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中国故事•人间
中国故事•人间


中国故事•人间

作  者:萧翱子 刘培培 孙亚楠 一苇 著,萧翱子 刘培培 孙亚楠/绘

出 版 社:晨光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3月

定  价:68.00

I S B N :9787571509156

所属分类: 少儿  >  少儿科普  >  少儿百科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10年,10000个故事中的采撷。

  冰心儿童文学奖得主、语文教师一苇,述写了传统又现代的《中国故事》三卷本。这是当代第一部孩子气的、文学意义上的中国故事集,将中国民间故事的精华完美呈现,以孩子的视角和文学化的表达写定,故事和语言的趣味性在多年来一苇为孩子的一次次讲述中打磨完美。三卷本分别是《中国故事·人间》《中国故事·万物》《中国故事·道路》。

  《中国故事·人间》侧重民间故事里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方方面面的趣味,充满人间烟火和人性的灵光,包括民间的滑稽故事、笑话和恶作剧、亲情爱情故事、婚姻故事、民俗故事,风俗故事,等等。

  《中国故事·人间》汇集了各种形态的人与事,你会读到各种好运,各种滑稽、痴愚,各种情感,各种狡黠,也会读到百样的风俗和社会情态。老故事像人生课一样,阅尽人心。而让孩子能够悦纳的,是那些拥有自主性的叙事。比如,“人间”卷里第一个故事《阿果行医》,阿果偶尔吃了红果子获得听懂鸟语的超能力,得知了国王患怪病的原因,准备上京去医治,以此求得发达的机会。一路他并不只是一心奔向好前程,而是用同情之心救助弱小受困者,结果得到助力,救助了国王,当然获得了幸福。故事似乎似曾相识,但细节和节奏让阅读者颇为畅快,特别是结局,国王喜悦之下饶恕让他患病的元凶,大家都得到了安顿。这样的叙事,让读者始终代入到主角的主动性中,一切的经历,不是未知的命运,是用爱和善意支持的结果。这种积极的叙事,对孩子意义重大。每个孩子都会代入到自己喜欢的故事里去,人生叙事中的“自主性”,让境遇成为主动选择的结果,善意和乐观会因此刻在孩子的心灵深处。


TOP作者简介

  一苇,原名黄俏燕,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儿童文学奖得主,岭南人,挚爱大地,醉心童话,近年致力整理重述中国民间童话、中华远古神话和古代中国童话,梦想为中国孩子建一个中国故事库,已出版《一苇童话》《绿色素描》《花香湖》《中国故事》《重返百木国》《岭南民间故事》《神话,你好》《早安,神话》《晚安,神话》等作品,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有为儿童文学奖”“荷花文学奖”等奖项。

  萧翱子,艺术家,绘本画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伦敦艺术大学坎伯韦尔艺术学院访问学者,2017年至2019年留学英国剑桥艺术学院,目前任教于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绘本作品《姥姥的布头儿魔法》荣获2018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中国故事》插画荣获2018年第九届中国装帧设计插画奖,绘本作品《青蛙笑翻了》荣获2017年小凉帽绘本奖优秀奖,“童年的天空”绘本工作室创办人。

  刘培培,笔名皮皮,201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绘本作品《聚宝盆》被评为湖南大学优秀毕业设计,“童年的天空”工作室团队成员。

  孙亚楠,湖南大学在读硕士,主要作品《猫在白果村》于2013年获得本科优秀毕设。“童年的天空”工作室团队成员。


TOP目录

自序

行好事、求好运的故事

笑话、恶作剧和愚人故事

金子、银子、钱的故事

聪明人的故事

人间情意

世道人心

后记


TOP书摘

自序

  像我祖父那样讲故事

  文/一苇

  一个流传于民间的故事,它并不是某一位作者的个人作品。当然,追踪溯源,最初的最初,它肯定产生于某个故事创作者的心胸,但有一点至关重要,这个故事在讲出来后,在另一些人的心胸激荡起共鸣,不断有人接过故事的接力棒,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中国拥有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这一传统不太遥远。至少在清代,说书还是一种可以养家糊口的职业,说书的盛行不但培育出才华横溢的说书人,也养育了高水平的故事受众。这些人促使故事不断生长、渐趋丰盛,投身于故事的下层知识分子把中国白话小说推上了难以企及的高峰。四大名著中至少有三部,是从民间口口相传的讲故事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与《红楼梦》不同,《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不完全是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个人成就,很多证据表明,它们经历了漫长、广远的流播,由无数说书人、戏剧家的智慧熔铸而成。

