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全球文化影响下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与传播
全球文化影响下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与传播


全球文化影响下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与传播

作  者:范玉刚

出 版 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定  价:88.00

I S B N :978731323808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文化理论与研究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全球文化影响下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与传播》对全球文化影响下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与传播作了系统性阐释,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探讨了全球化语境下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传统价值观的消解,主流文化价值观建构的迫切性,主导文化繁荣发展,主流文化价值观传播体系研究,全媒体语境下主流话语体系的建构,以价值共享讲好“一带一路”建设故事等话题,并围绕如何增强主流文化价值观建构与传播的有效性,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全球文化影响下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与传播》可作为与文化、政治等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参考文献,也可作为政府相关决策部门的学习用书。

TOP作者简介

  范玉刚,文学博士,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博导,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秘书长。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读专家等社会兼职。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课题十多项,出版《睿思与歧误——海德格尔后期审美之思研究》《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文艺美学话语重建研究》《欲望修辞与文化守夜》《文艺学的境遇及其范式转换》《西方美学专题十五讲》《文化强国战略视野中的文化产业研究》《新时代的文论与审美之思》等专著10部,在《哲学研究》《文艺研究》《文学评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42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50多篇。多次获得中央党校科研创新优秀奖,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教学优秀奖。

TOP目录

导论 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与传播是中国崛起的重要议题
第一节 相关研究文献与研究课题的梳理
第二节 研究背景、意义和价值

第一章 文化、价值与主流文化价值观
第一节 文化、价值和价值观
第二节 文化全球化、社会思潮与文化安全

第二章 全球化语境下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
第一节 全球化作为当下的历史语境
第二节 多元文化的互动及其相互激荡
第三节 文化消费:从思想阵地到文化市场
第四节 非传统国家文化安全及其症候分析

第三章 文化转向中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建构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传统价值观的消解
第二节 文化秩序重构中的主导文化形态
第三节 以大众文化的融合发展建构主流文化价值观

第四章 主流文化价值观传播体系研究
第一节 主流文化价值观传播的时代需求
第二节 价值观传播的编码解码理论
第三节 以“软实力”的增强支撑话语传播体系建设

第五章 主流文化价值观建构与传播的实践
第一节 文化统制下的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与传播
第二节 文化治理中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建构与传播
第三节 以价值共享讲好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故事

第六章 主流文化价值观建构与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在观念上明晰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所指
第二节 破除主流文化价值观建构与传播中的思想障碍
第三节 主流文化价值观建构与传播中的认知误区
第四节 在开放中重构中国文化的主体性

第七章 主流文化价值观建构的载体和路径
第一节 主流文化价值观建构的大众文化载体
第二节 主流文化价值观建构的网络文化平台
第三节 以文化贸易助力新时代文化“走出去

第八章 增强全球文化语境下的主导文化建设能力
第一节 在人类文明视野中建构和传播主流文化价值观
第二节 以家国情怀和忧虞之心守护主导文化高地
第三节 全媒体语境下提升国家文化安全能力的思考
第四节 以底线思维化解非传统国家文化安全风险的若干建议

结语 以加强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与传播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
附录 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建构与传播的经验和启示——对马特尔的《主流》与《论美国的文化》的解读
参考文献
索引

TOP书摘

  《全球文化影响下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与传播》:
  一、文化是新一轮全球化运动的主要动力之一
  与以往全球化运动不同的是,21世纪开端的全球化出现了动力机制的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源自知识经济的推动,表现为电子通信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一轮技术进步及其技术应用主要表现在通信信息领域,有力地促进了广播、电视、网络的融合发展。在跨界融合发展中,“内容为王”制约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原因是文化内容不足,而媒介传播手段出现过剩,于是对内容产品的商业化开发使得文化产品和服务成为高利润之源,文化及其价值观成为现代技术传播的主要内容。传统的全球化是经济的全球化,这一趋势在技术进步的倒逼下被文化内容的传播所取代。在传播渠道中流通的除了金融经济外,还有关乎意义与价值传播的文化经济,随着文化与经济交融程度的加深,文化产品与服务被纳入WTO贸易框架。2000年,中国共产党以其文化自觉,紧紧抓住了21世纪初期的文化发展机遇,将发展“文化产业”的建议纳入了党的最高文件,并随后酝酿启动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释放文化产能、解放文化生产力。总体上说,中国共产党以其远见卓识紧紧跟上了时代潮流,借全球化之力、之机、之势,极大提升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从全球化的权力演进来看,美国的大众文化已成为其全球战略(全球经济、政治权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正因如此,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使尽浑身解数胁迫其他国家减少对本国传媒产品的补贴,降低传媒产品的进口关税。在美国世界文化霸权的建构过程中,无论是对内松绑还是对外保驾护航,美国政府都旨在确保霸主地位,确保其跨国公司赢得全球市场的主动权。美国传媒通过传播以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幸福主义基调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或自由市场模式,裹挟着全球化思潮在“日常生活”领域建构了强大的文化霸权——这一过程也受到文化输入国的部分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迎合,甚至某种程度上营造出相互借势的语境,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消费至上的观念。可见,全球化凸显并加剧了全球性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危机,使文化越来越不可避免地呈现杂交性特征,各种文化的激荡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互动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底色。
  自然,任何一种纯粹、本真、绝对、静止的民族文化认同或民族性诉求都是不可能的。“想象一种‘恒定’的‘我们的文化’实际上模糊了文化的变化的本质,抗拒外来文化的实质不过是抗拒变迁而已。”主导文化要引领文化的发展方向,就不能刻舟求剑而是要与时俱进,切合时代语境的变化,创新文化发展理念和表现形态。经验表明,一味地强调全球化的同质化方面,必然会忽视全球化同时也是一个异质化的过程。所谓全球化语境,一方面是说全球同质化的趋势在加强;另一方面代表着地方化(本土化)异质性趋势在崛起抗争,甚至后一层面在全球化语境中越发重要,以致它本身就成为对全球化运动的潜在规约。
  全球化作为当前不可逆转的一种历史进程,正深刻地改变着社会进步的方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它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会通过某个方面如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社会等显现出来。严格意义上说,全球化是一个复数概念。全球化充满了不确定性,每个国家和民族面临的机遇和风险也不一样。关键是人们如何认识和理解全球化。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渗透和互动,构成了全球文化交流的网络,网络化的文化发展现实使得所谓“全球文化”成为复数。其实“全球文化”这种提法本身值得商榷,说“文化的全球化/全球性”尚可言之有物,在严格意义上,我们很难说存在一个独立于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某种“全球文化”,其意味更多是指向某种虚灵的文化氛围或者文化发展趋势。只是说随着全球性的民族文化交往频繁,一些关于人类共同利益的世界共同价值,如人道主义、环境保护、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愈来愈为全世界人民所接受和认同,这是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积极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存在一种纯粹单一的同质化的实体性的全球文化。事实上,存在的是对文化全球化进程的多种视角、观点,及其发展趋势的某种描述而已。
  因而,尽管全球化时代存在文化同质化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一个统一、同质的全球文化。全球文化是否存在?依据民族国家大量书面记载的文化特征,回答是否定的”。安东尼·斯密斯(Anthony Smith)讲得更加偏激:“‘全球文化’的观点实际上行不通,除非在星际空间条件下。”更有学者断言,即使太空文明时代,各个民族文化仍是在相互竞争中提升和引领时代发展。
  ……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79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62.4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