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帆与锚:澳大利亚简史
帆与锚:澳大利亚简史


帆与锚:澳大利亚简史

作  者:[澳]杰弗里·布莱内

译  者:鲁伊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5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55983712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澳大利亚历史学家杰弗里·布莱内撰写的这部作品,通俗、简明、生动,主要集中叙述了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海岸以来两百多年的澳大利亚史。

在这本书中,布莱内用晓畅的文字为读者“拍摄”了一部充满洞见和细节的纪录片。

漂洋过海的流放犯、背井离乡的自由移民、投掷飞去来器的土著居民、长途跋涉前往内陆的淘金客、把工作当成比赛的剪羊毛工人、众人追捧的国民体育英雄……他们都在历史舞台扮演了独特角色,当然,也少不了政治家、企业家和科学家。

通过一个个长短镜头,决定澳大利亚特性的诸多事件和主题显现出来:不断变化的自然景观、涌入的外来事物、对观赏性体育运动的狂热、天主教和新教的竞争、不同地区和城市间的角力、海外战争和国内种族冲突、技术的变革、对土著居民历史和权利的承认、新旧联盟、国家的成功和失败,还有距离和气候。

在作者看来,距离和气候,强有力地塑造了近两百年的澳大利亚,甚至塑造了更早时候的土著居民史和短暂的欧洲殖民史。这两个因素有时候像高高扬起的船帆,有时候则像牢牢定住的船锚,它们既推动了变革,也会为改变制造阻力。

 

TOP作者简介

作者:杰弗里?布莱内(Geoffrey Blainey)

1930年生,澳大利亚历史学家。曾出任哈佛大学澳大利亚研究教授,亦担任过澳大利亚艺术理事会(Australia Council)等机构的主席。于1988年获得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也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勋章获得者(Companion in the Order of Australia)。被誉为“勇敢的公共知识人,不可多得的优雅作家和讲故事的大师”。他的作品清晰而富有想象力,已出版多部著作,至今笔耕不辍,其作品《战争的起因》《世界简史》《20世纪简史》在中文世界也广受欢迎。

 

译者:鲁伊

旅居澳大利亚的独立译者。曾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获美国科学促进会首届发展中国家科学记者奖及麻省理工学院奈特科学记者奖学金。译作有《蚕丝:钱学森传》《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切尔诺贝利的午夜》,《张纯如》一书曾获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奖翻译奖。

 

TOP目录

第一部分 黑色澳大利亚的兴起与衰落

第一章 当沧海仍为陆原

第二章 即将到来的冲撞

第三章 贫瘠的天堂

第四章 草原上的阿拉伯人

第五章 渐渐消失的黄法兰绒

第二部分 我热爱的土地

第六章 第一波淘金潮

第七章 奇迹时代

第八章 眼

第九章 体育英雄的崛起

第十章 经受灾难的考验

第十一章 紫罗兰色的晨曦绽放

第三部分 从加利波利到乌卢鲁

第十二章 止战之战

第十三章 “无限的未来”!

第十四章 来自日本的巨浪

第十五章 一辆车,一座山

第十六章 黑色与绿色的复兴

第十七章 流浪中的国家

第十八章 符号在风中飘:女王陛下和马博先生

第十九章 广阔的空间

第二十章 帆与锚

 

简明澳大利亚历史年表

参考书目

译名对照表

TOP书摘

一艘从南非启航、漂洋过海的小船,宣告了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所拥有的那个安稳世界的终结之始。1486 年,第一艘葡萄牙船只绕过好望角,沿着一条通往印度——那个时代的商业圣地——的新航线前进。在途经的每一个港口和每一座山谷,她向这片对欧洲人仍所知无几的世界宣告了他们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船只——葡萄牙的,荷兰的,然后是英国和法国的——驶过南非,前往印度、日本、中国、爪哇、苏门答腊和帝汶,满载着胡椒、东方棉布、茶叶、瓷器、檀香和其他货物。一部分船只最终驶近了澳大利亚沿海,在海滩附近走动的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毫无疑问见到过他们的身影。

葡萄牙人或许是最早见到澳大利亚的欧洲人。1516年,葡萄牙在帝汶岛设立了一个要塞,偶尔从帝汶驶入驶出的船只,必定曾被西北季风吹到澳大利亚西北部群岛或海岸线的视野范围之内。或许,他们没发现任何值得寻求之物。大约一个世纪后,许多站在桅杆高处的荷兰水手看到了同样的部分海岸,惴惴不安地打量着半隐半现的礁石上激起的翻腾白浪。这是一条新开辟的航线,借助了荷兰与爪哇之间几道盛行风的力量,他们从开普敦一直向东航行,直到抵达西澳大利亚海岸附近,然后再转舵向北。在这条航线上,无数荷兰船只和少数英国船只折桅于澳大利亚海岸。许多深海潜水员都曾发现过它们的货物遗骸。

澳大利亚的地图上,留下了这些驾着一叶轻舟漂洋过海的勇敢水手们所起的名字。澳大利亚大陆东北角的那条海峡,被冠上了托雷斯这个西班牙名字。护卫西北海岸的波拿巴群岛,是一系列以法国名字命名的地点之一。而地处西南一隅、常年海风吹袭的卢因角,则得名于荷兰人名。这些欧洲人本有机会殖民澳大利亚,但却认为远远驶离才是上策。他们擦身而过的那道海岸,砂砾遍布,干旱贫瘠。赤身裸体的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不是真正的生意人,与其他那些奇装异服的外邦人士相比,他们没有什么可以贩卖的稀罕物品。

早期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水手,的确曾经见过那条漫长海岸线附近埋藏着的矿石。但在1700年,就埋在离海步行可及之处的那些黄金、铁矿石、铀、铝土岩、铜、石油和银铅锌矿,几乎一文不值。那里还有钻石——足以令阿姆斯特丹的宝石商人大喜过望——但直到1979年,第一处有利可图的钻石矿脉才在西澳大利亚发掘出来。欧洲航海家来得太早了。在新技术释放其潜能之前,这些巨大的矿藏毫无用处。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中,澳大利亚人对于新技术兴起的仰仗,丝毫不亚于对其饶沃国土、辽阔草原、丰富矿藏和其他资源的依赖。

正对太平洋的澳大利亚的东海岸,要比其西海岸更加友好。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船长或许是沿着整个东海岸航行的第一人。他于1768年从英格兰启航,所奉的命令从其宗旨上看,基本上相当于两个世纪之后的载人登月。他的任务,是在1769年6月3日星期六的那个早上登上热带岛屿塔希提,使用当时最精确的测绘仪器观测金星凌日。人们寄希望于借助这种罕见的天文现象首次计算出天文学中至为关键的日地距离。从塔希提那里,他驶向了已经被荷兰人发现但却并未登陆其上的新西兰,探索了新西兰的全部海岸,然后才在1770年4月发现了邻近的澳大利亚海岸。他第一眼看到的石灰岩海角,离如今的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边界很近。在晴好的天气里沿着海岸一路航行,他看到了大火燃烧升起的浓烟,知道在那些白沙滩另一边的国土上有人居住。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432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46.8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