  江帆教授这样描述辽宁民间故事家谭振山:“他讲的故事,质朴、优美、清新,动听处,举座痴迷,行家叫绝……谭振山不属于那种墨守固有讲法、带有极大转述性质的‘纯传承型’,他是那种富有创造性的故事家。他在传承故事中,对故事文本所做的取舍、筛选、优化、加工证明了这一点。”

  江帆教授对谭振山的这段描述,让我想到我的祖父。我祖父晚年目盲,为了给我讲故事,他用他全部的智慧去编织故事。我以为,我祖父与谭振山相似,他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故事家。

  时至今日,农耕式的生活方式不再盛行,乡间讲故事的传统已然断裂,在电影、电视、网络诸多媒体的冲击下,故事不再口口相传。三十多年前我祖父、我母亲讲的那些故事,现在鲜少有人讲起。传统正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经受考验。

  我写下的这些故事,并非直接从乡间采录得来,它们中的大多数,来源于各式各样的故事书。

  某些时候,我选择故事源于直觉。读到一个故事,它打动我,我会立即着手整理它。比如《布花公主》,比如《曲婆婆接生得金豆》,又比如《赤脚黄泥郎》。这些故事不是我追来的,它们来自偶遇。偶遇是缘,我珍视我与故事的缘分。

  另一个故事源头是古籍。比如《柳毅传书》,比如《水精与龙井》,又比如《庄周·蝴蝶·鱼》,这些故事充满智慧且精妙绝伦,但因为文言的隔阂,现在的孩子不容易读懂,我接过故事的接力棒,用现代汉语重述它们。

  《中国故事》的主要目录来自现当代民间文学学者的研究成果。我的参考资料有钟敬文著的《中国民间故事型式》、刘守华著的《中国民间故事史》、刘守华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顾希佳著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丁乃通著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这几本书。

  刘守华老师说:“诸多学人视作经典代表的故事在百篇左右。”他建议我精读中国民间故事的精选本,还列出一个书单。刘老师所说的这大约一百篇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国民间故事的代表作,它们是《中国故事》的核心与灵魂。

  钟敬文先生的《中国民间故事型式》是我的第一份中国故事地图。钟敬文先生写了四十五个故事型式,他对于“故事核”的概括是十分精到的,如第一型“蜈蚣报恩”:

  一、一书生,养一蜈蚣。

  二、他上京考试,带与俱往。

  三、路遇人面蛇呼名,他知必死,因纵蜈蚣使逃生(或无此情节)。

  四、夜中,蜈蚣与蛇斗,卒同毙。主人得救。

  “蜈蚣斗蛇”这个情节让我联想到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故事记载。长妈妈曾给童年鲁迅讲“飞蜈蚣治美女蛇”,美女蛇长着美人脸,但身体是蛇,她唤书生的名字,书生答应了。到了半夜,沙沙沙!美女蛇果然来了,幸亏老和尚送给书生一盒“飞蜈蚣”,飞蜈蚣治死美女蛇,救了书生的性命。

  “蜈蚣报恩”与“飞蜈蚣治美女蛇”核心情节相似,应为同一个故事,我开始追踪它。但是,从何追起?鲁迅先生是浙江人,而长妈妈不识字,我猜测这个故事流传于江浙一带。于是到网上书店找书,购得一部《浙江民间故事》,果然找着了这个故事。

