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活力
活力


活力

作  者:[美] 埃德蒙·费尔普斯,[智利] 莱彻·博吉洛夫,[新加坡] 云天德,[冰岛] 吉尔维·索伊加 著

出 版 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1年05月

定  价:68.00

I S B N :978752172173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学读物  >  经济学理论、研究与通识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对西方世界来说,如何摆脱创新系统性衰退的困境?如何应对经济下滑、民众幸福感下降的长期形势? 

  对中国来说,如何挖掘创新更深层的潜力?企业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去应对变局?经济增长、国家繁荣的动力是否存在另一种可能? 

  诺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提出,一切的答案在于社会活力。

  费尔普斯力主,大多数创新是由千百万普通人共同推动的,“如果人类拥有如此非凡的天赋,那么整个社会只要有意愿,就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允许和鼓励新想法产生的经济,从而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

  他在其前作《大繁荣》中肯定了大众创新的重大意义,与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不谋而合。这次,费尔普斯联合几位经济学家,聚焦创新在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深入阐释大众观念如何营造积极工作氛围、推动经济增长,最终推动国家繁荣等重大议题。

  他们在这本书中用现代经济学严谨的分析方法检验文化、价值观、企业家精神对创新的重要作用,把个人的价值观、热情、欲望、能力、创造性重新拉回到经济增长研究的聚光灯下。在前两部分中,他们从数据中提取了关于自主创新的时间序列,接着对价值观与创新之间关系的论点进行了检验,发现了哪些价值观对社会有正向推动。在第三部分,他们考察了机器人对创新和工资的影响。

  《活力》将阐明活力社会和国家繁荣的联系,更为中国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充满活力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和可以借鉴的经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政策制定无疑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对中国的科技创新政策制定也有重大启示。

 

TOP作者简介

  埃德蒙·费尔普斯: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就业与增长理论奠基人、现代宏观经济学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的重要人物之一、201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得主。

  莱彻·博吉洛夫:智利天主教大学商学院经济学与商学系助理教授。

  云天德:新加坡管理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学院院长。

  吉尔维·索伊加:冰岛大学和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经济学教授,冰岛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

TOP目录

引言

导论 一个关于创新、繁荣和增长的理论(埃德蒙·费尔普斯)

章节概览(莱彻·博吉洛夫、吉尔维·索伊加、云天德)

 

第一部分  估计创新——跨时比较与跨国比较(莱彻·博吉洛夫)

第一章 高速增长的来源

第二章 自主创新来源及其跨国传播渠道 

第三章 IT 革命时期的自主创新——我们从未有过这么好的时代? 

 

第二部分 创新的根源及益处 

第四章 案例研究:冰岛的成功创新者(吉尔维·索伊加)

第五章 价值观的力量(吉尔维·索伊加)

第六章 个人价值观、企业家精神与创新(莱彻·博吉洛夫) 

第七章 创新、工作满意度与西欧国家的经济绩效(吉尔维·索伊加)

 

第三部分 机器人的两种应用(云天德) 

第八章 增加型及增倍型机器人与传统机器的增长效应 

第九章 与厂房和实体建筑一起使用的增加型及增倍型机器人的工资效应 

第十章 增加型机器人、相对价格与自主创新

 

后记(埃德蒙·费尔普斯)

注释 

致谢

 

TOP书摘

  当前主要形成于 20 世纪的经济理论体系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有力的分析工具。然而现在很多人已经感觉到,这一体系尚不能完整地解释现代世界很多重要发展背后的作用力和作用渠道。经济学界也开始意识到,要想帮助人们理解世界,就有必要对这一体系的一些错误进行修正。

  一些经济学家和非经济学家已经(有些甚至在很早之前)指出,人类的欲望和满足感在标准经济理论中被忽略或有意排除掉了,比如尼采的跨越障碍、柏格森的生命力和个人成长、凡勃伦的工艺的本能、森的能力的发展、与奈特不确定性相一致的弗里德曼的预测、罗布的“就事论事的行动” ,以及我本人在创造的愉悦方面的研究。 然而直到今天,用于处理公共事务或解决理论问题的经济学模型仍然对这些欲望和满足感视而不见。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标准经济学理 论的两个前提对这些欲望和满足感的漠视,而这两个前提都与工作方面的事务有关。

