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海疆•广袤蔚蓝色
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海疆•广袤蔚蓝色


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海疆•广袤蔚蓝色

作  者:李栓科

出 版 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1年05月

定  价:39.80

I S B N :9787521729979

所属分类: 大众新知(科普)  >  生态环境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中国地理通识读本。
   它将为孩子提供一套地理思维方法,帮助孩子用地理思维来丈量和观察脚下的土地,探索祖国大好河山,认识、感受多彩中国,发现中国之美。
   
   这套书由院士、专家、名师共同带来系统的专业知识、前沿的科学理念、广博的人文地理解读及全面的中国地理学科知识点。讲解中国自然地理知识、讨论人文地理话题、了解前沿地理科研方向、解释科学认知世界的意义,带孩子完整、立体地认知中国地理。
   
   全套书按照自然地貌、季风、干湿等把中国划分为8个自然地理单元,包括《青藏·地球第三极》、《西北·文明交汇处》、《西南·多彩民族绘》、《华中·千载富饶乡》、《东南·岭南山海间》、《东北·冰火黑土地》、《华北·华夏中原起》、和《海疆·广袤蔚蓝色》,另外还有进阶别册《九州·巍巍山与河》。
   
   全套书将分别在知觉、视觉、功能三个方面,讲述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等知识,引领孩子走遍中国。
   《海疆·广袤蔚蓝色》是《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系列的其中一个分册,本册主要介绍了中国海疆区域的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等。
   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是一片美丽神奇又充满未知的领域,有大陆架浅海,也有深海大洋。海面上镶嵌着数千座大大小小的岛屿;幽蓝的海底同样有平原、山脉、珊瑚“雨林”……从扬帆牧海的中华先民,到华夏复兴的大国梦想,海洋是主权,更是未来。
   


TOP作者简介

李栓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曾任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曾长期从事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张小蜂本名张旭。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跳小蜂科分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果壳网签约作者;蜂言蜂语科普公众号创始人。2014年开始研究海洋甲壳动物并拍摄寄居蟹和螃蟹,专注海洋蟹类科普。在《大自然》、《森林与人类》、《博物》等杂志发表过多篇科普文章。参与翻译、审校《有趣的水边生物》、《奇怪的虫子》、《自然观察入门》等多本科普书籍。


TOP目录

  概说篇
   一、中国海初印象
   01  “海”“洋”的区别
   02  中国海的划分
   03  渤海、黄海、东海是怎么形成的
   04  南海,板块“拉拉扯扯”那些事
   二、海陆角逐,沧海桑田
   01  大陆架,海里的陆地
   02  岛屿,孤立于水中的陆地
   03  海岸,曲折多变的海陆交会处
         【Box·地貌】海岸地貌景观: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凝结
   三、个性十足的中国海
   01  海都是蓝色的吗?
         【Bag·化学】海水为什么是咸的?
   02  日月引力带来潮起潮落
        【Box·物理】潮来潮往
   03  海洋中奔涌的“河流”
   四、风与海,亲密无间的“伴侣”
   01  信风的“功劳”
   02  季风带来的四季轮转
   五、海洋,资源能量库
   01  海水里可不只有水
   02  海中生灵
        【Bag·生物】洄游,鱼类迁徙之旅
   03  潜力巨大的矿产资源库
        【Box·能源】石油:海中有“黄金”
   04  人类与海洋休戚与共


   行走篇  线路1
   跳岛游:亲身体验海洋的丰富
   在岛屿上感受真实的“海上中国”
   第一站  庙岛群岛——渤海要塞上的守卫者
   第二站  舟山群岛——千座海岛上的一座城
   第三站  台湾岛——自然与文化皆美的宝岛          
   第四站  涠洲岛——当奔腾的海水遇上炽热的岩浆
   第五站  海南岛——独一无二的热带岛屿
               【Box·动物】热带岛屿上的神奇生物
   第六站  西沙群岛——南海上的神秘岛屿
               【Box·生物】珊瑚:似植物,是动物


   行走篇  线路2
   跟随黑潮,邂逅海洋中的奇妙生灵
   与海洋生物一起搭乘“黑潮高速列车”
   第一站  小琉球屿——海上热带雨林
   第二站  岱衢洋——失去鱼汛的著名渔场
   第三站  长江口——得天独厚的产鲜地
                【Basket·动物】中国蟹家族:横冲直撞的“大将军”
   第四站  长山群岛——冷暖流交汇的“黄海前哨”
               【Box·动物】海上飞羽
   第五站  渤海湾——黑潮在这里拐了个弯
               【Box·动物】中国海的“神兽”
   


TOP书摘

黄土高原是本天书  华夏文明在此起步
   先来看看黄土高原。
   高原,顾名思义,特点之一就是地势高。在我国,有着包括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在内的四大高原。单看名字,“黄土高原”恐怕就会唱一句“我们不一样”——“青藏”“内蒙古”“云贵”说的都是位置,只有“黄土”说的是特点。
   由厚厚的黄土构成,正是黄土高原独一无二的特点。黄土高原的土究竟有多厚?在很多区域,黄土的厚度有80~120米,最厚的地方达到了439  米——如果把美国纽约著名的帝国大厦埋进黄土高原最厚的黄土层,那么地面上只会露出一截不到5 米长的天线……
   