  判断一个故事是否值得整理,我看重它的灵魂是不是独有个性。比如《田螺姑娘》和《鱼姑娘》,我原本以为它们属同一个故事,只做一篇《田螺姑娘》就够了。后来资料读多了,我发现《鱼姑娘》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在《鱼姑娘》中,虽然也有为男子煮饭的情节,但它至少有四个故事元素富有独特价值,一是“上山撒网”—另辟蹊径,说不准有新发现,豆腐改变惯常的做事方式,果然有新收获;二是“牛变龙王”,这宗变化很奇特,从意象上分析,可彰显“龙”意象的力量,这个变化魅力非凡;三是“鱼姑娘往土里钻”,她是鱼,本属于水,可是绝望时钻进土里,中国五行有土克水的说法,故事正体现着这一点;四是“蛤蟆吸水,肚子像块肥圆豆腐”,故事中的小伙子看到这个情景,忍不住狂笑起来。

  因为这些独属自己的故事特质,鱼姑娘才成为《鱼姑娘》,而不是《田螺姑娘》故事的一则异文。而“蚌姑娘”的故事,我至今不曾发现它“独特的灵魂”,所以没有整理它。

  一个接一个追踪故事,极其耗时费力,有时候查找资料好几个月,总找不到理想的文本;有时候运气不错,追寻过程中竟碰到异常精彩的故事—但已经是另一个了。这种时候,我会放下正在追踪的那一个,先做故事资料齐备的“这一个”。

  有些故事流传广远,文本众多,流传的过程中不断衍生出新的故事。我会细析故事,把独立的故事区分出来。比如,整理“兄弟分家”故事群,我从中分离出《狗耕田》《卖香屁》《牛虻子》三篇故事。

  刘守华老师在《兄弟分家与“狗耕田”:一个中国民间流行故事类型的文化解析》一文中,曾把这一型故事分为三个亚型:1.单纯的“狗耕田”型;2.“卖香屁”型;3.复合混杂型。

  《狗耕田》是我的家传故事,童年的夜晚,母亲曾反反复复给我讲述它。我问过她这故事哪儿来的,她说她娘家(深圳大鹏湾东涌店仔村)人人都知道。我母亲所讲,深圳大鹏湾流传的这个故事,属于第一类,即单纯的“狗耕田”型。对比同类型故事的其他文本,广东故事“阿弟摇树落铜钱,阿哥摇树落狗屎”这个情节特别合乎逻辑—摇钱树可看作小黄狗的化身,因而“落狗屎”是比落树叶、落毒蛇、落石头更出色的情节设计。

  我把小时听来的这个故事单独做成一篇,就是《狗耕田》。

  关于“狗耕田”和“卖香屁”,刘老师在文中还有一段论述:

  屁”作为两个类型分别列出。丁乃通编撰《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也将它们看作两个类型,他按AT分类法编码,“狗耕田”列为503E型,“卖香屁”列为503M型。究其实际内容而言,是不宜作为两个并列类型来看待的。艾伯华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把“狗耕田”和“卖香

  刘老师认为,“卖香屁”故事是“狗耕田”故事的衍生物,它一般附在狗耕田故事后面,两者合成一个故事,而不是两个独立的故事。在这一点上,我不认同刘老师的说法。“狗耕田”与“卖香屁”虽说有时粘连在一起,但也各有大量独立版本在民间鲜活流传。

  从意象上分析,狗的意象内涵是忠诚,是永不变质的爱。它与“香屁”意象无必然联系。“香屁”与“臭屁”,却可让人联想到“留芳”“遗臭”的文化意蕴,实在另有深邃的象征。所以,我让“卖香屁”独立出来,做成《卖香屁》一篇。

  除《狗耕田》《卖香屁》两个故事,我从另一些兄弟分家故事中,抓出一个“牛虻子”不断增值的线索,做成《牛虻子》一篇。故事讲兄弟分家,大能欺负二傻,二傻朴实憨厚,后来竟然人生圆满幸福;大能精明自私,最后却十分倒霉,孤独终老。《牛虻子》属于典型的“傻人有傻福”故事,它情节丰满、富有韵律,做成这个故事后,我多次给小孩子讲述它,发现它深受欢迎。

  从前,祖父总是坐在竹椅上,腰板挺得很直,眼睛是闭着的,然而他神情明亮,胸有成竹,他讲故事泰然自若,声音从容不迫。

  多年之后我有了孩子,我尝试给孩子讲故事。这时我发现,讲故事这件事不容易。照着书念一个故事,是容易的。但是放下书,两手空空的,给别人讲一个故事呢?