  前提之一是工作的唯一回报是工资,然而对此存在大量相反的证 据。在美国,工作对于有意义的人生来说显然处于核心地位,这一点在电影《原野奇侠》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在一生中有所成就”的希望可以最好地诠释很多人心中的“美国梦”。在电影《一个明星的诞生》中,这种希望实现了;而在电影《码头风云》中,这种希望 破灭了。

  在这样一个经济背景下,构思新的事物或方法,想象未被发现的可能,探索未知的领域,很可能就是最有意义的工作体验。当很多这样的体验在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工作中消失时,就会产生一种被剥夺感:工作的一部分意义也随之消失了。

  几个跨越了较长时间的态度调查证明了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 是有意义的。当被益普索—雷德问到是否享受他们的工作以至“很难把工作放在一边”时,51%的受访者在最早于1955年进行的调查中回答“是的”。当被罗珀问到“工作最重要……还是休闲最重要”时,86%的受访者在最早于1975年进行的调查中回答“工作”。当被盖 勒普问到对他们的工作或所从事的事业感到“满意还是不满意”时,86%的受访者在最早于1966年进行的调查中回答“满意”。这些数据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美国人在过去和现在是怎样的人。

  令人遗憾的是,接下来的调查显示了工作满意度从 20世纪70年代一直到2000年前后出现了急剧的下降。(综合社会调查发现,生活满意度自1990年就呈下降趋势,尽管家庭收入在上升。)这一点必须得到解释。可以想象的是,这种下降至少部分原因在于年度创新总量大幅缩减。但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这就为我们指出了标准理论的另一个存有疑问的遗漏。

  标准理论的另一个前提是创新的唯一来源是科学家。从这一观点出发,经济进步就是有远见且幸运地将科学发现应用于商业,这被归功于博识多闻的企业家。这也就意味着于19世纪早期迅速兴起,至末期传播到几乎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持续增长,以及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在西方世界蔓延至今的经济增长的减速,都只是科学进步速度快 慢的结果。

  的确,经济中某些行业的企业可能设有研发部门去搜寻和筛选具有设计和营销潜力的商业应用,从而帮助企业决定推出什么样的产品和工艺。但是这些部门不再是经济持续进步的来源,正如投资也不再 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来源一样。

  也的确,硅谷曾经创造出了一批依赖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步的成功的创业企业。但是除了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小段时间外,这些企业对整个经济的贡献都是微乎其微的,尽管它们拥有强大的宣传机器。

随着《大繁荣》一书在8年前出版,一种关于创新的竞争性假说诞生了。在一些国家,拥有不同企业背景、对各自企业有深入了解的 普通民众开始有能力利用他们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去构思更好的方法和 新的事物。进一步地,如果这样的国家拥有必要的现代价值观,这些人就会有将那些方法和事物实践出来的愿望,从而只要市场力量允许,就能产生自主创新。这就是创新活力——产生自主创新的愿望和能力。而从事这种创新性活动是现代生活的核心。对工作的高满意度、对新 的可能性的兴奋,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进步,都是由此产生的结果。

  本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检验这一现代主义的理论,它是与由外生 科学发现驱动的标准理论相对的,继而考虑检验的结果对当前人们关 注的一些问题具有怎样的启示。

  《大繁荣》从历史的角度解释了 19 世纪生产率在少数几个西方国家的快速和持续的增长,以及随之为这些国家带来的“兴盛”——有意义的工作、自我表现和个人成长。它还解释了过去半个世纪国家繁荣和人民兴盛在这些国家接二连三的消亡。这些解释暗含了现代价值观的兴起和衰落。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旧有的观点是否在某些方面仍有其优势?经济学不会为我们指出我们需要选择的道路,而且假如我们误解了创新的根源,它还可能把我们带上歧途。

  本书通过问卷调查对价值观进行了直接的测量,并通过统计学方法估计它们的影响。通过这些检验和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长期衰退、增长和繁荣的消失。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着手解决西方社会普遍感受到的空虚感问题了。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40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93.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