   黄土高原的土是黄河带来的吗 ?
   要给黄河和黄土高原“排排辈儿”,关键一点就是:是黄河带来的黄土冲刷出了黄土高原,还是黄土高原的土把黄河给弄黄了?如果是黄河造就了黄土高原,那么黄河大一辈儿,反之,就是黄土高原大一辈儿。
   这个问题曾经也难住了两个外国人:有一个叫李希霍芬的德国学者看到沙尘暴遮天蔽日地在黄土高原上刮过,就提出了“风成说”,说黄土高原是大风刮来的;但是俄国地理学家帕夫林诺夫看到黄河裹挟着大量的黄土和泥沙流经黄土高原,就提出了“水成说”,认为黄土高原是黄河冲出来的。
   到底谁说得对呢?最终,还是咱们中国科学院的刘东生院士(1917—2008  年)和他的同事们通过深入细致的考察,用诸多证据给出了正确答案,揭开了黄土高原的“身世之谜”。
   中国的地理学家们通过采样发现,面积约64 万平方千米的黄土高原的黄土并不是“均匀”的:西北部的黄土颗粒更粗大,黄土层更厚实;而东南部的黄土颗粒更细小,黄土层也是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变薄的。
   显然,如果黄土高原是黄河冲出来的,那么大颗粒和小颗粒的黄土会混在一起,不该出现这样明显的区别;而且,水流遇到地势高一点的地方速度就会变慢,黄土就会沉淀得更厚。然而考察中却发现,在黄土高原上,黄土覆盖的厚度和地势高低没有明显关系。
   反之,如果说黄土高原是风刮来的,这一切就顺理成章了:黄土高原的西北侧是沙漠、戈壁广布的中国西北地区和蒙古高原(亚洲东北部的高原地区)。冬、春两季,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的强劲冷空气将戈壁、沙漠地区的沙尘吹扬起来,形成沙尘暴,由西北向东南吹到很远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风越大,携带沙尘的能力越强。风刮着刮着,越往东南劲儿就越小,随着风力减弱,风中所挟带的沙尘就会陆续散落下来,先落下的当然是沉一点、大一点的,后落下的是小一点、轻一点的。所以,黄土高原西北部的黄土层更厚实,  黄土颗粒也更粗大,东南部的黄土层薄一些,黄土颗粒也更细小。
   从地图来看,黄土高原被吕梁山、秦岭、贺兰山、阴山、太行山等诸多山系所围绕,这些大山仿佛高大的围墙一样,让大风吹来的黄土无法继续南下。于是,黄土就在这里沉积下来。
   天长日久,黄土高原这片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沉积区终于形成。那么,风要吹多少年,才能吹出这么大、这么厚实的黄土高原呢?通过同位素等科学方法的测定,人们发现黄土高原下层黄土的沉积历史竟然超过了258  万年!
   人们管刘东生院士的理论叫作“新风成说”。从“新风成说”来看,黄土高原的土并不是黄河所带来的,或者说,黄土高原不是黄河的“儿子”。
   
   水流切割黄土蛋糕
   黄土高原虽然不是黄河冲刷出来的,但大自然的水流冲刷对黄土高原的地貌确有决定性作用。如果把黄土高原比作大蛋糕,那么水流就好比那把刀。不过,水流并不是把蛋糕整整齐齐切成块,而是切得千沟万壑,高低不平。
   在黄土高原上,有一种“对面唤得应,走路要一天”的神奇现象,说的是水流切割出来的沟谷往往不太宽,站在两边的人可以隔空打招呼、聊天、对歌。但是,如果想走到对面去握握手,就必须下到深达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的沟底,再爬到对面的高处。
   对于地理学家来说,最让他们兴奋的,正是切完以后的蛋糕!从“蛋糕”的剖面上,他们看到的竟然是一本“天书”!
   “天书”上写的啥?难道是修仙秘籍?当然不是,这本“天书”写的是地球从古至今环境的变迁。
   黄土高原是二三百万年来被风一点点吹出来的,而这几百万年来的气候有着周期性的变化规律,有些年头干旱、寒冷,有些年头温暖、湿润。在干冷的年份,沙尘暴更嚣张,吹来的黄土更多,沉积得更厚,黄土的颜色也更黄;反之,在温暖、湿润的年份,风吹来的土会少一些,植物长得更茂盛,沉积下来的腐殖质就更多,黄土会发黑;黄土里面的含铁矿物也会因为经受更多雨水淋洗而氧化变红。
   地理学家只需要研究黄土的剖面上那像生日蛋糕一样有着颜色、薄厚不同的明显分层,就能了解到几百万年间的气候变化规律了。
   此外,你会发现这个“黄土大蛋糕”里还有不同的“果仁”,比如黄土层中含量非常丰富的蜗牛化石。黄土高原上的蜗牛大概可以分成两种,一种喜欢干冷气候,一种喜欢湿暖气候,两种蜗牛的化石镶嵌在“蛋糕”的不同层里,从中也可以解读出气候的变化规律。
   之所以称为“天书”,第一是内容有关气候变迁,第二是作者为大自然,是“老天爷”。
   陕西洛川附近是黄土高原土层最深厚的区域之一,这里的黑木沟保存着最为清楚的黄土剖面,是“天书”的精华页,也是科学家在研究黄土高原时的参考标准。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128

开  本:小16-5开

加载页面用时:75.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