  像我祖父那样讲故事,真是一件有难度的事。难在哪里?他讲的那些故事,完完全全是从他自己的心胸中流淌出来的。他不是在背诵,也不是在复述,他像古时候的说书人,故事是他内在的蕴藏。

  不管他从什么渠道获得那些故事,也许听来的,也许看戏看来的(他多次说过他小时看过的戏),也许从书上看来的。但是,在他讲述故事时,那些故事是他自己的。一个人消化、吸收一个故事为自己所有,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讲述出来—这,或许就是故事真正的传承。

  格林兄弟,尤其是威廉·格林,他的伟大之处,他的创造性劳作,正在于此。他不是一位机械的故事记录者,正是他对故事一遍一遍地内化、修改,使他成为一位真正的故事家。在这一点上,威廉·格林对民间故事所做的工作与谭振山老人所做的是一样的。而我祖父黄旭老人虽然没有留下一个字,但他也是这样做的。我斗胆推想,所有真正有才华的民间故事家,都是这样做的。他们以这种方式,把自己的智慧投入到故事中。人与故事融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双赢的结果—故事由此内化为故事家的故事,而讲故事的人呢,他们由此成为杰出的故事家。

  刘守华老师对我说,做这件事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才能达成。我以为,这里头的创造性劳动,正是像我祖父那样讲故事,像谭振山老人那样讲故事,像威廉·格林那样讲故事—先让一个故事落到心里,再以自己的心灵养育这个故事、把握这个故事,最后用自己独特的故事语言,把故事精彩地讲述出来。

  故事是种子。唯有开口讲述,它才能真正发芽,具足生长。我一次次讲故事,一次次发现故事被讲述的奇迹,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在被讲述时顺势生长,变得鲜活、迷人。

  讲述,就是让一个故事活过来。这不是故事的复制粘贴,不是故事的克隆,而是故事富有鲜活生命力的再一次出生。

  把故事讲好后,我会写下故事的文本。

  讲述有即兴的成分,而书写却把它固定下来。

  对我来说,故事的原始文本非常重要,我之所以能够接触到故事,依赖于这些原始文本。但故事是活的。

  有的原始文本已足够精彩,我只需要向它致敬就行了。像孙剑冰的《老羯胡》,读着真是赏心悦目啊—我接过故事的接力棒,几乎照式照样把故事讲述一遍,内心欣喜异常。有些故事文本众多,故事情节枝节蔓生,像《范丹问佛》,我会抓住故事的核心与灵魂,在内心养育它,然后重述它。有些故事总找不到真正好的文本,像《竹王传说》,我只能尽我所能修补它,使它生动,使它完整。

  述写中国故事,在语言风格方面,我做过多种尝试。初始时,我曾经用汉赋般华丽的辞藻去书写它们;每遇到适合于低龄孩子的故事,我会用萌萌的“童言”去写。但是遵循内心的指引,大多数故事,我最终选择了泥土般质朴的语言。

  “日光七彩,归于一白”,我期待泥土生森林。

  我期待泥土之上,开出花来,生成我的葡萄园。

  这几年陷在故事里,读得越多,讲得越多,写得越多,我就越爱它们—这么说吧,我本来想驯服故事,结果却是自己被故事驯服了。我希望更多人关注它们,阅读它们,讲述它们,爱它们,唯其如此,这些故事才会真正被激活,获得新生。

  这套“中国故事集”成书之际,特别感谢出版人涂志刚先生对这些故事的理解与重视,感谢千寻出版的大力支持,感谢编辑李洁、美慧和亚男的严谨认真,感谢插画师萧翱子女士、题花设计师孙亚楠姑娘和刘培培姑娘,感谢装帧设计师木木,感谢昶伟、晓丹、常立、阿啃、粲然、阿佛、蛐蛐、朱煜老师、曾理老师、滕威老师以及其他朋友们,你们杰出的才华与学识,使这套书渐臻完善。

  最后,祝福所有读故事、讲故事和听故事的人,愿你们拥有幸福的故事时光。

  是为序。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胶订

页  数:399

印  次:1

版  次:1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80.5702