳华托、阿瓜斯卡连特斯等州。而我们制作的这个专题节目旨在分析当年打造世界汽车工厂的墨西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可行性,讲述墨西哥田园牧歌时代的故事。当时距离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在选举战中提出对NAFTA重新谈判还有一年左右的时间。-

  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我们的采访思路没有局限于墨西哥的经济建设上,同时也把采访的镜头转向了暗流涌动的贩毒行为、治安混乱和非法移民等社会阴暗面。

  尤其是因贩毒分子猖獗而臭名远扬的华雷斯市,除去世界上正在发生的战乱地区,这个地方曾经一度背负世界最危险城市的恶名。因此,这里是窥探墨西哥社会阴暗面再合适不过的地方。于是,我们前往华雷斯约见一个在贩毒集团内讧中杀掉同伙的人物。当时,我们还想打听一下有关卖淫的情况,便请朋友帮忙介绍了一位知情者,来到朋友指定的地方。虽然对方的胳臂和后背有色彩斑斓的文身,却也算是一位普通女性。她就是丽娜。

  那次我们主要聊了聊她的身世。当我问到她小时候的梦想时,她的回答便是本书开头的那句话。

  在任何地方都不能指望一个初次见面的妓女说真话,就连她的名字大概也是逢场作戏现编的。然而,她的那番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我甚至不敢相信这些话是从一个毒贩子嘴里说出来的。如果换个不同的环境,她岂不是也可以踏上一条与今天截然相反的人生之路吗?时至今日,每当想到这些,我依然心乱如麻,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自从我2015年1月来到美国纽约工作以来,采访的对象都是企业或人们眼里的专家,像丽娜这种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的人,我还是头一次见到。而且,贩毒行为我也只是在新闻节目里听说,从来没有听到过参与者的现身说法。埃尔帕索的丽娜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一个自己不知情的美国,一个在日本看不到的美国以及发生在那里的故事。

  后来,我又陆续遇到了一些深陷社会泥沼而努力挣扎的美国人。住在纽约市的非法移民爱德华·雷根迪斯·戈梅斯便是其中的一位。

  纽约的非法移民

  2015年,15岁的墨西哥人爱德华随家人一起偷渡到了美国。据说他们一家原本在墨西哥城生活,无奈父母学历太低,找不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于是,他们决定伺机偷渡到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头十年增加的非法移民,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出于这个原因。

  爱德华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偷渡的那个瞬间。偷渡地点选在了与美国得克萨斯州相邻的边城拉雷多以南不远的格兰德河滩。深更半夜,他和母亲还有7岁的妹妹,坐进一条可容纳5人的小船。

  小船没有桨,一个汉子在水里边游边推。当地把这种专门以组织偷渡为生的人叫作“摆渡人”。

  “当时我们提心吊胆,害怕到了河中间,那个推船的‘摆渡人’万一溜了,船不知道漂到什么地方,那可就糟了!”

  ……

  本书正是将上述连载文章经过补充和修改后汇编而成的。书中还罗列了有关种族歧视、学费按揭、流产手术、LGBT0(性少数群体)等方面的不同观点。唯一的缺憾是我没有充裕时间和机会亲身采访所有的对象。尽管如此,我仍然略感欣慰,因为我毕竟完成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一项工作。

  再者,本书配有采访视频。赴美任职以来,为了让自己作为一名“讲述者”的涉及面更宽,我曾想学习制作纪录片。中文版图书对应的视频已上传至哔哩哔哩网站,请读者结合本书正文一并观看——这不也是对阅读方式的一种创新吗?书中的文字表述均源于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的采访活动,有关职务、身份和数字等均为当时的采访结果。除了本书“结束语”,各章省略了人物敬称。另外,当年的连载文章仍然保留在《日经商报》电子版里,谨供无须刻意购买本书的人士浏览。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署名虽然是我,但实际参加采访活动的是我们三人团队,我只是其中一员。另外两位是《日经商报》纽约支局记者兼总务的长野光和负责拍摄编辑视频的摄影师元吉烈。

  我本以为策划、采访、核实、撰稿是记者的专业技能,但是事实上仅靠我那几句英语不可能与采访对象深入沟通,更拍不出那些惊心动魄的画面。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书无疑是我们三人合作的结晶。加之在持续混乱的委内瑞拉热心帮助过我们的原外交官赫赛·克拉比霍和竹内祜子夫妇,他们用西班牙语和英语左右开弓,为我们的采访活动做出了很多贡献。总之,这个内容浩繁的专题节目仅靠我一人的努力是绝对完不成的。

  铺垫过长,有扰各位。如蒙各界人士有兴趣耐心阅读,本人将倍感荣幸。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86

印  次:1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73.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